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枢·经脉》篇云“三焦手少阳之脉……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又云“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提出了手,足少阳经在颈、肩部的前后交行问题。查颈部手少阳的经穴有翳风、天牖;足少阳的经穴有风池、完骨。在肩部,手少阳的经穴有天,足少阳的经穴有肩井。  相似文献   

2.
足少阳胆经为十二正经重要组成部分,其循行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帛书,至《内经》时期,循行路线才基本完善确立,并为后世医家沿用。成都老官山汉墓"经穴髹漆人像"的出土,为系统的梳理足少阳经脉循行演变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少阳三焦膜系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少阳理论包括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密切联系.其中,三焦概念相对模糊、抽象."三焦膜系"一词是在总结和提炼数十年临证经验上提出的,用以尝试性地解释"三焦"的含义,使其从无形到有形,并引<内经><难经><伤寒论>经文以论证三焦膜系的生理病理特点.三焦膜系可分为外通性膜系和内通性膜系,它的形成和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外加电脉冲在经络内外传导差别的相关函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合谷、足临泣穴输入一定参数电脉冲S_Ⅰ和S_Ⅱ。从这两条经的手三里、阳陵泉(远心段)和臂臑、风市(近心段)4穴及其左右对照点记录输出(响应)脉冲。用信号处理机对输入和响应脉冲作自相关函数(AF)分析。从AF图上测取τ、r、T作为分析指标。结果表明输入与输出脉冲AF图有显著差别。S_Ⅰ输出脉冲T、τ值大于对照点;SⅡ输出脉冲τ、r值高于对照点(部分节段P<0.05)。说明电脉冲在经络内外传导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在肩颈部的前后交行(手少阳于肩部交出足少阳之后,足少阳在颈部行手少阳之前),是目前针灸教学中讲经络循行时难以解释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拟对这个问题谈淡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少阳提纲新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中的第一条(第263条),即少阳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篇共有原文十条,主要介绍了少阳病的脉证、禁忌、转归等。对治疗和证候等方面的介绍极为简略,造成了后世对少阳病的争议较多,其中对少阳病提纲的争议更使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经》与《难经》等古典文献中的"三焦"从功能、形态、经脉等三个角度进行梳理与比较,认为众多古典文献对三焦认识的最大争议之处在于三焦之有形与无形。从字义及医理方面得出三焦为有形质可查的,而三焦的实质是分布于周身皮肤、肌肉、脏腑组织之间的组织间隙。  相似文献   

8.
刘英锋教授秉承姚荷生先生学术思想,精于六经辨证,尤其善于运用少阳三焦理论指导疑难杂病辨治,其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可靠。本文即从其对少阳三焦生理病理特点之见解,结合临床病案分析,以展示其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辨治之妙处,进而加深对"六经辨证可为万病立法"实际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立足伤寒温病之经典,从概念论述少阳与三焦的生理结构与生理功能,强调少阳主枢机、三焦主道路的功能特性.明确少阳一证寒起少阳、热起三焦的病因.寒证邪陷少阳,气机不利致三焦失司、痰湿蕴阻;温证湿热阻滞则三焦不畅、遏阻少阳,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着重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与蒿芩清胆汤两方组方思路及治法异同,指出寒重和解温化、温重...  相似文献   

10.
古今足少阳经经穴图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献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古今具有代表性的《十四经发挥》,《针灸学手册》,《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中的经穴图,分析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及交会穴的所属情况,认为该经目前较为公认的循行路线和交会穴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这对针灸献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