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对50只大鼠进行TMS,根据不同刺激频率将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只):0Hz组(假刺激组)、0.3Hz组、0.5Hz组、0.8Hz组、1.0Hz组,分组进行低频重复TMS预处理后,制作氯化锂一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各组造模后70min内痼性发作的潜伏期和痫性发作行为表现。结果:0.3Hz组、0.5Hz组、0.8Hz组及1.0Hz组的痫性发作潜伏期[分别为(16.30±3.10)min、(18.60±3.50)min、(16.40±3.60)min和(15.90±4.10)mini,均比0Hz组[(12.80±3.20)mini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0.5Hz组最长;0.5Hz组大鼠出现的痫性行为表现为点头和(或)甩尾、须动和(或)头面抽动、前肢和(或)后肢抽动、全身抽动、窜动的次数均比0.3Hz组、0.8Hz组、1.0Hz组少,整体发作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的低频的TMS可延缓癫痫发作潜伏期、减少癫痫发作次数以及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具有抗痢作用。  相似文献   

2.
[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d(GsRd)对氯化锂一匹罗卡品点燃慢性白发性颞叶癫痫(TLE)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苔藓纤维发芽(MFS)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氯化锂一匹罗卡品点燃TLE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TLE大鼠随机分为单纯TLE组(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12只及加用GSRd干预组12只(GsRd2mg/kg腹腔注射),另选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观察以了解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取脑进行Timms染色作病理学观察以了解海马MFS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LE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下降,海马齿状回MFS明显增多(P〈0.05);与TLE组相比,GSRd干预组可显著提高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减少MFS(P〈0.05)。结论:GSRd可能通过抑制MFS减轻TLE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助于阻断慢性自发性TLE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皮质发育障碍(DCD)大鼠模型空间学习记忆及离体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变化,探讨DCD大鼠模型认知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建立DC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DCD大鼠模型和正常对照组进行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学检测,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DCD大鼠模型海马脑片CA1区LTP的改变。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DCD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下降;DCD大鼠模型海马脑片CA1区LTP诱出率、幅值增加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40%vs100%,P〈0.05;(108±5.6)%vs(132±15.4)%,P〈0.05)]。结论:DCD大鼠模型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突触可塑性也发生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1)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3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及40例对照组血清的S100β蛋白浓度;②以对照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算出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对照,将63例癫痫患者按S100β蛋白的测值分为高浓度组(23例)、中等浓度组(21例)及低浓度组(19例);③认知功能评价:运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排除痴呆;运用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HAMD)排除抑郁患者;运用临床记忆量表(CMS)及失匹配负波(MMN)评估记忆功能。结果:原发性癫痫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在高浓度组、中等浓度组及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等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相关电位MMN潜伏期在高浓度组、中等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的MMN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中等浓度组的MMN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商值在高浓度组、中等浓度组及低浓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高浓度组及低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等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心理学评分,高浓度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相应的MMN潜伏期呈正相关(r=0.864,P=0.006),与学习记忆呈负相关(r=0.685,P=0.045);中等浓度组、低浓度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与相应的MMN潜伏期呈负相关(r=-0.517,P=0.008;r=0.864,P=0.001),与学习记忆呈正相关(r=0.505,P=0.01;r=0.586,P=0.049)。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可以作为评价癫痫患者学习记忆障碍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夜间痢样放电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原发性癫痫患者的夜间多道睡眠图(PSG)检查结果,将检出夜间“痫样放电”者设为观察组,夜间“无痫样放电”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基础情况、睡眠结构及相关事件进行对比,同时对夜间痫样放电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发作形式、入睡潜伏期、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浅睡期比例、深睡期比例、清醒期比例和孤立性腿动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痫样放电与年龄、体重指数、发作形式、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和清醒期比例有相关性。