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性道德对在校未婚青年性KAP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 了解大学生性KAP现状及变迁 ,探讨性道德对现代青年KAP的影响 ,为制定符合国情的青少年生殖健康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于 2 0 0 0年对在昆四所高校 1190名 19~ 2 2岁未婚青年作性道德及性KAP的匿名调查 ,并与 1994年 4189名大学生的同质资料作比较 ;用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作不同道德观青年KAP的比较。结果  ( 1)有 2 4%认为童贞对男女都不重要 ,16%认为婚前性行为对男女无害 ,15 %认为性行为是对爱的承诺。高达 5 7%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 ,70 %的人赞成大学生谈恋爱 ,有 48%的人谈过恋爱 ,其中3 7%谈过两次以上 ,5 4%遭遇失恋。上述KAP具男 >女 ,城 >乡的现象。 ( 2 )与 1994年同质资料相比 ,赞成婚前同居的男生为 3 2 %较前下降 5 % ,而女生 18%则上扬了 5 6% ;可能与友发生性行为的男女较 1994年增长 3 4%。 ( 3 )未婚青年性KAP间呈高度相关 (r =0 45~ 0 81,P <0 0 1) ;对童贞持否定道德观的青年性KAP开放度是持肯定观的2 3~ 7 8倍 ( 95 %IC 1 5 7%~ 10 91% ,P <0 0 1)。结论 大学生性KAP具有高度相关性 ,并有日趋开放之势。传统的贞洁观对性态度 /行为仍具有较大约束力 ,性道德教育仍将是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变迁,探讨性道德对现代青年KAP的影响,给制定符合国情的青少年生殖健康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于2000年对在昆四所高校1190名19~22岁未婚青年作了性道德及性KAP的匿名调查,并与1994年4189名大学生的同质资料作比较;用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作不同道德观青年KAP的比较。结果(1)有24%认为童贞对男女都不重要,16%认为婚前性行为对男女无害,15%认为性行为是对爱的承诺。高达57%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70%的人赞成大学生谈恋爱,有48%的人谈过恋爱,其中37%谈过两次以上,54%遭遇失恋。上述KAP具男>女,城>乡的现象。(2)与1994年同质资料相比,赞成婚前同居的男生为32%较前下降5%,而女生(18%)则上扬了5·6%;可与友发生性行为的男女较1994年增长3·4%。(3)未婚青年性KAP间呈高度相关(r0·45~0·81,P<0·01);对童贞持否定道德观的青年性KAP开放度是持肯定观的2·3~7·8倍(95%IC1·57%~10·91%,P<0·01)。结论大学生性KAP具高度相关性,并有日趋开放之势。传统的贞洁观对性态度/行为仍具较大约束力,性道德教育仍将是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成都地区未婚青年生殖健康需求调查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为了解未婚青年对生殖健康的认知及需求,本研究对3307名15~22岁未婚男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有一定的性、避孕及性病知识,但不足;52.5%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但50%赞成未婚者使用避孕措施。反映出年轻人性观念的变化,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性上升。11.6%的调查人群有过婚前性行为(已恋爱者达37.4%)。70%以上认为社会向未婚者提供的服务不足,生殖健康需求未得到很好满足。建议根据未婚青年特点开展各种教育和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张家港外来未婚女工有关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和需求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张家港市企业中未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45.47±17.45,有54.83%的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36.42%承认自己有过性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居住时间越长、租房住、换工作次数越多、曾有男友和生殖健康知识得分越高者,发生性行为的越多。结论外来未婚企业女工生理上正处于性需求的旺盛期,应利用企业、社区对该人群进行生殖健康方面的干预,改善她们的性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15~24岁校外未婚青年与异性/同性发生性行为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向该人群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6个省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对1 113人校外未婚青年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匿名问卷调查。结果:15~18岁组和19~24岁组男性异/同性间性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性(P<0.05)。异性间性行为时,15~18岁组7.14%的女性报告首次性行为属被迫发生;15~18岁组和19~24岁组男、女性首次性行为安全措施的使用率为66.67%和40.00%及58.82%和49.11%,男性报告使性伴怀孕和女性报告怀孕的比例接近(30.00%);19~24岁组性伴个数2名及以上男性报告率高于女性(P<0.01)。同性间性行为时,15~18岁组男、女性报告平均年龄仅14岁;19~24岁组15.79%的男性报告首次性行为属被迫发生,46.15%的男性和33.33%的女性报告有2名以上性伴。多因素分析显示,男、女性与异性发生性行为共同的危险因素为看黄色制品和年龄较大(OR男分别为3.51和3.81,OR女分别为6.41和3.58);与赞成婚前性行为相比,本人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18)、父母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37)和朋友持无所谓态度(OR=0.47)是男性的保护因素;与赞成婚前性行为相比,自己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好(OR=0.14)和不能接受(OR=0.06)、朋友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OR=0.16)和不清楚朋友态度(OR=0.21)是女性的保护因素,父母持无所谓态度是女性的危险因素(OR=12.56)。结论:校外未婚青年与异性/同性的性行为及危险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并与接触过黄色制品、个人及父母/同伴的开放态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高校开设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杭州市某高校499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 15.93%曾有过婚前性行为,63.94%的学生表示周围同学存在婚前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者明显多于持反对态度者(X2=23.646.P=0.000);47.17%的学生表示本校女生有早孕流产发生;对流产并发症、后遗症的认知率女生均高于男生(X2=5.233,3.193,P=0.022.0.074).安全套、短效口服避孕药和紧急事后避孕药的知晓率高于其他方法;在掌握并会使用的避孕方法中.46.19%的学生选择"没有掌握或不会使用任何一种避孕方法".女生明显多于男生(X2=11.422,P=0.001).结论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普遍持赞成与宽容态度;应针对大学生的性别、专业、认知等特点,增加避孕知识知情选择和使用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7.
