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国人儿童正常胰腺CT图像,得到不同年龄段国人儿童胰腺不同部位径线CT测量值的参考范围,为判断儿童胰腺形态、大小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的无胰腺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儿童200例,按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幼儿期(1~2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7~12岁)和青春期(13~16岁),测量每组胰头左右径、胰颈前后径和胰体前后径的最大径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胰头左右径、胰颈前后径和胰体前后径最大径线长度在婴儿期分别为(11.50±3.24)mm、(6.60±2.11)mm、(9.52±3.37)mm,幼儿期分别为(15.28±3.38)mm、(9.16±3.01)mm、(14.67±1.61)mm,学龄前期分别为(17.66±4.99)mm、(11.05±3.48)mm、(17.26±1.98)mm,学龄期分别为(18.87±4.06)mm、(12.04±4.25)mm、(19.83±3.91)mm,青春期分别为(21.71±7.60)mm、(15.76±1.82)mm、(22.93±4.37)mm;不同年龄期胰腺各部位的径线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龄期不同胰腺部位间径线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得到不同年龄段国人儿童胰腺径线的相关正常值,可作为检测儿童胰腺疾病发生、转归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成人肠套叠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肠套叠,对其CT表现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2例均为继发性,共有12处原发病变,其中脂肪瘤2例,淋巴瘤1例,腺瘤性息肉3例,结肠癌2例,憩室1例,血管瘤1例,慢性阑尾炎1例,平滑肌瘤1例。套叠类型:小肠套叠型5例,回回结肠型1例,回结肠型3例,结结肠型3例。12例成人肠套叠,均在套叠部发现肿块状改变,头体部呈分层状靶形肿块改变4例,肾形肿块8例,不规则肿块改变5例。套叠尾部彗星尾征改变8例。结论:成人肠套叠有特征性的CT征象,螺旋CT检查可提高成人肠套叠诊断水平,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女性颈椎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对46名女性志愿者于同一天行颈椎及腰椎定量CT(QCT)扫描,记录各椎体骨密度数据。分别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椎体骨密度均数,采用LSD法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颈椎平均骨密度为(281.81±76.13)mg/cm3,腰椎为(147.49±39.65)mg/cm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62,P<0.001)。颈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相关性高(r=0.86,P<0.001)。结论 女性颈椎平均骨密度高于腰椎,并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4.
正常腰椎椎间小关节角度的CT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测量 10 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 ,每 10岁为一年龄组 ,男女性别各区分 5组。结果 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 ,男女两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 ,从L1,2 至L5S1水平 ,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④L1,2 ~L3 ,4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的角度为 62 .1°~ 5 3 .1° ,L4,5~L5S1为 44 .5~ 3 7.7°。结论 CT是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准确的方法。L1,2 ~L3 ,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 ,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成人嗜酸性膀胱炎(EC)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成人EC的病因、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临床主要表现尿频、尿急11例,合并血尿9例,嗜酸性细胞比率增高2例,排尿困难和尿潴留3例,无明显症状1例。9例CT平扫示广基底局灶性膀胱肿块,其中伴钙化1例;3例示膀胱壁局限性不均匀增厚。12例增强扫描以轻中度不均匀强化为主,乳头状隆起病变强化的周边伴不同程度低密度灶7例,病灶随时间延时呈渐进性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依据其强化的特点,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可提示EC的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6.
