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施秀芸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449-4450
目的:探讨儿童预防接种时产生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近4年来在我卫生院进行预防接种的47例儿童接种副反应登记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4/万;0岁-2岁儿童在接种疫苗时发生副反应概率较其他年龄段的儿童高,占91.49%;接种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白破疫苗发生副反应概率较高,占80.85%;47例副反应经过及时适当地处理最终都得以痊愈。结论接种前,要做好儿童体检;接种时,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实施;接种后,认真留观,同时加大副反应宣传力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马成吉 《甘肃医药》2013,(8):624-625
目的:调查与监测本地区2012年预防接种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地区5家医院提供的2012年所有预防接种登记资料和副反应监测资料。结果:本地区2012年共上报各类预防接种副反应35例,占总接种的0.5%;其中注射后30分钟出现副反应6例,注射后24小时内出现副反应9例,注射后5天内出现副反应20例。免疫接种主要的副反应为头晕、恶心、发热等。所有副反应经1~20天的对症处理均痊愈,无后遗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本地区2012年接种预防免疫接种副反应比较少,多在接种后5天内发生,多为头晕、恶心、发热,应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抗抑郁类药物。治疗前及达治疗剂量后2周、4周和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并记录结果。结果:丁螺环酮组的治愈率为40%,有效率为65%;帕罗西汀组的治愈率为35%,有效率为62.5%;丁螺环酮组和帕罗西汀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的HAMA及SAS量表无显著性差异;帕罗西汀组存在副反应15例,主要为头晕5例,发生率为37.5%;丁螺环酮组发生副反应12例,主要为口干4例,发生率为30%。两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丁螺环酮组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组。结论:用丁螺环酮治疗GAD的疗效佳,其副反应较帕罗西汀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和控制结核病流行的主要手段,其疗效早已公认。然而,这些化学药物的广泛联合应用,即使在常规剂量下,也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了解抗结核药物的副反应,采取有效对策,对坚持正规化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院200例应用抗痨药物的住院病人中76例发生副反应的情况和采取的对策。76例中出现副反应频率为100次。临床资料选出可供分组的200例,其中出现副反应的有76例,占38.0%。共分为三组:第一组:SM INH RFP/或RFD PZA,总例数120,副反应发生44例,占36.7%;第二组:SM INH RFP/或RFD,总例数60,副反应发生20例,占33.3%;第三组:SM INH PAS,总例数20,副反应发生12例,占60%。三组病人均每日联合用药。发生副反应的76例中,男性40人,女性36人,年龄<20岁8例,20~39岁40例,40~59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甘油试验的副反应 ,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 83例眩晕病人用 1.2 ml/ kg或 1.5 ml/ kg甘油量做甘油试验时出现的副反应 ,并采取安慰解释、平卧、饮水及快速静滴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等方法处理。结果 :83例甘油试验副反应总发生率为 77.1% ,女性比男性多见 (P <0 .0 5 ) ,两种剂量的甘油试验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最常见的副反应为头痛 ,其次有恶心、头晕、呕吐、口渴、乏力、腹痛等。副反应出现的高峰时间在服甘油后 1h。大多数副反应较轻 ,反应重者仅占 14 %。大部分病人经安慰和解释后能坚持完成试验。少数症状明显者经处理后症状均减轻和消失。结论 :甘油试验副反应较多见 ,虽然严重者不多 ,但试验中对病人的观察及相应的处置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谢皆强 《大家健康》2016,(11):15-16
目的:研究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5141例儿童作为观察目标,依据月龄分为基础免疫组(3~6月龄,n =3894)和加强免疫组(18~24月龄,n =1247),5141例儿童中有63例出现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1.23%,回顾性调查预防接种反应月报表,分析副反应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儿童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基础免疫组副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加强免疫组(P <0.05);冬春季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夏秋季,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和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副反应,接种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填写疫苗知情告知单,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接种时要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和部位,接种部位的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要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保障药液全部注入肌肉,同时要做好接种前后卫生保健宣教工作,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药物流产患者发生的副反应及发生率;方法对743例药物流产患者进行观察;结果药物流产患者出现7种副反应,其中以疼痛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胃肠道反应、乏力、头痛、头晕、发热.发痒发生率最低;结论药物流产副反应的发生是药物的药理作用所决定的,服药后留站观察及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帕罗西汀及与地西泮合用两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两组HAMA总分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两组间HAMA总分第1周末有显著性差异;联用组失眠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小剂量地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起效快、安全有效、副反应低、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包虫病服用阿苯达唑副反应发生情况,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包虫病病人服药管理工作,对经影像学诊断的102例包虫病病人服用阿苯哒唑1个月后发生的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服用片剂发生副反应27例,轻度26例,中度0例重度1例;服用乳剂发生副反应26例,轻度26例,中度0例,重度0例.男性发生率为42.86%,女性为58.33%.显示服药治疗的病人副反应以轻度为主,服药剂型、性别、年龄组的副反应发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急性毒副反应观察与护理。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化疗治疗,观察组予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观察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口咽黏膜、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毒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O.05);且因化疗毒副反应中断治疗人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干预乳腺癌术后化疗治疗,可减轻其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 自1976年 Rosenbaum 报道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各种心律失常获得满意疗效以来,多数学者认为该药安全,副作用少,疗效持久。但近年来通过该药的大量临床应用,其副反应日见增多。1982~1983年间,我们遇到112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有各种副反应者计73例,其中21例因副反应严重而被迫停药,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CT造影剂增强的目的是增加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以利发现病灶,或更清楚的显示病灶的范围和性质。由于传统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多,常会妨碍CT检查,而非离子型造影剂因其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本文目的在于总结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的选择及副反应的防治。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防治化疗毒副反应16例顾德媛(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30031)关键词:化疗毒副反应;中西医结合疗法化疗是当今治疗癌症,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化疗中的毒副反应又使患者惧怕和难以忍受。笔者从1992年8月至1993年12月...  相似文献   

