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和作业分级,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企业职业卫生现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危害作业分级。结果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和高温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前3项岗位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6.2%(16/21)、87.5%(42/48)和17.4%(4/23);其中造型和砂芯岗位其粉尘浓度合格率为0%,作业Ⅱ级(中度危害);砂芯岗位甲醇、甲醛、酚、氨和正已烷等生产性毒物为Ⅲ级(重度危害);熔炼、研磨岗位噪声为Ⅱ级(中度危害);配料、浇注、造型、砂芯和砂处理岗位噪声为轻度危害;铸造熔炼和砂模浇注岗位均为高温、Ⅱ级(中度危害)作业;企业部分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尚不够建全。结论某铸造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针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高铁徐州段轨道、通讯、供电(简称"三线")维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作业场所主要涉及电焊烟尘、其他粉尘、苯同系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检测合格率分别为100.00%、90.91%、100.00%、89.47%、57.89%、94.12%、67.74%,易导致职业伤害和工作相关疾病发生。应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保护从业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3.
某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测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评价竣工验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方法: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设计项目职业卫生审查、验收管理办法》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检测和检验方法,进行职业卫生测试与评价。结果:作业场所五氧化二磷、氮化物、磷矿尘及噪声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测试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样品达标率为100%,单项指数(-↑Pi)均未超标,综合指数I为0.56%,评价分级为I级,综合职业卫生评价标准为合格。结论:建设项目开展“前期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柳州市企业有害因素作业场所危害程度。方法 2002~2003年对广西柳州市181家企业的尘毒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其有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程度分级核定。结果本次调查尘毒作业场所共1758个,Ⅰ级危害场所占调查总数的71.27%,Ⅱ、Ⅲ级危害场所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1.56%和7.17%。调查24种有害因素的尘毒作业场所,其中苯、铅、铬、锰、矽尘、电焊尘、铸工尘、水泥尘、棉尘、煤尘10种有害因素作业场所共1442个,占调查总数的82.03%。结论 柳州市工业企业的职业危害相当严重,应加强作业场所监督监测,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监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瑞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25-1926
目的 了解平顶山煤业集团七星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及工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该集团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煤尘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合格率为69.2%;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合格率为66.7%;噪声强度检测合格率为70.0%。结论该煤矿煤尘和噪声检测合格率均偏低,职业病危害的控制与预防应以粉尘、噪声为主。  相似文献   

6.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职业危害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新兴行业的不断发展使我国职业危害的控制面临更多挑战,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且危害人群数量巨大,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据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元人民币。针对当前严峻的职业危害形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促进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根据目前职业危害发生的特点和职业危害的控制形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作业场所的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某铝厂铝,镁电解车间采用CT3-A型交直流特斯拉计按不同高度,不同方向测定了厂房空间、槽边、母线及作业人员工作位体表的工频磁场强度。结果表明,作业场所及人体体表磁场强度范围在1.1 ̄19.0mT之间,对该作业环境中的作业者进行了一般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暴露组与对照组各症状阳性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但其情绪低沉,嗜睡等症状的阳性率偏高。  相似文献   

