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细胞通过大量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2(PAI-2)使周围基质蛋白分解,进而不断浸润和扩散.近年不断有研究表明,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高度表达的u-PA,u-PAR,PAI-1,PAI-2往往预示较短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瞿鹭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8,35(3):187-190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水解细胞外间质,参与组织改造和细胞迁移,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许多研究发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卵巢癌恶性程度、分期、分化、转移及预后有重要关系。抑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活性、阻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与其受体在细胞表面结合、抑制信号传导途径等可作为卵巢肿瘤治疗的另一途径。综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组成、作用机制,与卵巢肿瘤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是纤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水解细胞外间质,参与组织改造和细胞迁移,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作用.许多研究发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与卵巢癌恶性程度、分期、分化、转移及预后有重要关系.抑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活性、阻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与其受体在细胞表面结合、抑制信号传导途径等可作为卵巢肿瘤治疗的另一途径.综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组成、作用机制,与卵巢肿瘤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分别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及其相应的在位内膜(研究组)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uPA、uPAR、PAI-1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uPA的表达分别为0.198、0.112、0.079;uPAR的表达分别为0.162、0.119、0.076;PAI-1的表达分别为0.230、0.158、0.080;异位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位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增殖期还是分泌期,异位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P<0.05,P<0.01),在位内膜中uPA、uPAR、PAI-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uPA和PAI-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5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18例子宫内膜增生(内膜增生组)和16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正常对照组)血清uPA和PAI-1含量及计算两者的比值。结果:内膜癌组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及uPA/PAI-1值均显著高于内膜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内膜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Ⅲ~Ⅳ期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与Ⅰ期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Ⅲ~Ⅳ期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高于Ⅱ期(P<0.05),Ⅱ期患者血清uPA、PAI-1含量高于Ⅰ期(P<0.05)。内膜癌组患者血清uPA、PAI-1含量及uPA/PAI-1值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与患者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及uPA/PAI-1值明显升高,并与其手术病理分期、浸润转移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人精子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其受体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法研究了正常健康男子精子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受体(uPAR)的分布。结果表明uPA主要分布在顶体内外膜和头部浆膜上;精子尾部浆膜也含有uPA;在uPA出现的部位同时也发现有uPAR存在。推测结合在精子受体膜上的uPA可能在精子的运行、精液的液化和受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 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两因子的mRNA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初步探讨肿瘤细胞纤溶活性的变化与相关基因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RT PCR技术 ,检测并比较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和良性囊肿组织 (卵巢巧克力囊肿 )中u PA及t PA基因的表达。结果 :u PAmRNA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良性卵巢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 (P <0 .0 5 )。良性囊肿组织所表达的t PAmRNA较恶性组织显著升高 (P <0 .0 5 )。在高、中、低 3种分化程度的恶性肿瘤中 ,u PAmRNA拷贝数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 (P <0 .0 5 ) ,t PAmRNA拷贝数随其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 (P <0 .0 5 )。结论 :恶性肿瘤组织的u PA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调 ,可能与卵巢肿瘤的恶性进展相关。t PA基因在转录水平下调 ,t PA在mRNA水平的高表达可能是组织分化较好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含量的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49例卵巢恶性肿瘤,49例卵巢良性肿瘤和49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uPA和PAI-I含量.并对其中2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uPA和PAI-1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和作为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①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uPA和PAI-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良性肿瘤(P<0.01).②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清uPA和PAI-1含量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③低分化恶性肿瘤、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血清uPA和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P<0.01)、Ⅰ~Ⅱ期患者(P<0.0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0.01),大网膜转移者术前血清uPA含量高于无大网膜转移者(P<0.05).④uPA或PAI-1阳性者和阴性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高低与其疾病进展相关,血清uPA和PAI-1含量测定有助于判断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其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尿激酶受体(uPA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0.5μmol/L、1μmol/L、2μmol/L 3种浓度的As2O3处理人卵巢癌SKOV3细胞,48h后收集细胞,采用Transwell检测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uPA、uPAR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不同浓度As2O3处理的细胞,穿过模拟基底膜的数目逐步减少,As2O3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P<0.05);细胞uPA及uPAR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表达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As2O3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uPA、uPA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妇产科领域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丽丽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8,25(5):261-264
纤溶酶原激活剂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是体内纤溶系统的组成成份,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地: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RT-PCR技术从人卵巢上皮癌组织总RNA中逆转录uPA基因cDNA全长,克隆至pGEM-T Easy Vector,鉴定后与真核表达载体PCMV-HA连接,酶切及测序。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DNA转染至SKOV3细胞。加压筛选并培养PCMV-HA-uPA及对照细胞。分别用RT-PCR和W 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SKOV3细胞uPA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周期测定用流式细胞仪法,细胞体外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测定分别采用Matrigel Invasion,TranswellM igration和Adhersion Assay方法。结果:(1)uPA阳性表达能介导SKOV3细胞克隆形成,与对照组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PA阳性表达能介导SKOV3细胞的细胞周期中S期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细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阳性表达介导SK-OV3细胞的体外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均明显强于对照细胞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001和0.0049)。结论:uPA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在卵巢上皮癌浸润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LPA刺激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24h,80μmol/LLPA刺激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uPA的分泌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LPA对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2、10μmol/L的LPA即可诱导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uPA的分泌增加,且随着LPA浓度的加大,uPA分泌量明显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80μmol/L的LPA作用于RL-952细胞时,随着时间的延长uPA分泌量增多,二者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并且LPA可以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能力。结论 LPA可成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分子标志物,并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分子靶向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4.
