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纯钛试件应用等离子镀膜法镀制纳米渗氮类金刚石(N-DLC)薄膜后的细菌黏附变化,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指导.方法 采用等离子镀膜机,在纯钛试件表面沉积N -DLC薄膜、TiN薄膜、阳极氧化膜以及空白对照,然后将其黏附于树脂基托表面,实际使用6个月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试件情况;粗糙度检测仪对比检...  相似文献   

2.
魏广治  尹路  马晟利  李慧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0):1015-1017,1020
目的:研究纯钛铸件镀制纳米渗氮类金刚石碳膜(N-DLC)在体外球磨实验及刷洗实验中粗糙度、表面形貌变化,为临床应用类金刚石碳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铸造纯钛试件30片,分别镀制N-DLC、TiN薄膜以及空白对照后进行球磨实验和牙刷刷洗实验,通过测量摩擦系数及磨痕深度等综合评价其耐磨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表面形貌.结果:3组试件中,N-DLC镀膜的粗糙度增加值、反射率下降值最小(P<0.01),空白对照组的变化最大(P<0.01),TiN的变化值略小于N-DLC镀膜(P<0.05).扫描电镜观察空白对照表面刷痕明显,TiN和N-DLC镀膜表面未见明显刷痕,仅见有加工处理残留的细小痕迹.结论:与其他表面改性方法相比,N-DLC镀膜的表面形态受磨耗试验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Liu J  Ge Y  Xu L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2):201-205
目的采用体外法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树脂基托对口腔常见条件致病菌的单一游离菌体及菌斑生物膜的抗菌性能。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Ag-TiO2抗菌粉剂添加到树脂基托材料中,制成抗菌树脂基托。采用薄膜密贴法分别检测该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抗菌树脂基托表面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情况。结果与未添加抗菌剂相比,抗菌剂质量分数为0.7%时,抗菌树脂基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达93.3%;抗菌剂质量分数为1.5%时,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率达90.2%;抗菌剂质量分数为2.5%时,抗菌树脂基托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抗菌率也达91.2%。与未添加抗菌剂相比,抗菌树脂基托表面变异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黏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Ag-TiO2可以显著提高树脂基托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牙用镍铬合金表面氮化前后白色假丝酵母菌粘附量的变化和耐电化学腐蚀的变化为镍铬合金表面改性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真空镀膜技术在镍铬合金片表面沉积氮化钛薄膜,用菌落计数法测定和比较镀膜前后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粘附量有无差异;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比较在PH6.8的人工唾液中,镍铬合金镀膜前后极化曲线的差异,应用场扫描电镜观测腐蚀后试件表面的破坏程度。结果:镍铬合金表面氮化后,白色假丝酵母菌粘附量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电化学实验显示,镀膜组极化曲线向正方向移位。结论:镍铬合金表面镀膜能抑制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粘附同时提高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表面镀膜纯钛牙膏磨刷后表面粗糙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纯钛铸件镀制含氢类金刚石膜H-DLC在体外刷洗实验中粗糙度、反射率、色彩的变化,为临床应用含氢类金刚石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铸造纯钛试件20片,分别镀制H-DLC,TiN、阳极氧化以及空白对照,在牙刷磨耗机上刷洗75 000次,对比刷洗前后的粗糙度增加值、反射率下降值、色彩变化值,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表面形貌.结果:4组试件中,H-DLC镀膜的粗糙度增加值、反射率下降值、色彩变化值最小(P<0.01),空白对照组的变化最大(P<0.01),阳极氧化组的色彩变化值较大与空白对照组接近(P>0.05),TiN的色彩变化值略小于H-DLC镀膜(P<0.05),各组试件在含氟与无氟牙膏处理因素之间比较,只有空白对照组的各项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空白对照与阳极氧化组试件表面刷痕明显,TiN和H-DLC镀膜表面末见明显刷痕,仅见有加工处理残留的细小痕迹.结论:与其他表面改性方法相比,刷洗实验对H-DLC镀膜的表面形态、光泽度、色彩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BPS注塑树脂、热凝基托树脂和不碎胶树脂表面的微生物黏附能力。方法将BPS注塑树脂、热凝基托树脂和不碎胶树脂试件进行微生物体外黏附实验,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测定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量的大小。结果血链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实验中,培养24、48、168h后,热凝基托树脂组与BPS注塑树脂组和不碎胶树脂组间微生物黏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PS注塑树脂组和不碎胶树脂组间微生物黏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黏性放线菌黏附实验中,培养24h时,热凝基托树脂组和BPS注塑树脂组间微生物黏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培养48、168h时,热凝基托树脂组与不碎胶树脂组和BPS注塑树脂组间微生物黏附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S注塑树脂和不碎胶树脂较热凝基托树脂更能减少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在其表面的黏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口腔白色念珠菌对钛合金及钴铬合金腐蚀的影响。