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35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指导临床对支原体肺炎的初步诊断。方法对血清学证实的35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进行回顾性分析,CT的分析由两位观察者分别独立进行。结果①35例患者中,男9例,占25.7%,女26例,占74.3%。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8.26;P〈0.005)。②在25例病变分布于单侧肺内的患者,左侧19例,右侧6例,左侧发病明显多于右侧(χ^2=6.76;P〈0.01)。对35例患者各个叶段发病的统计显示,左下叶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其他叶段(χ^2=15.709;P〈0.01)。③CT影像上可见到磨玻璃密度阴影者占97.1%,其特点为由磨玻璃影逐渐过度到大片实变影,或在磨玻璃影像中,散在分布多发斑片状实变影,或上两种改变同时存在,或在磨玻璃影像中散在分布结节影,所占比例分别为71.4%、74.3%、48.6%和68.6%。胸腔积液者占40.0%。纵隔淋巴结增大者占28.6%。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左肺发病多于右肺,其胸部CT影像上的一些特点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CAF)的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 分析45例接受DSCT (31例)及256 iCT(14例)成像CAF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45例CAF患者的CTCA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需要,平均有效剂量为(12.92±3.73)mSv。CAF起自左冠状动脉23例、右冠状动脉13例、起自两者7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动脉1例,起自右冠状动脉及头臂干1例。CAF单一瘘管33例,多发瘘管12例。瘘入右心系统共40例,其中瘘入肺动脉31例、冠状窦4例、右心房3例、右心室1例、上腔静脉1例;瘘入左心系统5例,其中瘘入左心房2例、左心室2例、肺静脉1例。瘘血管可有纡曲、血管丛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等表现。结论 CTCA检查可无创、准确地显示CAF的部位、走行及并发畸形,可作为临床诊断CAF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开发的DSCT双能CT定量法(DEQCT)骨密度测量软件,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双能骨密度测量仪(DEXA)及理论单能定量CT测量法(SEQCT)骨密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猪腰脊椎骨骨密度,并将测量值同猪脊骨煅烧后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观察哪种测量方法更准确。结果:DEQCT方法测量值[(0.5023±0.0353)g/cm3]最为接近煅烧值[(0.5050±0.0434)g/cm3],两者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理论SEQCT140kV方法测量值[(0.4813±0.0314)g/cm3]小于煅烧值及双能测量值,两两间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差别。DEXA所测量值[(0.4527±0.0360)g/cm2]明显小于煅烧值及DEQCT和理论SEQCT140kV法测量值,且与三者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DS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优于临床应用的SEQCT骨密度测量方法及DEXA测量法。  相似文献   

9.
肾脏长度及两肾位置高低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成人肾脏的长度及高低一般是在尸体标本上进行直接测量,也可以通过超声、核素扫描、CT、DSA、MRI等影像检查进行间接测量。对于左右肾的位置及长度,长期以来各种解剖学教材均描述为:左肾通常高于右肾,且左肾较右肾长。随着CT技术的广泛应用,腹部CT扫描的病人愈来愈多,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右肾高于左肾及两  相似文献   

10.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指导临床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40例经血清学证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40例患者中,最常见CT表现为磨玻璃影(34/40,85.00%)及实变影(28/40,70.00%),其他表现有结节影(18/40,45.00%)、支气管血管束增粗(6/40,15.00%)、小叶间隔增厚(6/40,15.00%)、纵隔淋巴结肿大(6/40,15.00%)及胸腔积液(4/40,10.00%).病变以双肺下叶多见,多呈小叶性分布.部分患者病灶的吸收较临床表现改善慢.结论 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评价卵巢切除术后腰椎钙(水)密度变化特征。方法对29例50~60岁卵巢切除术后患者(卵巢切除组,手术≤1年11例、手术>1年18例)及31例同年龄段绝经后患者(对照组)进行腹部能谱CT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L1~3椎体中心层面的钙(水)密度,分析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腰椎不同位置钙(水)密度的组内差异及两组间钙(水)密度差异。结果 2名医师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0.97~0.99);卵巢切除术后组、对照组的L1、2、3椎体相邻椎体间的钙(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巢切除术后≤1年和>1年患者腰椎的钙(水)密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切除术后患者腰椎的钙(水)密度较对照组下降约15%。