u-PA、u-PAR和PAI-1在睾酮联合hCG致多囊卵巢大鼠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其受体(u-PAR)和其抑制剂-1(PAI-1)在PCO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睾酮或孕酮联合hCG刺激建立PCOS大鼠模型;免疫组化S-P法测定u-PA、u-PAR和PAI-1在模型动物卵巢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结果:u-PA、u-PAR在PCOS组颗粒细胞和泡膜细胞中的染色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PAI-1在泡膜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的染色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u-PA、u-PAR及PAI-1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PCOS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培养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15例患不育症妇女25个受精卵和18个未受精卵培养液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培养液中uPA的含量为(530±546)IU/L,未受精卵培养液中uPA含量为(22O±55)IU/L,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提示uPA在精卵受精过程中可能有益于精子穿透卵子的透明带.提高受精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给幼龄大鼠注射10IU PMSG,48h后注射7IU hCG,或者hCG加不同剂量的催乳素(PRL).在不同时间取出卵巢,检查输卵管中卵子数和卵巢不同细胞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和抑制因子(PAI-1)mRNA含量和活性.结果表明:PRL减少hCG诱发的排卵数并有明显剂量和时间抑制曲线.当hCG注射24h后,在两组动物输卵管的卵子数无明显差异.PRL同时抑制hCG所诱发的颗粒细胞tPA表达;与少匕相反PRL还能显著刺激膜一间质细胞PAI-1mRNA表达.上述实验结果表明,PRL只暂时延缓而不是完全抑制hCG诱发的大鼠排卵.上述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纤溶酶激活系统在卵巢中的表达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中内皮细胞因子及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很高,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常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肺疾病、肺出血等合并症。但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内皮细胞因子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hne,TM)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卵巢组织中尿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及其1型抑制因子(PAI-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uPA、PAI-1在40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uPA、PAI-1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Ⅲ~Ⅳ期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其卵巢肿瘤组织中uPA、PAI-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uPA、PAI-1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残存灶〉2cm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残存灶〈2cm者,uPA在有大网膜转移患者的表达率高于大网膜正常者,预后差者uPA表达明显高于预后好者,P值均〈0.05。结论 uPA、PAI-1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侵袭、转移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胎膛由羊膜、绒毛膜和蜕膜组成,从形态上可分为八层[1]。它对胎儿在宫内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保护作用。胎膜异常导致流产,引发胎儿和母体病变,甚至引起死亡。有证据表明,先兆性子痫或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伴随血液中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和抑制因子(PAI)含量的变化[2,3]。由此推测,由PA-PAI系统局部介导的细胞外基质降解可能对维持胎盘的正常功能和羊膜的破裂机制密切有关。本文用免疫萤光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了tPA、PAI-1和PAI-2在人的分娩胎膜组织中的定位。材料和方法一、胎膜组织制备分娩胎盘取自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妊高征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改变,以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妊高征的机理。方法:设正常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测各组孕期及产后t-PA和PAI活性的变化。结果:孕28周前、孕37~38周及产后,妊高征组t-PA活性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孕28周前和产后的PAI活性在妊高征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孕37~38周时,妊高征组PAI活性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期连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母体纤溶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通过抑制孕晚期母体PAI活性增加、t-PA活性下降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