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CA125诊断肝癌的价值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研究血清CA125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肝癌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岁±25岁;肝硬变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42岁±23岁;正常对照组40例.全部受测对象均静脉采血,分离血清,-20℃贮存备测.采用IRMA法测定血清CA125含量.结果肝癌患者血清CA125含量218U/L±130U/L,显著高于肝硬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U/L±11U/L,10U/L±8U/L,P<001).肝硬变组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显著低于肝癌组(P<001).以26U/L为界限值,肝癌阳性检出率为687%,其中AFP阳性(AFP>400μg/L)的肝癌中血清CA125的阳性检出率为760%,AFP阴性(AFP<20μg/L)的肝癌中血清CA125的阳性检出率为429%.结论血清CA125是诊断肝癌较好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疗兼内照射的新型双弹头免疫导向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以马抗人AFP多克隆抗体(抗AFPAb)和大鼠抗人AFP单克隆抗体(抗AFPMcAb)为载体,核素131I和丝裂霉素(MMC)为双弹头,采用改良氯胺T法制备131I抗AFPMcAbMMC(双弹头1)和131I抗AFPAbMMC(双弹头2),静脉滴注,每月1次,治疗不能切除中晚肝癌31例(治疗组).治疗1,2,3次分别占4,17和10例,放射剂量(MBq/例)均值依次为19351±3774,6519±2324和9920±2305.结果治后肿瘤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和1,2年生存率分别高于同期经动脉插管灌注(TAI)或化疗栓塞(TACE)的对照组(500%,15/30比300%,9/30P<005;667%,18/27比280%,7/25P<001和500%比330%,340%比33%P<001),治疗组病例的进展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P<001).结论双弹头疗效提高,由于抗体、核素131I和抗癌药的协同作用而增强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16蛋白缺失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HBV感染与P16蛋白缺失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7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中的P16蛋白和HBsAg.结果有606%(40/66)的肝细胞癌(HCC)和750%(1/4)的胆管细胞癌(CCC)P16蛋白缺失;Ⅰ,Ⅱ,Ⅲ和Ⅳ级(按Edmondson标准)HCCP16蛋白缺失率分别为00%(0/1),441%(15/34),821%(23/28)和667%(3/4),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有癌旁肝组织的48例标本中,癌组织P16蛋白阴性率(726%)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412%,P<005).有625%(30/48)的HCC癌旁肝组织HBsAg阳性.HBsAg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的P16阴性率分别为733%(22/30)和667%(12/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缺失与原发性肝癌相关,与肝癌的恶性发展关系密切,可能对预后有重要影响.HBV感染与P16蛋白缺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患者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分析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有生物活性的TGFβ1蛋白水平和HBX蛋白阳性率.方法AHB和CHB患者各24例,用Promega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GFβ1浓度,并用自产的抗HBX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血清中HBX蛋白的存在.结果AHB组和CHB组的TGFβ1水平(μg/L)分别为236±77和197±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34,P<001),但两组之间区别不大.血清中HBX阳性率AHB组为250%,CHB组达500%,HBX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15例中有10例(83%)TGFβ1血清水平高于中位值.结论AHB和CHB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明显升高,CHB组有半数患者血清呈HBX蛋白阳性,而这些HBX阳性患者中83%显示有较高的TGFβ1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5.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诊断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消化系恶性肿瘤119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5例,胰腺癌21例,胃癌29例,大肠癌27例,其他消化系恶性肿瘤17例,以及同期良性消化系疾病56例,应用RIA或ELISA法检测血清CEA,AFP,SF,β2MG,CA199及CA50水平.