结论 CT能谱成像对卵巢切除术后腰椎钙(水)密度监测具有一定意义,卵巢切除可使绝经后女性腰椎的钙(水)密度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的影像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椎小关节退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3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资料,运用x2检验对其每项影像学征象的CT、常规MRI及脂肪抑制序列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抑制序列显示关节滑膜的炎性改变优于CT和常规MRI,MRI对关节面软骨的观察优于CT(P<0.05);而CT观察骨性关节面及关节下骨质退变、关节腔真空征和伴发征象有明显优势(P<0.05);但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椎小关节改变三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的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应首选MRI检查并加扫脂肪抑制序列;对于慢性期或需要手术的患者,应首选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5年10月至今在CT介导下应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5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患者采用俯卧位,腹部加高垫以增加腰椎前屈度,使椎板间隙适度扩张。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T介导下穿刺椎间盘,用20号射频穿刺针沿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内侧缘刺入,穿刺针进入椎间盘深度为8~10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组成像(MPR)技术和空间成像(InSpace)功能辅助设计腰5骶1(L5S1)椎间盘侧后方穿刺路径的可行性,并分析影响穿刺的主要因素。方法对81例临床拟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常规扫描,B31Smediumsmooth 2.0mm层厚重建,利用MPR和InSpace观察,测量所需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共55例(67.9%)适合直接穿刺,穿刺参数:穿刺高度(3.80±1.19)cm,距后正中线距离(9.00±1.69)cm,进针深度(11.99±1.62)cm,与水平夹角(42.71±7.88)°,与尾侧夹角(26.22±7.61)°。②不适合直接穿刺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因髂嵴阻碍穿刺5例;1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及关节突关节的增生其中因关节突关节阻碍8例,因椎间隙狭窄7例;穿刺至椎间盘但未位于椎间盘中央区6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协助确定L5S1椎间盘侧后方直接穿刺的可能性并精确定位穿刺点及确定穿刺参数;影响L5S1椎间盘穿刺的原因是多因素的,髂嵴高度并非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患者行腰椎MSCT扫描(范围从L3~S1),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腰椎双侧峡部裂,其中L4 2例,L5 26例,L4和L5 2例。MPR可以从多方位清楚显示峡部裂的形态,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峡部裂骨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MSCT及多种重建技术联合运用,能够清楚全面地显示椎体峡部裂,同时显示椎体滑脱、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病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9岁.1个月前发现腰背部肿物.查体见右侧腰骶部明显饱满,可触及明显包块,椎旁压痛,腰向左侧旋转有疼痛感,双下肢肌力5级.多层螺旋CT平扫示:右侧腰部竖直肌,内可见大小约3.4 cm×5.8 cm×12.6cm的异常密度影(图1),病灶向上达腰2椎体水平,向下延伸至骶骨后,与周刚组织分界不清,增慢后肿瘤内见多条强化血管影(图2),肿块邻近的腰椎棘突及右侧横突骨质未见异常,诊断:右侧竖脊肌富血供病变,考虑肉瘤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眼球结构的螺旋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螺旋CT图像测量建立本地成人眼球结构CT测量正常参考值。方法 :对 2 61例CT扫描原始或重建图像进行测量分析 ,测量指标包括眼球前后径、横径、前房轴深、晶体厚度、玻璃体腔径。用SPSS 11 0统计软件进行各测量指标不同性别 ,年龄组间比较及眼球前后径与前房轴深 ,晶体厚度 ,玻璃体腔径相关性分析。结果 :( 1)CT扫描图像能清晰显示眼球结构 ,边缘清晰。 ( 2 )除晶体厚度外 ,眼球各结构的CT测量值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有显著性 ,男性眼球前后径 ,横径 ,前房轴深 ,玻璃体腔径值分别为 2 5 12± 0 83 ,2 5 2 5± 0 15 ,2 71± 0 5 1,15 77± 0 81;女性为 2 4 48± 0 79,2 4 5 4± 0 84,2 5 4± 0 45 ,15 0 9± 0 93。晶体厚度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各年龄组间有差异。 70岁前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玻璃体腔径与眼轴长显著正相关。结论 :首次制定了本地人不同性别眼球各结构的CT测量正常参考值 ,并发现除晶体厚度外 ,眼球各径线测量值男性均大于女性。 70岁前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去金属伪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腰椎CT平扫且资料完整的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高剂量组,每组32例。对腰椎金属内固定区进行扫描,常规组和高剂量组的管电压分别为120 kVp和140 kVp。记录每组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对2组图像均行迭代技术重建,常规组另行骨去金属伪影(O-MAR)技术重建。分别对常规组、常规组O-MAR重建及高剂量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组O-MAR重建、高剂量组与常规组图像的骨结构清晰度、诊断信心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高剂量组椎弓根钉层面图像比较,常规组O-MAR重建的椎管和邻近肌肉的平均CT值标准差(MSD)较高(P均<0.05),邻近肌肉的平均CT值(MCT)较低(P均<0.05)。与常规组无椎弓根钉层面图像比较,高剂量组椎管MSD较低(P<0.05)。与常规组和高剂量组比较,常规组O-MAR重建后低密度伪影容积较低(P均<0.05),高密度伪影容积较高(P均<0.05)。结论 O-MAR可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条件下,提高骨结构清晰度,增加诊断信心,明显减少低密度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