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破裂后蛛网膜下因引起脑血管痉挛的致死放致残率均较高。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几种方法:血管内球囊扩张术、动脉内灌注罂栗碱、脑池内血块清除及池内注入t-PA等是近10年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CT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扫描为急性期蛛网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急性期CT扫描时的血液分布及出血量可以推测SAH的出血源,文章还就CT对动脉瘤性SAH的再生血、脑积水、颅内血肿等并发症以及颅内动脉瘤术后监测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孟祥靖  郭建  李相坤 《山东医药》2010,50(2):108-10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80%-85%为脑动脉瘤破裂(aSAH)所致,aSAH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45%。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是脑动脉瘤破裂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文章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杂志》1996,4(4):309-3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准则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hage(Astatmentforhealthcareprofesionalsfromaspecialwrit...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杂志》1996,4(3):240-24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准则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hage(Astatmentforhealthcareprofessionalsfromaspecialwri...  相似文献   

8.
徐杰  孔玉鹤  路莉  徐凯 《山东医药》2023,(12):82-85
目的 对比观察脑动脉瘤破裂与非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两者积血程度及积血位置。方法 脑动脉瘤破裂所致SAH患者49例(A组),非动脉瘤破裂所致SAH患者20例(B组),入院24 h内行头颅CT平扫,根据CT平扫积血范围,采用积血积分评分法评估两组脑室、脑池、脑沟积血程度,另在CT图像上对比观察两组的积血位置。结果 A组患者在CT图像上的积血积分评分≤5分10例(20.4%)、5分<积血积分评分<10分6例(12.2%)、积血积分评分≥10分33例(67.3%),B组分别为12例(60.0%)、6例(30.0%)、2例(10.0%),两组积血积分评分≤5分及积血积分评分≥10分比例比较,P均<0.05。A组积血区域在一侧侧脑室2例(4.1%)、两侧侧脑室27例(55.1%)、第三脑室20例(40.8%)、第四脑室27例(55.1%)、大脑纵裂池22例(44.9%)、一侧大脑外侧裂池5例(10.2%)、两侧大脑外侧裂池34例(69.4%)、脚间池19例(38.8%)、环池33例(67.3%)、小脑延髓池18例(36.7%)、四叠体池...  相似文献   

9.
CT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扫描为急性期蛛网下腔出血(SAH)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急性期CT扫描时的血液分布及出血量可以推测SAH的出血源。文章还就CT对动脉瘤性SAH的再出血、脑积水、颅内血肿等并发症以及颅内动脉瘤术后监测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几种方法:血管内球囊扩张术、动脉内灌注罂粟碱、脑池内血块清除及池内注入tPA等是近10年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和再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amor-rhage,SAH)后,严重的两种并发症,病死率、病残率高。本文对108例SAH病人进行临床总结,以提高对这两个合并症的诊治水平。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108例均经CT、腰穿确诊,为我院脑血管病科住院病人,男68例,女40例。年龄21~86岁,平均54.6岁,40岁以下12例,41~79岁92例,80岁以上4例。伴高血压病64例,12  相似文献   

