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妊娠期凝血指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和娩出。在凝血功能方面国内已报道妊娠妇女的纤维蛋白原(Fbg)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但综合报道这几项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的不多。近年来,血栓和止血试验的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HB)、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是反映凝血系统及纤溶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检测43例肝硬化患者的上述四项指标,探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关系.方法将肺心病高凝状态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拟定的检测指标,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诊治高凝状态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辅助措施之一,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改善肺心病血液流变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及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合格标本50例,按不同离心条件及放置时间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5 min APTT、PT缩短,与离心10 min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离心8 min四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室温放置2 h各项检测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4 h、6 h APTT、PT测定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3 000 r/min离心8 min即可进行凝血筛选检测;标本放置时间对APTT、PT检测结果影响较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 h。  相似文献   

7.
手术前4项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凝血酶时间 (TT)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 2 6 0 8例术前PT、APTT、FIB、TT 4项凝血功能并与Duke法和玻片法测定 180 8例术前出血时间 (BT)与凝血时间 (CT)对比。结果  2 6 0 8例中 ,PT、APTT、FIB和TT延长分别为 1.7%、2 .9%、15 .4%和 15 % ;180 8例中 ,BT和CT延长分别为 0 .38%和 0 .49%。结论 PT、APTT的敏感性较强 ,TT、FIB可作为筛检试验 ,此 4项均较BT和CT法敏感。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及治疗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为防治肺动脉血栓形成和DIC发生,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刀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Ⅲ的血液流变的研究,及TXA2、6-K-PGF1α、凝血时间的测定。结果:应用肝素可抗小板聚集。结论:应用肝素防止肺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与分析,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为防止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大出血或DIC提供科学可靠地依据.方法采用RAC-05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FI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 P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TT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增强,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止血,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出血和DIC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孕妇从怀孕到临产前体内的凝血功能情况,以便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预防和治疗产后异常出血以及防止DIC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本文对2002年11月-2003年12月来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不同孕期孕妇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4项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用BiPAP双相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肺动脉压与肺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行无创BiPAP通气治疗2 h,分别在通气治疗前、后用脉冲多普勒探测肺动脉干中央血流,测量加速度时间(AcT)和右室射血时间(RVET),计算AcT/RVET;测量收缩期三尖瓣反流最大压差(TRPG)、计算肺动脉压(SPAP),观测肺通气功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1)BiPAP通气治疗前、后患者SPAP、AcT、AcT/RVET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2)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者的FVC、PEF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他肺功能指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的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4)机械通气治疗后 AcT与 PaO2呈正相关(r=0.450,P<0.001).结论 BiPAP通气治疗后肺动脉压明显降低;肺通气功能中流量-容量曲线呼气用力依赖部分的指标明显改变,呼气用力非依赖部分的指标无改变,动脉血气改变明显好转.BiPAP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降低肺心病失代偿期的肺动脉压,且肺动脉压与肺功能之间呈同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6例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的肺心病人,进行了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肺心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潜在糖代谢异常,血清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测定,能够较为敏感地反映这一障碍,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在肺动脉高压(HPH)和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HPH病人、肺心病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病人与正常对照组者血清ADM含量测定,用组间比较,t检验。结果:HPH组与正常组对照,ADM显著升高(P <0 . 0 0 2 )。肺心病急性发作组及缓解组与正常组对照,ADM均显著升高(P <0 . 0 0 1 )。缓解组与急性发作组比较,ADM显著降低(P <0 .0 0 1 )。结论:ADM参与HPH的形成过程,可能是对肺动脉高压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一种反应。肺心病患者ADM升高可能是对肺动脉压的一种主动调节作用,随着病情的缓解,肺动脉压的降低,ADM含量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4.
老年慢性肺心病病人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老年慢性肺心病病人的免疫功能,应用免疫荧光法及放免法测定了8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表明:1.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中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及IgG,SIg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4例肺心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并以26例健康体检为对照,同时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肺心病患者尿RB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合并心衰患者较无合并心衰者的尿RB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无合并呼吸衰竭者的尿RB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15例重度呼衰患者血气恢复正常后复查尿RBP有改善。结论肺心病患者确实存在肾功能的损害,动态观察尿RBP水平变化是判断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方法,能够早期发现肺心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及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具有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心病患者 2 1例、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 2 3例和 2 4例正常人血清 b FGF水平进行检测 ,以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心病和 COPD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 (m PAP)。结果 肺心病组 m PAP水平 (33.33± 7.0 3m m Hg)明显高于 COPD组 (13.13± 2 .34mm Hg) ,P<0 .0 0 1;肺心病组血清 b FGF水平 (6 9.84± 16 .2 9pg/m l)明显高于 COPD组 (43.94± 7.5 7pg/ml)和正常对照组(44 .6 4± 6 .31pg/m l) ,P<0 .0 0 1;肺心病血清 b FGF水平与 m PAP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r=0 .730 ,P<0 .0 0 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 b FGF水平明显升高 ,可能与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病情程度不同的61例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弹特性及高、低切变率、全血表观粘度等的变化,及其与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肺心病患者血粘弹特性及血粘度随病情加重其改变越显著;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对血粘弹特性有肯定影响;肺心病患者经抗感染等一般的治疗后,血粘度及血粘弹特性仅部分指标有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方案治疗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100例N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则行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小板及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2组治疗后PT[(13.6±0.7)VS(12.1±0.7)]s、a PTT[(32.4±3.9)VS(27.3±4.0)]s、Fbg[(1.7±0.8)VS(2.8±1.0)]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PAC-1、CD62 P、Scr、BUN及24尿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方案治疗NS疗效明确,能明显缓解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528例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亚玲 《中外医疗》2010,29(15):6-7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8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25例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PT、INR、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保证母子平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