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用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pMEP4-S、 pLXSN-S);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正常人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经G418或Hygromycin B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用RT-PCR检测抗性细胞总RNA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用ELISA检测抗性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HBsAg的含量. 结果 3种不同类型HBsAg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的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在转录水平上,可检出HBsAg mRNA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均可检出HBsAg;而以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最高,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表达HBsAg的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稳定表达,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的HBsAg明显高于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并探讨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从重组质粒pBKS-S中切出HBsAg基因,并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构建成重组质粒pLXSN-S;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无误后,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LXSN-S分别转染HepG2、K562和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EBVC);用ELISA法检测HBsAg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质粒pLXSN-S转染细胞培养上清均可检测到HBsAg.结论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构建成功并可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并探讨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从重组质粒pBKS—S中切出HBsAg基因,并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构建成重组质粒pLXSN—S;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DNA序列测定鉴定无误后,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LXSN—S分别转染HepG2、K562和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EBVC);用ELISA法检测HBsAg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质粒pLXSN—S转染细胞培养上清均可检测到HBsAg。结论 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构建成功并可在真核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配合HBV载体的研究,为HBV载体提供包装。方法 HBV全基因经删除包装信号e区后,插入到潮霉素抗性pMEP4载体,转染HepG2细胞系,用潮霉素筛选形成细胞克隆。检测表达HBsAg及HBcAg较多者作为HBV包装细胞系,进一步转染稳定表达复制缺损型HBV的质粒,PCR方法观察上清液中病毒的形成。结果 包装细胞系高表达HBsAg和HBcAg:携带重组HBV的G418抗性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潮霉素抗性包装细胞系后,经两种抗生素同时筛选,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能检出突变型HBV,未检出野生型HBV。结论 删除了包装信号的HBV次全基因,失去了形成完整HBV颗粒的能力,但能为复制缺损型HBV提供包装所需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5.
Epstein—Barr病毒(EBV)及其介导的细胞永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tein-Barr病毒(EBV)因其与众多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其在体外能使B淋巴细胞永生化形成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LCLs)的特性而成为近年来细胞永生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EBV主要是通过其潜伏蛋白激活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途径而使细胞永生化的,但是病毒蛋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定论。本综述了EBV生物学特性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以LCLs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EBV介导的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体外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s).方法 用EB病毒感染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pG DNA免疫调节基序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Cys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CLs的形态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CLs膜表面分子CD19和CD23的表达水平.结果 46例患者PBMC经EBV感染4周后,42例转化成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成功率为91.3%.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体积增大积聚成团,可进一步分裂增殖并长期传代培养.结论 CpG免疫调节基序联合EBV感染人PBMC,提高转化效率,转化后的LCL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转化的永生化B细胞(命名为LEBV)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抗原的提呈作用。方法 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用等体积的EBV上清混合培养4周以上建立永生化EBV转化B细胞(LEBV),用流式细胞计数仪(FACS)检测其细胞表面功能相关分子CD86、CN40、HLA-DR和HLA-ABC的表达情况。LEBV与自体淋巴细胞和肝癌细胞抗原共培养3d,结束培养前12h加入37kBq/孔^3H—标记的胸腺嘧啶(^3H—TdR),收获细胞,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cpm。结果 培养3周以上即培养出EBV转化的永生化B细胞,可连续培养1年以上。经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6、CD40、HAL-DR和HLA—ABC的表达率分别为74%、91%、83%和86.7%。该细胞接触肝癌细胞抗原后刺激自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结论 EBV转化的永生化B细胞对肝癌细胞抗原具有提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裂解期蛋白BZLF1和BILF1是否能够抑制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表达。方法 用佛波酯(TPA)和丁酸钠(NaB)诱导Raji细胞促使EBV激活进入裂解期,用Western bolt检测EBV裂解期的标志物BZLF1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EBV进入裂解期后BZLF1和BILF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表达。电穿孔转染质粒过表达BZLF1和BILF1蛋白及siRNA技术敲低BZLF1和BILF1蛋白表达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olt检测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表达。结果 TPA/NaB能够诱导EBV激活进入裂解期,EBV进入裂解期后BZLF1和BILF1基因过表达。EBV进入裂解期以及过表达BZLF1和BILF1后,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特异性siRNA可以阻断BZLF1和BILF1对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EBV裂解期蛋白BZ...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方法用EB病毒感染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Cys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CL的形态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CL细胞膜表面分子CD19和CD23的表达水平。结果46例患者PBMC经EBV感染4周后,42例转化成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成功率为91.3%。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体积增大积聚成团,可进一步分裂增殖并长期传代培养。结论转化后的LCL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  相似文献   

10.
