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门诊药房口服抗糖尿病药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对2009—2011年我院门诊药房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药销售金额增幅明显,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03%、21.14%,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的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39%。结论: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合理,双胍类药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占主导地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增长较快,高效、安全、依从性好的药物受到临床青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我院抗糖尿病药数据统计,了解本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0年分别比上一年底增长22.68%、17.67%;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结论: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合理,新型口服抗糖尿病药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用量增长较快,但老药如磺酰脲类和二甲双胍应用也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特点和趋势。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并参考国内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由3年数量份额分析,我院用量较多的3类药为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结论:我院用药基本合理,但尚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3年来口服抗糖尿病药使用情况的分析,了解我院糖尿病药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价,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我院药品出库记录,根据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2010年处方2 932张,分析药物联用情况。结果: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增长最快,磺酰脲类使用量较大。在药物联用方面,以二联用药居多,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结论: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使用量逐年上升,主要以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为主,其他品种销量稳中有升,药物种类齐全,用药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5.
2006~2008年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用药金额(DDC)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品种有所增加,口服抗糖尿病药仍占主要地位。结论:该院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应注意各类抗糖尿病药的适应证、剂量及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董洪明 《北方药学》2016,(9):173-174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4年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抗糖尿病药物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抗糖尿病药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其中胰岛素类药物在所有抗糖尿病药物中的比重最大,口服降糖药以磺酰脲、双胍类为主。结论:我院连续3年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药房口服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方法,对门诊药房2008—2010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药销售金额增幅明显,年均增长率为13.52%2、2.59%,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的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5.98%。结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服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合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药占主导地位,高效、安全、依从性好的药物受到临床青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6~2008年我院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以促进临床更合理使用药物。方法:运用药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我院2006~2008年抗糖尿病药的品种、消耗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及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糖尿病药主要为口服降糖药,DDDs占54.78%,抗糖尿病药消耗金额逐年上升,口服降糖药用药频率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二甲双胍、瑞格列奈、阿卡波糖,注射降糖药70-30混合人胰岛素其DDDs排序三年稳居首位,结论:我院抗糖尿病药品种齐全,各种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和新型口服抗糖尿病药的用量将不断增加,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刘春霞  李国成  辛莉 《海峡药学》2008,20(11):132-134
对我院2005年~2007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日平均费用(DDC)、用药总量、用药频度(DDDs)及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糖尿病药主要为口服类制剂,占总金额69.35%,且各类药物用药金额逐年上升.用药频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格列美脲、伏格列波糖和格列比嗪,而日治疗费用最高的是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2008~2010年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抗糖尿病药物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抗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注射用胰岛素类制剂所占份额略高于口服类降糖药。在口服类降糖药中,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用药频度一直位列前4位。结论各类抗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及用药频度相对稳定,提示我院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0年1月份的口服降糖药处方,对处方数、处方量和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使用频次较多的降糖药分别是双胍类(54.87%)、磺酰脲类(34.47%)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4.47%);格华止和拜唐苹是处方量最多的药物品种;20种口服降糖药中,有16种药物的DUI值接近1;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占总处方数的45.98%,最常见为磺酰脲类+双胍类和磺酰脲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结论:我院门诊使用降糖药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004年7月我院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为 《中国药房》2005,16(5):364-365
目的 :评估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我院2001年~2004年7月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磺酰脲类药品的DDDs呈下降趋势 ,但其DDDs仍占总DDDs的70 %以上 ,其中格列吡嗪几年来均居DDDs排序第1位 ;双胍类药品的DDDs逐年增高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品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 ;“医保”药品均占总DDDs的97 %以上。结论 :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利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以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排序比等为指标,对我院2006—2008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3年来我院在口服降血糖药品使用上有些波动,总体应用上基本合理。我院主要使用的品种有阿卡波糖、罗格列酮、格列喹酮、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等,临床应注意考虑降低费用和加强合理用药监测。结论:经济、合理的选用口服降糖药,有助于控制血糖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本院门诊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门诊2008年1~12月口服降糖药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最高的是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单品种用药频度排序前四位的是瑞格列奈、格列齐特缓释片、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药物利用指数(DUI)大部分小于1。结论:DDDs排序反映了本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的趋势,本院降糖药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东莞市东华医院2005—2009年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用金额排序法及DDD分析法统计5年来抗糖尿病药在我院的消耗情况、品种分布及用药费用,作为分析判断药物使用情况指标,分析临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状况。结果:近5年来,我院抗糖尿病药用药金额和用药频率(用药/人次)均有大幅度的增长(口服及注射剂用药金额增幅分别为132.04%和144.46%,且用药频率增幅分别为126.40%和144.46%)。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为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和双胍类;用药频率(用药/人次)排序前3位为α-糖苷酶抑制剂、磺酰脲类和促进胰岛素分泌剂,阿卡波糖使用最多且同步性好。胰岛素使用均在20%以下,以短效胰岛素使用为主。结论:5年间糖尿病患者口服抗糖尿病药使用较多,其中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使用占主导地位,胰岛素使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4~2006年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美  周卫英 《中国药房》2008,19(2):100-101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品种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销售金额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3年中DDDs排序列前5位的依次是格列吡嗪、二甲双胍、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8年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008年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瑞格列奈、二甲双胍;DDDs排序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的DDC最低。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基本合理,新药用量呈上升趋势,老药仍占据相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血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口服降血糖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降糖药用药金额排前3位的分别是噻唑烷二酮类、a-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用药频度最高的是罗格列酮,其次是格列美脲和阿卡波糖.结论 医院口服降血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9.
2005~2007年我院临床常用抗糖尿病药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7年我院抗糖尿病药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以促进临床更合理使用药物。方法:以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分析判断药物利用情况指标,并对抗糖尿病药间联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和2007年抗糖尿病药费用增长率为-25.60%和45.86%。主要有13种抗糖尿病药,其中口服剂9种,注射剂4种;除瑞格列奈和格列美脲的DUI略〉1外,其他抗糖尿病药的DUI≤1。结论:我院抗糖尿病药使用基本合理,各种药物的使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5~2007年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3年来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判断应用是否合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药物利用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频率及用药金额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销售金额排在前3位分别是阿卡波糖、格列齐特、格列美脲,DDDs排在前3位分别是格列齐特、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基本合理,磺酰脲类与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占主导地位,胰岛素敏感改善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新药反映良好,预计今后用药量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