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连痛风与虎杖痛风颗粒辨证分期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8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1例间歇期苯溴马隆片50mg/次,1次/d。急性期双氯芬酸纳缓释胶囊50mg/次,2次/d。治疗组94例间歇期茵连痛风颗粒50mg/次,2次/d;血尿酸水平>500μmol/L,加服苯溴马隆片50mg/次,1次/d。急性期虎杖痛风颗粒12g/次,2次/d,局部热痛红肿患处关节敷用金黄膏,约3mm厚度,面积略大于肿胀疼痛范围,1次/d,加服双氯芬酸纳缓释胶囊50mg/次,1次/d。连续治疗8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健康自我认识、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3例,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81%。对照组痊愈37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73.6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自我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连痛风与虎杖痛风颗粒辨证分期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系列痛风颗粒联合金黄膏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系列痛风颗粒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 将9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急性期予虎杖痛风颗粒、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茵连痛风颗粒;西药组急性期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内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显效时间、急性期显效率、复发率、血尿酸(BUA)、尿尿酸(UUA)、SCr、BUN、TG、TC、FPG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两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均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A、UUA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TG、SCr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SCr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复发率(3.3%,2/60)低于西药组(20%,6/30, P〈0.05)。结论 系列痛风颗粒能促进UUA排泄,降低间歇期BUA水平,具有良好的预防复发作用,虎杖痛风颗粒能显著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炎症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6):751-752
目的:研究三仁汤加减方辅助苯溴马隆片治疗间歇期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痛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仁汤加减方。治疗前后分别从临床症状、血尿酸水平、红细胞沉降率以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红肿评分、功能受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功能受限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而红肿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54.5%,高于对照组(40.0%)(P<0.05)。未愈率(7.27%)显著低于对照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间歇期痛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痛风消散剂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荆门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双氯芬酸缓释片口服治疗同时予痛风消散剂外敷,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片口服治疗,2组治疗3 d后,通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沉、VAS评分、C反应蛋白的数值变化,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治疗12 h,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7.5%;治疗后3 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治疗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的12、24 h及第3 d时,治疗组的血沉、VAS评分、C反应蛋白的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痛风消散剂外敷治疗可有效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及后期痛风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阿是穴刺血,对照组45例先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待疼痛症状控制后改服苯溴马隆片,于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3个月后比较两组痛风石的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6.7%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均有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的血尿酸浓度降低大致相近;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石的形成病例数比较均有上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治疗组痛风石的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阿是穴刺血在治疗急性痛风及预防痛风石的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痛风平结合运动和饮食防治间歇期痛风的效果。方法:将41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经治疗后处于间歇期痛风的入选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常规使用苯溴马隆基础上予以痛风平内服,对照组在苯溴马隆基础上加用安慰荆。结果:痛风平组1年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最后1月使用的苯溴马隆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痛风平可明显减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次数,且在减少苯溴马隆的使用量后依然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痛风合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方每日1剂,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0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血尿酸(UA)值。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UA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痛风方对缓解痛风急性期症状,消除肿痛,修复受损关节功能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神煎与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膝骨关节炎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取四神煎合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周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2周、3周、4周的VAS评分,均显著高对照组治疗2周、3周、4周的VAS评分(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ysholm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Lysholm总分(P 0.05)。对照组WHOQOLBREF总分,显著低于观察组WHOQOL-BREF总分(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08%(P 0.05)。结论对膝骨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采取四神煎合与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促进临床疗效,适合在临床中深入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方案治疗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首诊时予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天3次,秋水仙碱片每次0.5 mg、每天3次;间歇期予苯溴马隆片每次50 mg,每天1次;急性发作期予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天3次)+秋水仙碱片(每次0.5 mg,每天3次)+苯溴马隆片(每次5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首诊时及急性发作期予清热利湿方药,间歇期予健脾利湿方药,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发作时关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过去24周内关节炎急性发作次数、血尿酸水平、过去24周患者自我感觉的总体评价(PGA)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GA评分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PGA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VAS评分、PG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方案可有效减少慢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次数,减轻发作时关节疼痛程度,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湿活血方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化湿活血方治疗组、苯溴马隆对照组.化湿活血方组口服化湿活血方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用);苯溴马隆组口服苯溴马隆片(每片50mg,1次/日);进行临床观察,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尿酸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湿活血方组、苯溴马隆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均较前有所下降(P<0.01),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90.91%;化湿活血方组和苯溴马隆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活血方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痛风冲剂治疗痛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痛风冲剂对痛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痛风冲剂进行的临床药效学观察,以及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的实验研究,分析痛风冲剂对痛风的治疗效果。结果:痛风冲剂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和发作间歇期可以排泄尿酸、消肿、止痛;在慢性期适当停用高嘌呤饮食,维持营养正常摄入的同时,又不引起痛风发作,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结论:痛风冲剂对痛风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4期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的变化及与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关系,及益肾降浊冲剂能否影响骨代谢。