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桂本《温病篇》之前,先从《伤寒论》为何不谈温病说起。温病学说,源远流长,早在秦汉之前就有了关于温病的记载,如马王堆出土医书中载有《导引图·引温病》,即有用医疗功法治疗温病之类时行热病的方法。在约与同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病候》62号简上写有“头、身痛,汗不出,而渴,为温”的字句。此后在《内经》、《难经》等医书中更集中论述了一些有关温病以及疫疠病的篇章。按理仲景在论述外感热病的同时,对以前  相似文献   

2.
温长路 《中医研究》1991,4(4):20-22
《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名著,它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树立了永恒的丰碑。细读《伤寒论》全书,虽然它把各种外感病的临床表现综合为六个类型,并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脉络进行辨证,实质上六经所属归经络、所应有脏腑、病性有阴阳、病位有浅深、病情分寒热、病体有虚实,病程中又无不涉及气、  相似文献   

3.
凭脉辨证是张仲景辨证的主要特色,是《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脉证在《伤寒杂病论》中内容丰富、论理精辟。探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关于脉证的条文,认为《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主要包括凭脉辨病因、凭脉辨病位、凭脉辨病性、凭脉确定病证、阐释病机、凭论治凭脉判断预后几个方面,实际上就是凭借脉象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脉证思想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临床诊治疾病和深入研讨中医基础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正荣 《四川中医》2010,(11):38-39
《伤寒杂病论》全书蕴含着丰富的护理学辨证施护思想,为中医护理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以著作的条文为基础,从整体性、灵活性、饮食调护、情志社会、医德思想等六个方面对全书的辨证施护思想进行理论探讨,希望服务于中医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温法是治疗寒证的基本原则,为“八法”之一,在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也有体现,至今仍指导临床,笔者就学习所得归纳分述如下:1温阳固脱1.1固阳救逆  相似文献   

6.
论伤寒学说和温病学说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其焦点在于伤寒是为广义伤寒还是狭义伤寒。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论证,应当说伤寒学说孕育着温病学说的起源;温病学说则是随着传染病种类的不断增加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从伤寒中分离出来,并在实践中日益丰富。二者皆属外感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强调中医临床经典在诊疗中的整体性,以伤寒出血热阐释疾病原委,以六经九分法归纳证治规律,以热病四分法凸显诊疗格局,从临床诊疗体系的角度理清伤寒、金匮、温病三者的历史脉络和原来各自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文从辨经、辨证出发,探讨临床运用《伤寒杂病论》辨治颈椎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区佩仪  李瑞丽  傅金英 《光明中医》2023,(21):4122-412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体系。通过查阅及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古籍、各医家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妊娠病的医案,探讨《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理论对于妇产科妊娠病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可行性及有效性,经方在妊娠病中辨证论治的思路及临床应用疗效,希望为中医药治疗妊娠病提供更多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正> 历代医家多谓《伤寒论》治伤寒,《金匮要略》治杂病。其说始见于宋·林亿《金匮要略方论》序:“张仲景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王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治疗流行性、传染性外感病及内科杂病的著作,其中的伤寒包含狭义伤寒和温病,外感病防治整体可遵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六病辨证思路。预防和初起阶段,以辛温透达为治则,可用神仙汤等。病位在表属阳者,从太阳病论治,治法为解表祛邪,达邪外出,可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葛根加半夏汤、五苓散等。病位在表属阴者,从少阴病论治,治法为温阳解表,扶正达邪,可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白通汤等。病在中(半表半里)属阳者,可从少阳病论治,治法为扶正祛邪,给邪以出路,可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泻心汤等。病位在中(半表半里)属阴者,可从厥阴病论治,治法为寒热并调,清上温下,可用乌梅丸或麻黄升麻汤加减。病位在里属阳者,可从阳明病论治,治法为清泄内热,养阴生津,可用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大承气汤等。病位在里属阴者,可从太阴病论治,治法为温阳扶正,可用桂枝人参汤、甘草干姜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通脉四逆汤等。外感病病情变化迅速,治疗时需根据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4.
《时病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清末温病学派医家雷丰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重点论述其代表作《时病论》的辨证方法,总结了《时病论》运用脏腑辨证的规律和特点,进而阐明其在整个中医“辨证”历史上的位置和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时病论》对“脏腑辨证”的运用,1)在温病领域的运用情况。雷氏治温病虽也采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但所占比例较小,而广泛地使用脏腑辨证,且能明确反映温病的传变及分期特点。2)治泄痢的脏腑辨证特色,3)创新辨证脏腑证型。  相似文献   

15.
16.
《伤寒杂病论》中的"察舌辨证",就其内容而言,仍然是很不完备的,《伤寒论》全书10卷,直接论述舌诊的内容不过6条而已;《金匮要略》一书22篇,只有3条直接论舌苔,1条论舌质,1条论舌态。尽管如此,本文主要从判断疾病的预后,指导疾病的治疗,分辨疾病的表里层次,划分疾病的寒热属性,决定疾病的处方用药等方面以及舌质、舌形的论述,来说明仲景"察舌辨证"的内容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不容忽视,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7.
18.
从现代系统论看《伤寒论》六经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论乃本世纪四十年代建立的现代科学方法论。它是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对象,从整体角度去把握系统之结构、功能与发展规律。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与动态性是系统方法之重要原则,本文即从系统方法之四性认识伤寒六经体系之实质。一、六经体系的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联系,系统方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所谓系统整体性,就是具有其要素所不具有的整体的性质、功能和规律,系统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集中统一而构成其整体性。仲景在全面认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之  相似文献   

19.
20.
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为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中之常见证候.《素问·阴阳别论》谓:"阳加于阴,谓之汗".《伤寒论》、《金匮要略》有"自汗出"、"汗自出"等描述.《三因方》说:"无问昏醒,浸浸自汗出者,名曰自汗."《景岳全书》云:"自汗者,几几然,无时而动作则益甚."本文仅讨论全身自汗,局部自汗如"头汗"、"手足汗"等,另见专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