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与解决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 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本文从网络成瘾的概念、成瘾的类型、成瘾的心理特点、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和伤害、网络成瘾的解决策略,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开展心理干预治疗.提出采用认知矫正、行为矫正、强制干预、集体干预及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对网络成瘾症进行干预与治疗.同时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系统地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网络成瘾的命名、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前,国内外网络成瘾疾病存在命名混乱、定义不明确、治疗不规范等问题。面对网络成瘾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科学统一的命名及定义,规范的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据此,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历经近4年时间,通过对1300余例网络成瘾患者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对网络成瘾进行了命名、定义并制定了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丁伟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959-1962
网络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过度的使用网络导致了人们心理健康的损害、学业的障碍和工作能力的下降,网络成瘾应经成为一个被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然而网络成瘾的研究特别是神经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故在此本文就近来神经影像学在网络成瘾中的研究作一次综述并探讨一下研究者们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危害。本文对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综述,主要介绍国内外基于神经影像学对网络成瘾脑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闻俊修 《西南军医》2007,9(6):70-71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网络在极大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通常所说的网瘾。为了帮助许多迷途青少年摆脱网瘾的困扰,我院自2006年1月成立了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至2007年1月共收治316例网瘾患者,通过精心的心理疏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魏秋香 《西南军医》2008,10(2):16-17
目的探讨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对网络成瘾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273例网络成瘾患者进行行为矫治,以纠正病态行为,调动主观能动性;实施心理干预,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豆著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行为矫治和心理干预可改善网络成瘾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从而有效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7.
张英 《武警医学》2010,21(2):171-173
现代医学认为,不论是躯体疾病还是精神疾患的发生都与人们的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也已经从单一的药物治疗,转变为结合心理治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以便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1].目前,国内外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也以综合性干预措施为主[2],因此心理化护理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Peter Mitchell[1]将其定义为:"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网络成瘾作为行为成瘾的一种,虽然不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但与传统的药物成瘾具有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  相似文献   

9.
陈梅  任云凤  毛佳  邢丽娟 《西南军医》2007,9(6):155-15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打开,许多年轻人由于种种原因吸毒成瘾。对社会、家庭、自身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就戒断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自1998年10月至2007年5月,我科共收治4例“海洛因”戒断综合征,其中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患者早期面孔加工N170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网络成瘾患者面孔早期加工的脑机制.方法 被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18~21岁和网络成瘾组17~22岁,各10名,均为右利手.刺激包括3种卡通面孔(中性、微笑、愤怒)和3种非面孔,要求被试者进行面孔识别任务,同时记录32导脑电.结果 1)对照组产生了明显的颞-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d170(面孔的N170减去非面孔的N170);2)与对照组相比,网络成瘾组Nd170表现为明显的枕区分布,且幅值显著增强、潜伏期明显提前.结论 网络成瘾患者可能具有与正常被试者不同的面孔早期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基于磁共振3D高分辨T1WI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海马各亚结构体积改变,旨在为青少年网络成瘾寻找一种结构影像标记物,为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16例网络成瘾者及年龄和性别相配的19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使用FreeSurfer6.0软件海马亚结构自动化模块分析每例被试的3D高分辨T1WI(结构像)数据,测量12个海马亚结构的体积,比较其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网络成瘾相关行为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网络成瘾组与对照组之间海马总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网络成瘾组左侧海马旁下托的体积明显减小(P=0.009)。相关性分析显示,左侧海马旁下托的体积与网瘾量表得分(IAT)呈显著正相关(P=0.009,r=0.633)。结论:基于3D高分辨T1WI的脑叶体积定量分析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左侧海马旁下托体积减小,左侧海马旁下托可能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一个结构成像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针对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影响社会功能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制定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应用标准草案对以"沉溺于网络,明显影响学习、工作或人际交往"为主诉就医的110例患者进行症状调查,根据症状出现率及症状关联情况草拟标准初稿-1.对使用初稿-1诊断为网络成瘾的408例患者于出院后1年内进行随访,统计诊断符合率与复发率,并据此调整初稿-1,草拟初稿-2.由全国多家医院精神科医师采用初稿-2对以上述相同主诉就诊的150例患者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结果 决定是否对初稿-2的语言描述作调整,最后确定诊断标准定稿.结果 症状标准共7条,概括为①对使用网络的渴求;②减少或停止使用后的戒断;③耐受;④对网络的使用难以控制;⑤不顾危害性后果;⑥放弃其他活动;⑦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确诊须具备①和②2条核心症状及后5条附加症状中的任意1条.病程标准为平均每天非工作学习目的 连续上网≥6h、符合症状标准≥3个月.随访观察发现,网络成瘾患者出院1年时复发率为70.6%,诊断符合率96.1%.两评定员间各症状条目一致性为89.3%~98.0%,Kappa值为0.73~0.87(P<0.01).不同技术职称评定员间症状诊断一致性为96.2%~98.8%,Kappa值为0.89~0.95(P<0.01).结论 本标准制定过程符合循证医学要求、评定者间一致性高、可操作性强,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某少数民族地区吸毒成瘾初始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吸毒成瘾者初始吸毒的原因和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为吸毒者回归社会提供心理援助,协助政府打击毒品犯罪。方法设计毒品成瘾调查表,对311例接受戒毒治疗的毒品成瘾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10项造成初始吸毒的原因,并将10项原因归纳为社会、心理、身体3个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吸毒成瘾初始原因主要为:心理因素占52.41%、社会因素占39.87%、生理因素占7.71%。结论因子分析表明,初始吸毒者以心理因素为其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社会因子、身体因子。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低,吸毒的可能性越大;经济条件的好坏并不是直接构成影响吸毒成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PET与戒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依赖或称成瘾,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慢性脑病,以对特定神经活性药物或行为有耐受、渴求和戒断症状为特征,伴有精神与行为异常.成瘾有个人、社会和物质等几方面的基础.PET通过成瘾脑机制、受损脑区功能改变、成瘾易感性、复吸和治疗监测等方面对成瘾进行研究.与其他技术配合,PET以神经递质的受体、转运体、贮存囊泡、前体、相关酶、血流、葡萄糖代谢和标记成瘾物质作为显像剂,在揭示成瘾物质代谢,以多巴胺、血清紧张素、苯二氮( )等神经递质系统为中心的脑受体系统,以及其"下游"脑功能改变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今后,在结合精确解剖信息、发展更特异示踪剂和脑激活检查技术等进步基础上,PET可能会有力推动成瘾与成瘾治疗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网络问题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的最严峻的问题,不少青少年有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的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网瘾原因之精神分裂症18岁的小沈,原本性格内向,上高中后却逐渐变得更加孤僻,不愿与同学交流,不愿读书,休学在家后整天上网,有时连续上网4~5个昼夜,对父母缺乏起码的情感反应,对人不信任。家  相似文献   

