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骶骨骨折是骨盆骨折中的重要类型,DenisⅢ型骶骨骨折常合并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采用骶管减压及髂腰固定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目前尚未确定。目的:评估骶管减压及髂腰固定术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行骶管减压及髂腰固定术治疗的65例和接受保守治疗的9例DenisⅢ型骶骨骨折患者随访1年的病例资料,分别采用Gibbons、Majeed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神经损伤和骨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年后的Gibbons评分及Majeed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手术组与保守组治疗1年后Gibbons、Majeed评分改善程度。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前Gibbons评分高于治疗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53,P=0.000);治疗前Majeed评分低于治疗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14,P=0.000)。手术组患者Gibbons和Majeed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8,P=0.000;t=-10.256,P=0.000)。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减压方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不明显,骨折类型(RR=2.190)、马尾损伤程度(RR=2.575)、Roy-Camille分型(RR=2.548)、手术时间(RR=1.359)、骨折后凸角(RR=2.739)、是否置入骶骨螺钉(RR=1.698)、L5-S1单侧小关节损伤程度(RR=1.223)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结论:DenisⅢ型骶骨骨折患者实行骶管减压及髂腰固定术治疗的疗效肯定,骨折类型、马尾损伤程度、RoyCamille分型、手术时间、骨折后凸角、是否置入骶骨螺钉、L5-S1单侧小关节损伤程度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髂固定联合骶管减压治疗不稳定型骶骨U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髂骨螺钉固定联合骶管神经孔减压治疗8例不稳定型骶骨U型骨折患者。结果 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Gibbons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前2.8~3.8分,术后1.3~2.47分。结论腰髂固定手术相对简单安全,同时可以减压骶管和骶前孔,重建骨盆稳定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应用髂腰固定术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86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17~55岁,平均39.1岁;伴骨盆骨折73例,髋臼骨折13例;有骶神经症状37例,无骶神经症状49例。术后对获得随访的患者分别进行骨折愈合、神经功能、临床功能评价及并发症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80例获得随访,失访6例,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24~71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10~38周)。根据Gibbons等的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康复、下肢感觉、下肢活动、膀胱直肠功能以及总分分别由术前的0.62±0.04、1.54±0.35、1.12±0.18、0.23±0.01、3.46±0.47恢复至术后0.82±0.12、0.36±0.04、0.05±0.01、0.03±0.01、1.25±0.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jeed临床功能评价标准,术后疼痛(22.54±4.02)分,站立(27.93±5.46)分,坐(8.47±3.61)分,性生活(2.54±1.33)分,工作能力(16.46±4.34)分,总分81.32±8.73;疗效优60例,良17例,可3例。主要并发症:骨折不愈合5例,切口深部感染1例,内固定物过度突出不适8例。结论:髂腰固定术具有固定牢靠、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DenisⅡ型骶骨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本组共收治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83例,其中T11 14例,T12 25例,L1 31例,L2 13例。根据Dennis骨折分型,其中Ⅰ型32例,Ⅱ型7例,Ⅲ型13例,Ⅳ型25例,Ⅴ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随访术后1个月、1年时的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入院及治疗后6个月、1年时的ASI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siamotorscore,AMS)并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9个月(8~6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0.3)h.透视时间(15±4)min,出血(400±12)mL,术前AMS评分为(43.7±11.3)分,术后6个月为(70.9±9.4)分,术后1年为(78.6±9.3)分,手术前后AMS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术前脊柱后凸角(Cobb角)平均(26.23±3.6)°,术后1年为(8.90±6.42)°.术后1年Cobb角增加(5.49士6.10)°,手术前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术前伤椎平均高度(18.5±1.2)mm,术后1年为(23.1±1.6)mm,平均增加(5±0.4)mm。和术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结论后外侧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简单易行、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维持脊柱稳定,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髂腰固定术治疗U型骶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髂腰固定术治疗14例U型骶骨骨折,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4~48(35.4±6.5)岁.术后对获得随访的患者分别进行骨愈合、神经功能、临床功能评价及并发症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6~36(26.0±...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腰髂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对经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切开复位腰髂固定联合前路外固定支架治疗经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损伤病人11例,骨盆骨折tile分型均为Tile-C型,C1型8例,C2型2例,C3型1例。经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结果〓随访时间11~64月,平均36.4月。