8.
徐鹏 《职业与健康》2013,29(4):432-434
目的 探讨制鞋业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作用为制定苯中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南通市某制鞋企业接触苯作业的工人246人作为接触组,不接触苯作业的行政人员16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神经衰弱症状、血常规、心电图、B超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苯接触组神经衰弱症状(头晕、头痛,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人数分别为9.3%、7.7%、8.5%、6.9%,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为40.2%,显著高于对照组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B超异常率为4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检出率为13.8%,显著高于对照组(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鞋业苯作业工人多个系统均可出现比较明显的职业危害,需要加强职业危害健康教育和职业健康监护,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陶瓷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为今后陶瓷厂的职业卫生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甲、乙两陶瓷厂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甲厂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75.0%、76.9%、100.0%,乙厂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点超标率分别为91.7%、36.4%、80.0%,两厂粉尘、噪声、高温检测点超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厂粉尘均以矽尘为主,甲厂矽尘二氧化硅含量28.32%~39.70%,平均34.7%;乙厂矽尘二氧化硅含量23.2%~37.4%,平均32.5%。结论陶瓷厂存在严重的矽尘、噪声、高温职业危害因素,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董会台  李冬梅  杨丽莉 《职业与健康》2006,22(17):1341-1341
我所于2004年8月,对某乡镇Pc塑胶生产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调查,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 1 体检内容 按要求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性健康检查用表——有害作业人员健康检查表”。包括基本情况、职业史、既往史、自觉症状的详细询问,检查项目包括内科、五官科、心电图、X线胸片、B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血铅、尿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瑞安市各企业作业场所现状。方法:对该市230家重点企业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粉尘、苯系物、铜、铬、噪声等进行监测。结果:作业场所噪声的合格率最低,为66.1%,其次是苯和电焊烟尘,合格率分别为71.8%和73.5%。不同类型的作业场所的苯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χ2=95.06,P<0.005)。结论:瑞安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和苯为主,应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不合格的重点企业及其作业场所进行重点整治,重点监管,切实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某石油储运企业维修工人群发职业性苯中毒事故开展调查, 为同类事故的职业病诊断、事故原因调查和处置提供思路。
方法 结合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应急健康检查的方法, 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对维修工人进行职业病诊断, 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处置建议。
结果 该企业的储运产品为混合芳烃、柴油等, 其中柴油和原油中苯质量分数分别为0.009和0.107, 虽然工作场所各岗位的空气中苯均未检出, 仍不能排除2名患者的苯职业接触史; 临床资料显示医学观察期间两名患者血常规检查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大多低于1.5×109/L。结合事故现场的调查资料, 综合分析该2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史以及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依据《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GBZ 68-2013), 2名患者均被诊断为职业性慢性中度苯中毒(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结论 石油储运企业维修工人发生职业中毒的危险大且隐匿性强, 对事故现场调查和监督执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应从监管原料来源、强化防护意识、制定监督办法等方面, 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修船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3年连续5年对该造船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并结合2012年和2013年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修船厂主要职业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锰及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系物和噪声。结果显示电焊烟尘和砂轮磨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Mn O2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定点采样检测超标率达67.44%,个体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达7.55 mg/m3,远高于国家标准限值(0.15 mg/m3)。噪声作业岗位中70.03%的工人(76/107)每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85d B(A)]标准。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中,二甲苯超标率为50%,最高浓度达233mg/m3。健康体检结果显示,2012年血常规异常率高于2013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1);结论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以及噪声是该造船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重视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油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打包机套袋操作位工人及白土投加工接触的粉尘的超限倍数计算结果超标,分别为4.088、2.600,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粉尘、化学物质的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榨油厂巡检工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其他各工种接触的噪声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对某汽车制造企业作业环境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调查发现该企业作业环境毒物、噪声污染相当严重,提示做好企业定期监测,不断更新生产设备,加强职工防护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对某氨基模塑料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接害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企业粉尘个体检测浓度CTWA(总尘)为0.5~9.9 mg/m3,超标率25.0%;甲醛浓度0.1~3.2 mg/m3,超标率40.0%.粉碎工、球磨工和筛分工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超标,超标率为42.9%.提示接触甲醛、...  相似文献   

17.
对某钢厂电渣重熔车间工作场所存在的噪声、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粉尘、氟化物、氟化氢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车间作业工人接触的氟化氢、氟化物、噪声和粉尘等部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防护能力,控制超标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钱旭东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54-1456
目的评价某采矿厂碎运生产线技术改造效果,为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石灰石粉尘、噪声,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破碎工人在控制室进行隔室操作,接触的生产性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碎运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通过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措施,实现源头控制,避免操作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效地预防职业病,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炜  徐聿函  杨蕾  张金龙 《职业与健康》2014,(21):3024-3026
目的通过对2013年无锡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无锡市企业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般情况,以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开展的效果,为开展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3年无锡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进行整理分析,并按企业经济类型、监测因素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共检测301家企业,检测工作场所中作业点数7 825个,合格率为91.82%,与2012年的合格率(87.86%)相比明显升高(χ^2=78.037,P〈0.01)。粉尘、有毒化学物、物理因素的合格率分别为95.54%、98.41%、83.62%;其中粉尘和有毒化学物的合格率较高,物理因素的合格率最低(χ^2=505.583,P〈0.01)。结论各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执法力度;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采取防护措施;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进一步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某石化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治理对策.方法 对该石化企业2008-2012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企业工作场所粉尘、苯、硫化氢、二氧化硫、甲苯和溶剂汽油等9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下简称“超标”)的情况;411个噪声监测点噪声强度均超过80 dB(A),噪声强度超过90 dB(A)者占31.4%.职业健康检查检出异常的情况主要包括苯作业工人白细胞偏低、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HL和粉尘作业工人肺纹理增多.职业病病谱发生变化,相对2000年以前主要发生急性职业性硫化氢中毒而言,2001年以来的职业病以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慢性苯中毒为主.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防控的重点已从急性硫化氢中毒转变为尘肺病、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应采取加强生产设施的密闭化改造,完善通风除尘设施,强化职工听力保护等措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