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有很高的手术死亡率,我院自1995—2002年对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自体心包补片单向活瓣修补室缺的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总结3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护理的要点是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降低肺动脉压力;术后护理的要点是:呼吸管理、胸部体疗、肺动脉高压危象的观察、循环系统监测和防治感染。认为做好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血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总结2004年10月-2005年10月56例风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对本组术后患者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功能的维护,保证充分供氧,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并且做好药物应用护理,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认为对术后患者持续动态监测肺动脉压的变化,控制肺动脉高压和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对提高风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护理策略。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共收治155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通过严密监护加强护理,改变患儿肺顺应性,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提高肺血流量,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提高肺动脉血氧压力,改善患儿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加强呼吸道护理,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肺高压危象的发生。结果:治愈127例,死亡3例,25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2 d,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4 d。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术后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护理难度大、危险高,全面、规范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大大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和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86例婴幼儿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对不同认知能力和心理需要的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喂养指导、吸O2、药物降压。术后主要做好呼吸系统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因体温过高、腹胀、疼痛、哭闹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危象,提高了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愈率。86例患儿除1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外,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003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1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术后护理,分析其临床护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对16例生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术后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 15例病人顺利恢复,1例病人因术后严重左心功能不全、低心排合并脑部并发症死亡。结论 根据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特点,预防、护理和治疗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和控制并发症,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张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26-1927
我院2006/2008年对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适应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VSD并重度PH患者30例,肘静脉注射腺苷75 μg·kg-1·min-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注射5分钟后肺血管阻力下降>30%和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为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结果 17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通过临床药物降压治疗有效后成功手术;13例药物试验阴性者继续降压治疗无效.结论 通过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可以判断肺动脉高压的可逆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适应征中起到初步筛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4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59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57例治愈,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3.38%。结论室缺患儿一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治疗,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降低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病死率,并为治疗和护理此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1995年4月-2008年5月收治的45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8例,在病房或送lCU监测护理,观察和分析各组母儿结局.结果 轻度组足月分娩27例,难免流产1例,早产1例;中度组足月分娩5例,早产3例;重度组足月分娩5例,医源性流产1例,早产2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者经系统产前护理,分娩方式以剖官产为主全程监测护理,占77.8%.11例于孕前或产后出现先兆心衰或心衰表现,均属于中、重度组,2例死亡.结论 肺动脉压力越高,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结局越差;手术终止妊娠、加强监测护理是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注射乳酸环丙沙星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联合瓣膜置换的患者由于术前存在严重的肺血管病理改变,体外循环过程加重,肺泡及血管内皮损伤,使其术后较普通体外循环患者更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撤机风险高。因此,术后围撤机期的护理至关重要。我院1999年7月-2005年10月实施联合瓣膜置换术351例,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49例,在进行了细致的撤机护理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992年1月~2001年12月年龄3~36个月,体重3.1~15.6k的492例婴幼儿VSD修补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26例,手术病死率5.2%。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残余VSD。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技术操作,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高压手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连带  宋蕾  罗旭霞 《现代护理》2007,13(23):2215-22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1994年6月-2006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高压者(平均肺动脉收缩压≥100mmHg)132例。术后护理主要为:给予充足的氧气及定时翻身、拍背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气分析调节氧的浓度、呼吸比值相应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同时使用扩张肺血管,降低肺高压的药物;预防肺高压危象及肺部并发症。结果13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共5例,其中3例肺不张,2例肺高压危象,死亡2例,死亡率为1.5%。结论精心的护理可减少肺部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心理护理和控制肺动脉高压,术后预防患者肺动脉高压、加强呼吸道管理等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调查发现35例患者在围术期经过相应的临床护理,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术期临床护理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总结2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给予有效的镇静、肌松药、加强呼吸道护理及血流动力学观察和护理。结果3例患儿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29例患儿均顺利撤离呼吸机,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呼吸道及循环系统护理对于手术的成败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总结右心室双出口(DORV)病人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5月至2004年6月,87例DORV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主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VSD)74例,肺动脉瓣下型VSD5例,两大动脉瓣下型VSD8例。有肺动脉高压者14例,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采用左心室-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跨瓣或不跨瓣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73例,左心室-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及右心室-肺动脉心外管道连接3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8例,姑息手术3例。结果:全组早期死亡5例,其中因重度肺动脉高压死亡3例,因低心排综合征死亡2例;82例生存者中76例随访5个月~8年,晚期死于重度右心衰1例;1例病人术后发现VSD残余分流,再次手术缝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根据右心室双出口的不同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保证重建的左右心室流出道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无肺动脉狭窄的DORV,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避免产生不可逆的肺血管病变,增加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1994年6月-2006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心脏瓣膜病变合并重度肺高压者(平均肺动脉收缩压≥100 mm Hg)132例.术后护理主要为:给予充足的氧气及定时翻身、拍背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血气分析调节氧的浓度、呼吸比值相应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同时使用扩张肺血管,降低肺高压的药物;预防肺高压危象及肺部并发症.结果 13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共5例,其中3例肺不张,2例肺高压危象,死亡2例,死亡率为1.5%.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减少肺部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单纯VSD占到所有先心病发病率的20%.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设备的改进,手术时机大大提前,对于一些合并肺动脉高压、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功能衰竭的患儿,往往需要在生后几个月内进行手术,婴儿期行VSD修补手术在很多医院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此类患儿康复的有力保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79例,围术期采用综合性降肺动脉压措施,注意保护心肺功能,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及前列腺素E1,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早期死亡6例(7.59%),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8例(10.12%)。随访62例,所有肺动脉高压均降至中度以下。结论术前准确判断肺动脉高压性质并行降肺动脉压治疗、围术期注意维护心肺功能,合理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