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道杭州市1985~1989年市区229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在不住院全程监督或全程管理下,采用2S3H3R3Z3/4H3R3(DL1)和2SHRZ/4H2R2(DL1)两种间歇短程化疗(短化)方案治疗。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7.7%及99.0%,3年随访复发率为2.4%及3.0%。两方案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认为①6个月间歇短化服药78~94次,节省了费用,减少了管理次数值得推广。②原发RFP耐药者疗效差,宜改变方案。③全程管理化疗如认真按规范实施,可取得与全程监督管理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初治涂阳肺结核短程化学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调查昌平区1992—1994年155例经6个月短程化学治疗的疗效及1、2、10年的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肺部病变吸收好转率各为96.8%和97.0%,治疗结束后1、2、10年的随访未见复发病人。结论 全程督导下短化具有很好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12年间实施初治涂阳病例监督化疗情况。监化率92.7%。完成监化率91.8%,1年痰菌阴转率93.7%,5年遗留菌阳病人2例(0.5%)。实践证明,监督化疗这项措施,在北京城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吕康言  刘浩山  吴庆国 《内科》2007,2(4):545-546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左氧氟沙星对老年肺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老年患者83例,分为治疗组41例(方案:2HL2EV/4HL2),对照组42例(方案:2HL2EZ/4HL2),观察痰菌阴转率、病灶治疗有效率、空洞治疗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9.5%、83.9%,病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6%、87.1%,空洞治疗有效率为分别87.1%、8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取得了满意疗效,不良反应较小,而含吡嗪酰胺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两组,A组43例使用每日疗法,B组40例使用间歇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间歇疗法3、5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及6个月治疗好转率均明显低于每日疗法(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阳肺结核的治疗,宜选用短程化疗每日疗法,并适当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现状及效果。方法对2005-2009年盐都区登记治疗的复治涂阳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352例,以中老年居多,占67%。使用标化复治方案314例,占89.2%,2~3月末痰菌转阴率88.2%、91.7%,平均治愈率为86.9%。使用非标化方案38例,占10.8%,原因为耐药、药物不良反应、伴有合并症、并发症等。结论造成复治涂阳原因是用药不合理、间断或无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复治涂阳病例成因 ,探讨WHO推荐的复治化疗方案及管理方式 (DOTS)成效?方法收集全省 1.992~ 1.998年完整的复治涂阳病历 1 50.0份?结果 化疗方案不合理 81.3 % ,治疗不规则或未完成疗程 82.0%?实施复治涂阳方案后 ,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达 91.9%?95.4% ,治愈率达 94.7%?结论 造成复治涂阳原因是用药不合理?间断或无规律用药?未完成疗程?采用WHO推荐的 8个月短程方案?严格执行DOTS ,治疗复治涂阳病人合理?有效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3例复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93例痰培养阳性复治涂阳肺结核的耐药及化疗效果。方法2001~2005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痰培养阳性并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2H3R323E3s3/6H3R3E3方案治疗。治疗期间至少进行三次痰结核菌检查。结果敏感组46例,耐药组47例,敏感组疗程结束阴转率为87%。耐药组阴转率为59.6%。结论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如发生耐药,尤其是耐多药,治疗效果敏感者差。积极对新发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彻底治疗,减少耐药病例的发生,对控制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包头市涂阳肺结核化疗效果,分析影响包头市涂阳肺结核化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1993例,对性别、年龄、职业、户籍、就诊方式、诊断分型、重症肺结核、治疗分组、治疗方案、有无空洞、粟粒型肺结核、管理方式、转归等13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户籍、管理方式, 其OR值(95%CI值)分别为0.981(0.972~0.990)、0.385(0.190~0.777)、0.235(0.144~0.384)、0.019(0.008~0.047),P值分别为0.000、0.008、0.000、0.000,故年龄、职业、户籍、管理方式为涂阳肺结核化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职业、户籍、管理方式、治疗方案、粟粒型肺结核为化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OR值0.989、P值0.037)、职业(OR值2.250、P值0.014)、粟粒型肺结核(OR值0.332、P值0.004)为危险性因素;户籍(OR值0.276、P值0.003)、管理方式(OR值0.010、P值0.000)、治疗方案(OR值10.719、P值0.036)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在化疗中对中老年男性、民工、患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要高度重视,采取全程督导系统管理模式及高效的化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223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罗萍  洪峰  李波  韩昱 《中国防痨杂志》2010,32(7):23-379
目的了解北京市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现状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7年北京市户籍复治涂阳患者,依其年龄、初治地点及就诊机构、初治管理方式、复治疗前药敏试验及合并症、并发病等,对使用2HRZE(S)/6HRE标准复治化疗方案(简称"标化方案")的疗效及非标准复治化疗方案(简称"非标化方案")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23例,以中老年居多,占65.5%。治疗前54例进行药敏试验,耐药25例,耐药率46.3%(25/54),耐多药率13.0%(7/54)。使用标化复治方案170例,占76.2%,平均治愈率为75.9%。初治失败者治愈率为50%。使用非标化方案53例,占23.8%,原因为耐药、药物不良反应、伴有合并症、并发病等。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复治病例的治愈率,在标化复治方案的基础上,对初治失败者复治前应作一、二线抗结核药品的药物敏感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及个体状况。对不宜采用标化方案者可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2个月时,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46.7%(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率、明显改善率分别为40%和56.7%,对照组为26.7%和4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美能在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单胺(美能)辅助治疗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美能;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2个月时,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为46.7%(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率、明显改善率分别为40%和56.7%,对照组为26.7%和46.