Epstein-Barr病毒(EBV)及其介导的细胞永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tein- Barr病毒 (EBV)因其与众多肿瘤的相关性以及其在体外能使 B淋巴细胞永生化形成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 (L CL s)的特性而成为近年来细胞永生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 ,EBV主要是通过其潜伏蛋白激活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途径而使细胞永生化的 ,但是病毒蛋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 EBV生物学特性方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并以 L CL s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 EBV介导的细胞永生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对46例HBsAg阴性但血清HBVDNA阳性感染者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6株新的HBsAg变异株(4株联合点突变株,2株插入变异株)的EBO-plp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了COS7细胞,建立了这6株HBsAg变异株的稳定表达细胞系。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对细胞表达的HBsAg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 除1例插入变异株可检测到较弱的阳性外,其余5株均检测不到HBsAg的存在。结论 新发现的HBsAg联合点突变和氨基酸插入变异,均对HBsAg的抗原性有负面的影响,是造成HBsAg阴性HBV感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索逆转录病毒载体在免疫细胞中的表达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C(HBV-S)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电穿孔转染PA317后,筛选高表达克隆,用假病毒颗粒感染 HepG2、巨噬细胞 (RAW264.7)和EL4细胞,分别用RT-PCR及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HBsAg在上述细胞中获得不同程度的表达,48 h细胞上清中HBsAg含量(A值)分别为0.92、0.53、0.42。结论:本实验所用载体,其目的基因可 在细胞内稳定表达,而且,在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中均有较高的表达,这提示我们质粒免疫有可能通过刺激巨噬细胞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转移系统,该表达系统可用于基因免疫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3.
SARS-CoV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M、N、S和E蛋白 ,构建 4种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 M、pVAX1 N、pVAX1 S和pVAX1 E ,为研制SARS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Bank中SARS病毒基因序列分别设计M、N、S和E引物 ,用RT PCR方法从感染SARS病毒的Vero E6细胞中扩增得到M、N、S和E片段 ,构建重组质粒pVAX1 M、pVAX1 N、pVAX1 S和pVAX1 E。并以重组质粒转染COS 7细胞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鉴定重组质粒体外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 ,细胞转染实验表明 ,构建的 4种重组质粒均能在COS 7细胞内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 4种SARS CoV 4种蛋白抗原真核表达质粒 ,并能在真核细胞内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三种IL-15基因转染NCI-H446细胞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构建并鉴定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模型。方法PCR法扩增得原型IL-15基因片段(FhIL-15)I、L-15成熟肽基因片段(FhIL-15mp)和IL-2信号肽基因片段(FhIL-2sp);利用重叠延伸基因拼接法将FhIL-15mp和FhIL-2sp拼接成改型IL-15基因片段(FhIL-2sp-hIL-15mp)。将三种IL-15基因片段(FhIL-15、FhIL-15mp和FhIL-2sp-hIL-15mp)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成相应的重组质粒(PhIL-15、PhIL-15mp和PhIL-2sp-hIL-15mp),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NCI-H446、G418筛选得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NCI-H446细胞(C-hIL-15、C-hIL-15mp、C-hIL-2sp-hIL-15mp)。对所得的各基因片段和重组质粒,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对所得的各转染细胞,用RT-PCR法检测hIL-15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hIL-15蛋白的分泌。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证明,FhIL-15、FhIL-15mp、FhIL-2sp-hIL-15mp电泳条带位置和基因序列正确。三种转染细胞均有IL-15mRNA表达,但仅C-hIL-2sp-hIL-15mp可测到22pg/mL的IL-15蛋白分泌。初步应用表明,三种转染细胞确有不同的免疫生物学特性。结论正确构建了三种IL-15基因转染的NCI-H446细胞模型,可在进一步研究IL-15基因与肿瘤细胞免疫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及至机制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可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E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Chang Liver细胞系.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HBV基因组中扩增出HBsAg基因片段,BamH I/EcoR l双酶切后连接到经同样酶切的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转化TG1菌株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EGFPNl.HBsAg.将阳性克隆用脂质体法转染Chang Liver细胞,经持续G418压力选择和有限稀释法克隆化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HBsAg;建立了其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Chang Liver细胞系.