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帮助”类型:过度保护--“妈来啦” 孩子在小区的空地上跟小朋友玩得正欢,跑着跑着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摔得并不重。一旁的妈妈见状慌了神,赶紧跑过来:“我的宝贝儿呦,妈妈看看摔坏哪儿了?疼不疼呀?要不要上医院呀……”本来孩子还没哭呢,经妈妈这一番“虚呼”,便哇哇大哭起来……  相似文献   

2.
《妇幼健康》2006,(5):17-18
体操健将郑李辉,小时候虽身体瘦弱却很好动,在幼儿园属于“坏孩子”,常常欺负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有一天,体校教练到幼儿园挑队员,居然看中了正在欺负小朋友的他,直接把他带到体操房玩了一个下午。父母知道后,怕影响孩子学习,坚决不同意他去练体操。教练宽慰郑李辉的父母:孩子这么瘦弱,就当是玩儿,最起码体操可以让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增高。就这样,本着锻炼身体的目的,“玩”出了一位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3.
《妇幼健康》2005,(5):74-74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相似文献   

4.
相传很久以前,家境贫寒的张奎因儿子高热,来到当地唯一的一家药铺求药。药铺老板说,退热就得吃“羚羊角”,五分羚羊角要花十两银子。张奎没有钱,任凭他怎样求情先救救自己的孩子,药铺老板都不肯答应。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家守着孩子发愁。  相似文献   

5.
你儿子上幼儿园哭了吗?”。你女儿哭了多长时间才不再哭的?”随着儿子小博两周岁生日的到来.我越发关注孩子去幼儿园的事情,得到的答案是:孩子肯定会哭的.送孩子去幼儿园一定要狠心.扔下就走.头也不回。  相似文献   

6.
你儿子上幼儿园哭了吗?”。你女儿哭了多长时间才不再哭的?”随着儿子小博两周岁生日的到来.我越发关注孩子去幼儿园的事情,得到的答案是:孩子肯定会哭的.送孩子去幼儿园一定要狠心.扔下就走.头也不回。  相似文献   

7.
多多有了一辆崭新的电动车,吸引了好几个邻居的孩子都想亲手玩一玩。这可急坏了多多,两手紧紧抱着电动车,连声喊叫:“不行,这是我的,我的!”小伙伴们都失望地回家向各自的妈妈“告状”,多多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气鬼”。  相似文献   

8.
“你理解孩子吗?”家长回答多是肯定的。但孩子的回答几乎都是否定的。丝毫不怀疑父母们有理解孩子的愿望,但能不能让孩子感到被理解是另外一回事。不信,看看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孩子回家嚷好热。妈妈说,别  相似文献   

9.
善良教育不可或缺。听到一家长这样教育上幼儿园的孩子:“和小朋友打架要狠,打不过你就咬他、抓他。”言语之中,虽然充满了对孩子的关爱,但这种教育方法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10.
《妇幼健康》2007,(2):45-46
用一个典型的场景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大多数家长都是低着头,匆匆走在那条熟悉得闭着眼都能“摸”回去的路上,边走边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这时,西边的天空可能正有一幅难得一见的落日图景,或者路边正飘来一段非常玄妙的音乐,但它们不幸全然被你一大堆“事情”填满的内心挤走了: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吗?有没有受到老师表扬?回去要跟他爸商量给孩子报个班了……  相似文献   

11.
与父母离婚     
十二岁那年,素宁父母和平分手,起因是父亲的外遇。母亲没哭没闹,签字那天还淡淡地化了妆,庄重得如见大使。 离婚后,父亲还是一星期过来两次看孩子,与母亲客气地点头寒喧,恍若老同事。多半留下来吃顿晚饭,父亲艰难地找些话题来关心素宁:“最近考得怎么样?”“身体有没有不舒服?”母亲总抢着回答:“她可能是随你,粗心大意……”或者“她前一段咳嗽了,是遗传了你那边的慢性咽炎吧。”是她一贯的轻言细语,但每个字都像有看不见的针头。小小的素宁,每一口饭都梗在喉咙里,成为真正的慢性痛。  相似文献   

12.
笑话漫画     
一人眼力不好,某日,买了只活鸡,提着回家。狭路之上,迎面走来一人,手里托块儿豆腐。眼看越走越近,便对那人说:“小心点儿啊,这肥油别蹭我身上。”对面那人闻听,瞧他一眼,说:“呵,就您这眼神儿还玩儿鹰呐?”  相似文献   

13.
《妇幼健康》2005,(9):66-68
又是一年入园时。一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暗自心焦——孩子是否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不会想家……看着孩子楚楚可怜的眼神,家长“明知山有虎”,但为了孩子的综合发展,却不得不“偏向虎山行”。  相似文献   

14.
“求求你,快带我回家,我不要看医生………‘救命啊!妈妈……”在儿科门急诊,医生几乎每天都会碰到一些“恐医症”的息儿。每次看到孩子们苦苦哀求离开医院的泪眼、拼命反抗的神情,都让人特别心疼。这不由也引发思考,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怕看医生?其实,怕看医生往往是因为孩子以往的经历或听大人讲过吃药打针、化验的痛苦所致。因此,成人平时要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使他们了解生病看医生、打针吃药是治疗疾病的必要方法,切忌拿类似“要是不乖,就带你去医院打针!”的说法吓唬孩子,增加孩子对医护人员的抗拒。  相似文献   

15.
《妇幼健康》2004,(1):50-50
秋冬时节,病毒喜欢在气温稍低时大肆增生,抵抗力弱的孩子容易受到感染;而原来有气喘、皮肤病等过敏性疾病的孩子,病情也容易复发。所以,家有小朋友的父母们,得好好注意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并学习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杨莉 《妇幼健康》2004,(1):49-49
生活中常见这种情况:当小宝宝在玩耍中小手指被碰痛时,妈妈会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在宝宝手指痛处轻轻地吻一吻,孩子随即破涕为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妈妈的吻十分神奇,它不仅能温暖幼小的心灵,还是孩子有效的止痛“良药”。  相似文献   

17.
孩子最好别哭,如果哭了最好能很快停下来,这大概是很多家长的愿望。但往往事与愿违,最糟糕的是,孩子完全可能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一个不恰当的地点毫无征兆地大哭起来,并且一发不可收,结果便是家长烦躁、气愤,乃至情绪失控。  相似文献   

18.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爱用“警告”一词:“我警告你,以后再打架就不要进家门!”、“我警告你,假如再逃学,别怪我不客气!”以至一些胆小的孩子听到家长发出警告身子就发抖。在学习了夏衍的《包身工》一后,  相似文献   

19.
《妇幼健康》2004,(6):42-44
据报道,天津一些幼儿园小朋友玩的玩具门类很广,竟有身体暴露的玩具娃娃“钻”进了幼儿园,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发愁,老师担心。看到这条消息,人们不免感慨商家的无孔不入,连几岁的娃娃也不放过。只是,这些成人看来带着色情味道的玩具,在天真烂漫的孩子眼里,真的就很“性感”很“色情”吗?成人是不是以我们的“小人之心”度了孩子们纯洁的“君子之腹”呢?  相似文献   

20.
《中外妇儿健康》2008,(12):47-47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食物,其营养丰富,于孩子的健康十分有益,所以也几乎成了家长们每日必为孩子准备的食物之一。但是光溜溜的鸡蛋除了可以吃还可以让您和您的孩子玩许多有趣的游戏,从中增长孩子的科学知识,您想和您的孩子一起试试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