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有关内容探讨其与社会医学的关系。重点阐述《黄帝内经》中有关社会医学方面内容,从《内经》中的社会分期及人群健康情况及社会因素致病,是《内经》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二大方面。详细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和寺本《太素》的复出,为研究《黄帝内经》及《黄帝内经太素》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古今《内经》的编次、文句不尽相同,导致后世认识分歧。而《太素》以其所辑录的《内经》经文和杨上善的注文,保存了古本《内经》的原貌。从证关明、明得失,释疑惑、启玄机等方面论述了《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重要学术价值,为深入研究《内经》的学术思想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五味补泻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但其内容较为分散,缺乏条理和系统性,给学习和研究带来诸多不便。作者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味补泻体用图”启发,从医易同源论出发,以河图为基本框架,以《黄帝内经》五味补泻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比《黄帝内经》与《辅行诀》中五味补泻理论的不同,设计出《黄帝内经》“五味补泻图”。“五味补泻图”完整地表达了《内经》有关五方、五气、五行、五味、五脏的相互关系及五味补泻法则,具有简洁、直观、明了的特点,有助于学习和记忆,为学习、研究《内经》五味补泻理论提供了便捷。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是最早记载"肾虚"的医学文献,但《内经》对"肾虚"的界定与中医肾虚(证)的定义并不一致。《内经》中相关肾虚的概念及条文显示:《内经》所言之"肾虚"未涉及"肾阳""肾阴";书中关于自然性肾虚的论述被后世较好地保留与继承,但有关病理性肾虚的症候描述,却未被当代中医界完全采纳。本文从文献和学说演变入手,重新审视和探讨《内经》中有关肾虚的记载,对肾虚学术史的梳理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内经》络脉络病理论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络脉与络病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文章在全面整理《内经》有关条文的基础上,系统勾画出《内经》对络脉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病证及诊断治疗的认识,揭示《内经》时代络脉与络病学说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6.
从论文总数、时间、地点和机构分布及其文献来源等方面分析了近26年来《黄帝内经》临床研究文献。《内经》临床文献是国家中医药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理论对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好《内经》等经典医籍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内经》中的护理溯源、对中西医护理理念的影响、对新时期护理发展的启示三个方面论述了《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蕴含的丰富护理学思想与内容,以及对新时期临床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学科发展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石。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医家医疗实践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其内容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包罗万象,无所不备,兹此,研习《内经》的重要性及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但有些同志对学习《内经》成书于数千年之前,知识老化过时;《内经》明理多而切事少,或谓《内经》文字深奥难懂,苦读  相似文献   

