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奕清  吴林  陈泽雄  朱菲菲 《中药材》2012,(11):1729-1732
目的:获得金银花四倍体植株。方法:离体条件下应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和混合培养法对金银花愈伤组织进行了不同浓度和时间的处理。结果:以0.1%秋水仙素浸泡15 h诱导效果最佳,诱变率为30.5%。茎尖染色体压片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6,二倍体对照为2n=2x=18。获得的金银花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形态特征变化明显,植株变粗壮,叶片变厚,颜色变深,茎基部粗壮,生长势变缓。气孔、保卫细胞明显增大,气孔密度明显减小。结论:秋水仙素浸泡法可以作为金银花多倍体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川白芷多倍体诱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菲  刘建存 《中药材》1999,22(12):611-612
在培养瓶中对叶轴外植体分化的早期不定芽,采取秋水仙液诱导处理,发现小苗在外部形态和显微特征上均出现了较大的不同,染色体数目也发生了变异,说明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川黄柏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改良川黄柏现有品种,丰富遗传育种资源。方法:采用秋水仙素对川黄柏茎段愈伤组织、种子和腋芽进行多倍体诱变处理。结果:将茎段愈伤组织接种在含有0.2%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形成的多倍体植株诱导率为12.45%,经植物形态组织学和染色体数检测,诱导后的植物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结论:用秋水仙素对川黄柏不同部位进行多倍体诱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药用植物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药用植物多倍体在应用方面的优势及鉴定方法,总结了染色体人工诱导加倍的常用方法,并提出了药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杜仲种子的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良杜仲现有品种,增加其药用成分含量,丰富遗传育种资源。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对杜仲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结果:经植物形态学和染色体数检测,诱导后的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倍体特征。结论:杜仲种子用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8h和用浓度为0.8%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24h,其诱导率都较高。但从降低生产成本来考虑,我们建议在对杜仲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时应选择0.4%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48h。  相似文献   

6.
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多倍体的方法。方法:将秋水仙碱加入培养基中采用幼苗、叶片和愈伤组织3种不同的外植体进行诱导。结果:经预培养1周的叶片和愈伤组织以15 mg.L-1秋水仙碱处理1周的诱导效果最好,加倍率可达33.33%,且多数为整株加倍。加倍植株叶片较肥厚宽大、皱折增多、色深、根粗壮,气孔比二倍体明显增大,染色体数为8~64条不等。应用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比较分析表明,变异植株与未加倍植株同工酶谱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用秋水仙碱诱导南丹参成多倍体植株是有效的,已有部分植株已加倍成为同源四倍体。  相似文献   

7.
在培养瓶中对叶轴外植体分化的早期不定芽,采取秋水仙液诱导处理,发现小苗在外部形态和显微特征上均出现了较大的不同,染色体数目也发生了变异,说明诱导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芫荽的快速繁殖与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芫荽CoriandrumsativumL .又名胡荽,俗称香菜。为伞形科1年生或2年生的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草入药,具发汗解表,宣透麻疹,散寒理气,健胃等功效[1] ,其茎叶可作为蔬菜。为提高芫荽的产量和品质,我们对芫荽进行了试管苗再生与快繁的合适条件研究及多倍体诱导,以期培养出优质高产的芫荽新品种。1 材料与方法1.1植物材料 取芫荽种子,经作者鉴定为伞形科植物芫荽C .sativum的果实。用自来水浸泡2 4h ,  相似文献   

9.
杭白芷的多倍体诱导与培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其根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功效,是常用中药。为了提高药材产量,改善品质,笔者从1996年开始对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 (Fisch .exHoffm .)Benth .etHook .f.var.formosana (Boiss)ShanetYuan进行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实验研究[1,2 ] ,诱导效果虽然明显,但多倍体试管小苗诱导生根难度较大。因此作者改用对花序进行诱变的方法,获得了成功。1 材料杭白芷A .dahuricavar.frmosana来源于湖南省著名白芷产区茶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黄花蒿多倍体诱导研究,探讨解决黄花蒿资源紧张及产量较低问题。方法:以秋水仙素诱导产生黄花蒿多倍体,并对黄花蒿多倍体进行鉴定,通过HPLC对青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0.05%的秋水仙素处理叶芽时,其诱导率为24%,死亡率为6.7%。30 d后,二倍体黄花蒿气孔长为(23.3±4.66)μm,多倍体黄花蒿气孔长为(40.4±4.66)μm。多倍体中的叶绿体含量比二倍体叶绿体高31.6%。30 d后,多倍体的生物生长量为二倍体生物生长量的1.25倍。在显微镜观察中,多倍体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4X=36,观察到的多倍体染色体数率为91%。通过HPLC检测表明:二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为2.10‰,多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为2.17‰。结论:诱导的多倍体与二倍体中青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同一生长期内诱导的多倍体生物量比二倍体高出20%。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药小茴香对肝纤维化大鼠胶原纤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维吾尔药小茴香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维吾尔药小茴香组、秋水仙碱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均腹腔注射40%的四氯化碳(CCL4)石蜡油造模剂,药物干预组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维吾尔药小茴香和秋水仙碱,持续6周.各组大鼠留取肝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小茴香可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中的胶原纤维量(P<0.05),小茴香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维吾尔药小茴香可降低肝脏胶原纤维的增生,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小茴香中萃取出小茴香油,再利用GC, GC-MS和脂肪酸衍生化处理等手段,对小茴香的SFE-CQ2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鉴定了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14种组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8.24%;鉴定了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8种脂肪酸组分。结论: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茴香脑、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和棕榈酸等。  相似文献   