方法 53例CKD3、4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益肾降浊冲剂)和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用三色荧光标记法检测外周血中Treg(CD4+CD25+CD127lo)水平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BGP、TRACP、IL-17水平。采用贝克曼库尔特血细胞分析仪查血红蛋白(Hb)含量;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测定尿肌酐;钙(Ca)、磷(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浆白蛋白(ALB)由Beckman-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根据血钙、磷浓度计算钙磷乘积(Ca×P);根据血、尿Cr浓度和24h尿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两组治疗前Treg无明显变化(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D4+、TRACP及对照组IL-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除CD4+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b、ALB及CCr均上升(P<0.05,P<0.01),SCr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Cr降低更明显(P<0.05),CCr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IL-17、TRACP、BGP、Treg水平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益肾降浊冲剂能改善CKD3、4期患者肾功能、延缓微炎症的进展,不能提高CD4+CD25+CD127lo水平,对骨代谢无影响;CKD3、4期患者CD4+细胞的分化是向Th17转化,其免疫状态处于一种免疫无能和免疫系统不断被激活的状态;CKD3、4期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在诱导破骨细胞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源性炎症介质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两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in/次,1次/d,连续2~4周;肿胀明显,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0 min/次,1次/d,连续1~2周。并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1次/d,6次/周;对照组口服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d,观察组内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4周。进行对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记录疼痛、肿胀消失时间;进行治疗前后Fugl-Meyer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缓激肽(BK)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 106,P0. 05);观察组SHSS量表的感觉、自主神经、运动3个维度评分和SH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疼痛、肿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者U-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 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1),SP和B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等均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可减轻SHS严重程度和中医临床证候,缩短病程,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并可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骨髓基质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4例CA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使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对照组(63例)使用再造生血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并设立1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疗效判定与外周血象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CAA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基质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bF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b-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receptor,bFGFR)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表达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75.0%,45/61)明显优于对照组(58.7%,37/63),其症状积分及外周血象明显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CAA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FGF及bFGFR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bFGF与bFGFR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P<0.05,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补髓生血颗粒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CAA患者症状积分以及外周血象,提高临床疗效,且对细胞因子bFGF与bFGFRmRNA表达水平有调节作用,通过调控CAA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定向分化以及促进骨髓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了造血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痛风冲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药效研究.方法临床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痛风冲剂)100例,对照组(秋水仙碱)50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主要进行药效学研究,包括镇痛试验及抗炎试验(另行报道).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9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痛风冲剂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且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风冲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定,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机制。方法:EISH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降压胶囊治疗(简称治疗组)35例与天麻钩颗粒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值及4、8周后的血压值,并随机抽取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浆神经Y肽(NPY)、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35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5%;对照组27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48.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09,P<0.05)。症状疗效:治疗组35例,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27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4.0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均能改善收缩期血压值,且8周后治疗组改善收缩期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t=8.34,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S活性升高,MDA水平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血浆NPY、ET-1浓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降压胶囊对EISH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能使EISH患者NOS活性升高,血清MDA水平降低,血浆NPY及ET-1浓度降低,这可能是其疗效作用机制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痛风颗粒抗痛风有效部位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静  徐玲玲  徐熠 《中草药》2013,44(5):590-594
目的 研究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群)的抗炎、降尿酸作用及对肾脏的影响,筛选痛风颗粒抗痛风的有效部位(群).方法 大鼠足跖注射微晶型尿酸钠制备踝关节肿胀、足跖肿胀模型,腺嘌呤十盐酸乙胺丁醇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足肿胀率、血尿酸(UA)值、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和肾脏系数,筛选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中的有效部位(群).结果 痛风颗粒A部位(主要由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组成)显示出显著的抗炎、降尿酸和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显著抑制尿酸钠致大鼠的足跖肿胀及踝关节肿胀(P<0.01);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UA、Cr及BUN水平(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脏系数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各提取部位中,A部位降尿酸、抗炎作用最强,与痛风颗粒全方作用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王海东教授多年使用痛风方内服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AGA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内服痛风方配合四黄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发红、功能受限积分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发红、功能受限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外周血WBC、UA、CRP、ESR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WBC、UA、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痛风方内服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AGA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关节症状,降低血清WBC、UA、CRP、ESR水平,调节机体内炎性反应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为主中药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益气为主中药汤剂加康复治疗,西药治疗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西药加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加康复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估。结果 3组治疗后两个量表的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尤以中药治疗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为主中药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