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肝切除术仍是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手段。除肿瘤侵袭性因素、肝脏因素和机体因素外,手术类型、切缘宽度以及术中失血和输血都可能影响病人的术后远期生存。肝切除术应以R0切除为目标,根据个体的肿瘤负荷、肿瘤位置和肝脏功能状况选择实施不同的手术类型和切缘宽度。在确保足够的功能性剩余肝体积的前提下,对低分化、局部或伴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癌,可优先考虑解剖性肝切除和宽切缘切除。术前应仔细评估和精确规划,术中精细操作结合低中心静脉压和血流控制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术中失血和输血,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和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2.
大肝癌外科治疗时肝血流阻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较大肝癌病人外科治疗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合理应用及累及下腔静脉肝癌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分析我科近3年47例大肝癌病人行肝切除时入肝血流阻断的不同方式对手术能否切除的影响及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47例病人中行常规肝门阻断27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16例,综合性肝门阻断4例,全部病人手术治疗都成功切除肿瘤,手术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大肝癌病人,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资料及肝功能等级,术中熟练的切肝技术等综合因素,合理选用一种肝血流阻断法是保证手术成功,术后病人顺利恢复,提高中晚期肝癌人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大多数肝细胞癌病人确诊时已丧失了手术切除机会。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主要手段。依托多维度、系统化以及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模式,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已进入精准转化医学时代,既包括外科可切除性的转化,又涉及到向肿瘤学获益的转化,以期进行安全的R0根治性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肝癌转化治疗后病人手术选择中仍占重要位置。转化医学时代腹腔镜治疗肝癌转化治疗后病人术前需精细评估(肿瘤缓解情况以及能否R0切除),综合考虑肝脏损伤情况(炎症、粘连、再生潜力等)来确定病人选择及最佳手术时机。要将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做到标准、规范、确保疗效及微创,从而最大程度使病人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
肝癌在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后复发率仍有50%以上,术后复发是制约其疗效的主要因素。手术切除仍是复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可获得与初治相近的远期生存。但由于多数患者肝储备功能差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肝癌综合治疗进展显著,但手术切除仍为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肝脏外科的快速发展,肝脏解剖学的复杂性和手术操作已不再是肝脏手术的主要障碍,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不足成为肝脏手术的主要限制因素。临床上多数肝癌病人因此无法行一期根治性切除术,只能接受非手术治疗,长期预后较差。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  相似文献   

6.
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复发极大影响了肝癌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及病人本身、外科手术操作、术后干预措施等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肝癌人群中早诊断、早手术以及提高整个外科医生队伍的肝切除术水平来降低整个手术人群总体术后复发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一些新的药物或辅助措施来干预术后复发的发生发展。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和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最终会使肝癌术后复发的这一课题得到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ڽ��͸ΰ����󸴷���֮�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复发极大影响了肝癌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及病人本身、外科手术操作、术后干预措施等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肝癌人群中早诊断、早手术以及提高整个外科医生队伍的肝切除术水平来降低整个手术人群总体术后复发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一些新的药物或辅助措施来干预术后复发的发生发展。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和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最终会使肝癌术后复发的这一课题得到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自1888年Langenbuch为肝脏肿瘤患者施行首例肝切除术后,肝脏外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我国的肝脏外科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肝癌的规则性切除,60年代的肝移植,70年代的小肝癌的局部切除,80年代的复发肝癌的再切除和肝癌的二期切除,90年代确立的肝癌综合治疗以及21世纪的肝癌转移、复发的防治研究阶段.肿瘤的早期发现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仍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随着肝脏解剖学的发展、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术中超声的应用、肝储备功能评估方法的改进、围手术期处理的完善、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术器械的发展,使肝切除手术的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近年来,微创观念和微创外科技术的兴起以及肝移植特别是活体肝移植(LDLT)的蓬勃开展,对传统的肝切除术造成巨大冲击,也因此促使了肝切除术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如何安全、彻底地切除肝脏病灶,同时保留充足的功能性肝组织,成为外科医师面临的新挑战[1,2].  相似文献   

9.
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瓶颈,在缺乏公认的预防复发转移手段的前提下,复发性肝癌的早诊早治显得尤为重要。应综合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肝脏储备功能、残余肝体积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因素,选择再切除、挽救性肝移植、局部消融、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放疗和系统治疗等方法,对复发性肝癌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在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的情况下,Meta分析是评价不同治疗策略疗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无肝损伤性肝癌指无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及酒精肝等基础肝脏疾病的肝癌.其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包括:R0切除、肝细胞功能、复发、血管浸润等.此外,输血、肿瘤大小、数目、包膜及卫星灶亦可能影响预后.术前、术中分析以上预后影响因素可大体判断预后,而改善这些不利预后影响因素则可增强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Quality control in liver resection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SHEN Feng??ZHANG Xiao-feng. 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SHEN Feng, E-mail: shenfengehbh@
sina.com
Abstract Liver resection remains the major option for achieving a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However, the high relevance of HBV infection and cirrhosi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mplex in intrahepatic vascular and biliary anatomy seriously and adversely affect the safety and long-term efficacy of surgical resection. How to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surgical resection is still recognized to be important for further improving surgical effectiveness, in addition to the tumor stage, morphology and invasive nature of individual patient. Therefore, a careful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should be made based on the precisely tested, liver functional reserve, provided by a variety of functional tests and integrated imaging studies.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recision liver resection and damage control, through selecting appropriate anesthesia method, surgical approach, type and extent of liver resection, portal blocking methods and sugical equipments. The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is also recommended for suitable patients. In addition, the proper adjuvant procedures contribute a better surgical result.  相似文献   

