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髋关节脱位和Harris评分。结果术后1、6个月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近期疗效显著优于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3例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1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3例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骨折者1例未愈合,1例愈合,7例手术治疗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B2型骨折使用非骨水泥柄假体,B1型和C型骨折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  相似文献   

3.
高文  王磊  邓雄 《山东医药》2013,(39):72-73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为52 ~ 88min,术中出血120~650 mL.随访期间2例死于内科疾病.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出现脱位、假体松动现象.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7.6分,优良率为80.00%.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依据Gruen法将股骨假体柄侧分为7个兴趣区,并运用双能X线BMD仪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术后1 w、术后3、6个月、1年股骨假体周围BMD监测。并将各时间段、各区BMD值与术后1 w各区BMD值进行比较。结果本组80髋获得术后1年的随访,手术植入假体后的3个月假体周围BMD值开始下降,6个月内平均值可降至91.02%,其中以股骨柄近端周围松质骨(即R1、R7区)BMD下降最为明显,随着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时间的延长,功能训练的增加,术后1年时人工假体周围BMD平均值又升至92.56%。结论双能X线BMD仪原理(DEX)是THA后假体周围BMD变化的有效检查方法。股骨侧假体近端松质骨的骨吸收及骨丢失最为明显,但是远端密质骨的失骨量相对较少,近端松质骨区骨吸收程度与假体松动是否呈正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假体类型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ANFH患者,根据术中应用假体类型分为A组(应用骨水泥型假体,52例)和B组(应用生物型假体,48例)。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的Harris评分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后各时点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F=0.776,P0.05),而组内有统计学差异(F=27.369,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t=6.497,P0.05),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χ2=13.675、5.364,P0.05)。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的过程中,应用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疗效基本相当,但生物型假体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70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保留股骨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将其重新复位,钢丝固定。结果30例手术顺利。术后7—14d(平均9d)下床活动。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无假体松动、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良26例,可4例。结论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7.
黄磊  彭昊  方洪松  李彬彬  丁帅 《山东医药》2010,50(42):81-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4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手术取出假体进行观察,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结果本组假体松动发生在人工髋关节置入术后2 a 6个月~19 a 7个月,45髋中骨水泥型28髋、非骨水泥型17髋。手术取出的假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区域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其中9例假体表层钴铬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后疗效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主要是假体表面出现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采用个体化非骨水泥型假体、小锉刀操作、建立良好的骨床将有效避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出现假体松动后应将其取出并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9例患者,根据假体类型分两组,观察组:生物型假体,对照组:骨水泥型假体,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假体稳定性、异位骨化程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两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X线检查,观察组假体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异位骨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假体比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假体稳定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在5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将切下的股骨头松质骨及自股骨颈髓腔刮出的松质骨研磨成骨泥,涂抹于股骨假体柄周围。结果术后随访7~13 a,51例患者的H an is髋关节评分为(92.6±7.8)分。术后发生股骨假体柄松动5例。认为应用自体骨泥植骨行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材方便,无毒副作用,可使股骨假体与骨组织紧密贴合并增加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VancouverB2、VancouverB3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关节翻修手术时的假体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ancouver分型及股骨峡部皮质骨完整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14例Vancouver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以及2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而且两种类型假体周围骨折16例患者其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均≥4 cm,应用生物型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翻修+钢丝或捆绑带环扎固定;13例VancouverB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和2例骨缺损虽然不严重但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 cm的VancouverB2型患者,应用生物型组配式锥柄假体翻修,其中8例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骨板捆绑固定,1例VancouverB 3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长柄假体+钢丝或捆绑带环扎固定。随访时记录Harris髋关节评分,通过骨折部位的疼痛情况及X线片来判断骨折是否愈合。结果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5±0.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0.5)个月,8例使用异体骨板的患者中,均与宿主骨发生骨性愈合。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0±1.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8.6±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8)。并发症:双下肢不等长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12.5%(4/32)。随访期间未出现大腿疼痛、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及再骨折病例。