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中、重度AD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组及多奈哌齐+尼莫地平(联用尼莫地平)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歧全面衰退量表(GDS)评定疗效。结果:多奈哌齐组MMSE和CD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联用尼莫地平组3种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奈哌齐联用尼莫地平较单用多奈哌齐可能更显著改善中、重度AD的认知功能,两种药物安全性俱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06—2015-06收治的147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采用修订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与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观察治疗前后2组HDS评分及MMSE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2组治疗前后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查,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HDS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提高,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前2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P0.01),研究组治疗后潜伏期缩短更明显,波幅增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多奈哌齐或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总疗程12周,根据MMSE、ADL、ADAS‐cog量表评价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结果2组在日常生活能力及缓解认知功能的减退方面,显示有效;且联合治疗组较单纯使用多奈哌齐组在MMSE和ADL评分上改善更为显著。结论多奈哌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能有效改善AD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多奈哌齐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多奈哌齐加养血清脑颗粒,共服药12周;对照组采用多奈哌齐,服药12周。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ERP检测。结果:ERP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N2、P3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N2、P3波潜伏期和N2-P3波峰间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N2波和N2-P3波峰间期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05),但P3波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服药后对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常规及心电图等无明显影响。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对VCI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具有明确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MCI患者50例,其中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30例(盐酸多奈哌齐组),银杏叶片治疗20例(对照组),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后MoCA评分的变化. 结果 盐酸多奈哌齐组患者治疗12、24周时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时盐酸多奈哌齐组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盐酸多奈哌齐组患者在数字广度、词语流畅性和延迟记忆方面的分项得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oCA量表能够对MC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盐酸多奈哌齐对MCI患者进行早期治疗能延缓其进入AD的病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将存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7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及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物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MMSE及MoCA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存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但MMSE及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认知功能均改善,MMSE及MoCA评分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评分显著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在常规血管病及多奈哌齐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物理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认知障碍,且无明特殊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实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方海蛇胶囊和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6例AD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海蛇胶囊组和多奈哌齐组 ,在治疗前、治疗后 3周、6周、12周和 2 4周末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 (MMSE)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在治疗后第 3周末MMSE评分和临床疗效 ,复方海蛇胶囊组要优于多奈哌齐组 ,第 6周末两组相仿 ,在第 12周和 2 4周末多奈哌齐组明显优于复方海蛇胶囊组。结论 复方海蛇胶囊起效快 ,短期疗效好 ,而多奈哌齐虽然起效相对较慢 ,但是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多奈哌齐联合胞磷胆碱钠、多奈哌齐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过程中均辅以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均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经颅多普勒(TCD)、副反应量表(TESS)记录患者各项指标,根据结果评估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养胞磷胆碱钠可用于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颅脑血流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瑞舒伐他汀钙片5mg及多奈哌齐5mg,每晚口服1次)和对照组(盐酸多奈哌齐5mg,每晚口服1次),连续治疗3个月和6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 2组治疗3个月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MMSE评分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独用盐酸多奈哌齐,说明瑞舒伐他汀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图(EEG)、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变化. 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就诊的115例老年MCI患者,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组(治疗组,58例)和单用银杏叶制剂治疗组(对照组,57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EEG、P300的改变,评估临床疗效,并在组间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EEG异常率(25.86%)明显低于对照组(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增高,但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发现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单用银杏叶制剂比较,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MCI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电活动状态,提示盐酸多奈哌齐在老年MCI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的颅内各大血管血流速度的改变情况,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记录60例首次入院的AD患者经颅多谱勒(TCD)颅内血管检测结果,包括两侧大脑中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两侧椎动脉.同时记录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结果.对照组为60例血管性痴呆(VD)和60例精神分裂症(S).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自身每一颅内动脉的两侧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AD组的TCD检测异常率为90.00%,其中以血流速度降低为突出表现,与V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S组(P<0.01或0.05,两侧椎动脉除外).AD的颅内各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除外)血流速度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分数呈正相关.结论 AD的TCD检测对该病的病因探讨、认知功能评估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症脑梗死患者的TCD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力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重症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观察组)和53例无颅内压增高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于发病24h内、3d、7d进行TCD检测,并对观察组患者于脱水降颅压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测,观察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参数指标及频谱形态特征。结果观察组于发病初期(24h内)、3d、7d时Vm均显著增快,PI、RI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脱水治疗前Vm、PI、RI较脱水治疗后及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病变侧与病变对侧Vm、PI、RI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频谱形态在颅内压增高时呈现高阻力、高流速后低流速特点。