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方剂和药物信息提取,建立Excel方剂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数、高频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统计,应用SPSS Statistics 25统计学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数据库共检索出791篇文献,筛选后纳入79篇,涉及方剂83首,中药107味,药物总频数845次。频数≥10次的药物有26味,前5味为柴胡、甘草、白芍、丹参和川芎;功效分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安神药等12类;药性有苦、辛、甘等7类;药味以温、寒、平为主;多归于肝、心、脾经。聚类分析将药物聚成6类,核心药物有龙骨、牡蛎、黄芩、桂枝、大枣、党参、半夏。因子分析可提取药组3个、药对2个、单味中药3个。所有药物关联规则可得到33个药对或药组,其中柴胡和白芍药对的支持度最高。结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焦虑抑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安神药为主,苦、辛合用,寒、温并调,以肝、心、脾经为主,临床可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养心安神等思路遣方用药,达到"祛瘀调神"治"双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查询《中华医典》癫痫方剂的载录情况,总结癫痫的选方用药特点。方法 电子检索《中华医典》中关于历代中医著作治疗癫痫的方剂,使用Excel Office 2019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治疗癫痫的组方规律、核心药对、新处方。结果 共涉及中药150味,频次≥8次药物22味,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肝、脾、心、肺经,高频中药类别为平肝息风药、解表药、补虚药,获得高频药物组合22组,核心药物8组,新方4个。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对治疗癫痫用药规律和新处方分析,能够为癫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药复方熏洗治疗肛周湿疹的处方规律,从而为临床上治疗肛周湿疹提供科学的组方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使用熏洗中药方剂治疗肛周湿疹的文献,将其方剂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共纳入193首处方,涉及中药151味,高频次使用的中药为苦参、黄柏、地肤子等;以性寒、味苦、归肝经的中药使用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得到28组高频次组合;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10个新方。结论: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主要以"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痒"为治疗原则,现代药理作用主要是"抗过敏、抗炎、抗菌、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肺心病的中药复方,探究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肺心病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录的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肺心病数据,将符合筛选标准的专利复方录入Excel 2021 建立数据库,统计涉及中药性味的归经。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进行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 23.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复方专利数据80 条,共涉及中药244 味,累计使用939 次。高频中药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多见苦、辛;以肝经、心经最常见。支持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五味子- 人参”、“五味子- 麦冬”、“甘草- 川芎”等;核心药物为甘草,五味子,当归等。聚类分析得到6 类有潜在配伍关系的中药;因子分析提取11 个公因子。结论:治疗肺心病应多选甘草、五味子、黄芪、当归、苦杏仁等补虚收涩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组方,坚持从痰瘀同治,气血共调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2000年1月~2021年1月关于中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药物处方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中Apriori算法进行中药关联分析,运用IBM SPSS 22.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7篇,涵盖131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酸枣仁、当归、川芎、甘草、茯苓等,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寒、平、温性药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药物归经使用频次较高的为肝、心、脾经;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33条,核心组合为“酸枣仁-夜交藤”“酸枣仁-远志”“酸枣仁-合欢皮”“当归-柴胡-白芍”等;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个药物聚合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以宁心安神为治疗大法,同时根据证型不同选择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疏肝柔肝、清热化痰、养血活血等治法,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性胃肠病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文献以"围绝经期(或更年期)合并功能性胃肠病"围绝经期(或更年期)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围绝经期(或更年期)合并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时间从199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分别在三大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进行检索,先采用NoteExpress软件删除重复文献,再依据纳入、排除条件进行人工筛选,最后采用Excel软件统计纳入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2篇,方剂18首,总治疗例数1 188例,中药65味,分15类药。白芍、柴胡、枳实和甘草4味药的频次分别占总治疗例数的82.49%、73.74%、70.74%、70.73%;理气药、补气药、补血药、活血药和发散药占总中药频次的63.70%;中药归经为脾、肝、心、肺、胃等5经,占总中药归经频次79.26%。结论白芍、柴胡、枳壳和甘草4味中药为治疗本病的主要中药,四逆散为治疗本病的重要基础方,中药种类以理气、补血、补气、活血、发散5类为主,脾、肝两经是治疗本病的主要中药归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代方剂治疗肺间质疾病(ILD)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肺痿及肺痹的中医古方建立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实现数据挖掘。