其中夜间痫样放电与体重指数和睡眠维持率呈正相关(β=1.692、3.065,P〈0.05),与年龄、发作形式、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和清醒期比例呈负相关(β=-4.5、-1.742、-2.358、-1.424和-2.696,P〈0.05)。结论:夜间痫样放电的相关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发作形式、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和觉醒期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耐丙戊酸钠(VPA)、耐卡马西平(CBZ)大鼠惊厥模型探讨癫痫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PTz)21d的点燃方法,建立大鼠惊厥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以CBZ及VPA灌胃14d,建立耐CBZ及耐VPA大鼠惊厥模型。实验分4组:正常对照组、惊厥对照组、耐CBZ组及耐VPA组,每组8只鼠。以惊厥潜伏期和Racine行为学分级作为评定药效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各组大鼠脑内Pgp表达量,探索癫痫大鼠的耐药机制。结果:①24只大鼠在连续腹腔注射PTZ21d达点燃标准,成功建立惊厥模型;②取16只惊厥大鼠分两组各灌胃CBZ及VPA14d后,两组大鼠惊厥潜伏期(5.84士2.94和6.23土2.57min)较惊厥对照组的惊厥潜伏期(3.32±1.83min)显著延长(P〈0.01),提示耐CBZ及耐VPA模型制备成功;③惊厥对照组PgP的表达(12.40±10.35)比正常对照组(1.62±0.85)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CBZ组(38.67±17.28)及耐VPA组大鼠的PgP的表达(42.33±15.54)较惊厥对照组(12.40±10.35)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耐CBZ组与耐VPA组之间PgP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①大鼠腹腔注射PTz21d,建立惊厥模型,再进一步分别灌胃CBZ及VPA14d,成功建立耐CBZ及耐VPA模型;②CBZ和VPA可显著诱导Pgp的表达,而长期惊厥发作对其表达也可能有一定的诱导Pgp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对海洛因成瘾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洛因成瘾组(简称成瘾组)和海洛因成瘾后作电针治疗组(简称电针组)。进行跳台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鼠脑海马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磷酸化CREP(P—CREB)的表达。结果:成瘾组大鼠学习记忆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学习记忆有所改善(P〈0.01);成瘾组大鼠海马CREB、P—CREB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电针组更高(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海洛因成瘾大鼠所致的学习记忆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内CREB、P—CREB表达变化有关;CREB、PCREB参与学习记忆及海洛因成瘾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NM)对戊四氮(PTZ)点燃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P75NTR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癫痫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PTZ组和NM组,模型诱导成功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取脑常规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P75NTR和P53的表达。结果:PTZ组大鼠有典型的SE发作,其海马P75NTR和P5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PTZ组比较,NM组大鼠海马P75NTR和P53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NM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癫痫大鼠海马凋亡相关基因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持续癫痫大鼠行为学和神经肽Y mRNA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E)对大鼠情感行为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海马组织神经肽Y(NPY)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戊四氮诱导大鼠SE,采用抬高迷宫和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情感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PYmRNA的表达。结果SE组大鼠在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1),进入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搜寻策略变差(P〈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同时伴有海马NPY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SE可使大鼠情感行为改变和学习记忆功能受损,NPY可能参与这一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针联合阿尼西坦(Ani)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中枢机制。方法:将60只VD模型大鼠分为四组:模型组、耳针组、阿尼西坦组(Ani组)、耳针及阿尼西坦联合组(联合组),每组15只;另选1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记录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TP)的电生理指标。结果:①对照组、耳针组、Ani组和联合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均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联合组与耳针组、Ani组比较,在部分时段有差异,P〈0.05。②对照组、耳针组、Ani组及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齿状回LTP的维持和诱导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或P〈0.01;联合组与耳针组和Ani组比较,在部分时段有差异(P〈0.05)。结论:耳针及阿尼西坦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LTP的维持和诱导,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海马神经突触的可塑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成药醒脑静(XingNaoJing,XNJ)对戊四氮慢性点燃癫癎大鼠行为学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单纯模型组、制模并药物干预的醒脑静组、苯巴比妥组及中西药合用(醒脑静+苯巴比妥)组,观察分析醒脑静对戊四氮点燃癫癎大鼠首次出现发作时间、各阶段发作级别、发作潜伏期及持续时间和脑电图的影响。