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娄佰玲  贾兰  魏双梅  张晓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02-1102,1139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36例患儿应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反应、血气分析的变化及疗效。结果:应用固尔苏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用药后30min均下调呼吸机参数;患儿用药前后PaO2、PaCO2、pH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6例患儿全治愈。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30例患儿应用固尔苏,随即予以鼻塞式CPAP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反应、血气分析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应用固尔苏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发绀症状减轻或消失,患儿用药后30 min均下调CPAP参数;患儿用药前后PaO2、PaCO2、pH的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给31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每次100~200m g/kg。然后拔管给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结果:31例患儿在固尔苏给药后5m in呼吸窘迫明显缓解。其中16例NCPAP给氧1h后,11例NCPAP给氧2h后改用面罩给氧,并逐步撤氧。仅4例死亡。结论:NCPAP及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地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具有氧疗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确诊为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36例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用药1、12、24 h后PaO2明显提高,PaCO2下降,p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机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给35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插管相对快速地(1min)内将固尔苏给入,每次100-200mg/kg,复苏囊加压2min,然后拔出插管,再连接NCPAP呼吸支持。结果:33例患儿在固尔苏给药后5~10min呼吸窘迫明显缓解。结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言,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抢救成活率,减少气漏,减少机械通气使用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给3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每次100~200mg/kg,然后拔出插管,连接NCPAP装置,给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结果:30例患儿在固尔苏给药后5min呼吸窘迫明显缓解。其中16例经NCPAP给氧1h后,改用面罩给氧,10例NCPAP给氧2h后,改用面罩给氧,并逐步撤氧。仅4例死亡。结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而言,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活率,且缩短了早产儿吸氧时间,减少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另外,正确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给37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后拔出插管,连接NCPAP装置,给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结果 30例患儿在固尔苏给药后呼吸窘迫明显缓解.其中16例经NCPAP给氧lh后,改用面罩给氧,14例NCPAP给氧2h后,改用面罩给氧,并逐步撤氧.7例仍有缺氧症状的患儿改为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2例呼吸功能改善,成功撤机,3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家长放弃治疗).结论 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迅速有效地改善了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活率,缩短了早产儿吸氧时间,可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另外,正确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朱志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99-180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呼吸机治疗,观察组28例在呼吸机治疗基础上加用珂立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患儿血气分析pH、PaO2、PaCO2很快好转;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mg/kg,给药后用复苏囊加压通气3~5分钟后改为NCPAP呼吸支持治疗。治疗成功率84.4%(27/32),失败率15.6%(5/32),32例患儿中治愈30例,2例肺出血自动出院而死亡。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大大提高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愈率,是抢救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10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护理经验.我们认为:对RDS患儿在机械通气的同时,经气管插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同时给予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严格无菌操作等护理;10例中患儿治愈9例,自动出院1例.早期足量应用固尔苏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压缩雾化吸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Curosurf)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2组,吸入组32例,采用固尔舒压缩雾化吸入治疗;气管内组31例,采用固尔舒经气管导管注入治疗,2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观察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用药前患儿均有严重低氧血症,用药后1 h 2组患儿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均较用药前明显上升(P<0.01)。吸入组与气管内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压缩雾化吸入固尔舒治疗NRDS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及肺氧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设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少,且患儿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邓亮 《当代医学》2013,(25):25-26
目的对比探讨盐酸氨溴索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4月新生儿科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1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12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儿均出现各种并发症,但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肺表面活性物质组病死率较低。结论盐酸氨溴索具有价廉、安全性高的优点,而肺表面活性物质起效快。但两者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方炜  陈宏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36-37,48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实验组(n=22)与对照组(n=16),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加用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改变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患儿血氧分压明显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血pH逐渐恢复正常(均P〈0.01)。结论: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显著疗效,能安全、有效、迅速改善患儿的氧气交换和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15.
蔡成  吕勤  陈盛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112-11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对患儿病情变化和转归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6月笔者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eonatal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43例NRDS患儿使用PS情况及转归结果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根据是否使用PS分为PS使用组和PS未用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情况、呼吸支持情况、症状变化及转归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发现NRDS患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均较低(分别为31.0±1.5周和1.734±0.170kg);与PS未用组比较,PS使用组NRDS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缩短,接受机械通气或NCPAP的时间明显减少。结论 NRDS使用PS后虽不能完全改变转归和预后,但能有效地改善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需要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提高患儿成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NC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对23例呼吸窘迫的新生儿应用NCPAP联合PS治疗,并对其临床特点、血气分析进行分析。结果20例发绀和呼吸困难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消失。X线表现肺透亮度明显改善,或病变未进展。3例因病情加重改用CMV治疗,放弃1例,死亡2例。结论NCPAP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良好。用这种方法通过阻止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进展,降低了以后应用呼吸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H值和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水平,以及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剑 《当代医学》2010,16(16):32-3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特点,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间,我科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发生和未发生NRDS新生儿各52例的临床资抖。结果男性、宫内窒息、宫内窘迫、剖宫产等因素是NRDS的高危因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胎膜早破、产后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可显著降低NRDS发病率。结论新生儿出现NRDS及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防止新生儿出现NRDS各种高危因素,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NRDS发生率并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