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起病缓慢,症状多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我们曾遇到3例,误诊2例,教训深刻。报告如下。例1:男,38岁,因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10天、腹痛加重伴腹胀3天而入院。经X线及B超检查,均提示肠梗阻,遂行剖腹探查。术中见淡红色炎性渗液约1500ml,回肠中下段已坏死约180cm,对应肠系膜增厚、变硬、呈暗红色,静脉内可见暗黑色条索状血栓,动脉搏动不明显,淋巴结肿大,其余肠段正常。其它脏器未见明显异常。切除坏死肠段及相应系膜后行回肠端端吻合术。术后腹痛腹胀持续存在。第6天引流口溢出暗黑色液体,逐渐增多。第10天以肠坏死再次手…  相似文献   

2.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女 ,73岁 ,因下腹痛伴腹胀、发热 1周入院。腹痛呈持续性胀痛 ,不放射。原有肝硬化史 11年 ,2年前行脾切除术及脾肾分流术。全腹有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 ,腹水征(+)。白细胞 15 .3× 10 9/L ,肌酸激酶 (CK) 10 2U/L ,肝肾功能正常。B超发现盆腔积液 6 6mm。初步诊断为“肝硬化 ,自发性腹膜炎”。入院第 10天突然出现下腹撕裂样剧痛 ,当即手术探查 ,发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回肠有约 70cm出现坏死伴穿孔 ,遂予切除坏死肠段 ,术后 2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例 2 女 ,76岁 ,因腹痛 4d ,加重 1d入院。腹痛呈持续性绞痛 ,并解暗红色血…  相似文献   

3.
讨论与分析 本例以粘液脓血便、腹痛、发热为主要表现.早期为粘液脓血便伴痉挛性腹痛,强的松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是有效的.但以后病情反复,内镜下见多发的深大溃疡.病变范围从横结肠扩展到回肠末段,后期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和肠穿孔.探查术中见回盲部粘连成团,盲肠及回肠末段明显增厚并有大量脓苔覆盖,回肠末段两处小穿孔,直径约0.5 cm,腹、盆腔内有约200 ml脓液,回肠末段20 cm每隔6~8 cm有灶性肠壁增厚、扩张,余回肠也有类似病变,明显较轻,上段小肠基本正常(图5);升结肠和小肠系膜有10余个肿大淋巴结.切除末段回肠约30 cm及盲肠、部分升结肠,并行回肠造瘘术.术后病人恢复可,出院时口服强的松 35 mg/d和柳SASP 4 g/d,体温正常,血白细胞10.9×109/L.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0岁。腹痛、腹泻1个月,以溃疡性结肠炎入院。腹痛始于左侧腹及下腹部,呈胀痛,伴下坠感,大便糊样,伴少量脓血,每日5~6次,增加到20余次。次日下午,患者出现全腹疼痛、腹胀、叩鼓,肠鸣音消失,全腹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左下腹为著,肛诊时引出少量胶冻样血性便,未发现明显包块。腹透双膈下有大量的游离气体,以急性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腹腔内充满大量稀便样内容物,小肠胀气、充血,全部结肠及结肠系膜已坏死呈暗灰色,回肠末端炎性增厚并破溃,有肠内容物溢  相似文献   

