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腺苷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5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分别为对照组(Ⅰ组)、腺苷停搏液组(Ⅱ组)、腺苷停搏液 预处理组(Ⅲ组)。测定围术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术中取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改变。临床观察心脏停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多巴胺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Ⅰ组心脏停搏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主动脉开放后10 min,cTnI、IL-8Ⅰ组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术后1dⅠ组IL-6高于Ⅱ组与Ⅲ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Ⅰ组心肌损伤程度较Ⅱ组、Ⅲ组重。结论腺苷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腺苷对离体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出生 (21±2)d的健康小白兔离体心脏 ,建立离体心脏左心做功模型 ,随机分为加腺苷组 (4℃ST.ThomasⅡ停搏液 +腺苷200μmol/L)和对照组 (4℃ST.ThomasⅡ停搏液 ) ,观察腺苷停搏液对心脏缺血120min再灌注60min后心脏功能、心肌酶、心肌丙二醛含量和超微结构变化的作用。 结果 腺苷组和对照组比较 ,停搏液加入腺苷者心功能恢复良好 (P<0.05) ,冠脉流量提高 (P<0.05) ,心肌酶含量降低 (P<0.05) ,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腺苷能提高ST.ThomasⅡ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后  相似文献   

3.
康斯特保护液与其它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冷含血停搏液与冷晶体停搏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6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分别为HTK液组、冷含血停搏液组(BC)、冷晶体停搏液组(CC)。测定围术期血浆cTnI、CKMB水平。术中取心肌组织观察心肌缺血前后超微结构改变。临床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三组cTnI、CKMB分别于术后1 d、ICU 1 h达到高峰。主动脉开放后10 m in,HTK液组cTnI低于BC组与CC组(P<0.05);ICU 1 h时点CC组cTnI高于HTK液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CC组心肌损伤程度较HTK液组、BC组重。HTK液组与BC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CC组(P<0.05)。体外循环停止时多巴胺用量5μg~10μg/(kg.m in)者,HTK液组少于BC组及CC组(P<0.05)。结论HTK液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冷含血停搏液、冷晶体停搏液相比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冷血停跳液间断灌注组;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观察组)。检测于手术前后白细胞β2整合素(CD11b)表达,TNF-α和心肌钙蛋白I(cTnT)含量。观察自动复跳率(例),后并行时间,术后心功能,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CD11b表达增强(P<0.01),TNF-α和cTnI含量增高(P<0.01)。对照组后并行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自动复跳率(例),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温血诱导心停搏加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技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比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及终末温血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4例首次瓣膜置换术病人 ,分为实验组 (n =2 1)和对照组 (n =2 3 )。实验组以常温含血停搏液诱导心脏停搏 ,再改为冷血停搏液 ,在主动脉开放前再次灌注常温含血半钾或全钾停搏液 ;对照组应用冷血停搏液灌注。围术期记录一些临床指标 ,两组各有 11例病人于CPB前、主动脉开放后 3 0min、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4个时点采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 (cTnI)。结果 :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TnI于主动脉开放后 6h、术后 2 4h ,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5 )。结论 :温血诱导心脏停搏、术中冷维持以及终末温血灌注 (温 冷 温 )方法简单易行 ,较单纯冷血停搏液灌注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经升主动脉根部首剂灌注冷晶体高钾心脏停搏液,阻断主动脉后20min开始每隔20~30min灌注含血心脏停搏液;实验组则于含血心脏停搏液基础上加入参附注射液20mL/L。其他处理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检测术中不同时间点血浆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2组术前各时间点血浆cTnI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2组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cTnI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含参附注射液心脏停搏液能减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张从利  李晓红  梁启胜  任丽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50-1351,1459
目的探讨自体冷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心脏瓣膜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自体冷血停搏液组(A组)和4∶1冷含血停搏液组(B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 h、24 h及48 h经桡动脉取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TnI、CK-MB和H-FABP明显升高,均于术后6 h达高峰,与术前水平比较,显著升高(P<0.01),随后逐渐下降,术后48 h基本接近正常水平(P>0.05)。术后6 h,B组患者三者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多巴胺应用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及低心排发生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冷血停搏液能显著降低血浆cTnI、CK-MB及H-FABP水平,能明显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减少多巴胺应用及呼吸机辅助时间。自体冷血停搏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保护效果优于4∶1冷含血停搏液,对心脏停搏下心内直视换瓣术心肌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在体外循环术中作为心脏冷停搏灌注液的添加剂使用,对抗体外循环术中心肌缺血性损害及预防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方法: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心脏冷停搏液中加入生脉注射液。