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诱导稳定而可逆的大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方法模型A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为240 cGy/min,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6、8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模型B组造模第1天以直线加速器剂量率300 cGy/min,SSD=100 cm,全身照射1.2 min。分别于第4、5、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5 mg/kg和氯霉素43.75 mg/kg,共3次。对照组造模第1天以假照射。于造模9、12、15 d后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象检查、骨髓活检。结果造模第9天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造模第15天,A组RBC、HGB值继续下降,WBC、PLT、RET值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WBC、RBC、HGB、PLT值有显著回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RET值与对照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模型A组具有复制周期短,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死亡率低等优点。适合用于治疗药物研究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与四物汤对血虚模型小鼠的补血作用以及两个方剂的差异性。方法 复制失血性血虚小鼠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当归补血汤和四物汤,另设正常组、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7d,每天观察小鼠的体征特点,测定给药前及造模给药后第1、3、7d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和白细胞(WBC)的值以及第7d的出血凝血时间变化。结果 当归补血汤在给药3d后能使血虚小鼠食欲、行为和毛色等体征特点有所改善直至完全恢复;四物汤对血虚小鼠的体征特点改善不明显。1.0 g/ml当归补血汤在给药3d后能升高血虚模型小鼠RBC、HGB、PLT和WBC的作用;0.5、1.0 g/ml四物汤在给药3d后均能升高血虚模型小鼠RBC、HGB、PLT和WBC的作用。0.5、1.0 g/ml 当归补血汤和0.5、1.0 g/ml 四物汤在给药7d后均能升高血虚小鼠RBC、HGB、HCT、PLT和WBC的作用。结论 当归补血汤和四物汤均有较好的补血作用,但两方对模型小鼠的血虚体征特点影响不同,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比较了两方的不同,从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芪益髓颗粒对60Co照射造模小鼠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影响。方法 :通过60Co照射造模,观察参芪益髓颗粒对模型小鼠外周血WBC、RBC、PLT、HGB及骨髓增生状况影响。结果 :经60Co放射后模型组WBC、PLT明显降低,骨髓增生受到抑制,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60Co放射复制的小鼠骨髓抑制模型有与人类放疗相似的外周血象和骨髓象改变。参芪益髓颗粒大剂量、中剂量均能升高外周血PLT数值,大剂量还能够提高骨髓增生状态评分值。结论 :参芪益髓颗粒对60Co照射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其PLT减少具有治疗效果或/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化疗减毒汤的应用对环磷酰胺造模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骨髓抑制模型组(模型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及化疗减毒汤大、中、小剂量组(实验大、中、小剂量组)。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骨髓抑制模型(40 mg/kg,1次/d,连续10 d),化疗减毒汤组分别灌胃大、中、小剂量化疗减毒汤(原生药40 g/kg、20 g/kg、10 g/kg),1次/d,连续给药2周,G-CSF组皮下注射G-CSF注射液(每次取血前3 d皮下注射G-CSF 50 μg/kg),造模后7 d、14 d尾静脉取血检测WBC、HGB、PLT水平。结果 给药7 d后,化疗减毒汤可有效减缓环磷酰胺造模小鼠WBC、HGB、PLT水平的下降( P<0.05)。造模14 d后,化疗减毒汤小剂量组小鼠血液WBC数量高于模型组( P<0.05), 化疗减毒汤大、小剂量组小鼠血液HGB浓度也较模型组升高( P<0.05)。结论 [HTSS]化疗减毒汤可以促进环磷酰胺造模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胡洁茹  田伟强  郑春辉  徐艳艳 《浙江医学》2021,43(16):1724-1728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糖皮质激素(GC)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外周血三系指标(WBC、RBC、PL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59例,根据有无使用GC分为激素组183例和无激素组76例,根据术中GC使用剂量将激素组分为低剂量组(剂量≤5mg)107例、中剂量组(5mg<剂量<22.5mg)50例、高剂量组(22.5mg≤剂量≤93.75mg)26例,比较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前、术后外周血三系指标。结果激素组和无激素组患者术前WBC、R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WBC、RBC、PLT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其中WBC、PL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RBC水平则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激素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WB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激素组,RBC、PLT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激素组(均P<0.05)。3个剂量组患者术前WBC、R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WBC、RBC、PLT水平(除术后3~6d时的RBC水平外)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术后WBC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升高,RBC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降低,而PLT术后水平较术前先下降,3~6d开始回升,7~10d以后PLT水平高于术前;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WBC、RBC、PLT水平(除术后0~2d时的RBC水平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WBC水平升高,RBC水平降低,PLT水平先降低后升高;高剂量组术后各时间点RBC、PLT水平与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C会影响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外周血三系指标水平,中、高剂量GC可升高术后WBC,并降低RBC、PLT。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芪益髓颗粒对^60Co照射造模小鼠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的影响。