淄博市1 265例大中专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中专学生性健康状况.方法 对淄博市4所大中专院校中专、大专、本科3个层次的1 400名学生以封闭式匿名问卷的形式调查其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及恋爱状况.结果 性知识知晓率大学生明显高于中专生;来源多半以上为非正规渠道.初次恋爱年龄、恋爱次数均为中专生早于和多于大学生;恋爱比率平均为42.29%.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和理解态度为65.53%,大学生多于中专生;对第三者和对多个恋爱对象持赞成态度中专生多于大学生.一般性行为半数或近半;婚前性交大学生多于中专生,平均为7.74%,男性为11.63%,大男为14.13%;初次性交年龄最小13岁,平均18.9±2.43岁,中专生早于大学生,有低龄化倾向.非意愿妊娠为0.87%,大学生为0.7%,中专生为1%,最小年龄为15岁,平均大学生20.75±0.96岁,中专生17.14±1.35岁.结论 青少年恋爱观亟待加强和指导;性知识匮乏是青少年造成性伤害的主要原因;性态度开放是造成社会和家庭不稳定的潜在危险;性行为开放与低龄婚前性交已经或正在成为一个趋于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非意愿妊娠与人流是影响青少年性生殖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调查未婚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5所高校2 226名未婚大学生,采用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生殖健康状况.结果 2.9%的学生能全部答对不安全性行为产生的危害,71.9%知道1~2种有效避孕措施,4.3%认为人工流产没有风险.57.9%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接受或无所谓态度.性行为发生率为21.9%,性行为发生与性别、生殖健康知识来源途径、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关(x2值分别为53.10,31.09,374.95,P值均<0.05).非意愿妊娠率为21.7%,≥2次非意愿妊娠率达49.5%,97.2%选择人工流产,非意愿妊娠与性伴侣人数、避孕措施选择及使用频率密切相关(P值均<0.05).学生对学校生殖健康教育课的满意度仅25.5%,高校中70.1%的大学生没有生殖健康相关课程或讲座,而93.5%的学生希望开展此类课程.结论 高校应提供全面的生殖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念,注重避孕知识的系统性教育,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及与性行为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扬  凌莉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025-1027
目的 了解广东省广州地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为制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4所高校8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男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态度的比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高年级大学生明显高于低年级(P<0.05),且赞同比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在只要不怀孕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性行为是对爱情的承诺方面,农村及城市大学生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7%的学生认为只要双方相爱有感情就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51.6%认为婚前性行为是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55.3%认为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性欲;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的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率明显高于非赞成者.结论 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呈现多元化,婚前性行为客观存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应根据性别、年级不同而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部分大学生性观念及其相关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及其相关行为,为高校进行适宜的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河北省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2.37%的大学生报告有过婚前性行为,63.71%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或无所谓态度。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学生中,仅有49.74%以发展爱情为目的,20.51%坚持使用安全套。不同类型大学生的性观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自由思想和行为倾向,应针对不同对象有计划地进行性知识、性道德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indoor male sex workers (MSWs) have been found to engage in lower rates of HIV risk behavior with clients than street-based MSWs,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motivations behind such practices. We interviewed 30 MSWs working for the same escort agency regarding their safer sex practices with clients and their reasons for these. As in other research, MSWs reported little risk behavior with clients. Five motivational themes related to safer sex on the job emerged: health concerns, emotional intimacy, client attractiveness, relationships, and structural work factors. Results suggest that participants engaged in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relative to sex with clients, facilitated by reduced economic incentive for riskier behavior and a supportive social context. MSWs desired a safe sexual work place, personal integrity, and minimal negative consequences to 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llaborating with sex work employers to study their role in encouraging a safer workplace may be important to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recent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 public consultation on sex selection. It will review the current regulation on sex selec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critically examine the outcomes of the HFEA consultation. The paper will argue that the current ban on embryo sex selection for social reasons and a proposed ban on sperm selection are not justified. There is no evidence for sex selection causing an increase in sex discrimination; creating a slippery slope towards selection for other non-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r promoting a consunmerist attitude towards children. The HFEA recommendations to prohibit social sex selection techniques rely upon an unwarranted concern about the risk of the procedures us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should be made available to peoptle unless a substantial risk of harm--to the child, the parents or to society--can be identified. There is no such evidence of harm in this case.  相似文献   

17.
18.
A sympathetic, nonjudgmental approach may reveal sexual dissatisfactions to be the basis of vague complaints about health, opening the way to counseling, changes in drug regimens, and referrals that can greatly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9.
《Hospital practice (1995)》2013,41(6):101-113
A sympathetic, nonjudgmental approach may reveal sexual dissatisfactions to be the basis of vague complaints about health, opening the way to counseling, changes in drug regimens, and referrals that can greatly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