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焦洁 《国际眼科杂志》2006,6(3):712-713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瞳孔闭锁并发白内障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各术式的优缺点。方法:5种不同术式:①虹膜拉钩应用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②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上方虹膜垂直切开,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瞳孔成型;③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下方虹膜放射状切开,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④常规角膜缘切口,上方虹膜垂直切开,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瞳孔成型;⑤常规角膜缘切口,下方虹膜放射状切开,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中及术后1wk内,各种术式均有并发症发生,以术式1并发症为少。结论:5种术式中,术式1,2术后早期并发症明显小于其他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瞳孔夹持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31只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虹膜后粘连及后发性白内障,其中9只眼后发性白内障行手术治疗。结论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撕囊口位置居中、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植入和术后缩小瞳孔、控制虹膜炎症可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瞳孔夹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26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再行小梁切除术,分析术后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月。15只眼视力>0.5,术后眼压控制好,24只眼眼压<20mmHg,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渗出膜形成、后囊膜混浊。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安全、有效、方便、价廉,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03/2011-01收治的135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8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67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wk;3mo的视力良好率分别为92.6%,88.2%;眼压良好率分别为98.5%,95.6%;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虹膜损伤以及前房炎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9%,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比较,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后发性白内障合并人工晶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的合理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岁以下发生严重后发性白内障的患者中合并人工晶体固定性瞳孔夹持伴有严重的虹膜后粘连或瞳孔膜闭的12只眼进行后发性白内障切除、人工晶状体复位术,部分病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对虹膜后粘连或瞳孔膜闭者同时进行粘连分离或瞳孔成形术。结果12只眼成功分离虹膜与囊膜粘连并进行后发性白内障切除和人工晶状体复位。其中2只眼行瞳孔成形术,8只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伴有严重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和虹膜粘连或瞳孔膜闭的儿童严重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后发性白内障并进行人工晶状体复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虹膜根部断离修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5例(65只眼)外伤后虹膜根部断离伴白内障的患者进行虹膜根部断离修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前双瞳孔,D形瞳孔,不规则瞳孔等瞳孔恢复圆形,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36例占55.38%,椭圆形29例占44.62%,术后1周视力≥0.6者38只眼,占58.46%,术后2周视力≥0.6者46只眼,占70.77%.结论 虹膜根部断离修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改善和恢复瞳孔功能,提高视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62例(102眼)先天性白内障施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摘出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62例(102眼)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除31眼因年龄小不能配合视力检查外,其余71眼术后矫正视力0.02~0.25者20眼(28.17%);0.3~0.5者25眼(35.21%);0.6~1.0者21眼(29.58%);1.0~1.5者5眼(7.04%);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后发性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茧样膜”形成。结论由于先天性白内障可导致儿童不可逆的视觉损伤,因此早期治疗是必要的,且越早越好。单眼白内障无论年龄大小均应行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3岁以下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可先行白内障摘出,学龄前行人工晶状体Ⅱ期植入,术后采取积极的光学矫正措施和弱视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瞳孔全后粘连并发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虹膜下囊袋内操作,娩出晶状体核及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7眼无一例出现角膜线状浑浊,丁达尔征(+-+++)33眼,薄膜性渗出2眼,较厚的膜性渗出2眼,术后视力0.5-1.0不等。结论:采用虹膜下前囊切开娩核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剪除前囊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角膜和虹膜的损伤,术后反应轻微,是一种值得引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干性前部玻璃体切割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18例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环形撕除晶状体前后囊膜联合干性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其中10例16眼一期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角膜、前房炎性反应和后囊膜透亮程度,随访6~24(平均15) mo。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角膜清亮,前房反应轻微,大部分瞳孔圆形,视轴区清亮。3眼后囊膜切开区薄纱样混浊,4眼瞳孔轻度上移,3眼部分虹膜后粘连。 结论:干性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降低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维持视轴清亮,有助于患儿视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瞳孔角膜缘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瞳孔状态下经角膜缘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并评价疗其疗效。方法 经比颞角膜缘隧道切口,进行虹膜后粘连分离, 瞳孔缘剪开扩张瞳孔及碎核技术,对26例(28眼)并发性、外伤性和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3者20眼(71.4%)。9眼应用非切开瞳孔扩张法,术后全部病例瞳孔恢复原状;19例行瞳孔缘切开扩大瞳孔,术后13眼基本恢复圆瞳孔,6眼瞳孔欠规整。结论 白内障全虹膜后粘连的小瞳孔,通过行虹膜后粘连分离瞳孔扩张成形术后,仍可经角膜缘隧道切口摘出白内障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并基本恢复生理性圆瞳孔。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王丽华  郭丽  张向东 《眼科》2001,10(3):155-157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继发青光眼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法:筛选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病例20例21只眼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式为(1)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ECCE+IOL)+虹膜周边切除或切段性虹膜切除,(2)ECCE+IOL+小梁切除术。结果:(1)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20只眼(95.2%),其中0.3-1.0者16只眼(76.2%)。(2)眼压15只眼(71.4%)正常,6只眼(28.6%)局部用药后正常,总有效率100%。(3)并发症较高,其中后囊破裂2只眼(9.5%)瞳孔区渗出膜7只眼(33.3%)。结论:(1)膨胀期内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可用缩瞳剂治疗。(2)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抗青光眼手术的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恢复视力治疗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手段,术式首选人工晶状体植入+虹膜周边切除术。(3)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术后 并发症较普通白内障发生率高,故应在膨胀期继发青光眼前早手术。(4)膨胀期内障患者为预防继发青光眼可给予缩瞳剂。  相似文献   

12.
