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天人相应"观包含了地理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自然科学原理,它表明了引力是生物世界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生物世界的多样化是各种生物对外源引力作用的选择性适应的结果.人类经过长期演化形成了符合自然法度的稳态,而以此为客体的中医学就是稳态医学.深入研究中医学理论中所包含的自然科学原理有助于推进中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医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的科学性和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科学价值的具体体现。然而,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及方剂的复杂性极大地限制了方剂的效应评价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如何解决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相关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确认是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进而发现与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作用机制的方法学体系。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药效生物标记物"研究有机结合,建立血清中外源性中药成分与内源性标记物群2组变量相关(plotting of correlation between marker metabolites and serum constituents,PCMS)分析方法,评价方剂整体效应及方证相应关系,揭示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的应用研究策略;该策略的实施将促进方剂向化学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为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带来方法学创新,有助推动中医方-证相关研究,揭示生命本质并为人类健康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3.
证是中医认识诊断疾病,据此遣方用药和观察疗效的基础,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客观化与标准化研究对实现中医药现代化至关重要。脂质组学是对整体脂质进行系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代谢网络的变化,进而识别代谢调控中关键的脂生物标志物,最终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中医的整体观及系统理论与脂质组学的系统研究不谋而合,随着质谱技术的进步,脂质组学在中医证本质研究、证候脂生物标志物的识别、证候诊断、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已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具有较多特异性表现,中医病证诊断尚缺乏规范。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等组学技术在中医病证研究中正成为热点,国内外运用组学技术进行PCOS研究的报道也较多,但尚未有结合中医"证"的研究,且中医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卵巢本身的IR及代谢异常可能是卵巢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以卵巢局部病理变化为着眼点的组学研究势在必行。运用组学技术对PCOS中医"证"进行研究,可发现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中代谢物的特异性变化和潜在生物标记物,可以提高PCOS"证"的诊断准确性,阐明中医发病机制,确定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97-2599
提出了将热力学熵概念和生物熵变理论应用于中医证研究的设想,并建立"证熵"的概念与意义并运用其对中医理论中若干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对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临床组方用药有重要价值.气机升降有序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必要条件,是人体"内稳态"的具体表现形式.肠道微生态在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影响脾胃、肝、肺气机升降,导致脾胃湿热证的发生发展.因此,可通过调畅气机改善肠道微生态失衡以治疗脾胃湿热证.本文基...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防治疾病方法最大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中医传统将"临床医学"、"临床经验"称为"临证医学"、"临证经验"等,可见"证"是中医学的一个极重要概念.什么是中医学的"证"、"证候"?学术界讨论旷日持久.然而,查阅当前杂志报道的一些文献,发现迄今对证和证候以及与其相关的"证型"、"证候诊断"、"辨证诊断"、"证候分类"、"证候类型"、"病因病机"等概念的内涵仍存在不同认识和理解,造成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实际运用中不统一、不规范.特别是"证",它是中医药学理论中最常用的独特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一直被认为是辨证诊断及辨证论治规范化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证"实质研究的前提.如果混淆证与证候等不同概念,会造成对研究结论的不知所指或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8.
证是中医学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中医理论的特色和精髓,证的相关研究进步必然会带动中医学的发展,因此对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学的重点和热点。近60年来,虽然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证的概念、本质和标准化建立方面进行讨论,并取得很多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争议。因此,寻找一门新的理论工具来揭示中医证的现代科学内涵势在必行。中医证与生物熵是分属于两个不同学科的概念,但却能同时揭示生命体生长变化中的生理病理状态。本文从中医证与生物熵的概念、理论背景和特性方面探讨中医证与生物熵的同构性,以期为推动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论观点认识中医的“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反映,它不同程度地揭示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近年来,证本质的研究追随西医学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带来有理论和临床实用价值的成果。然而,现代方法论中系统论的出现,为中医学认识证的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认为证概念符合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具有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功能性、层次性、联系性。因此,运用系统论的性质和原理对中医"证"的概念和本质进行更准确、更透彻地剖析,实现"证"的客观化、规范化,对中医学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在中医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中良  胡庆禧  李剑  周怡 《河南中医》2015,35(1):204-206