12.
手术切缘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阴性手术切缘(R0)可以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但手术切缘的大小和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研究结果尚不统一。在满足剩余肝体积足够的情况下,≥1 cm是多数情况下推荐的手术切缘标准。但肝癌的术后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是手术彻底性和手术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问题。肝癌治疗效果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R0仅是其中的目标或问题之一。根据肿瘤的生物学和影像学特点,借助越来越先进的检查和治疗技术,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仍将是降低肝癌术后复发、改善预后最为重要的手段或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是目前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在技术上同时适合的前提下,两种治疗在不同分期肝癌,尤其是中期肝癌中如何合理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对具有良好肝切除指征的符合米兰标准内肝癌,根治性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的总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伴严重肝硬化,多发肿瘤(≤3个)的符合米兰标准的病人,肝移植可获得更好远期疗效。两种治疗对超米兰标准的中期肝癌的疗效比较尚缺乏更多证据,但肝移植中米兰标准指征可进一步扩大已有较多共识,尤其是我国学者提出多种肝移植筛选标准,有效提高了肝移植的受益范围。肝切除术加补救性肝移植可能是另一种值得探讨的治疗策略。设计良好、克服肝切除术和肝移植两种治疗之间选择偏移的前瞻性研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结直肠癌病人首次确诊时已有15%~25%发生肝脏转移,中位生存期约为6个月,然而行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后5年存活率可达60%。近年来,虽然在新辅助化疗和外科技术等方面取得迅速发展,使得病人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但肝切除仍是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病人的主要治疗方式。肝切除术能够改善病人预后,手术应做到R0切除或者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NED);若有复发应积极施行二次手术;原发病灶部位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尚有待研究;结直肠癌确诊至发生肝转移时间间隔越长预后较好(>2年)。然而,肝转移灶的大小、数目、部位情况等,并不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总之,肝切除对CRLM病人具有良好的预后,同时需要结合病人的切缘状态、残余肝体积、原发病灶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有15%~25%的结直肠癌病人在原发肿瘤确诊时或确诊前就伴有肝转移,即同时性肝转移(sCRLM)。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sCRLM的临床治疗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与争议。新辅助化疗对于特定病人,尤其是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病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原发灶与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肝转移灶优先切除”的理念也得以实施。以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下的sCRLM同期切除较传统开放手术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然而,循证医学证据缺乏是目前sCRLM临床治疗面临的最大困难,新辅助治疗的地位、分期切除顺序的选择、同期切除病人的甄别以及微创技术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首选手段,而手术治疗仍存在较多须再探讨的问题。新建立的Basingstoke预测预后模型可为临床选择积极手术的病人提供量化依据。肝切缘距肿瘤<1 cm的根治性切除(R0)可能并不增加肝切除局部复发风险。结直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瘤同期切除已渐成共识,同期切除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可切除的肝转移瘤行新辅助化疗可能无法提高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甚至可能使少数病人丧失手术切除机会。准确判断肝切除范围和术式可提高切除率,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肝切除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行肝切除手术病人存在发生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及感染等损伤的风险,术中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切肝方式、手术切缘、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等均影响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术者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遵循损伤控制理念和无瘤操作原则,综合运用肝血流阻断技术、断肝器械和合理的肝断面处理方法,预防和控制术中出血和围手术期输血,采用解剖性肝切除、保证足够手术切缘、前入路肝切除,必要的淋巴结清扫和血管切除以及腹腔镜肝切除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使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创伤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和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结直肠癌病人出现肝转移一般预后较差。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对众多的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结节、分化程度、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等。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灶大小及数目、肝外器官转移、原发灶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全身药物治疗等。因此,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药物治疗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等治疗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存活率。由众多因素组合起来的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肝切除依然是目前肝细胞癌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切除方式包括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由于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缺乏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实践中究竟是选择解剖性肝切除还是非解剖性肝切除,尚存在争议。肝癌肝切除的成功依赖于肿瘤根治性切除和剩余肝脏功能之间的精准平衡。解剖性肝切除的优势在于完整切除荷瘤肝段(叶),同时将供应荷瘤肝段(叶)的门静脉系统完整移除,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亚临床转移灶,减少肿瘤残留和术后复发,改善长期生存。非解剖性肝切除仅对切缘阴性范围有要求,能够较好地保留无瘤的功能性肝脏组织。综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和肿瘤相关因素,兼顾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侵犯腹腔大血管可见于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通常以肿瘤细胞定植于血管内并形成癌栓为主要侵犯形式,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病人身体条件允许,且肿瘤未发生广泛转移的情况下,手术切除+取栓是目前首选的治疗策略。同时,术中术后应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早期复发转移。通过实施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多学科治疗,可望显著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