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MB)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实验组线粒体面数密度及比表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作为心脏冷停搏液的添加剂使用,能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清除氧自由基,保护心肌超微结构,对减轻术中心肌损害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PGEl)加入Thcmas Ⅱ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2~3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建立Langendo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照组:TlxxnasⅡ号停搏液灌注加低温;实验组:Lipo-PGE1加入ThomasⅡ号停搏液灌注并行低温。全心平均停循环90min,再灌注30min。观察指标:冠脉流量恢复率(CFR)、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心肌含水量、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漏出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结果:再灌注末实验组心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而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CFR和再灌注末心肌ATP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含水量、CK和LDH漏出量低于对照组。结论:Lipo-PGE1加入含血ThcmasⅡ号停搏液可改善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低温室颤性停搏方法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用12条成年健康杂种犬,通过对肌钙蛋白Ⅰ(cTnI),心肌酶谱和ATP含量,心肌超微结构等指标的观察,比较在体外循环条件下低温室颤性停搏方法(实验组)和传统的晶体停搏液方法(对照组)对心肌的损伤程度。结果:利用低温室颤性停搏方法测得的cTnI,心肌酶谱和ATP含量等指标明显优于间断灌注晶体停搏液方法(P<0.01或P<0.05),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亦显示出较实验组更明显的损害。结论:体外循环下低温室颤性停搏方法较传统的晶体停搏液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腺苷在心脏直视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腺苷预处理和加入心停搏液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心脏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57例心脏直视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组A,n=18)、腺苷预处理组(组B,n=17)、腺苷停搏液组(组C,n=22),采集桡动脉血测定围手术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de MB,CKMB)、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水平;观察心脏停跳及复跳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三组术后CKMB、cTnI、MDA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与组A相比:组B和组C术后多巴胺用量少,组C心脏停搏时间明显缩短,组B开放后2 h CKMB、6 h MDA、开放后各时点cTnI显著降低,组C开放后2 h、6 h CKMB及开放后各时点MDA、cTnI均显著降低;腺苷处理的两组间(B组和C组)比较:组C cTnI在16 h显著降低,其余各时间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外源性腺苷在心脏直视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腺苷加入心停搏液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更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CPB心脏停跳下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48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记录CPB时间、术后48h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血清CK—MB、cTnI、AST、LDH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PB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其他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缩短CPB时间,但手术效果与停跳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于CPB前分别从中心静脉滴入和经心肌保护液中加入FDP150 mg/kg,对照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两组于围术期不同时点中心静脉采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临床观察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心电图S-T段改变、正性肌力药用量、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等项目;在电境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两组cT-nI、CKMB、LDH、MYO于主动脉开放后逐步升高,明显高于阻断前(P〈0.05)。实验组这些指标升幅均小于对照组,cTnI、CKMB于开放升主动脉后30 min及CPB停机后6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术中S-T段改变轻微、正性肌力药用量少、ICU滞留时间短;电镜亦显示实验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1,6-二磷酸果糖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晓召  刘建华  蒋伟 《中外医疗》2013,32(20):17-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法洛氏四联症体外循环期间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142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给予乌司他丁1.2万U/kg,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诱导后即CPB前(T1)、CPB开始30min(T2)、开放主动脉30min(T3)、CPB停止6h(T4)和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记录升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结果两组CPB开始前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在T2~T5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B组T3~T5时点的血清cTnI、CK和CK-MB值低于A组相同时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5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值比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CPB期间血清cTnI、CK及CK-MB的表达,起到心肌损伤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辅酶加预充液及心肌保护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不给药,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预充液及心肌保护液中加入复合辅酶,主动脉阻断前后不同时点采桡动脉血测定围术期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红细胞压积(HCT),停体外循环后15 