结论 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Chang Liver细胞系可表达HBsAg-EGFP融合蛋白;该细胞系可以用于筛选HBsAg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研究,为深入研究HBsAg可能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重组HBsAg免疫逃逸突变体的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所致的包膜抗原抗原性的改变,从含HBVDNA双拷贝的质粒载体pEcob6,获得一个837bp的HBV-S基因片段,将其插入至载体pBluescript KS~+的SmaⅠ位点,通过体外寡核苷酸介导的人工定点突变分别获得第145位、126位和第145位+126位氨基酸三种S基因变异型。然后将这些S基因变异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MEp4上,从而构建了含HBV-S基因及其突变型的表达载体PMEp4HBVSM。用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获得稳定分泌HBsAg及其变异体的抗性细胞系。经体外初步研究表明,HBsAg 145位氨基酸变异体可影响HBsAg的“a”抗原决定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人类促甲状腺激素受体(hTSHR)胞膜外区氨基端的两个片段hTSHRf(aa29 ~100)、 hTSHRe(aa101~278)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SHRf和pcDNA3.1-hTSHRe, 并在CHO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RT-PCR法从人甲状腺正常组织的cDNA中扩增hTSHRf和hTSHRe,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V5-His-TOPO中, 经酶切、 PCR和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CHO细胞中进行表达, RT-PCR扩增转染细胞的cDNA、 Western blot分别鉴定hTSHR在CHO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分别扩增两个片段的阳性克隆株, 所得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 经Western blot鉴定, 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11900、 23600左右, 与预期的大小相符.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TSHRf和pcDNA3.1-hTSHRe构建成功,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能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pcDNA3.1-hTSHRf和pcDNA3.1-hTSHRe在体内的基因表达, 建立Graves'病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游莎  曾和松 《微循环学杂志》2010,20(1):25-28,F0003
目的:研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Salusin-a(pEG-FP-Salusin-a)的构建及在人胚胎肾细胞系293细胞(HEK293)中的表达。方法:提取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Salusin-a的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Salusin-a基因,克隆入pEGFP-N3载体,双酶切、菌落PCR及测序鉴定pEGFP-Salusin-a质粒。用脂质体转染pEGFP-Salusin-a入HEK293细胞,分为转染细胞组、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分析各组荧光蛋白和Salusin-a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EGFP-Salusin-a质粒,并转染HEK293,细胞转染效率86%,转染细胞组和质粒对照组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细胞组Salusin-a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pEGFP-Salusin-a质粒能转染HEK293细胞并表达Salusin-a,为Salusin-a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小干扰RNA(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Cyclin E表达的效果。方法根据基因文库中Cyclin E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两段siRNA,分别转入到pGENESIL-1质粒中,并对重组质粒(命名为pGENESIL/Cyclin E-1和pGENESIL/Cyclin E-2)进行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下转染MCF-7细胞株,RT-PCR检测转染后Cyclin E的表达。结果Cyclin E 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段的方向和序列与预想一致。RT-PCR检测显示Cyclin E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Cyclin E 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以Cyclin E为靶位点对乳腺癌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pLNCX/anti-CD20scFv/IgGFc/CD80/CD28/ζ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NIH 3T3细胞株中表达。方法: 采用DNA重组技术把pBULLET上的CD28-ζcDNA插入到已含anti-CD20 scFv/IgGFc/CD80的真核表达载体pLNCX质粒上,转染NIH 3T3细胞株,经G418筛选细胞,用RT-PCR、流式细胞术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经菌落PCR、酶切及一次测序鉴定均证实pLNCX/anti-CD20scFv/IgGFc/CD80/CD28/ζ的成功构建;经RT-PCR法,能够从转染的NIH 3T3细胞中扩增出1条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DNA片段,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该目的基因能够在NIH 3T3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结论: 重组表达载体pLNCX/anti-CD20scFv/IgGFc/CD80/CD28/ζ的构建,并在NIH 3T3细胞株中的成功表达,为该重组质粒转染原代T淋巴细胞从而制备CD20靶向性嵌合锚定T细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