方法:通过60Co照射造模,观察参芪益髓颗粒对模型小鼠外周血WBC、RBC、PLT、HGB及骨髓增生状况影响。结果:经^60Co放射后模型组WBC、PLT明显降低,骨髓增生受到抑制,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60Co放射复制的小鼠骨髓抑制模型有与人类放疗相似的外周血象和骨髓象改变。参芪益髓颗粒大剂量、中剂量均能升高外周血PLT数值,大剂量还能够提高骨髓增生状态评分值。结论:参芪益髓颗粒对^60Co照射导致的骨髓抑制及其PLT减少具有治疗效果或/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辐照剂量率X射线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 12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率照射组和高剂量率照射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分别于照射后24 h、48 h、96 h、192 h每组各取10只小鼠摘眼球取血用于测定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数(PLT)和血红蛋白(HGB)含量,然后处死小鼠取胸腺和脾脏称重,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另取一部分做组织匀浆,测定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率X射线照射均会造成小鼠外周血细胞中RBC、WBC、PLT和HGB的降低,高、低剂量率组间无显著差异.在相同取样时间,高、低剂量率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高、低剂量率组间脾脏指数差异显著,在取样时间24h,高、低剂量率组间胸腺指数差异显著.高、低剂量率组小鼠胸腺、脾脏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均升高,SOD含量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高、低剂量率组小鼠胸腺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在取样时间48 h、96 h差异显著,SOD的含量在取样时间24 h、48 h、96 h差异显著;脾脏组织匀浆中MDA的含量在取样时间24 h、48h差异显著,SOD的含量在取样时间24 h、48 h、192 h差异显著.结论 高、低剂量率辐照对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高剂量率辐照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较低剂量率大,对胸腺指数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高剂量率辐照小鼠胸腺、脾脏组织中SOD和MDA的影响较低剂量率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血汤对化学性骨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外周血HGB、WBC、PLT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7例白血病化疗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化疗第1天起给予生血汤口服。于患者化疗结束后的第5、10天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外周血HGB、WBC、PLT值。结果治疗组化疗结束后第5、10天的外周血HGB、 WDC、PLT值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生血汤对化学性药物性骨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提高化疗后外周血HGB、WBC、PLT值。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使用生血汤,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苯接触工人外周血象的变化及其与苯接触时间、接触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比较苯接触组与正常组及接触组中不同接触时间、接触程度者的外周血象差异。结果 苯接触组外周血象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GB)和血小板 (PL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白细胞 (WBC)降低无差异 (P >0 0 5 )。在苯接触组中 ,工龄长者RBC、HGB、PLT明显降低 (P <0 0 5 ) ,WBC降低无差异 (P >0 0 5 ) ;直接接触组比间接接触组RBC、HGB、PLT明显降低 (P <0 0 5 ) ,WBC降低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苯接触组外周血RBC、HGB、PLT降低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且与接触时间、接触程度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ARS患者病程中血常规变化。方法:检测24例SARS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RBC、HCT、HGB、PLT、WBC、LYM、MID、GRAN,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病后15d内RBC、HGB呈升高趋势,发病后5d内WBC呈降低趋势。结论:SARS病毒感染人体后,早期可导致RBC、HGB升高,WBC降低。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损伤临床分级及2种治疗方法的比较。方法将近5年收治的闭合性肝损伤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86例及非手术组110例。比较2组患者住院天数、年龄等一般指标,同时监测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3、第7 d及出院时血色素(HG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动态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非手术组较手术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DBIL、HGB 2组比较在4个时间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AST在治疗第7 d和出院时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IBIL、ALT2组比较在4个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把握治疗原则,把握手术适应症,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及严密监测情况下,尽可能选择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何昕  曹燕  肖燕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561-3563