均获骨性愈合,Majeed评分平均84分。优6例,良4例,优良率90.9%。术后切口感染1例,外固定架钉道感染1例,清创拆除支架换药后愈合。结论〓腰髂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可有效稳定骨盆环,手术创伤小,效果可靠。是治疗经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6例,术前检查示伤椎压缩20%~65%,平均压缩45%,后突角23°~35°,平均28.5°。65%患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 a(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h,平均透视时间(16±5)min,平均出血(480±40)mL。所有病例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现象,术前AMS评分为(42.5±11.4)分,术后1 a AMS评分为(78.5±10.2)分,术后1 a AMS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骶骨骨折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技术要点。方法2例TileC型骨盆骨折骨牵引至骨折竖直方向复位满意后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自骶骨伤侧行经皮长骶髂螺钉固定骶骨骨折.以重建钢板固定耻骨上支骨折。结果术中无重大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严重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双下肢不等长及内固定失效,骨折均顺利愈合。Matta评分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均为优。结论经皮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TileC型骶骨骨折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骶髂螺钉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骨折固定与固定骨折同时行神经探查减压治疗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住院的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41.7岁,随机分为固定组16例和减压组16例,分别接受骶骨骨折内固定及内固定+神经减压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3、6个月Lindahl影像学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残损分级、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ISNCSCI)评分等指标,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减压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固定组多(P<0.05),但两组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Lindahl影像学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均可获得骨性融合,且愈合良好。而对比神经恢复情况,两组之间存在差异。虽然两种治疗方案术后神经损伤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但ASIA残损分级及ISNCSCI评分均显示减压组疗效好于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DenisⅡ、Ⅲ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患者,坚强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及时行神经探查减压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神经损伤的恢复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治疗12例腰骶部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腰髂固定手术,术前存在骶神经损伤症状者同时行骶管减压术。记录术后并发症,测量术后双下肢长度,摄X线片及重建CT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及融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残余疼痛进行评估,按照Majeed骨盆功能调查表对患者术后骨盆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进行行走能力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评分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M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在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3例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无压疮及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清创、VSD引流及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愈合;3例术前有骶神经损伤表现,2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予以脱水、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手术3个月后逐渐好转。结论 Legacy c MAS腰髂固定系统是一种坚强的三维固定系统,能够重建腰骶段稳定性,是治疗腰骶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初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腰-髂椎弓根定系统治疗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骶骨骨折均采用椎弓根系统经腰-髂间行骨折复位及固定治疗,观察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4例术后获得随访(14.52±4.58)个月,无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6例术前神经根损伤者术后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前、术后伤侧骨盆较对侧上移距离、Gibbon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优17例,良5例,可2例。结论采用经腰-髂间椎弓根系统治疗骶骨骨折,复位满意且固定牢靠,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D导航技术辅助下经皮双节段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Denis Ⅱ、Ⅲ型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45例骶骨Denis Ⅱ、Ⅲ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31例,女14例;年龄30~65岁,平均48.3岁。骨盆骨折均为高能量致伤,按照Tile分型标准:C1型24例,C2型16例,C3型5例;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型31例,Ⅲ型14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5~12 d,平均7.5 d。术中在3D导航技术辅助下植入S1、S2双节段加长骶髂螺钉。记录每枚螺钉植入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影像学复查,参照Gras评价标准评定螺钉位置情况,参照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骶骨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对骨盆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中共植入加长骶髂螺钉101枚,每枚螺钉植入时间30~45 min,平均37.3 min;术中X线暴露时间40~55 s,平均46.2 s。