min采右心房心肌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主动脉开放后cTnI、CK-MB、MDA值显著升高,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超微结构示实验组心肌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预充液及心肌保护液中应用复合辅酶可减轻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体重〈10kg的室间隔缺损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术中于冷晶体停跳液中加入左卡尼丁(6g/L)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照组仅使用冷晶体停跳液。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CPB开始前(t1)、停机后1h(t2)、24h(t3)、7d(t4)4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观察停机时、停机后8h、停机后24h多巴胺的使用情况及术中自动复跳率。结果两组CK、CK-MB、cTnI水平于停机后显著升高,但观察组CK、CK—MB、cTnI水平于停机后1、24h及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95%VS70%,P〈0.05),多巴胺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左卡尼丁加入心脏停搏液后可改善心脏微循环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S组(七氟烷组)和I组(异氟烷组)在麻醉诱导后至体外循环转流前分别吸入七氟烷和异氟烷进行心脏预处理:监测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3 MAC,持续30 min,并洗脱15 min。C组(对照组)吸入纯氧。3组患者麻醉维持选用芬太尼(40~45μg/kg)和咪达唑仑,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3组施行相同的CPB和手术方式。观察心脏自主复跳率和复跳时间,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种类及使用数量。并观察手术前,主动脉开放4 h、24 h、36 h的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主动脉开放后S组和I组在相同时间点的CK-MB和cTnI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S组的CK-MB和cTnI在相同时间点略低于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组和I组的心脏复跳时间,低于C组(P<0.01);S组的辅助循环时间低于I组和C组(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一样,预处理后可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肌酶释放;有利于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不能说明七氟烷优于异氟烷。  相似文献   

18.
环磷腺苷葡胺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使用环磷腺苷葡胺心肌停博液对围术期心肌酶学、病理学及临床的影响,探讨其在ECC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例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实验组在首次灌注液中加入环磷腺苷葡胺180 mg,对照组沿用4℃的4∶1含血停搏液。分别于ECC前、开放升主动脉后30 min、术后6 h、24 h、48 h共五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观察围术期临床指标及心肌病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KMB、LDH和cTnI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指标及心肌病理变化均支持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脏停博液中加入环磷腺苷葡胺可在ECC中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及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乌司他丁组、氨甲环酸组和乌司他丁+氨甲环酸复合组,每组20例。记录围术期各项临床参数,包括术中心脏复跳情况、体外循环时间、后并行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术后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例数、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死亡情况。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液中血小板计数、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结果术后住院死亡4例,发生并发症5例。四组患者术后住院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其他三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P<0.05)。术中体外循环后并行时间复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浆中CKMB、cTnI含量、出血量和输血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复合氨甲环酸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肌和血液具有良好保护作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成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5) 和对照组(n=15)。实验组在首剂500?mL高钾心脏停跳液中加入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4mL),对照组加入同等剂量(4mL)的生理盐水。采用大剂量芬太尼辅以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浅低温、高流量体外循环。分别检测和观察升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0.5、5、24h的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 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及相应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① 术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及体外循环中的最低温度、体外循环时间、冠脉循环阻断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73%)明显高于对照组(33%)(P<0.05);③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术后24h内多巴胺需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④ 术后机械通气及ICU停留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日实验组虽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 开放后0.5、5、24h,实验组CKM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开放后0.5h时, 实验组cTnI低于对照组(P<0.05),开放后5、24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