目的:了解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集37例肿瘤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用EDTA-K_2抗凝,用BC-3000 plus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常规结果,所得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WBC、RBC、HGB、MCV、PLT均有明显差异(P<0.05),末梢血的WBC均值比静脉血高,而其他参数RBC、HGB、MCV、PLT均值比静脉血低;两组WBC、RBC、HGB、MCV、PLT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11、0.941、0.921、0.984、0.943,均高度相关。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结果呈正相关,末梢血和静脉血测定的血常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 Coulter JT型血液分析仪的主要特性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血液分析数据。方法 用新鲜静脉抗凝血及全血质控品 ,对八项主要参数及白细胞三分类以双盲法进行评价。结果 全血样品红细胞 ( RBC)、血红蛋白 ( HGB)、红细胞比积 ( HCT)、平均红细胞体积 (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 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 MCHC)的平均批内精密度 ( CV)、总重复性 ( TCV)均 <1 % ,白细胞 ( WBC)平均 CV为 1 .82 % ,TCV为 1 .66% ,血小板 ( PLT)平均 CV为 1 .76% ,TCV为 2 .43%。全血质控品上述 8项参数 1 0天间重复性测定 CV均 <1 %。与 Swelab AC90 0血液分析仪比较 ,对 WBC、RBC、HGB、HCT和PLT五项参数作统计学处理 ,P值均 >0 .0 5 ,相关系数在 0 .9463~ 0 .9970之间。白细胞三分类与手工方法比较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混合类细胞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95 69、0 .95 62和 0 .6881 ,基本符合仪器设计要求。 WBC、RBC、HGB、HCT和 PLT五项参数污染率均 <1 %。结论  Coulter JT型血液分析仪性能优良 ,符合设计要求 ,堪称血液分析仪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临床验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确定其临床疗效,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方法 将7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40例,采用辨证使用诊疗方案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以再障生血片口服治疗.均治疗4个月.观察综合疗效、临床症状、外周血象变化,评价2组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WBC、RBC、HGB、Plt均显著增高(P<0.05),2组比较治疗组RBC、HGB、PLT的升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规范化治疗方案能清毒、托邪、补虚、通络并用,使用便捷、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刘志贤  李剑鸿  李星  袁雯 《医学综述》2012,(18):3077-3079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放疗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恢复过程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68例为放疗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T-2000i检测放疗前和放疗后第7、14、21、28、35、42天外周血WBC、PLT、RET%、HFR%、MFR%,对照组与放疗前比较及放疗组放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疗前组网织红细胞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RET%和HFR%比较,与放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放疗前后组网织红细胞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WBC、RET%、HFR%和MFR%已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28天,WBC、PLT、RET%、HFR%和MFR%持续下降,显著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天,WBC和PLT持续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2天,WBC和PLT恢复到正常水平,低于放疗前水平,HFR%和MFR%持续增高,显著高于放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PLT、RET%、HFR%和MFR%5项参数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放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开始恢复的敏感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失时机地给予各种支持疗法及化疗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胃消癌汤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疗效、减毒作用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OFL[奥沙利铂(OXA)联合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LV)]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益胃消癌汤(自拟方)。比较两组中医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并采血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癌胚抗原水平,分析血常规、癌胚抗原的变化。观察两组毒副作用率,通过电话随访3年,记录两组3年内的生存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72%(36/43)高于对照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癌胚抗原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癌胚抗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30.23%、3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49%、58.14%(P<0.05)。治疗组3年内有27例(62.79%)生存,16例(37.21%)死亡,对照组有17例(39.53%)生存,26例(60.47%)死亡。治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益胃消癌汤,能提高疗效,进一步改善中医症状,下调癌胚抗原水平,并降低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外周血四项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白细胞 (WBC)、血小板 (PL T)等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中毒程度轻、中、重度中毒 3组及健康对照 1组。对各中毒组第 1、3、5、7日及重度中毒组第 14日分别采取静脉血作上述指标的动态观察。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 1次。结果 :轻、中、重度中毒 3组各项指标随中毒的严重程度而变化显著。中毒第 3日 ,轻度中毒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中毒第 7日 ,中度中毒组RBC、HB、WBC基本恢复正常 ,PL T仍有增高 ;而重度中毒组第 14日部分患者四项指标仍异常 ,与病情预后相符。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如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上述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各中毒组的病理变化过程。动态观察对病情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