结果:共检索到方剂84首,中药189味,高频中药57味,甘草、茯苓、桔梗、人参、麦冬等较为常用;补气药、止咳平喘药、清热化痰药最常选用;四气以温、平、寒,五味以甘、苦、辛,归经以归肺经、脾经、心经、胃经、肾经较常选用;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1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1.214%,其中补虚以温阳益气、滋阴养血等治法为主;泻实以清热、化痰、止咳、解表等为主,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聚类分析结果得到13个药组;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34条关联规则,药对以茯苓→人参、甘草→桔梗等为常用。结论:古代方剂治疗ILD多从肺、脾、胃、心、肾手,以补虚泻实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和清热、化痰、止咳、解表等方法进行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RSA)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制定检索式,检索2004-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期刊数据库,采集中医药治疗RSA的临床文献及方剂的相关数据,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21篇文献,256首方剂,165种中药,总用药2 691频次;高频药物24种,出现1 972频次,占总药物频次的73.28%,说明治疗RSA所用中药较集中。通过因子分析将所用药物归纳为8个因子,有补益药、理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固涩药,占总用药频次的88.25%。结论:聚类分析揭示了RSA治疗的5类聚类方,是中医文献中常用治疗RSA的中药,反映了RSA的证治规律和用药思路。应用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系统分析中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的配伍规律,可为今后临床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药在脑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应用频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药内服在脑中风恢复期治疗中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检索方法搜集用于脑中风恢复期论文1065篇中方剂,进行统计学分析,涉及中药328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5次的216味,药物总频次为9548味次。结果:用药以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补益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物归经以肝、脾、肺、胃为主。使用频次居前10位者依次为川芎、丹参、黄芪、地龙、水蛭、当归、红花、石菖蒲、赤芍和牛膝。结论:统计分析发现,用于脑中风恢复期临床用药与中医历来对本病的认识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阳虚水泛证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PubMed中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整理药物应用情况、药物性能分类,应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3.0、SPSS Modeler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2篇,涉及的中药方剂124首,涉及中药133味,中药出现频次总数为1319。单味药使用频次前5味是茯苓、制附子、白术、黄芪、丹参,功效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为主,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辛为主;将出现频次≥20的18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组多味药和6组药对;关联分析得到关联的2味药物8组,3味药物20组,4味药物4组。结论:阳虚水泛证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以温阳利水为主,兼以益气活血,重视标本兼治、气血阴阳并补及利水而不伤正、温阳而不伤阴等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魏晨阳  王倩 《中医学报》2020,35(9):2031-2034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内治法用药规律。方法: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为关键词,检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文章74篇,确定方剂74首。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方药使用频次,主治功效,性味归经。结果与结论:共涉及中药116味,其中使用频次≥6次药物31味,补虚药占比最高,其次为清热药、理气药等。选择药物性味以寒、温、苦、辛、甘为主。药物多归脾、胃、肝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2021年11月3日有关TON的文献,严格按纳入与排除标准抽取方剂,建立中医药治疗TON的处方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和R4.0.5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16首方剂,涉及药物149味,其中使用频率>10%的药物有31味,包括当归、川芎、赤芍、桃仁、柴胡、丹参、红花等;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药性以微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川芎-当归、赤芍-川芎、赤芍-当归等;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归为4大类。结论 中医药治疗TON的药物配伍原则和治疗方法明确,多采用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疏肝清热和通络明目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治疗输卵管行不孕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发表的有效中药复方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中药处方信息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借助Excel、SPSS 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1个处方、136味中药。将使用频次≥9的中药视为高频药物,共有41味,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赤芍、当归、丹参。高频药属类以活血化瘀为主,清热药和补虚药次之;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脾为主,共得到5 个聚类组合、14条关联规则。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重视清热解毒、益气补血,辅以疏肝解郁、通络散结、利湿排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归纳新安王氏医家王任之治疗不寐的学术思想,挖掘其在不寐治疗、处方用药方面的规律和特色。方法从《王任之医案》中选取王氏治疗不寐的有效处方93首,利用Office 2010处理数据,建立数据库,所用药物应用数据分析软件IBM SPSS Modeler 18.0和SPSS22.0分别对用药频数、分类、性味归经、药物组合等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矩阵。结果用药频次≥11次的药物有酸枣仁、远志、茯神等28味,常用二项药对包括茯神、酸枣仁,远志、酸枣仁等。药类及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反映共使用安神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等17类药,其中安神药总用药频次最多。因子分析得到五味子、玉竹,蒺藜、牡蛎、夏枯草,酸枣仁、茯神、龙齿、珍珠母等9组药物组合。结论王任之辨治不寐重视心、肝、脾、肾四脏的论治,法以宁心安神为主,并佐通阳和腑,治以养心、宁神、清脑、强肾之剂,不寐解矣。  相似文献   

15.