代谢组学采用的系统研究方法在本质上与中医系统理论相一致,其从代谢网络的终端代谢产物来反映生物机体的功能,以了解各种干预因素对生物机体产生的代谢变化,可以识别"证"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以揭示"证"的本质和相关中药的作用机制,这与中医的整体理论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梳理部分中药复方抗胃癌效应与机制研究,明确中药复方目前抗胃癌多靶点效应机制研究现状,探讨进一步开展中药复方抗胃癌基础研究的方法与方向。方法:依据胃癌临床辨证分型中的主要证型,整理中药复方体内外研究文献,从多方面梳理各复方抗胃癌效应及机制。结果:中药复方多源于经典医籍或团队临床实践,是在临床疗效上开展的基础研究,从抑制增殖、诱导调亡、调节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逆转多药耐药、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转移等多方面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机制,论证了其临床疗效的机制基础。结论:基于这些研究,提示今后中药现代化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临床方面应基于真实世界大数据挖掘胃癌主体中医证型及其物质基础,基础研究建议追踪现代医学基因突变、免疫检查点等机制及新靶点、新方法、新技术,并开展组分、组分协同及核心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籍以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新方向、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和藏医学同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理论体系,二者对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手段都有各自的特点。藏医真布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作为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藏医学对真布病的认识不仅理论上有据可循,其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药物疗法与药浴等外治疗法结合更是具有毒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安全经济等优点。本文以藏医和中医的理论背景为基础,通过藏医真布病、中医痹症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对比,讨论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优势与特点,提出对藏医未来发展思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疾病分类与证候分类结合的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的主要模式。本研究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比较RA 寒热证候与临床疗效的关联、寒热证候实验室常规指标及组学指标的差异,指出RA 寒热证候存在客观生物学基础,有助于RA 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药品(化学药、生物制品及植物药)上市许可的稳定性指标选择及结果评价进行梳理,并对药品上市后有关变更事项中的稳定性要求及有效期确定进行分析。参照中药现有的稳定性研究技术要求,对中药稳定性研究在试验设计、稳定性结果判断指标、标准及有效性设定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药稳定性研究、审评及稳定性指导原则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miRNAs功能特点,从脏腑关系、证候研究、中医病机、中药作用4个方面讨论了中医药与miRNAs研究的契合点。笔者认为miRNAs可作为脏腑相互联系的信息介质,可用以解释中医病机、揭示中医药部分作用分子机制,体液中miRNAs可以作为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精粹部分,其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明中医科学性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转录组学从分子水平研究证候相关基因转录及转录调控规律以探索证候生物学基础,目前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一定应用。本文对中医证候转录组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转录组学内涵及研究方向、转录组学相关技术、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和调控网络分析,并阐述了证候转录组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物直接影响中药材成分的稳定性,导致中药污染的途径主要有水系、土壤、大气污染等,而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动物,它们的生长发育、形成积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提高中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生物钟节律观与中医“天人一体”观相契合,生物钟节律紊乱可影响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通过调节生物钟节律可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生物钟节律系统包括中枢生物钟节律系统与外周生物节律系统两大系统,分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与之相应,择时疗法是根据人体气血阴阳节律变化而选择相应药物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的一种时间医学治疗方法。临床上许多前列腺癌患者的发病与生物钟节律紊乱密切相关,通过调整生物钟节律具有预防和改善前列腺癌预后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将以现代生物钟节律的生理及病理机理为切入点,探讨不同生物钟节律系统紊乱在促前列腺癌中医主证形成过程中的发生机理,进而探讨择时治疗策略在不同类型前列腺癌治疗中运用的可行性,以期对前列腺癌的防治及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候客观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对机体代谢组的识别和量化研究,系统探索机体正常生理下或病理刺激下的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病证结合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综述了冠心病代谢组学研究概况,分析了冠心病血瘀证血液与尿液差异代谢产物谱,总结了冠心病血瘀证潜在的诊断代谢标志物,探讨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未来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伤病证候是经中医几千年发展又经近年来总结而形成的中医最宝贵的精华部分。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侯,它的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基础则是3条线,这3条线的病理生理变化构成了全部中医内伤病的证。在整个内伤病证候中,肝脾肾3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和3条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主要变化,恰恰与应激神经内分泌3条主要神经内分泌腺相互吻合。肝脾肾3条线是主轴,而心肺、六腑、经络的定位均依附在肝脾肾3条线上,可揭示出全部证候的病理生理。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病理生理与现代的3条神经内分泌线是中西医两大医疗体系的交汇点、整合点,相互扩容的主要部分。现代医学应激系统发展出来的神经内分泌病理生理学含整个内分泌轴及植物神经的联合轴是证候实质的基础,由此可以用现代科学和医学理论来研究发展发扬中医药。3条神经—内分泌线是疾病引起共同的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的表现,但应激神经内分泌学缺乏整体的临床表现,而中医两千年发展的证恰好是一个补充和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