5.
本例的病历摘要见本卷第1期第61页讨论与分析本例以粘液脓血便、腹痛、发热为主要表现。早期为粘液脓血便伴痉挛性腹痛,强的松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是有效的。但以后病情反复,内镜下见多发的深大溃疡。病变范围从横结肠扩展到回肠末段,后期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和肠穿孔。探查术中见回盲部粘连成团,盲肠及回肠末段明显增厚并有大量脓苔覆盖,回肠末段两处小穿孔,直径约0.5 cm,腹、盆腔内有约200 ml脓液,回肠末段20 cm每隔6~8 cm有灶性肠壁增厚、扩张,余回肠也有类似病变,明显较轻,上段小肠基本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为该病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3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有腹痛,其中12例伴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可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段、回肠末段为主。结论典型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有助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外科治疗腹腔结核致肠穿孔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收集河北省胸科医院2008—2016年收治的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患者,所有患者经胸部X线摄影或CT扫描检查均为可疑肺结核。描述性总结分析其术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各项检查、术中探查及手术方式、术后治疗及并发症、治疗结果、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存在腹腔结核,其中32例非急诊患者临床诊断明确者18例,11例急诊患者术前均未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均存在肠穿孔,其中术前考虑单纯肠梗阻3例、肠梗阻伴肠穿孔30例(8例急诊和22例非急诊患者术前经诊断性穿刺诊断肠穿孔)、单纯肠穿孔10例。40例(93.0%)因病变范围广泛、感染严重行Ⅰ期肠切除+造瘘术,其中12例切口感染患者经切口换药、引流后治愈;8例发生肠瘘患者除2例(保守治疗、二次手术各1例,年龄均>65岁)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余6例经治疗后预后良好;2例发生肠梗阻患者1例行二次手术、1例保守治疗后治愈;余18例患者造瘘术后恢复良好。2例(回盲部肿物伴穿孔1例,腹腔感染较轻1例)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术;1例因近回盲部出现回肠局部单一穿孔,且同时并发腹腔淋巴结结核、局部淋巴结节和穿孔部位回肠粘连,但腹腔感染较轻的患者行回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抗结核治疗12个月后均治愈停药。37例患者停药后随访18~24个月,4例患者失访,随访期内16例患者有间断轻微腹痛症状,其他患者一般情况均良好。结论 腹腔结核伴肠穿孔是严重的消化道结核并发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基础,而外科手术是有效治疗的首选方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原发于肠道的粒细胞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1 7岁。 1 999年 1 0月 2 5日 ,患者因不明原因全腹疼痛 1 d,尤以右侧明显而就诊。外科以“腹痛待查、阑尾炎可能”收治入院。先行静脉滴注抗生素保守治疗 ,曾一度有所好转。至 1 1月 7日 ,腹痛突然加剧 ,急诊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末端回肠与结肠交界处肠壁有一 3cm× 4cm之肿块 ,遂行切除术。术后初步免疫病理诊断为升结肠 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 999年 1 2月行骨髓检查 ,示增生活跃 ,粒、红、巨三系增生均活跃 ,血小板成簇可见。涂片中可见幼淋细胞 1 % ,考虑反应性可能性大。体检除左腋下淋巴结肿大外无阳性体征发现。其他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0TMR影像对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包括确诊为克罗恩病的36名患者,运用3.0TMR影像资料评估患者病变的分期。基于肠壁异常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腔狭窄、"木梳征"、肠系膜增大的淋巴结、瘘道、溃疡及脓肿7个基本征象,制定出MR影像诊断标准。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评估了216组肠段,其中发现76组肠段有异常。受累及肠段的平均厚度为(3.24±0.92)mm。增强后脂肪抑制T1WI显示异常强化肠段62段。7名患者发现肠段狭窄及狭窄后扩张(7/36);20名患者发现"木梳征"(20/36);9名患者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9/36);2名患者发现溃疡(2/36);4名患者发现瘘道(4/36);所有的患者中未发现脓肿。3.0TMR影像评估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55.6%,Kappa值为0.500。结论 3.0TMR影像学诊断能有效地鉴别活动期和缓解期克罗恩病,与临床诊断之间相关性分析的Kappa值为0.500,提示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6岁,反复下腹隐痛5年,加剧6 h入院。5年前无诱因出现下腹隐痛不适,无放射痛,偶伴腹泻、发热,症状反复出现。入院前10 h出现下腹痛,伴恶心,无呕吐、发热。入院前6 h突感下腹剧痛,并迅速蔓延至全腹,全腹肌紧张、压痛明显,其他系统无阳性发现。临床诊断:消化道穿孔。遂行剖腹探查,发现回肠交界处长约40 cm之回肠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结肠坏死穿孔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特发性结肠坏死穿孔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特发性结肠坏死穿孔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和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以突发腹痛就诊26例,另6例先有腹部隐痛不适,渐发展为全腹痛,伴有腹胀.平均病程7.2 h.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26例(81.25%),局限性腹膜炎6例.23例既往有习惯性便秘史.术前仅确诊3例,误诊29例(81.25%),其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12例,上消化道穿孔11例,绞窄性肠梗阻9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升结肠坏死2例,横结肠坏死4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坏死26例.26例痊愈出院;死亡6例(18.75%),4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急性肺栓塞,1例死于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结论:仔细采集病史、详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穿及CT检查对本病诊断极为重要:及早手术是治疗的根本措施,应正确处理坏死穿孔部位、彻底清洗腹腔,术后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1995年1月~1999年1月,对31例临床难以诊断的腹痛、腹水和腹块患者进行了电视腹腔镜下检查及活检;作了腹腔镜诊断与腹腔穿刺液细胞学和影像学诊断分级的比较,以评价腹腔镜检查在疑难性腹部疾病病因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31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为6~68岁,平均40.52岁。病程为10天~3年。临床以腹水、腹水+腹块、腹痛和腹块为主要表现者分别为11、8、7和5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20例、腹盆腔恶性肿瘤5例、慢性阑尾炎2例、回肠憩室2例和回盲部肿…  相似文献   

13.
病例报告例1男在7岁.因十二指肠球都溃疡伴幽门梗阻行冒大部切除术,华罗n式吻合术后4山十二指肠残端附近血浆引流管有肠波引出,考虑为十二指肠蓬,每日漏出肠液300rnL~500rnL,术后7d内镜下置空肠内营养术,经鼻饲督管注入营养液及回注入引流的肠液,术后14d引流管无肠液引出,术后20d拔鼻饲营养管,术后24d痊愈出院.例2女,ZI岁.因上腹部领器伤后腹痛id入院.手术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一直径3cm穿孔,行穿孔修补术,穿孔附近放置血浆引流管,双下腹放置香烟引流.术后d3血浆引流管目咄肠液,13mrnL川,术后5d考虑十二指肠痤,在…  相似文献   

