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云星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67-1467
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既对立(即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又统一(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变化、生长、消亡的根本原因。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阴阳两方面对立统一关系协调的体现,即所谓“阴阳平衡”;疾病就是整体或某一脏、腑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不相协调的表现。即所谓“阴阳失调”;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临床上用性味功能相反的药物配伍常获相得益彰的治病功效,即是相反相成原理的应用及其体现,  相似文献   

2.
相反相成配伍体现了中医学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矛盾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运用.寒热共投、补泻兼施、行守结合、升降相因、散敛相配、刚柔相济等配伍方法在方剂配伍减毒的理论中亦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相反相成配伍减毒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方剂配伍减毒理论的完善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指导中医配伍用药的法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都是由阴阳二气衍化而成,因此阴阳二气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基础。人体正常状态是阴阳协调平衡、升降出入有序,即人体与自然界阴阳相适应及人体自身阴阳的对立统一。疾病的发生是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如...  相似文献   

4.
在矛盾对立统一辩证观点指导下,以古方为例并结合个人经验,论述方药的阴阳、寒热、补泻、润燥、升降、散敛、行止等相反相成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的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地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贯穿在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中,也指导着临床实践,不论在生理、病理、药理、配方遣药等方面,都广泛应用这一相反相成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临证中把阴阳、寒热、补泻、柔刚、动静、升降、浮沉、散敛、开阖等方法相互配合使用,使病人体内阴阳趋于平衡,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体内阴阳保持对立统一之协调关系的结果。即所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  相似文献   

7.
阳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生发、推动、温煦、摄纳、气化、敷布、卫外、司开阖等诸多功能,并具有轻灵、向上、向外的生理特性,故又称为"清阳".与阴液的重浊、向下、向内的特点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相互协调和制约,保持动态的平衡,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联属其他组织器官,从而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健康的身体,是体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阴阳双方,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之中,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由于病因的侵害,引起了正邪斗争,使人体阴阳的失调和生理功能的失常,就会发生疾病.  相似文献   

9.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府中阴阳,则胜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总之,人体组织结构的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等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尽管关系复杂,但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故均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0.
李桂明  蔡妙珊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21-1822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就是人体的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地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贯穿在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中,也指导着临床实践,不论在生理、病理、药理、配方遣药等方面,都广泛应用这一相反相成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临证中把阴阳、寒热、补泻、柔刚、动静、升降、浮沉、散敛、开阖等方法相互配合使用,使病人体内阴阳趋于平衡,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为反S形象征着太极图是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协调阴阳.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其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以我们养生的宗旨就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配伍严谨,功效卓著。桂枝汤证下的人体是处于营卫阴阳失调的状态下,桂枝汤的组成配伍以及用药的方法和调护方面,祛邪调阴阳营卫而不过度,使阴阳虚损的平衡不至于太过;后期的食物调理中,注意固护脾胃功能,防止其影响人体阴阳自和的功能。即在人体处于营卫阴阳失调的状态下,先取一种动态的"病态平衡",再继利用人体阴阳自和的思想,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丽 《国医论坛》2002,17(3):3-3
纵观《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 ,处处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其方剂配伍用药的对立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1 阴与阳 即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 ,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 ,故调整阴阳乃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而调整阴阳之典范当推肾气丸。方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 (肝、脾 )阴 ,且三补三泻 ,补中寓泻 ,补而不腻 ,更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 ,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这样配伍的目的 ,在于“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和“阴中求阳”。通过大量滋阴之品配伍少许温阳之药 ,能够使阴化…  相似文献   

14.
许力行 《气功》2011,(9):788-789
太极图中间为什么不用一条直线分两方。而要用反S形呢?这是因为反S形象征着太极图是不停地在维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因此,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协调阴阳。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其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所以我们养生的宗旨就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相反相成”十二法指导中药配伍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淳 《光明中医》2003,18(1):8-12
“一阴一阳之谓道” ,因此临床配伍用药也要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出发 ,并遵循阴阳互根互用、相反相成原则。本文详细论述了阴阳五根、寒热共济、气血并治、散敛结合、营卫同调、升降相协、攻 (消 )补兼施、峻缓相济、动静相宜、润燥 (刚柔 )并举、表里 (脏腑 )兼顾、上下分消等十二种“相反相成”法指导临床配伍用药的具体应用。这对提高临床疗效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反佐配伍,是在辩证统一的思想指导下,着眼于阴阳动态的失衡,邪正斗争的复杂,脏腑功能的失调,运用性能或功效完全相反的两种药物相互配伍,达到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目的。早在《内经》就有“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的记述。历代医学家对反佐配伍亦非常重视,如张仲景的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张景岳的济川煎、朱丹溪的左金丸等,方中都寓有反佐配伍的深义。本文拟就常用几种反佐配伍的配伍特点和临床意义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辩证主义思想理解世界万物的方法之一,中医学说运用这种思想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平衡和病理情况。人体的阴阳协调平衡即"阴平阳秘"是其核心内容。平衡不仅是自然界同时也是人体的普遍规则,"阴阳"是其表达的形式。人体是一个阴阳不断协调、上下内外不断交互的有机整体,并且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果人体阴阳失衡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发生。针灸学将此学说运用于临床,形成了巨刺、缪次、平衡针等独特的针法,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79年第2期曾发表了我的《试论方剂配伍》一文,鉴于配伍的内容,是方剂的精髓,现再予补充和讨论。一、协调能兼顾“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相互协调,使之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机体内部存在着多种矛盾所产生的复杂病证,如表里同病、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阴阳偏胜等等。通过这样应用,使其功能得到协调,生理功能恢复相对平衡,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兹举例如下:1.表里双解桂枝配大黄桂枝温通卫阳而解表,善治外感风  相似文献   

19.
贾瑞明 《中医杂志》2012,53(7):608-610
天津中医药大学袁红霞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脾胃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尤精于经方医学,现就袁教授临床应用经方"相反相成"理论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反相成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看起来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方面,实际上却相互补充、促进,既对立又统一.《汉书·艺文志》载曰:"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此与传统阴阳思想中阴阳对立、阴阳互根等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20.
论中医学的传统优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岳旭东 《光明中医》2010,25(2):171-174
中医学从人体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出发,从人体本身是对立统一有机整体出发,来观察人体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状态,并透过临床征象来探究疾病的本质,从而把握住人体反应状态的主要矛盾,并运用动态平衡的理论,运用各种治疗手段,通过调控,使病者重新建立起新的阴阳协调的平衡,达到促使疾病痊愈的目的。这就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即整体恒动统一的思维模式和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