治疗痛经方药的关联规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有关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以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治疗痛经的217首方剂中共使用427种药物2 450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赤芍、香附等56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622次;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出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对当归-川芎、当归-白芍、当归-香附等389对。结论运用用药频率统计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方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古籍治疗近视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在《中华医典》(第5版)和《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以“近视”“不能远视”“能近怯远”“近觑”为检索词。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建立标准化方药数据库,运用Origin 2022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运用Python 3.8.1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分析、k-modes聚类分析。 结果 纳入45首方剂,包含85味中药。方剂功效以补益肝肾和养心益智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温、微寒、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肺、心经为主。高频药物共计18味,依次为茯苓、人参、远志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组药物组合。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将18味高频药物分为3类。 结论 中医古籍治疗近视以补益肝肾和养心益智为主,用药甘温平和,补而不滞,可为近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 HT)的专利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及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取治疗HT的专利中药复方,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中药频次及功效统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分析并进行复杂网络图展示。结果 筛选出治疗HT的专利中药复方52首,涉及中药247味。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夏枯草、黄芪、柴胡,高频药物以归肝经、脾经为主。中药类别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组合为“夏枯草,柴胡”“夏枯草,黄芪”“黄芪,茯苓”等。重要关联规则有“玄参-黄芪”“玄参-夏枯草”“牡蛎-柴胡”等。核心组合有“党参-川芎-枳壳”等。新方有“党参-川芎-枳壳-栀子”等。结论 专利中药复方主要通过疏肝清热、化痰散结、扶正补虚治疗HT,在新药研发时,可考虑使用夏枯草、黄芪、柴胡等为处方核心药物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的用药规律及治疗机制。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库,检索2007年至今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的相关期刊,建立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文献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相关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文献涉及复方75首,药味113种,涉及药物种类以补气药等为主,主要归肺脾2条经脉;聚类分析可形成3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规则28条。结论:中药复方治疗哮喘缓解期用药以补气药为主,主要归肺、脾2条经脉,核心单味药为黄芪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1年9月22日关于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75篇,涉及处方81首、中药119味,累积频次1 024次,使用频次≥20次的高频中药17味,累积使用频次564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红花、桂枝、伸筋草、川芎、当归等;中药以祛风湿类、活血化瘀类为主,剂量多为15、30 g;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处方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中药关联组合15组;系统聚类分析可聚为4大类。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经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可为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李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0):1098-1103, 1106
[目的]挖掘分析《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中的临床用药规律,总结验证张景岳的儿科学术思想。[方法]选择《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中小儿内服方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及规范标准建立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及其性味归经频次频率分析、药物关联分析和高频药物因子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药内用方168首,涉及中药163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共24味;内服方药归经以脾胃经最多,药味多辛、甘、淡,药性温热之数超于寒凉之数;关联分析得关联图粗线、细线链接共9条,如“甘草-人参”“茯苓-甘草”“茯苓-人参”等,Apriori算法则提示药组关联规则10个,如“白术-甘草”“白术-茯苓-甘草”“白术-茯苓”等;因子分析得方剂组件9个,涉及平肝熄风、和胃消食、理气健脾、温肺化饮等方剂。[结论]《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用药规律展现了张景岳治疗儿科疾病重视顾护阳气、补益脾胃、辨治脏腑、虚实有数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