结论根据Vancouver分型,综合考量股骨峡部骨质条件,对于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cm的假体周围骨折老年患者,应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柄可以取得良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而对于股骨峡部完整皮质骨≥4 cm的假体周围骨折老年患者,在行翻修手术治疗时,应用一体化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甚至骨水泥假体,术中操作简单、省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较生物型组配式锥柄更具有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38例,采用髋关节改良外侧切口入路,骨折断端复位后应用钢丝或粗丝线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得到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扩股骨髓腔远端,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卧床3~7d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6年,骨折复位良好,生活基本自理,总优良率为88.89%。结论应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入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治疗的10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手术情况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052 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Harris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发生术后血肿、假体松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关节功能评分,降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血肿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生物型半髋置换及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9例,其中生物型半髋组33例及骨水泥型半髋组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两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 6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518个月,平均13.6个月。生物组较骨水泥组手术时间更短,心肺事件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其他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型半髋置换及骨水泥型半髋置换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而生物型半髋置换组手术时间短、心肺事件发生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霖  朱国兴  钱明权 《山东医药》2011,51(19):49-50
目的综合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5例82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一期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评价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5~65 m in,平均55 m in。除l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1例术后发生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外,余23例患者均于术后l周内在协助下练习不受限制地负重行走,并较顺利地恢复伤前功能水平,无卧床并发症及全髋关节置换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较为安全的办法,术后康复快,可早期负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张化武  王栋  赵磊  陈亮  彭树强  曹忠 《山东医药》2011,51(10):58-59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内固定组,52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57例)治疗。术后随访11~53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53个月。与内固定组相比,置换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长度短,卧床时间短(P均〈0.05)。内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62%,置换组为85.9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和8.77%,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毅  郑稼  刘珂 《山东医药》2010,50(19):36-37
目的探讨股骨开窗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效果。方法对15例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术中于股骨前外侧假体柄尖端开窗,经骨窗直视下取出远端塞及残留骨水泥,引导髓腔锉位于髓腔中央位置,选用非水泥长柄假体应超过开窗处至少股骨直径2倍。开窗处取下骨块回植。术后6周内部分负重。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复查X线观察骨窗愈合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235 min;出血量400-1 500 ml;术中无骨折、穿凿发生,术后未发生感染。随访时间24-35个月,X线片示无假体松动、脱位、下沉,骨窗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8分提高至80.2分。结论股骨开窗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疗效确切,并可降低术中骨折、穿凿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固定组32例,采用动力髋部螺钉(DHS)12例,重建钉8例,伽玛钉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5例;假体置换术组28例,全部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8~24个月.结果 内固定组优良率为62.5%,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肢功能优良率为89.3%,假体置换术组优良率较高.结论 对无手术禁忌证的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应尽可能行人工假体置换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髋关节置换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效果及对假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并随访资料完整的78例老年女性患者(年龄65~83岁),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指征,术前及术后随访均需骨密度检查(DXA方法),实验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利塞膦酸钠,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骨密度(BMD)T值,股骨假体下沉的深度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骨量轻中度减少组(BMD T值-1.0~-3.0)中BMD T值表现出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假体相对基线下沉数值也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在骨量中重度减少组(BMD T值≤-3.0)骨水泥型假体则表现出更好的假体稳定性。结论老年女性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后骨量减少及轻度骨质疏松患者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后效果明显,而且增加假体长期稳定性。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水泥型假体稳定性优于生物型假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锥形股骨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56髋)于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股骨侧均采用同一种非水泥锥形股骨柄假体,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 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6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Harris评分92分,有2例发生大腿痛,所有病例未发现不稳定征象,无翻修病例.结论 非水泥锥形股骨柄假体有着可靠的远期固定疗效和优异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应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包括单极、双极全髋假体。然而,全髋假体有因髋臼假体松动、溶骨情况的发生,单极假体则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的并发症。我院自1986~1998年应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