14.
结肠虽主要为腹内脏器,但有若干肠段位于腹膜后,在探腹时不易看到。如有损伤,必须作进一步探查始能发现。探查腹膜后结肠和直肠的指征包括腹内肠管的穿孔呈单数、后腹膜血肿、腰背部创伤、临近肝脾曲的肾损伤及创伤的入口或出口位置低于直肠腹膜反褶。  相似文献   

15.
1998年以来 ,我们收治十二指肠三、四段严重破裂患者 2例 ,行空肠十二指肠降段下部吻合术后 ,效果满意。摘其中 1例报告如下。患者 ,男 2 8岁 ,因酒后驾摩托车撞顶上腹部 ,腹痛3小时入院。查体 :神志清 ,Bp11/9k Pa,腹平坦 ,上腹部压痛重 ,腹膜刺激征阳性。诊断性腹穿有胆汁样血性物。诊断为肠破裂行剖腹探查 ,发现十二指肠升部近侧有一斜行断裂伤 ,达周径 2 /3,胰体轻度挫伤 ,行部分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切除、空肠十二指肠降段下部吻合术。手术方法 :距 Trietz韧带下 15~ 2 0 cm处、第 1血管支上横断空肠 ,将空肠上段及十二指肠升、横部…  相似文献   

16.
张奕  智发朝  张万岱 《胃肠病学》2006,11(11):648-652
背景:小肠疾病并非少见,尤其是糜烂性和溃疡性疾病更为常见,内镜下取材活检多为慢性炎症,不能得到明确的诊断,这些小肠类疾病属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小肠不同节段的微生态状况如何?细菌在小肠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均是不明确的问题。目的:了解全小肠不同节段的腔菌群和膜菌群的组成和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微生态在小肠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对13例非腹部外伤意外伤亡者小肠的空肠上段、空肠中段、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中段、回肠下段10种细菌的腔菌群和膜菌群微生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杆菌和乳酸杆菌几乎存在于所有标本的各节段小肠,肠球菌和消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回肠中下段,少部分标本存在葡萄球菌、酵母菌和梭菌,所有标本均未检出双歧杆菌、拟杆菌和真杆菌。13例标本的腔菌群和膜菌群分析显示,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消化链球菌在不同节段小肠肠腔和黏膜分布的数量不同,越靠近回肠末段,细菌数量越多;黏膜菌量多于肠腔。葡萄球菌、酵母菌、梭菌仅在少数标本的某些节段有分布,无明显规律性。结论:上述细菌越靠近回肠末端菌量越多,在同一肠段中,膜菌群较腔菌群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心脏白塞病主动脉瓣返流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44岁 ,回族。因间歇性心悸、气短半年于 1 997年入院。 2 8年前曾出现反复的口腔、外生殖器粘膜溃疡 ,皮肤针刺反应阳性 ,诊断为白塞病。 2 0年前出现游走性关节疼痛 ,但无红肿。 1年前突发腹痛 ,在外院经剖腹探查发现回肠坏死穿孔 ,诊断为肠型白塞病 ,进行回肠部分切除和吻合术治疗。体检 :血压 1 2 0 / 4 5mmHg (1mmHg =0 .1 33kPa)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性音 ,心界无明显扩大 ,心率 78次 /min ,律齐 ,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双下肢轻度压陷性浮肿 ,口腔及外阴粘膜可见数个直径 3~ 5mm…  相似文献   

18.
老年胃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溃疡穿孔是老年人胃溃疡常见并发症 ,死亡率高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的机能衰退 ,反应能力低 ,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1〕,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自 1999~ 2 0 0 3年收治老年胃溃疡穿孔 68例 ,根据老年人解剖生理变化的特点 ,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8例 ,男 44例 ,女 2 4例 ,男女之比为 2∶1;年龄 61~ 91岁 ,平均年龄 72 6岁。临床表现为腹痛 19例 ,腹痛部位在上腹心窝处 ,无明显腹痛 9例 ,6例有轻度腹痛 ,腹痛伴有恶心、呕吐 9例 ,脉搏细速 2 0例。 68例均无明显的板状腹 ,全腹有中度压痛和…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4岁。间歇性腹痛伴粘液样便4年于1995年10月30日入院。大便每日3~7次,粘液多。既往多次住院,均诊断为“慢性阿米巴肠病”,治疗无效。体检:消瘦,轻度贫血貌,巩膜、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脐周及右下腹轻压痛,无...  相似文献   

20.
癸酸钠对盐酸小檗碱在小肠各段促吸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癸酸钠(Sodium caprate,SC)对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er)在大鼠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及有效作用部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分肠段观察了SC对小肠吸收的促进效果,并根据计算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和增渗比(Enhancement Ratio,ER),比较癸酸钠对不同肠段Ber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 Ber在小肠各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SC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均可促进Ber的吸收(P0.05或P0.01),回肠黏膜对吸收促进剂SC有较高的敏感度,促渗强弱顺序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SC组各肠段Pap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增渗比ER分别为2.08、1.49、3.49。结论 SC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段均可显著促进Ber的吸收,其在小肠的促吸收最佳部位是回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