13.
Hydroalcohol extracts of Foeniculum vulgare var dulce (D.C) root were tested for their diuretic activity in rats. P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revealed that they led to an increase in urine flow and 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in rats. Dose effect relations were also assessed.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何金明  王羽梅  卓丽环  肖艳辉  郭园 《中草药》2005,36(10):1586-1589
精油的量及其成分比例是评价茴香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影响茴香精油量及其成分的因素主要有:1)遗传因素:茴香不同亚种与变种精油量及其成分不同;2)生理因素:茴香不同器官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精油的量和成分组成不同;3)生态因素:不同产地、不同水肥等栽培条件导致精油的量及其成分组成不同;4)贮藏因素:贮藏时间和条件影响茴香精油量及其成分;5)提取工艺:不同的提取方法乃至同一提取方法的不同参数组合,影响茴香精油量及其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茴香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不同炮制原理对净制后的小茴香分别进行蜜制、黑牵牛制、"四"制和麸制,使用标准挥发油提取器提取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检测其含量和物理常数,并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轰击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小茴香经不同辅料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炮制前后反式-茴香脑含量均最高,生品中24种化合物经不同方法炮制后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且发生了转化,共新产生了18种化合物,其中乙酸里那酯、法尼烯、对-烯苯基芳香醚、薄荷酮和辛酸己酯为首次在小茴香药材中检测到.结论:扩展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对药材炮制变化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6.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he dried ripe fruit of Foeniculum vulgare (500 mg/kg) was tested for diuretic, analgesic, antipyretic, antimicrobial, cytotoxic activities and its effect on bile secretion in rats. Also, the acute toxicity after 0.5, 1 and 3 g/kg was investigated in mice. The extract showed diuretic, analgesic, antipyretic activities and it enhanced bile secretion. As an antimicrobial agent, the extract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and showed a marked mitodepressive effect. At a dose of 3 g/kg, it caused piloerection and it depressed locomotor activity but caused no deaths when administered acutely to mi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茴香挥发油对术后腹腔黏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3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手术对照组(14只)及小茴香挥发油组(14只).假手术组只开腹,后两组开腹后无菌干纱布摩擦大鼠盲肠蚓突部,以钳夹和刮伤腹壁法制作大鼠腹腔黏连动物模型.各组于术后第7 d、14 d各处死一半动物,参考Phi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毛蕊花糖苷对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建立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以其学习、记忆成绩,免疫器官指数,脑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为指标,对毛蕊花糖苷改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脑损伤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可恢复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拮抗脑组织和免疫器官萎缩;提高脑中ChAT活性,降低AChE活性;改善脑组织海马CA1区椎体细胞的数量和排列。结论 毛蕊花糖苷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以调节脑组织ChAT和AchE活性,保护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提高脑组织和免疫器官指数,改善模型小鼠的脑损伤,提示毛蕊花糖苷的作用可能与其增强中枢胆碱能功能和保护神经元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9.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云  张寒娟  贺海花  朱振华 《中草药》2009,40(7):1026-1030
目的 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的叶子进行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化合物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硝基乙基苯酚(Ⅰ)、毛柳苷(沙立苷,Ⅱ)、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Ⅲ)、山柰酚-3-O-a-L-鼠李糖苷(Ⅳ)、宝藿苷-Ⅰ(Ⅴ)、箭藿苷B(Ⅵ)、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Ⅶ)、7,3',4',5'-四羟基黄酮醇(Ⅷ)、去甲基淫羊藿素(Ⅸ)、1-O-β-葡萄糖苷-1,4-二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苯(Ⅹ).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旷丽莎  江炜  侯爱君  钱旻 《中草药》2009,40(7):1020-1024
目的 研究茜草科耳草属植物水线草Hedyotis corymb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Ⅰ)、槲皮素(quercetin,Ⅱ)、七叶内酯(esculetin,Ⅲ)、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Ⅳ)、耳草酮A(hedyotiscone A,Ⅴ)、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Ⅵ)、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Ⅶ)、香草酸(vanillic acid,Ⅷ)、丁香酸(syringie acid,Ⅸ)、(+)-催吐萝芙叶醇[(+)-vomifoliol,Ⅹ]、(-)-二氢催吐萝美叶醇[(-)-dihydrovomifoliol.Ⅺ]、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S-(+)-dehydrovomifoliol,Ⅻ]和茜素1-甲醚(aliza-rin 1-methyl ether,).结论 化合物Ⅰ~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