方法将钛合金和钴铬合金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及实验组。在需氧环境中将白色念珠菌接种到沙保罗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试件浸在培养基中,每周更换1次培养基,并接种1次,共20周。然后用表面轮廓仪测定表面粗糙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钛合金试件空白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金属试件表面粗糙度均值总体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钴铬合金试件空白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组金属试件均值总体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白色念珠菌黏附钛合金表面短时间内金属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黏附钴铬合金表面粗糙度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真菌,其致病过程包括菌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入侵和损害三个阶段,依赖于黏附蛋白和易于侵入宿主细胞的酶、菌体形态及表型的转换等毒力因素实现,本文就其整个致病过程与上述毒力因素相关的主要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临床常用的热凝树脂和钴铬合金2种义齿基托材料,制成不同粗糙度的试件,并对其与白色念珠菌体外早期黏附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不同义齿基托材料及其表面粗糙度对念珠菌黏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基丙烯酸义齿基托表面粗糙度对细菌m附及色素沉着的影响.方法:将甲基丙烯酸义齿基托材料制备成粗糙度不同的7组试样,分别浸泡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变形链球菌及粘性放线菌悬浮液中,通过菌落计数观察细菌黏附数,用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试样浸泡于可口可乐中4周,对照组为人工唾液,使用电子比色仪观察各组试样色素沉着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清洁方式对义齿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方法制作并消毒树脂片,在其表面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分别以化学(浸泡)、机械(刷洗)和复合(浸泡与刷洗并用)等方式处理覆有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树脂片,再将其浸入新鲜培养液进行残留生物膜的恢复培养,分别在0、6、24h后利用菌落计数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机械清除效果与牙膏种类密切相关,单纯的化学处理没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保丽净义齿清洁片复合处理清除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效果最佳,其处理后的树脂片培养24h仍未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不同的义齿清洗方法对附着在义齿表面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有差异。其中,以保丽净义齿清洁片复合效果最好且能够持续地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白色念珠菌在不同软衬材料表面黏附情况及材料表面粗糙度对黏附量的影响。方法:将4种软衬材料制备成粗糙度不同标准试样,用白色念珠菌菌株(ATCC10261)菌液对各试样黏附后脱菌、稀释、培养计数来分析白色念珠菌对试件表面黏附。结果:4种软衬材料表面的白色念珠菌黏附量有差异,对制备成不同的粗糙度同一材料表面,白色念珠菌黏附量亦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软衬材料本身性能及表面粗糙度对白色念珠菌的黏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钛种植体进行表面改性,提高钛种植体表面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钛表面阳极氧化技术可增加钛表面氧化膜厚度,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强耐腐蚀性和抗菌性,使钛表面着色。细胞黏附实验显示,经阳极氧化后的钛表面生物活性提高,骨结合能力增强。根据氧化条件的不同,阳极氧化又可以分为一般阳极氧化、微弧氧化、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形成。本文将对钛表面阳极氧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义齿基托材料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前后,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变化情况,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镀用义齿树脂基托表面后的抗菌可能性。方法:采用热凝牙托材料制作30mm×10mm×2mm标准试件30个。按不同粗糙度(280目、600目、1200目)分成3组,每组10个。相同粗糙度的10个试件再分成2组,每组5个,一组试件双面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作为实验组,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不同粗糙度试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存在变形链球菌黏附,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200目P<0.05;600及280目P<0.01);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试件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均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多(P<0.05),实验组增多趋势相对较小。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能够改善义齿树脂基托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具有部分抑菌功能。  相似文献   

15.