结论TCD对重症脑梗死并颅内压增高具有特异性改变,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强、可靠而实用的监测颅内压的手段,同时TCD可用于了解脑血流的变化,以指导药物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发生血管痉挛的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80例发生血管痉挛的破裂动脉瘤患者,经过手术或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超声多普勒记录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来反映血管痉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6 d,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均出现有严重血管痉挛患者死亡,对照组4例,高压氧组3例;治疗后,高压氧组血管痉挛较对照组低,差异呈显著性(P0.05),MMSE、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早期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管痉挛导致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上矢状窦血栓患者颅内压(ICP)的可行性,研究TCD动脉、静脉参数及频谱形态与ICP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评价疗效及判定预后。方法选择18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住院患者,取入院第1、7及14天为观察点,动态监测患者的ICP、脑灌注压(CPP)、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中深静脉(dMCV)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TCD频谱形态,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上矢状窦血栓患者各观察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6.32,P<0.05),随着ICP的升高,患者的dMCV平均血流速度、PI及RI呈上升趋势,MCA平均血流速度和CPP呈下降趋势,在第7天达到高峰,持续到两周时略有恢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ICP与P1呈明显正相关(P<0.01,r=0.859);ICP与MCA-Vm呈明显负相关(P<0.01.r=-0.638);ICP与dMCV-Vm无相关性(r=0.07,P>0.05)。随着ICP的升高,动脉频谱表现为舒张期和收缩期血流的不同步下降,静脉频谱呈现血流升高的特征,表现为血流量与血管径的同步增加。结论TCD对临床可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筛选检测手段,TCD动态监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动脉和静脉血流的同步变化可以评估ICP增高的程度和脑部灌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降压对不同病理阶段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循环储备力(CCR)的影响及屏气试验对指导老年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及合并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组)患者各33例、健康老年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7例为观察对象,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测定不同血压水平下屏气试验后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降压治疗后CCR下降>10%者所占比例。结果(1)高血压组及腔梗组降压前后平均峰流速(Vm)值(平静时)差异无显著性,屏气试验后屏气指数(BHI)及Vm上升率则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0.01)。小幅度降压(12.7%,12.8%)后BHI及Vm上升率两病例组均较降压治疗前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较大幅度降压(22.6%,22.4%)后BHI及Vm上升率两病例组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脉动指数(PI)下降率仅高血压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高血压组及腔梗组降压治疗后CCR下降>10%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2.1%和24.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降压治疗可部分提高不同病理阶段老年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改善其脑血管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6.
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和rCBF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服用西比灵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和脑血流量变化。方法:22例VBI患者西比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行经颅多普勒(TCD)和133氙吸入法局部脑血流量(rCBF)检测。结果:西比灵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增快,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全脑血流量增高,其中脑干、小脑区脑血流量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西比灵能改善VBI患者脑循环,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白质疏松(LA)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外周血内皮微粒(CD31~+/CD42b~-、CD144~+、CD62E~+)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LA患者,其中轻度LA1组58例,中度LA2组30例,重度LA3组15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为非脑白质疏松者NLA组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各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每日3次,治疗疗程为12 w。各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博动指数(PI);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CD31+/CD42b-、CD144+、CD62E+的表达百分率。结果 LA2、LA3组的各组12 w后较入组时Vs、Vm增快,PI值降低(P0.05),丁苯酞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LA各组12 w后较入组时CD31~+/CD42b~-、CD144~+表达下降,CD62E~+表达升高(P0.05),丁苯酞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改善脑白质疏松患者脑血流情况,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可早期反应脑血管的内皮调节功能,有望成为一种评估脑微血管血流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作期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及其与注意力、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70例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及65名健康对照纳入研究。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估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划销测验(cancellation test,C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的认知功能,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基底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左大脑前动脉与右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T各阶段净分及总净分低于对照组,而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大脑基底动脉(r=0.25)、左中动脉(r=0.46)、右中动脉(r=0.25)、右后动脉(r=0.26)平均血流速度与CT总净分呈正相关(P0.05),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WCST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P0.05),基底动脉、左右后动脉与错误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普遍降低,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受损。认知功能受损可能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m VCI)患者TCD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依据Erkinjuntti的MRI诊断标准入选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115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和认知正常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最后分析患者的Mo CA评分与大脑中大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Vm)的相关性。结果对于两组患者的MCA-PI和ACA-PI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之间的MCA-Vm和ACA-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PI和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Y=38.783-7.823 X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A-PI与SIVD患者Mo CA评分线性相关。SIVD患者的PI越高,相对应其认知障碍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Alzheimer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将65例A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组,32例):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吡拉西坦对照组(吡拉西坦组,33例):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状况,并进行治疗前后P300检查.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各30例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14 d、30 d时,两组MMSE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P300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均有提高(尼莫地平组P<0.01,吡拉西坦组P<0.05);治疗90 d时,尼莫地平组MMSE评分显著提高、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提高(均P<0.01).治疗后14 d时认知功能改善尼莫地平组明显优于吡拉西坦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70%)(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能够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比吡拉西坦更有效;这可能与尼莫地平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