16.
网络成瘾(IA)虽然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疾病概念,但由于其可导致包括各种身心健康损害、社会职能弱化等多方面的严重后果,因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IA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对IA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对IA的定义和界定仍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包括神经生物学、遗传学、临床表现等多方面的研究均提示IA可能具有与物质成瘾类似的机制,是以病理性赌博为代表的行为成瘾类疾患的一种。由于对IA机制的研究仍处在初期阶段,更多更可靠的研究、尤其是神经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是当前这一领域最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治疗。研究组在一般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每周3次,2 h/次,疗程为16周。在治疗前后进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IAS、CSQ和SCC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33.7±6.2)和对照组(41.5±7.8)CIAS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CI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 CSQ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SCCS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自我的灵活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改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和谐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医疗在我国国内有了很大的发展,互联网上医疗保健类的中文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网络医疗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服务模式,它最大的优点是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医学知识,提高边远地区医疗水平,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寻医问药,享受网络医疗给人们带来的快捷和便利,其发展前景极为远大。但据笔者调查,目前网络医疗领域尚存在诸多亟待规范与解决的问题,上网求医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么轻松和惬意。网上医院:有名无实据统计,中国现有网民3000多万,网络医疗已成为一个商机无限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方便、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尤其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冲击。1994年,美国纽约市精神病医院的依凡·金伯格首次发现网络心理疾病,并把它命名为“网络成瘾症”。今天,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种疾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因特网的策源地美国,网络心理疾病已经像酗酒、吸毒和赌博等传统的社会问题一样,影响着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德国,全国已有150万网络心理疾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而…  相似文献   

20.
最近,和烟民们聊天时了解到,当初吸烟成瘾都是因为不正确的心理驱使。比如,吸烟刺激、好玩;吸烟可以消除疲劳,激发灵感;吸烟有派头、风度;“饭后一支烟,快乐如神仙”。这些心理上的因素,是引发吸烟的导火索,他们却恰恰忘记了烟草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危害。首先,吸烟会危害人的生理健康。吸烟是引起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的主要原因。青年人各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极易受损伤,烟草会对其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其次,吸烟会危害人的心理健康。长期吸烟会使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缓慢,反应迟钝,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