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垂直进针法和40°进针法)的采血效果.方法 将1110例需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患者按先后顺序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采血效果.结果 两种桡动脉穿刺方法在采血成功率、病人疼痛感觉和穿刺顺利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垂直进针穿刺方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效果明显优于40°进针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集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优缺点.[方法]将110例新入院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采血组和股动脉采血组,每组55例.统计两组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及操作所需时间.[结果]经桡动脉采血比经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所需操作时间短、损伤小.[结论]桡动脉采血优于股动脉采血.  相似文献   

4.
应莉敏  杨建红  陈薇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83-984
目的 探讨股动脉垂直线定位法在心肺复苏后患者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6例心肺复苏后股动脉采血患者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血定位采用股动脉垂直线定位法,对照组采用触摸股动脉搏动定位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所需时间和局部淤斑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5.
2008年4~10月,我们将120例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和股静脉穿刺采血,并对这两种采血方式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损伤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静脉斜刺与直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580例需采血化验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2例和对照组268例,观察组应用股静脉斜刺术采血,对照组应用股静脉直刺术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效果.结果:股静脉斜刺采血患儿反应明显轻于直刺采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7%,穿刺操作时间为5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8%,标本溶血率为4%;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7.7%,穿刺操作时间为10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20%,标本溶血率为11%.两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斜刺采血比股静脉直穿刺采血对患儿机体影响小,操作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21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采血针法采血,对照组用注射器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溶(凝)血率、组织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针接负压管沿腹股沟斜角穿刺法操作简单、对组织器官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静脉微量泵(简称微量泵)持续静脉推注生理盐水,配合一次性静脉双向采血针(简称双向采血针)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标本采集的效果.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将48例2型糖尿病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分成3组各16例.3组分别实施双向采血针分次穿刺采血、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采血和微量泵联合双向采血针采血.另对微量泵联合双向采血针采血组选3名志愿者行对侧肢体同时相、同步按双向采血针分次穿刺组方法采集血标本共21份,研究两种方法所采集的血标本血糖值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分次穿刺采集组患者所需穿刺次数显著多于另两组,静脉留置针肝索钠封管采血组血标本合格率与按时采集率最低,微量泵双向采血针采血组实际穿刺次数最少、血标本合格率及按时采集率最高.双向采血针分次穿刺采血组与微量泵联合双向采血针采血组血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标本采集时,应用微量泵联合双向采血针采血安全可行、穿刺次数少、血标本合格率及按时采集率高,且不影响血糖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点血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9.6min±1.03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89%,穿刺点血肿发生率8.89%,家属满意度85.56%,观察组采血时间为7.8min±0.8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8%,穿刺点血肿发生率1.11%,家属满意度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线定位法行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优于触摸法,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采血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BD针进行静脉采血穿刺,对照组按常规法进行静脉采血穿刺.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在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BD 针静脉采血穿刺可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将155例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触摸法和目测法行桡动脉穿刺,观察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采血时间等。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目测法采血时间短于触摸法(P<0.05)。结论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可代替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佑碧 《护理学报》2009,16(6):62-63
目的 探讨负压进针穿刺法在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100人次批量体检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士选择上肢静脉粗直、明显的体检者采用无止血带常规静脉穿刺法采血,观察组护士选择上肢静脉粗直、明显的体检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进针穿刺法进行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无止血带静脉采血的使用率和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中,使用负压进针穿刺法,明显提高护士无止血带静脉采血的信心,增加此操作技能的使用率和一次采血成功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患者局部不适,降低静脉采血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血液科患者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5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9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128例行股动脉穿刺采血.结果 桡动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6%,股动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115例,成功率为89%;桡动脉采血后发生青紫血肿9例,标本凝血4例,股动脉采血后发生青紫血肿21例,标本凝血22例.2组比较无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后青紫血肿发生例数还是标本凝血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痛苦少、减少局部青紫血肿发生率、患者易接受的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采血是血站护士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之一,采血者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操作才能迅速准确地完成静脉穿刺,保证采血顺利进行.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穿刺时由于采用的手法不同效果也不同.静脉穿刺可分为直刺法和斜刺法两种,本人以及同事在工作中随机对500名献血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静脉穿刺采血,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沈玉娥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84-985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及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单双月将2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肘部浅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在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穿刺采血的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5%,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85%,x2=5.56,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能提高对婴幼儿穿刺采血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庄琼冬  翁惠兰  汤银惠 《全科护理》2009,7(23):2080-2081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7.
周莉  罗燕群 《全科护理》2012,10(8):693-694
[目的]探索适合小儿血气分析穿刺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新入院患儿随机分为斜刺进针法采血组(对照组)和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组(实验组),两组均经桡动脉采血,统计两组采血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采血,实验组比对照组采血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所需时间短(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垂直旋转进针采血方法优于桡动脉斜刺进针采血法。  相似文献   

18.
三种不同采血方法对婴幼儿采血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三种采血方法对婴幼儿的采血效果,寻找婴幼儿的最佳采血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门诊采血的909例患儿和新生儿科住院采血的患儿347例分别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法,实验1组采用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实验2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3种采血方法在儿科门诊和病房的应用效果。结果在门诊采血处,使用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采取合格血标本的概率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或0.01);在新生儿病房,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采取合格血标本的概率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或0.01)。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法适用于新生儿病房,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适用于年龄较大患儿的门诊采血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方法]将140例静脉采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实验组采用1/2号~7号头皮针连接5 mL注射器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直接行股静脉或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对照组为88.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51/2号~7号头皮针颈外静脉采血可提高静脉采血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静脉穿刺不扎止血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妙云  黎庆芬  郑定容 《家庭护士》2008,6(4):1056-1057
[目的]探讨不扎止血带进行静脉穿刺在临床采血的应用.[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静脉穿刺采血病人3 07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 534例和对照组1545例,实验组采用不扎止血带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实验组采血时间明显短于时照组(P<0.05);2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穿刺采血不扎止血带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病人局部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