由实验室参考药盒厂家提供的正常值及实验室所做的正常人群均值,确立各项检测正常上限值,样品超过界值为阳性,反之为阴性.结果肝癌组以AFP敏感度最高(680%),联合SF和CA199可提高至920%.胰腺癌组CA199最敏感(762%).应用CA199,SF和CA50联合检测,敏感度可达857%和952%.对胃癌和大肠癌,即使6项联合也不足80%.结论联合检测对肝癌和胰腺癌可明显提高阳性率,但对胃癌及大肠癌仅起部分辅助作用.联合检测既提高灵敏度,也降低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外周血中癌细胞的检测,为临床建立诊断肝癌转移的常规方法..方法以甲胎蛋白(AFP)mRNA为HCC的标记物,应用nestedRTPCR对30例HCC外周静脉全血标本及不同细胞株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HCC患者30例外周血癌细胞阳性检出率为567%,并与肝内静脉癌栓形成(11/13,846%vs6/17,353%)、肝内转移(16/23,696%vs1/7,143%)和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5);最低检出浓度为全血肝癌细胞2×104/L.对照组中结肠癌、鼻咽癌等肝转移癌以及胆囊结石患者的外周血中均未发现AFPmRNA.结论NestedRTPCR对HCC的检测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HCC诊断、判断转移可能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mRNA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由于PCR技术的应用,血循环中癌细胞的检测近有很大进展.本文用RTPCR检测肝癌(HCC)和其他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藉以反映HCC细胞的存在,并与其他血清标记物比较.方法HCC患者22例,肝硬变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0例,健康成人受试者(对照)5例.取患者和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总RNA并作电泳鉴定,用合成的两对引物进行巢式RTPCR扩增AFPmRNA,同时分析血清AFP和乙肝标记物.结果AFPmRNA在13例HCC(591%),2例肝硬变(200%)患者外周血中测到,其余标本均为阴性.AFPmRNA阳性的13例患者肿瘤均大于5cm,为晚期患者.在该13例患者中仅有6例(461%)在血清中测到AFP,但有12例(923%)HBsAg,抗HBe,抗HBc全阳性,而AFPmRNA阴性的5例该3标记物全阴性.结论RTPCR扩增AFPmRNA是检测HCC和肝硬变患者循环肝癌细胞的敏感方法.患者外周血中的AFPmRNA有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标记对HCC诊断、随访观察和疗效评定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癌D17S261和D17S799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DR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了D17S261和D17S799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结果胃癌总DRSI发生率为34%(17/50),其中高中分化腺癌DRSI阳性率(667%,10/15)显著高于低分化癌(194%,6/31,P<001);肠型胃癌DRSI阳性率(556%,10/18)显著高于胃型胃癌(20%,6/30,P<005),DRSI与胃癌部位、大小、浸润、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DRSI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检测了肝癌组织IGF-II及其受体(IGF-IIR)、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IGF-II表达与细胞DNA倍体、S期的关系。结果显示:(1)IGF-II、IGF-IIR、HBxAg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阳性的癌组织阳性率均为93%(n=15),高于HBV标记阴性的癌组织(1/5)(P<0.05);(2)IGF-II阳性的癌组织DNA异倍体出现率为100%、S期比例为28.8±6.4%,高于IGF-II阴性的癌组织DNA异倍体出现率(60%)和S期比例(12.8±2.4%)(P<0.05);(3)肝癌组织IGF-II、IGF-IIR的表达与HBxAg表达一致。研究结果提示IGF-II可能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的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有某种作用,HBxAg可能是IGF-II基因的一种激活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部分献血员中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用PCR法对检查合格的290份献血血样进行HBV_DNA检测.结果本组290份血样中HBsAg,HBeAg全部呈阴性.167例HBVM阳性;其中80例单项抗HBs阳性,50例单项抗HBc阳性,19例抗HBs和HBc两项阳性,12例抗HBe和抗HBc两项阳性;6例抗HBs,抗HBe和抗HBc三项阳性,而HBV-DNA的阳性率在各组中分别为88%(7/80),260%(13/50),105%(2/19),750%(9/12),333%(2/6).123例HBVM阴性,HBV-DNA的阳性率为16%(2/123).290例中HBV-DNA的总检出率为121%(35/290).结论合法献血员中存在着乙肝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