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美能在初治肺结核并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能有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95例CHB合并肺结核患者,按是否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行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57),对其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等的变化情况及转归等进行比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ALT、AST显著高于治疗组[(382.7(260.7~635.9)U/L vs 143.3(97.9~260.4)U/L,Z=-4.225,P0.001;280.7(197.6~461.8)U/L vs93.8(67.3~156.9)U/L,Z=-4.637,P0.001],TBil显著升高[157.4(139.7~269.6)μmol/L vs(106.8(88.3~187.1)μmol/L,Z=-2.671,P=0.008],出现黄疸的比例明显增高(63.2%vs 34.2%,χ2=7.650,P=0.007)。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PT明显延长[(22.5±15.5)s vs(17.3±9.7)s,t=2.553,P=0.012],PLT水平偏低[(131.0±69.4)×109/L vs(181.7±105.6)×109/L,t=2.826,P=0.004]。对照组发生肝衰竭的比例显著增高(42.1%vs 15.8%,χ2=7.306,P0.001),且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因为肝功能受损而被迫停用部分或全部抗结核药物的概率亦增高(17.5%vs 2.6%,χ2=4.952,P=0.026;68.4%vs 15.8%,χ2=25.330,P0.001)。结论 CHB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过程中,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抗结核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从而保障抗结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HB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近年被逐渐关注,不仅在于其高发率,更源于合并感染后各自病原体对原有疾病演变、预后、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甚至病原体耐药变异等诸多方面产生异常影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状况﹑发病机理以及治疗进展进行概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 109例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另101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 抗病毒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发生率分别为2.8%和2.8%,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的57.4%和36.6%(P<0.01);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和AST分别为(33.1±6.5) U/L和(27.2±5.2) U/L,血清HBV DNA为(7.0±0.9) lgcopies/ml,治疗后血清ALT和AST无明显变化,血清HBV DNA阴转为(2.6±1.0) lgcopies/ml,而未抗病毒组患者血清ALT和AST略有上升,血清HBV DNA无变化。结论 在HBV 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痨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使抗结核治疗方案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50例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喷丁、链霉素,乙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为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肺结核治疗效果、肝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乙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两组相比,甲组患者更优(P0.05);甲组患者肝功能经治疗后15例肝功能恢复正常、8例轻度肝损伤、2例中度肝损伤,乙组患者肝功能经治疗后10例肝功能恢复正常,7例患者肝功能轻度损伤,5例患者中毒肝损伤,3例患者重度肝损伤。两组相比甲组患者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在不良反应类型上也无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采用异烟肼、利福喷丁、链霉素三联抗结核药物合并丙肝病毒清除药物及保肝药物效果较好,可为临床应用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定义: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因各种原因/因素导致在现有指南或建议治疗方案指导下,使用了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或)干扰素在内的抗HBV药物治疗失败或疗效不佳、或不规范抗病毒治疗所致、或已有循证医学依据证实疗效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乙型肝炎患者接受临床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1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4HREZ/4E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结果 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4.2±1.1)U/L和(38.8±1.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7±1.5) U/L和(78.2±1.5) U/L,P<0.05】,血清HBV DNA全部阴转,而对照组仍保持在治疗前水平【(7.9±0.6)lg copies/mL,P<0.05】;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吸收和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1.5%、42.7%和4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 4%、28.1%和34.2% (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9.5±3.1)%、(23.9±1.8)%和(1.7±0.2),与对照组的【(37.1±2.5)%、(26.3±1.3)%和(1.4±0.3),P<0.05】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2.4%、1.2%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12.2%、4.9%和53.7%,P<0.05);在治疗3月末,观察组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因肝损害被迫停用某些药物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分别为7.3%、4.7%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2.2%和36.6%(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显著降低肝损害发生率,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和按计划进行,可能与抑制了病毒被激活,保持了正常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抗结核持续进行,就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发生耐药菌株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