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53、NRP1和CD34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大肠癌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组织中P53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组织中NRP1和CD34表达情况,测定微血管密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发现,NRP-1和p53在大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P<0.05),CD34阳性产物MVD值大肠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粘膜组织相比,大肠癌组织中NRP1、CD34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NRP-1、p53、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神经导向分子Semaphorin5A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3例大肠癌组织和22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Semaphorin5A在大肠癌组织及其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Semaphorin5A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P0.05);Semaphorin5A的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Semaphorin5A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用抗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抗体的免疫金银染色技术检查46例大肠癌、29例大肠腺瘤以及24例正常大肠粘膜。实验结果表明:GST—π阳性物质为黑色颗粒。分布于细胞浆内。在正常大肠粘膜中GST—π分布存在一定的极性,但在大肠癌中此极性完全消失。GST—π在大肠癌、大肠腺瘤以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0%、58.6%、16.7%,用X~2检验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由此可见,GST—π在大肠癌中可以作为一种标志酶。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相关抗原LEA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E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0例大肠癌组织和100例大肠非癌组织LEA与CEA的表达。结果:LE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对高分化腺癌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P<0.01),CEA单抗对高、中、低分化腺癌选择性相似(P>0.05),LEA在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LEA在正常粘膜标记的阳性率明显低于CEA(P<0.05)。结论:LEA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LEA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细胞外间质 (ECM)在创伤修复、肿瘤发生及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研究 型胶原及纤维粘连蛋白 (F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粘膜的分布及其表达变化 ,从而揭示细胞外间质 型胶原和 FN与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粘膜各 10例。4%多聚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HE染色及免疫组化 SP法染色。结果 : 型胶原主要分布于上皮基膜 ,在正常粘膜及腺瘤中呈连续分布 ,在大肠癌中为间断分布。其表达在大肠腺瘤中较多 ,而在癌组织中较少甚至没有。FN在上述正常、…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中的CD44分子的标准型 (CD44s)及其变异型CD44v6两种单抗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2 0例正常大肠粘膜和 82例大肠癌原发灶组织进行研究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 (CAMs)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影响及各因素的内在联系。选自我院及协作单位 1985年 1月至 1999年 2月间大肠癌原发灶组织块共 82例 ,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其中高分化腺癌 48例 ,低分化腺癌 34例 ,2 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取自大肠癌患者距癌肿边缘 10cm以上的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链霉素亲和素 过氧化酶连接法 (SP)。CD44…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MKN 46-9的单克隆抗体MG7对112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进行名疫组化观察、阳性106例(94.64%),强阳性占阳性病例的96.23%;96例癌旁粘膜中弱阳性26例(27.08%);14例断端正常粘膜仅1例呈弱阳性。46例大肠腺瘤中管状腺瘤43例,14例阳性(32.56%),3例绒毛状腺瘤均阳性。结果表明,MG7的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含量较丰富,并具有相对特异性,同时在癌旁粘膜及大肠腺瘤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及癌旁粘膜细胞形态计量学研究唐凤仙,曹京旭,开成,王宝刚,王红岩一、材料与方法收集解放军第二一0医院的大肠管状腺癌根治标本(C),癌旁不典型增生粘膜(D)、HID/AB染色证实的癌旁移行粘膜(T)和大肠正常粘膜(N)4组各10例,石蜡切片4um...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大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检测K-ras基因在国人散发性大肠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K-ras基因突变在中国人大肠癌中的特点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微解剖取正常粘膜组织15例、癌组织35例、PCR扩增、DNA测序、检测K-ras第12、13和61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癌组织K-ras突变率为14.3%(5/35),均发生在第12密码子(GGT→GAT)。第13和61密码子无突变,正常粘组织无K-ras突变。伴有12密码子突变的大肠癌患者年龄较大,大体以隆起型为主,均分布在C和D期,有较强的侵袭性。结论:中国人大肠癌K-ras突变率为14.3%,低于欧美国家且仅发生在第一外显子的12密码子的第二碱基。大肠正常粘膜无K-ras突变。K-ras突变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体形态和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MKN46-9的单克隆抗体MG7对112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疲组化观察、阳性106例(94.64%),强阳性占阳性病例的96.23%;96例癌旁粘膜中弱阳性26例(27.08%);14例断端正常粘膜仅1例呈弱阳性。46例大肠腺瘤中管状腺瘤43例,14例阳性(32.56%),3例绒毛状腺瘤均阳性。结果表明,MG7的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含量较丰富,并具有相对特异性,同时在癌旁粘膜及大脑腺瘤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3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三个不同时间内血浆中内皮素(ET-1)水平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一)大肠癌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共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1~71岁,平均53.1岁。术前均经电子纤维肠镜取病理诊断证实。大肠癌包括结肠癌13例,直肠癌17例。 (二)对照组:取20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均为男性,年龄12~74岁,平均49.5岁,大肠息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RACK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癌癌前病变组织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2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组织、20例大肠炎性息肉组织和23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CK1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癌癌前病变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RACK1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大肠癌癌变的演进,RACK1的表达水平进行性上调(P<0.05)。RACK1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但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RACK1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进行性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p53、ras、c-erbB-2癌基因产物在大肠癌和大肠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p53、p21、p185,通过免疫金银染色方法,对78例大肠癌、14例大肠息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p53、p21、p185的阳性率分别为53.9%、46.2%、51.3%;大肠息肉仅有14.3%{2/14)显示p185弱阳性。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大肠癌旁正常粘膜上皮阳性卒p53为0、p212.6%、p1855.1%,与其肿瘤区比较P<0.01;78例大肠癌中,有33例(42.3%)p53与p21同为阳性,p53在大肠低分化及粘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RO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大肠癌标本69例,大肠腺瘤15例,正常大肠黏膜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RON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RON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RON的表达强度与大肠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RON是一个能有效反映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p53,ras,c—erbB—2癌基因产物在大肠癌和大肠息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王江  倪灿荣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2):97-99,T027
用p53,p21,p185,通过免疫金银染色方法,对78例大肠癌,14例大肠息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p53,p21,p185的阳性率分别为53.9%,46.2%,51.3%;大肠息肉仅有14.3%(2/14)显示p185弱阳性。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大肠癌旁正常粘膜上皮阳性率p53为0。p212.6%,p1855.1%,与其肿瘤区比较P<0.01;78例大肠癌中,有33例(42.3%)p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例正常大肠黏膜、29例大肠腺瘤及115例大肠癌组织中LC3、Beclin-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C3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1),且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5)。Beclin-1在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但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p53及BCL-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1),且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Beclin-1蛋白与p53蛋白相关系数为0.224 3,成正相关表达(P<0.05)。结论在大肠癌中,自噬活性的上调与凋亡能力的下调并存;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与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对其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和判断大肠癌的进展程度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中nm23—H1表达的量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肿瘤相关基因nm23-H1mRNA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一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RT-PCR定量技术,对36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中nm23-H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Dukas D期中其表达显著低Dues A,B,C期;有远处转移者其表达亦显著低于无远外转移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与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5例大肠腺瘤组织、47例大肠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tathmin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8%、74.47%;正常大肠黏膜组分别与大肠腺瘤组及大肠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②p27kap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0%、31.91%.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27ki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5 3,P<0.01).结论:stathm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stathmin及p27kip1蛋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stathmin蛋白可作为一种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应用粘液组化方法AB—PAS、HID—AB、OR—AB、PAT—KOH—PAS、PATB—KOH—PAS显示大肠上皮分泌粘液的类型。结果发现:大肠慢性炎、大肠克隆病及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分泌粘液类型与正常粘膜相似(P>0.05),而伴有异型增生的溃疡性结肠炎、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家族性息肉、腺瘤癌变、大肠癌及癌旁粘膜粘液分泌性质与量均有变化。在这些病变中氮乙酰化及含有邻位羟基的氧乙酰化粘液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P<0.05)。其检出阳性率与异型增生的程度有关。笔者认为应用粘液组化方法分析大肠癌前病变粘液性质对于判断粘膜上皮恶性倾向提供了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EG-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0例正常大肠粘膜、22例大肠腺瘤和60例大肠腺癌中AEG-1的表达。结果大肠腺癌和腺瘤中AEG-1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90.9%,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的23.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大肠腺癌的中度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31.7%和60%,而大肠腺瘤分别为63.6%和27.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对大肠腺癌中AEG-1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EG-1表达强度与肿瘤T、N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EG-1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中表达增强,在大肠腺瘤恶变、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大肠癌新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