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3例(23眼)病例的原因及处理。结果23例(23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56.5%)、结膜切口渗漏(26.1%)、脉胳膜脱离(8.7%)、恶性青光眼(8.7%),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盛、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以形成前房。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 对26例(36眼)青光眼行上梁切除术后密切观察前房深度。结果 12例(15眼)发生浅前房,针对不同发生原因进行综合保守治疗或采取手术治疗,36眼均于术后10天内基本恢复正常前房。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虽然不能安全预防,但如果能处理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每一个环节,可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34例(187眼)青光眼进行了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42例54眼术后并发浅前房,其发生率为28.9%。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进行分级。I级43眼,II级11眼。其中滤过道引流过畅42眼,脉络膜脱离10眼,结膜瓣漏2眼。均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高,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I-II级浅前房多经保守疗法治愈。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如不及时治疗 ,会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后粘连、白内障形成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因此 ,尽早明确病因及时合理治疗 ,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回顾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4年 5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术15 6例 173眼 ,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正确掌握处理浅前房的时间和方法.方法对120例158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经术后观察,确定浅前房发生的眼数及程度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在158眼中发生浅前房46眼,占29.1%.引流过畅、房水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术中精细操作、术终前房重建、术后及时处理浅前房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结论术后浅前房不能完全预防,但可减少其发生.前房如未形成,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各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173例(185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185眼术后浅前房43例49眼占26.49%。其中滤过术后引流过畅31眼,占63.27%;房水渗漏3眼,占6.12%;脉络膜脱离4眼,占8.16%,原因不明11眼,占22.45%。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青光眼术后浅前房虽不能完全预防,但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50例67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0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67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0眼,占29.85%。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非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天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月,眼压控制理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高,注意术前降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术中操作准确,可减少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10例(210只眼)青光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其中35例(35只眼)发生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治疗观察。结果:35例(35只眼)浅前房主要原因是滤过引流过强引起。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分级:浅Ⅰ度23只眼,浅Ⅱ度11只眼,浅Ⅲ度1只眼。结论: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并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期间住院 72例 (85只眼 )青光眼患者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2 6例 (2 6只眼 )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 30 .6 % ,浅前房程度按 Speath分级法进行分级。 级 16只眼、 级 9只眼、 级 1只眼。其中脉络膜脱离 1只眼 (3.8% ) ,结膜漏 2只眼 (7.7% ) ,房水滤过过强 2 3只眼 (88.5 % ) ,除1只眼结膜瓣手术修复 ,其余均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前房。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 ,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引流过畅 ,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非手术疗法恢复 ,必要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琳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186-118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迟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掌握其临床规律。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12例124眼。术中在显微镜下做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做约4mm×5mm长方形1/2厚板层巩膜瓣。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切除小梁组织约1mm×3mm,剪除根部虹膜,缝合结膜瓣。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浅前房共40眼(34例);其中I度34眼,II度5眼,III度1眼。发生率为32.3%。引流过畅22眼,脉络膜脱离12眼,结膜瓣渗漏3眼,房水生成不足2眼,恶性青光眼1眼。结论:(1)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多数7d内自然形成前房,若未形成,对于I度、II度浅前房先行保守治疗,减轻炎症的同时,前房多可自行恢复。对于III度浅前房,先行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2)术后浅前房的最常见原因为引流过畅所至。  相似文献   

11.
杜秀梅  路磊 《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915-191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寻求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3-06/2007-06间285例(303眼)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原因、程度及诊疗过程。结果:本组发生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58例89眼(29.4%)。其中,结膜切口漏6眼(6.7%),滤过过强46眼(51.6%)脉络膜、睫状体脱离37眼(41.6%。)结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原因复杂,其中,除滤过过强外,脉络膜、睫状体脱离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96例12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者26眼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8眼小梁切除术后有26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20.3%。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畅19眼(73.1%),结膜瓣渗漏4眼(15.4%),脉络膜脱离2眼(7.7%)和恶性青光眼1眼(3.8%),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并发症,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可以预防或避免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06例(116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予相应处理。结果:116眼中,术后10眼发生浅前房,占8.6%,滤过道引流过畅,缝线松脱、房水渗漏,恶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10眼发生浅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对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方法对68例130眼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程度进行分析,治疗。结果130眼发生浅前房19眼,占14.62%。结膜渗漏、引流过畅、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手术结束时前房重建和术后及时治疗浅前房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556例1556眼施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病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案。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148眼(9.51%)。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相应处理后,147眼浅前房均恢复正常,1眼未恢复最终施行眼球摘除术。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小梁切除大小适宜,巩膜瓣厚度均匀勿太薄,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9例(81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81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5眼(31%),其原因有:房水滤过过强9眼(36%),睫状体脉络膜脱离8眼(32%),结膜瓣渗漏5眼(20%),恶性青光眼3眼(12%)。保守治疗21眼,手术治疗4眼。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和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方法青光眼120例142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A组)60例7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增加可拆除的调节缝线及术中应用5-FU;对照组(B组)60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A组为6.76%(5眼),B组为35.29%(24眼)。二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以滤过过强、脉络膜脱离为多见。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迅速恢复和维持术后前房深度,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分析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30例(272眼)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对发生浅前房40例(44眼)进行原因分析和治疗观察。结果:40例(44眼)浅前房主要原因为滤过功能过强和脉络膜脱离,浅前房按Spaeth法分级,浅Ⅰ度30例(32眼)、浅Ⅱ度6例(6眼)、浅Ⅲ度4例(6眼)。结论:针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达到恢复前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生物结构并探讨其与术后浅前房的关系。方法:A超检查102眼闭角型青光眼和20只正常眼的眼结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虹膜切除口等。结果:102眼平均中央前房深度,相对晶状体位置,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均与正常眼组有显著性差异。青光眼组中9眼各项数值较其它各眼也有明显差异。术后各眼眼压低于2.0kPa,平均眼压1.12±0.23kPa。41眼出现浅前房。Ⅱ级浅前房1wk未缓解或发展为Ⅲ级,根据浅前房形成原因,行脉络膜上腔放液、晶状体摘除术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形成。结论检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生物结构有助于选择适当术式,防止术后浅前房。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1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本组43例65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15眼,占23%。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术前高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经过保守或手术综合治疗,均在术后7~15d内前房逐渐形成,随访3~30mo,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肯定,但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应术前注意控制眼压,减轻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准确,可减轻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