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入院患者47例(49只眼),对其中28例(30只眼)施行4类不同方式的手术:(1)虹膜周边切除联合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xtracapsular extraction of cataract,ECCE)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IOL)(ECCE IOL);(2)虹膜节段性切除联合ECCE IOL;(3)小梁切除联合ECCE IOL;(4)五联手术,即后巩膜环钻 睫状体剥离 抽取玻璃体囊腔积液 ECCE IOL。结果 矫正视力进步者28只眼,无进步者2只眼,均为视神经萎缩者。眼压正常者18只眼,12只眼需局部滴用降眼压药后方可控制眼压。结论 大多数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可通过虹膜切除或小梁切除联合ECCE IOL治愈。对发病时间长、用药后眼压未控制、晶状体膨胀合并无前房的青光眼患者施行五联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吸出先天性白内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在先天性白内障的应用。方法:对32例49眼行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隧道切口和连续环形撕囊技术,低能量超声乳化或I/A系统清除晶状体核和皮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并与同期相同条件的病例行ECCE 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1例59眼相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a时2组病例脱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超声乳化组6%,对照组76%。结论:本组病例中超声乳化吸出先天性白内障,有良好的前房稳定性,彻底清除晶状体皮质,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7例(29眼)虹膜瞳孔异常合并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患者行瞳孔成形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27例(29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多种原因导致的伴有虹膜瞳孔异常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并行瞳孔成形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或)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6~9个月,平均7.8个月。结果术后25眼视力提高,患眼瞳孔呈圆形或类圆形,瞳孔位于中央或近中央24眼,瞳孔偏位5眼。术中1眼玻璃体积血,3眼前房出血;术后3眼眼压升高;1眼术后2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能消除羞明、眩光的症状,最大程度适应自然光线,提高视觉质量。手术关键在于术前准确评价虹膜弹性和伸展性,利用黏弹剂、各种眼内显微器械和缝线恢复虹膜晶状体隔,根据眼部条件选择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核性白内障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o Z  Jin M  Liu X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87-290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先天性核性白内障的特征及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76只眼)先天性核性白内障患者按年龄段以不同术式进行白内障手术,术中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观察后囊膜下混浊的特征;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对手术并发症及视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后囊膜下混浊随年龄呈进行性发展,混浊面积与晶状体混浊核相当;各年龄段术后矫正视力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27.84,P<0.005);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性(r=-0.9692,P<0.05);在年龄3~12岁患者中,2只眼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结论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可伴发后囊膜下型白内障,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同类型先天性核性白内障手术的疗效主要取决于患者手术的年龄;儿童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应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16.
鲍光全 《眼科学报》1999,15(2):121-123
目的:评价在白内障手术中使用高频透热撕囊仪作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方法:在30例(34眼)患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先向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然后使用高频透热撕囊仪作晶体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有3眼术中出现小的晶体前囊放射状撕裂,所有病例术后角膜无水肿,无其他术后合并症,术后一周31眼矫正视力≥0.5,占91.2%。结论:此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连续环形撕囊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过熟期白内障,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截囊。眼科学报1999;15:121—1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在22例27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中,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镜、眼压检查,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57±4.78mmHg)较术前用降眼压药后平均眼压(25.81±2.90mmHg)明显下降,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2±0.35mm增加到术后2.35±0.26mm,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术前关闭房角有不同程度地开放。结论: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能良好地控制眼压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8.
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萍  陈惠英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965-1966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眼压均比术前用降眼压药的情况下明显下降,11~22mmHg者17例,其中眼压26mmHg者1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结论: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但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6例(570眼)白内障进行小切口非乳化手法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患者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5者占52.80%,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60.20%,≥1.0者占21.50%。结论 此项手术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可靠,适应证广,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Clinical observations have shown that an intact posterior capsule between aqueous and vitreous may function as a barrier to low and high molecular weight substances, e.g., prostaglandins or the angiogenic factor. To determine if this protective barrier breaks down aft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we examined the distribution of fluorescein in human eyes after in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ICCE),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CCE) and intraocular lens (IOL) implantation with capsulotomy, and ECCE and IOL implantation without capsulotomy in 12 patients each. After ICCE and after ECCE and IOL implantation with capsulotomy, diffusion of fluorescein into the vitreous showed similar values. Thes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in patients after ECCE or ECCE and IOL implantation without capsulotomy. This leads us to believe that an intact posterior capsule prevents the diffusion of soluble subst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