术中均无神经、血管及脏器损伤发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影像学复查示,参照Matta评分标准,骨折复位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髂骨固定术在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合并腰椎-骨盆不稳型骶骨骨折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后获得8-24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10例神经损伤者中9例得到较好恢复。Gibbons评分由术前(5.36±0.72)分恢复至术后(2.26±0.74)分。结论腰椎-髂骨固定是治疗合并腰椎-骨盆不稳型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重建腰-骶-骨盆关节的稳定,避免进一步神经损伤及恢复目前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5例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使用GSS内固定系统固定及骶管减压。结果骨折均一期愈合,4例坐骨神经损伤中,3例下肢顽固性疼痛和感觉过敏者,2例疼痛消失,1例疼痛减轻,感觉均恢复;1例足下垂未恢复;1例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者,术后鞍区感觉及括约肌功能得到恢复。结论GSS内固定及骶管减压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前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前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骶髂关节前部切口或髂腹股沟切口,显露骶髂关节前面,对12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3例单纯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融合术,9例同时行骨盆前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2例同时行髋臼骨折手术。随访6~18个月,6例垂直移位复位,9例旋转移位纠正,骶髂关节完全融合。结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造成整个骨盆环的严重失稳,经前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能有效避免神经损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12采用腰髂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不稳定骶骨骨折(Denis Ⅱ型24例,Denis Ⅲ型11例),23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其中14例存在神经根管压迫需进行骶神经根管减压).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1...  相似文献   

17.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3年9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经前路手术病人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19~63 岁,平均41.7岁.按Denis分型标准:A型6例, B型16例, C型6例, D型4例, E型2例.术前Frankel分级:A 12例,B 4例,C 10 例,D 5 例,E 3例.评价术后:(1)神经功能变化;(2)脊椎管减压情况;(3)脊柱后凸角度纠正情况;(4)融合率.[结果]椎管内受累面积平均由术前66.5%减少到术后的2.0%.术后的平均脊柱后凸角度由22.10°提高到2.30°.在30例有神经学功能缺失的病例中有26例(86.7%)有至少一级的恢复,没有神经学功能恶化的病例.[结论]前路手术脊柱内固定技术可直接行神经减压,改善脊柱后凸角度和满意的融合率而不需要后路固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0):1853-1857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及后方张力带钢板、髂腰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本科住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例患者,其中行后方张力带钢板固定8例,髂腰固定11例,采用Majeed评分和X线片检查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随访X线片提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个月,5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明显改善,仅遗留轻微感觉运动功能障碍;1例略有改善,遗留足下垂和下肢感觉障碍。末次随访临床功能依据Majeed评分评定: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对于不稳定的骶骨骨折,需充分了解其损伤类型,关注腰骶结合部损伤,重视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有的放矢,个性化地选择骶骨骨折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腰髂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盆分离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19例脊柱-骨盆分离损伤患者采用腰髂固定系统治疗的资料,男14例,女5例;年龄20~51岁,平均35.7岁;车祸伤2例,坠落伤13例,砸伤4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为27~66分,平均40.5分。所有患者均有骶骨骨折,且Dennis分型均为Ⅲ型,其中3例为开放性损伤,3例伴颅脑损伤,10例伴胸部脏器损伤,3例伴腹部脏器损伤。骶骨骨折中19例均为累及骶管的马尾损伤,包括Gibbons评价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7例、Ⅳ级9例。Majeed评分、Gibbons评分、医源性损伤、并发症等指标用于结果评估。[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30~510 min,平均(157.79±83.89)min;术中出血量600~2 100 ml,平均(770.91±398.77)ml。无血管、神经等医源性损伤发生。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4.38±5.33)个月。末次随访Majeed评分76~91分,平均(83.3±4.92)分,其中优良率为63.2%。Gibbons评分由术前(3.65±0.41)分降至末次随访(1.43±0.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均无1例发生感染、内固定物失效、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腰髂固定系统是治疗脊柱-骨盆分离损伤的有效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腰骶丛减压术治疗不稳定型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01—2021-04潢川县人民医院行腰骶丛减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骶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腹直肌旁入路(腹直肌组)和骶骨后正中入路(骶骨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骶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