14.
<正> 利培酮(商名维思通)系苯丙异恶唑衍生物,是一种非典型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它具有服用剂量小、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副反应少等优点,这易导致医护人员对其副反应观察及药物治疗护理的忽视,通过对服用利培酮患者的观察及参阅有关文献,总结出几点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1.常见的副反应 1·1 中枢神经系统 有些患者出现嗜睡,顾牛范等  相似文献   

15.
<正> 化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最基本手段,但严重的副反应常常使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感到头痛,化疗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有时要因此被迫停止治疗,所以采取有效措施,抵抗化疗副反应是白血病患者和血液科医生的一大愿望。作者采用小剂量氯丙嗪联合地塞米松防治白血病化疗胃肠道副反应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系作者进修期间观察的血液科住院病人,以入院先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3—57岁之间,平  相似文献   

16.
陈敬玉 《海南医学》2009,20(7):95-97
目的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的推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本院对18—24个月龄儿童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和一般百白破混合剂后出现的副反应。结果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出现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4.9%,出现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2.5%;一般百白破混合剂出现局部副反应发生率为13.2%,出现全身副反应发生率为8.5%。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安全可靠,副反应发生率低,对需要接种百白破疫苗,尤其是满18—24个月龄的儿童可全面覆盖注射。  相似文献   

17.
康莱特在晚期鼻咽癌围放疗期作用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康莱特 (KLT)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其对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 6 2例 ,分为治疗组 (KLT加放疗 ,n =31)、对照组 (单纯放疗组 ,n =31)。对 2组的疗效和副反应予以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3.6 %和 83.9% ,2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生存质量提高率分别为 71.0 %和 19.4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主要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加用康莱特能减轻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的副反应 ,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榄香烯注射液在肺癌术后化疗中的辅助治疗作用,以及观察肺癌术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方法 70例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通过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注射用吉西他滨化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的方案,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总结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临床处理经验。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辅助化疗的疗效更好,治疗组总缓解率为60.0%,对照组总缓解率为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较对照组,化疗的毒副反应更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通过得当的处理,70例肺癌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结论榄香烯注射液可以提高肺癌术后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毒副反应处理得当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按化疗计划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服用磷酸哌喹人群中预防疟疾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减少服药后副反应的措施,为今后调整改进磷酸哌喹使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9月在安徽省蒙城县对240名服用磷酸哌喹预防疟疾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3次在每月的预防服药结束后两日内进行。结果调查对象中副反应发生率为43.3%(103/238),以轻微头晕、恶心和口周脸颊发麻的表现为主;其中,90.2%的人在服药后2h内出现症状(体征),有90.3%的人在24h以内消退;发生副反应的人群中,不同年龄组无差别。女性高于男性。空腹服药者高于非空腹服药者。结论磷酸哌喹的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轻微,持续时间短,对生活生产不构成影响,餐后服药利于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l、2、4、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疗效近似(p>0.05),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