纯钛表面阳极氧化电压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及伸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成骨细胞离体培养试验,观察不同阳极氧化电压对成骨细胞早期黏附及伸展的影响。方法:分别在电压为140V、200V及260V,电流密度为70A/m2等条件下,在0.03mol/L甘油磷酸钙(Ca-GP)和0.15mol/L醋酸钙混合电解液中,对纯钛样本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对阳极氧化后样本的平均粗糙度进行测量,并在其表面进行人成骨细胞培养,对早期细胞黏附及伸展等情况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纯钛表面平均粗糙度为0.17μm,经阳极氧化后,随电压升高,平均粗糙度分别为0.23μm、0.26μm及0.33μm,统计学分析表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h细胞培养后,阳极氧化处理后,纯钛表面细胞骨架发生形态学改变,且随阳极氧化电压的增高,细胞形态不规则呈现升高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60V电压阳极氧化组,细胞黏附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极氧化处理可改善纯钛表面特性,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及伸展等早期细胞行为受阳极氧化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假丝酵母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真菌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的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中,当其与宿主处于共生状态时不会引起疾病,反之则由酵母相转化为菌丝相,导致口腔黏膜感染,引起口腔龋坏病变。在龋病患者的口腔生物膜上,变异链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之间可能存在某种互动关系并介导龋病的发展。白假丝酵母菌可与格氏链球菌紧密地黏附在一起,即格氏链球菌细胞壁表面的多糖是白假丝酵母菌黏附的受体之一。格氏链球菌可缓解群体感应机制对白假丝酵母菌菌丝相形成和生物膜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加菌斑生物膜的量。本文就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与龋病的相关性,白假丝酵母菌与变异链球菌、格氏链球菌和其他口腔细菌相互作用参与龋病的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纯钛钛片经喷砂及喷砂酸蚀处理后,表面氧化膜金相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对成骨细胞黏附和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直径为15 mm、厚度为1 mm的纯钛钛片分4组进行表面处理:1)机械打磨组(S0);2)喷砂组(SB);3)喷砂酸蚀1组(SLA1);4)喷砂酸蚀2组(SLA2)。采用电子探针分析仪及X射线衍射仪检测4组钛片表面氧化膜的厚度、化学成分以及金相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微观形态。而后将成骨细胞培养于4组钛片表面,采用MTT法分析比较4组钛片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率以及增殖率的影响。结果与S0组相比,SB、SLA1、SLA2组的粗糙度明显增大(P<0.05)。SB、SLA1、SLA2组间表面平均粗糙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处理使喷砂形成的氧化膜变薄,密度减低,且结构发生改变:原有的金红石型TiO2峰消失,锐钛矿型TiO2减少。在表面平均粗糙度相同条件下,SB组钛片表面氧化膜均匀致密,有利于成骨细胞早期的黏附和增殖。结论喷砂和喷砂酸蚀处理均增加了钛片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但酸蚀使TiO2喷砂表面的氧化膜层变薄,在平均粗糙度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喷砂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优于喷砂酸蚀处理表面。  相似文献   

18.
沉积时间对渗氮类金刚石碳膜表面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不同沉积时间下应用等离子镀膜法镀制渗氮类金刚石碳膜(N-DLC)的颜色改变规律,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所指导。方法采用等离子镀膜机在纯钛表面先沉积TiN过渡层,再沉积N-DLC碳膜,通过目测及分光光度测色法对不同沉积时间下(10~80 min,间隔5 min)N-DLC碳膜的颜色进行测定,通过CIE1976 L*a*b*及Mussell表色系统定量评价其色度属性,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各个沉积时段N-DLC碳膜的表面形貌。结果纯钛表面N-DLC薄膜的颜色与沉积时间有较大关系,沉积时间为30 min时得到较亮的金黄色外观;扫描电镜观察随着沉积时间增加N-DLC碳膜表面逐渐晶化,晶相结构由稳定趋于杂化。结论当镀膜沉积时间为30 min时,可在纯钛表面得到金黄色外观的N-DLC碳膜,此时的晶相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能够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菌株,以便对目的基因进行示踪。方法构建pACT1-GFP质粒,以白色假丝酵母菌CAI4菌株作为感受态进行转化培养后,分别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两相型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含有pACT1-GFP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菌株,99%在两相型下均有较高水平的荧光蛋白表达,且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差别。结论pACT1-GFP能够在白色假丝酵母菌体内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有机硅季铵盐溶液浸泡处理纯钛试件,研究该方法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制作纯钛试件,将其随机分为A~F的6组,A~E组分别用浓度为1%、5%、10%、30%、60%的有机硅季铵盐溶液对纯钛试件进行抗菌处理,F组用蒸馏水浸泡处理作为对照,每组再分4小组,各小组处理时间分别为30、60、120、240 min,用比浊法统计分析有机硅处理后的纯钛试件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将试件分别进行0、2 500、5 000、10 000次的冷热循环实验后再进行细菌培养,检验有机硅季铵盐是否具有长效抗菌性.结果 不同处理浓度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有影响;不同处理时间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无影响;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1%的有机硅季铵盐浸泡纯钛即可使其产生抗菌性,浸泡120 min抗菌效果最佳.冷热循环5 000次后纯钛仍具有抗菌性;10 000次后无抗菌性.结论 有机硅季铵盐溶液浸泡纯钛,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纯钛具有长效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