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瓦孜”第六代传人、素有“高空王子”美誉的阿迪力,一次在完成高空走绳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有记者问: 相似文献
2.
一次,去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啊。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前有一名学习不错的女孩,由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们轰下了讲台。母亲为她擦眼泪,安慰她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有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等着你去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美国有一位叫贝丽的教师,想筹资兴建一所学校,让那些穷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贝丽听说有位叫福特的汽车商很有钱,而且热心公益事业,便去向他求助。 相似文献
5.
怎么也难以相信,我跟前儿这个大男孩儿,竟然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总会计师。每日清晨,他总是手握BULCK车的方向盘,神清气爽地行进在拥挤的车流中,坦然去迎接新一天紧张而烦琐的工作。“大男孩儿”能够打拼出今天的这番天地,自然有他的“秘诀”。“在每一天紧张的挑战来临之前,我都为自己保留一两个小时心灵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非洲草原,常常有这样一种令人吃惊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朋友送了柏拉图一把精致的椅子作为礼物。几天以后,一群人到柏拉图的家里做客,看到了那把漂亮的椅子。问明来处之后,其中一个人突然跳上了那把椅子,疯狂地乱踩乱跳,并一边嚷着:“这把椅子代表着柏拉图心中的骄傲与虚荣,我要把他的虚荣给踩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美国某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小时候幻想当一名歌唱家,希望有一天能踏上舞台。然而,就在14岁那年一场高烧烧坏了他的声带,从此将他变成一个哑人。他愤恨命运的不公,深感自己从此将永远与歌声绝缘。难道我就这样放弃了吗?夜深入静时,他扪心自问。不!我还有天生那份喜爱音乐的细胞,我还有双手,还有灵敏的耳朵!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是餐馆里惟一带孩子就餐的顾客.我把伊瑞克放进一把高高的婴儿椅里。突然.伊瑞克高兴地尖叫起来:“嗨,嗨……”.并兴奋地用手拍打着椅把。我环顾四周,找到了让他快乐的根源。那是一个穿着肥大裤子的老头,脚趾头从鞋子里戳出来,衬衫很脏。我们离他比较远.但我相信他身上一定很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在搬家的时候,发现杂物堆中有两只老鼠。大家齐声喊打,但又突然住了手一一人们发现,那有些异样,其中一只老鼠轻轻地咬住了同伴的尾巴,它们竟像手拉手横穿马路的孩子那样,大摇大摆地进行“战略转移”。这时候,有人喊了一声:“快看后面那只老鼠——是个瞎子!” 相似文献
12.
年轻并非指人生的一个阶段,而是指人的精神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再过两年我就八十岁了。人生的旅途快走到尽头了。这几年我经常在想的一个问题是: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了几年.答案慢慢地浮现,越来越清楚了。我很后悔,到老才认真地想这个问题.年轻时浑浑噩噩,稀里糊涂。如果我早几年想,早几年找到答案,我的人生会少犯许多错误,自己也会过得更顺利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妈妈,我保证,如果错过了这次经历,你不会原谅自己的。”在我们开车去往小教堂的路上,女儿卡罗琳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上个星期,她给我打了七次电话,每次都说,“妈妈,在水仙花凋谢之前,你可一定要来啊!”而自从她父亲去世以后,我哪儿都不想去。过了大约二十分钟,我们上了一条新修的沙砾路,不远处有一个小教堂。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午餐——美夕日记之二利雅的到来使生活凭添了几分乐趣。它是一只姜黄色的大胖猫,皮毛灿烂,却长着一副罗圈腿。它扁平的脸总显出一份十分有学问的样子,我甚至在它眼睛周围找到了戴过眼镜的痕迹。利雅的学问自然并不仅仅表现在外貌上,在我去厨房给自己改善伙食时它会独自守在房间里听新闻,它也喜欢把我的书柜翻得乱七八糟,我的一个日记本也被它拖进了自己的小窝里——上面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修建了许多狭窄的囚室,这些简陋的囚室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一扇一尺见方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很容易理解人们为什么喜欢海鸥——俯视礁石嶙峋的海港,一只海鸥在自由地飞翔。它的双翼强劲地向后拍打着,越飞越高,直到高过所有其他海鸟,然后滑翔出一个个华丽的弧圈。 相似文献
18.
有一对夫妇在乡间迷了路,他们发现一位老农夫,于是停下车来问:“先生,你能否告诉我们,这条路通往何处呢?”老农夫不假思索地说:“孩了,如果你照正确的方向前进的话,这条路将通往世界上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相似文献
19.
究竟怎样做才是病人最需要的?只有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相对公平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在伦敦的一家酒店门前,三十四岁的伊安正在签名售书。作为新近崛起的畅销书作家,伊安的新书引起众多人的关注。忽然有人大声说:“伊安,如果你会说话,将会有更大的成就!”并给他传过来一张写着这句话的纸片。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