9.
《内经》的理论体系受到中国古代“天、地、人”三才观的影响 ,强调为医应“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 (《素问·著至教论篇》)所谓“人事” ,主要指人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 ,包括人的性别、年龄、体质、性情、喜好、生活阅历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经》对“人事”的关注 ,在治疗学上则体现为“以人为本 ,治疗个体化” ,渗透着深刻的社会医学思想。中医学以《内经》为宗 ,后世的临床医家多受此启迪。本文试述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对《内经》“知人事”思想的发挥。李中梓是我国明末著名医学家 ,精研《内经》理论 ,所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的风俗,以期对现代人的养生防病有所启发。[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相关文献,并结合先秦汉初相关生活的史料研究成果,总结、概括《黄帝内经》中的风俗对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结果]经研究发现,作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不仅记载了《内经》时代的医学经验、古代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知识等内容,而且还记载了饮食、信仰、仪式以及礼仪等反映当时社会习俗的内容,并通过与当时相关历史记载相参照,窥探出了《内经》时代的风俗状况。[结论]《黄帝内经》中风俗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规避不良习俗、恢复正常生活习惯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挖掘《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美容思想,为现代针灸美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研读《内经》并整理与针灸美容相关内容,从《素问》中的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学说与《灵枢》中的经络学说、针刺原则、古典针刺法等角度入手,探讨《内经》在理法方穴术各个方面对针灸美容临床的指导.[结果]《内经》整体美容观中蕴含了以...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在其流传过程中,形成了《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等不同的传本,《黄帝内经》与其别传本,常常在对同一个字的书写时,或写作古字,或写作今字,此乃给今人学习《内经》带来一定困难。将《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相校,集录因书写或古字或今字而造成的异文材料,辨识解决有关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对气功早有论述,对气功学理论的形成及发展,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内经》医学中的有关气功医学理论,一直少有提及,这不能不说是研究《内经》整体医学的一个缺撼,为此,本文拟就《内经》对气功学的认识及影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骨病为骨伤科疾病的重要范畴,主要包括筋骨痹病、痿病及痈疽等。骨病近年来呈高发趋势,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黄帝内经》(后文简称《内经》)中有关骨病的相关论述较多,对后世医家的诊治理论创新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以痹病、痿病和痈疽等常见骨病为例,对《内经》中关于骨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则治法等方面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并结合后世医家的古籍文献和实践经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后世医家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素问》的译介及在西方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与《灵枢》合称《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内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2 0 0 0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内经》仍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要著作。《素问》是《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详尽地论述了有关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医学领域中的各方面内容,突出了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密切相关和人体内部高度统一的整体观念。《素问》不但…  相似文献   

16.
《内经》多次提及365个针灸穴位,即所谓“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由于穴位内容散见各篇,且重复或语焉不详者较多,因而历来对《内经》穴位确数记述不一,计有364穴,313穴、986穴,160穴等数种.但均未指出包含哪些具体穴位一笔者据《灵枢》、《素问》、《黄帝内经太素》及《缺卷覆刻黄帝内经太素》,参考《针灸甲乙经》和杨上善、王冰、林亿等对《内经》的注释,就《内经》针灸穴位作一初步整理,载述于下,以共参考,缺漏不当,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7.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课程。虽以《黄帝内经》为其理论渊源,但结合了后世医家的诸多发挥和创新观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典籍之一,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它是中医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课程。现行五版《中基》和《内经》讲义无论在编写内容和分类形式上都大量重复和雷同,这给两者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由于《中基》开课在先,属启蒙教材,因编写者过早过多地引用《内经》原文,这给开课在后的《内经》教学带来困难,不少学生反映《内经》课是炒《中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中蕴藏了丰富的康复医学内容,既有一般原则,也有多种具体方法。本文对《内经》康复医学理论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有关房劳的内容,以期加深对房劳的认识。[方法]通过认真研读《黄帝内经》中与房劳相关的条文,结合历代注家的观点,整理并分析《内经》中的房劳理论。[结果]《内经》中关于房劳的理论已较为完善,认为"太过"是根本原因,房劳类型可分为房事过多、醉饱行房、思想太过三种,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病机主要为汗出表不固与耗气伤精,明确提到房劳所致的疾病有内风、内热、热厥、血枯、早衰,还强调房事有节、色欲有度、守天忌及房中术对养生的重要性。[结论]对《内经》的房劳理论进行研究,有利于辨证,提高房劳病的临床疗效,亦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病因理论及发病观。  相似文献   

20.
俄藏敦煌文献Дx00613,在《俄藏敦煌文献》第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卷六”,马继兴先生根据卷子特点将其命名为“《黄帝内经古传本第一种》亡名氏注”,经仔细辨认后发现,其内容不单指《黄帝内经素问卷六·三部九候论篇》,而且还有类似《黄帝内经·灵枢》及《难经·第一难》中的内容。此外,Дx00613第16行“生决于寸口”后有两行小字注文。认为该卷子系隋唐医家摘录《内经》、《难经》有关原文后,又杂以己见,并在部分原文后作注而成,故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难经》摘录注本”较为合适。Дx00613残存28行文字,分别对其进行了录校,并进一步阐发了所选内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