结果:醒脑静组首次出现癫癎发作时间较模型组延迟(P〈0.01),发作级别降低(P〈0.05,P(0.01),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癫癎发作波频率和波幅降低。醒脑静组与苯巴比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合用组各指标与醒脑静单用组或苯巴比妥单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具有抑制戊四氮诱发癫癎的作用,与抗癫癎西药合用抗癫癎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V)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慢性点燃大鼠行为及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PTZ致癎组(B组)、RV干预组(C组),每组20只。B组和C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建立慢性癫癎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行为、脑电图及海马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腹腔注射RV可明显抑制大鼠的癎样放电,延长发作潜伏期、缩短发作时间,与PTZ致痂组相比重型发作率降低(P〈0.05);同时在病理学上还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程度。结论:RV可明显抑制PTZ诱导的大鼠癫癎发作,对致癎海马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对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和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观察丹参的抗痫效果。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戊四氮(PTZ)致痫组、丹参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戊四氮致痫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75 mg/kg);丹参干预组先给大鼠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0 ml/kg),30 min后再腹腔注射戊四氮;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大鼠注射戊四氮后,观察其行为学改变,描记脑电图。各组大鼠于戊四氮注射24 h和72 h后处死,取含有海马的脑组织行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照相,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和平均灰度值测定。结果 (1)行为学改变:丹参干预组大鼠痫性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明显小于戊四氮致痫组(P〈0.05)。(2)脑电图显示,两组在发作期无明显的脑电图改变;在发作后恢复期,丹参组与PTZ组相比,脑电图出现棘波的频率低(1次/5s vs 8次/5s),波幅低。(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①24 h组:与正常组大鼠相比,PTZ组海马内GFAP表达量增多,以齿状回和CA3区最为明显。GFAP阳性细胞突起增多、增粗、分支增多,细胞着色加深。丹参治疗组GFAP表达较注射PTZ组增多,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突起数目增多,长度增长,细胞着色更深。②72 h组:PTZ组和丹参组与正常组相比,GFAP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可以明显降低急性痫性痉挛模型大鼠的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癫痫发生后24 h海马内GFAP表达增多对机体可能有保护作用;丹参可能是通过促进GFAP表达增高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癫痫组(EP组,n=12)、地塞米松干预癫痫组(DEX组,n=12).后两组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方法制作癫痫模型,DEX组癫痫造模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4 mg/kg.分别记录各组大鼠达到Ⅲ级和Ⅴ级发作时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间隔时间作为评价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的指标;大鼠术后24 h处死,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海马CA3区、齿状回、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及脑损伤情况.结果:①Sham 组未见癫痫发作;DEX组与EP组达到Ⅲ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87.92±45.80)min和(67.50±22.91)min,达到Ⅴ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103.33±51.27 )min和(75.60±22.1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P组相比,DEX组样发作严重程度降低(P=0.004);②与EP组相比,DEX组于所观察的脑区损伤均减轻,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较为显著;③与Sham组比较,EP组各观察脑区P-gp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EP组相比,DEX组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在齿状回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地塞米松可降低海人酸致痫大鼠发作严重程度和脑损伤,抑制P-gp表达上调,其中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区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戊四氮(PTZ)点燃大鼠癫痫形成过程中行为、脑电及海马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腹腔注射PTZ35mg/(kg·d),观察行为变化,在不同时间点(第7、14、21、28天),进行脑电记录,微透析取海马组织间液,活体观察24只自由活动大鼠在点燃过程和诱发发作前后脑电、海马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及其5-HT转化率(5-HIAA/5-HT)的变化。结果:开始PTZ注射后,发作潜伏期逐日缩短,发作程度逐日加重,点燃时间在10~14d。在制模过程中有一只鼠死亡。海马脑电随着发作的加重而出现癫痫波潜伏期缩短,癫痫波量增加,发作间期出现自发放电。点燃早期(第7天),发作间期大鼠的海马5-HT水平略有升高,随着点燃时间延长,5-HT水平逐渐降低,在点燃后(第14天)维持点燃(第21、28天)5-HT水平持续下降,与点燃前5-H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5-HT转化率在点燃过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HIAA水平在点燃时期和维持点燃时期呈逐步降低,点燃期、维持点燃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PTZ点燃大鼠癫痼形成过程中,在点燃前,发作间期的海马5-HT水平呈阶段性升高,点燃后,发作间期的海马5-HT水平逐渐降低;点燃后,发作间期的海马5-H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随着维持点燃时间延长,发作间期的海马5一HT水平呈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