12.
陈聪 《内科》2014,(1):42-43,75
目的总结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72.5%)患者以突发头痛为主要症状,头晕或眩晕起病30例(27.5%),意识障碍52例(47.7%),脑膜刺激征阳性98例(89.9%),眼外肌麻痹32例(29.4%),不同程度肢体瘫痪54例(49.5%)。全部病例中共查出不同部位动脉瘤共127个,均为囊性动脉瘤。以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及分叉部动脉瘤最多见共56例(51.4%),其次是后交通动脉瘤18例(16.5%)。动脉瘤部位与积血部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绝大部分患者预后好,高血压患者病死率高。结论 SAH临床表现多样化,脑血管造影常可明确病因,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刚 《山东医药》2003,43(21):44-45
1996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 ,我们共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并发脑积水者 31例 ,经及时治疗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1例动脉瘤性 SAH后脑积水患者 ,男 1 2例 ,女 1 9例 ;年龄 2 5~ 68岁 ,平均 46.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 1 9例 ,意识障碍 1 6例 ,动眼神经麻痹 6例 ,癫痫 3例 ,偏瘫 3例 ,四肢瘫 1例 ,言语障碍3例 ,失明 1例 ;精神和行为异常 1例。 31例患者中 ,第 1次出血者 5例 ,第 2次者 1 5例 ,第 3次者 8例 ,第 4次者 3例。脑 CT显示 SAH2 1例 ,出血波及脑内 1 1例。以脑 CT松果体平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低钠血症发生情况.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动脉瘤性SAH患者 100例.按解剖部位分成大脑前及前交通(ACA及ACoA)组、后交通(PCoA)组和大脑中动脉(MCA)组,分析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低钠血症总的发生率为29.0%.ACA及AcoA组、PcoA组、MCA组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7.5%、15.0%和20.0%.ACoA组中Fisher分级Ⅲ级~Ⅳ级和Ⅰ级~Ⅱ级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2.0%和20.0%;有脑血管痉挛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P<0.05).结论 ACoA动脉瘤破裂出血Fisher分级Ⅲ级~Ⅳ级或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高,应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92例aSAH患者和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骨膜蛋白水平,采用HUNT-HESS评分、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评分和改良Fisher评分评价出血严重度,统计分析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出血严重度和出血后6个月不良预后(定义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的关系。结果a SAH患者血清骨膜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Z=-8.329,P <0.01)。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a SAH患者HUNT-HESS评分、WFNS评分和改良Fisher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577、0.555和0.561,均P<0.01),是出血后6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相对危险度=5.039,95%可信区间=1.439~17.644,P<0.05),可显著预测出血后6个月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0.806,95%可信区间=0.711~0.881,Z=6.003,P<0.01)。结论血清骨膜蛋白水平可准确反映aSAH脑损伤程度,独立预测出血后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第23届欧洲卒中大会(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报道的一项大样本3期试验结果,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aSAH)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急性脑积水分成研究组(急性脑积水)和对照组(非急性脑积水),针对诊断脑积水病人实施脑室引流术,比较两组急性脑积水发生率、病人脑池不同部位积血量。结果本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0例病人,32例病人出现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5.5%,两组病人治疗方案、再出血情况、侧别、脑室积血、动脉瘤所处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5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消除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动脉瘤所处位置与脑室积血为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急性脑积水病人各个脑池脚间池血量最高,其次是右侧外侧裂池底部,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脑池、中部脑池积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素众多,动脉瘤所处位置、脑室积血可为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梗阻性脑积水,因此脑池部位与脑池积血分布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在未发生脑池积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脚间池、右侧外侧裂池底部积血量的增加会提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早期诊断潜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在CT上的出血形态特点与动脉瘤部位的关系;按改良Fisher分级评价出血量,判定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发生与出血量的相关性.结果 动脉瘤性SAH的CT表现为侧裂、纵裂、脑池铸型高密度影,或伴有额叶直回、侧裂周围的血肿.Fisher分级:Ⅰ级8例,Ⅱ级35例,Ⅲ级44例,Ⅳ级2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SCVS 39例(36.1%),不同Fisher分级间SCV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可显示动脉瘤破裂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可以间接推测动脉瘤的部位,并能准确对动脉瘤性SAH行Fisher分级,对SAH所致SCVS行前瞻性诊断,对指导动脉瘤性SAH的进一步治疗、防治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热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最常见的系统性并发症,约41%~72%的SAH患者出现发热[1-3]。通常发热被定义为核心温度〉38.3℃。SAH后的发热,可以加重脑水肿,加重颅内压,增加缺血性脑损伤,影响意识状态,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后急性期(SAH后0~3 d)、亚急性期(SAH后4~13 d)或晚期(SAH后≥14 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Dorai等对7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