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 ,经肺动脉灌注 4℃含抑肽酶、沐舒坦的低温保护液 ,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 ,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 2 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 ,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 ,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 0、3、6和 1 2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 ( Pa O2 )、吸入氧浓度 ( Fi O2 ) ,计算氧指数 ( Pa O2 /Fi O2 )及肺泡 -动脉氧压力差 ( P〔 A-a〕O2 )。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 2 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 ,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Pa O2 /Fi O2 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6h达到最低点 ,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1 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 ,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0、3、6和 1 2 h,实验组的 Pa O2 /Fi O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灌注 60 min后实验组 P〔 A-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气道阻力在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 ,使用含抑肽酶低温肺动脉灌注液可明显减轻首次单纯二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呼吸机支持加床边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 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 2 4h内行呼吸机支持 ,并行床边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CVVH )、肠外营养 (TPN)和控制感染 ,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氧合指数(PaO2 /FiO2 )、中心静脉压 (CVP)、血肌酐 (Cr)、血尿素氮 (BUN)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PaO2 和PaO2 /FiO2 均有明显提高 (P <0 0 5) ,Cr和BUN有所下降 (P <0 0 5) ,乳酸值未见明显增高 ,肺顺应性 (Cst)稳定在 3 1~ 3 4ml/cmH2 O。结论 早期呼吸机支持加床边血液滤过对维护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尿酸对油酸诱导的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30只家兔分 4组 ,分别为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尿酸组、生理盐水组。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入油酸后造成急性肺损伤 ,用尿酸治疗观察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白蛋白的含量、细胞计数、分类、肺湿重和病理改变。结果 :所有家兔在油酸致伤后呼吸频率均较损伤前加快 (P <0 .0 1) ;尿酸组呼吸频率和急性肺损伤组相比 ,增加较少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致伤后所有家兔的PaO2较致伤前均迅速下降 (P <0 .0 1) ;在损伤后 2 4h和 4 8h ,尿酸组PaO2 降低程度低于急性肺损伤组 (P <0 .0 1和P <0 .0 5 )。油酸致伤后 ,所有家兔BALF中白蛋白含量、多形核粒细胞计数、多形核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肺湿重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尿酸组各指标均低于急性肺损伤组 (P <0 .0 5~P <0 .0 1)。油酸致伤后各组均出现范围和程度不同的肺间质出血、肺泡出血、肺泡水肿和小叶性肺炎。尿酸组和急性肺损伤组相比 ,病变程度较轻。结论 :尿酸能减轻油酸引起的肺损伤 ,是氧自由基清除剂 ,可间接地证明氧自由基在急性肺损伤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中滤过白细胞对TNF-α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例双瓣置换术患者,根据是否滤过白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白细胞滤过组.观察从麻醉诱导至主动脉开放后24 h内不同时点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TNF-α浓度;根据动脉血气结果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氧合指数(PaO2/Fi02).结果:CPB开始后两组TNF-d均增高,滤过组在开升主动脉后5 min、1 h低于对照组(P<0.05与P<0.01).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于CPB30 min时处于最低值,复温时已开始上升,升高幅度对照组较滤过组大(P<0.05或P<0.01).血小板计数从体外循环开始后均下降,差异不明显.滤过组PaO2/FiO2在CPB后2 h和12 h高于对照组(P<0.01与P<0.05),A-aDO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在体外循环的心肺再灌注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滤过再灌注期的白细胞减少了白细胞在心肺中的积聚,改善了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常规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30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15例 ,试验组使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LG6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国产动脉过滤器。测定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浆丙二醛 (MDA)、髓过氧化物酶 (MPO)、白介素 - 1β(IL - 1β)和白介素 - 8(IL - 8) ,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术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和术后 4h的氧合指数及气道压力。用Swan -ganz导管监测肺血管压力及阻力。结果 白细胞计数 :实验组 -右房 (8.4 7± 2 .0 1)× 10 9/L、左房(7.96± 2 .2 7)× 10 9/L(P >0 .0 5 ) ,对照组右房 (10 .6 9± 2 .4 7)× 10 9/L、左房 (9.6 7± 1.98)× 10 9/L(P <.0 0 1)。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两组无差异。术后肺氧合指数 (PaO2 /FiO2 × 10 0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其它肺参数如肺血管阻力 (PVR)、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气道压力等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浆MDA ,MPO ,IL - 1β和IL - 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可暂时减少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的肺内滞留 ,对术后肺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单侧肺循环阻断致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民  许林  任斌辉  陈建  蒋峰  丁忠海  张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6):592-595,I0004
目的:单侧肺循环阻断是局部晚期中央型肺癌外科手术中常用措施之一.为了解单侧肺循环阻断时肺缺血/再灌注的特点,本文报道建立单侧肺循环阻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并与传统的单侧肺门阻断比较.方法:96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6例;单侧肺循环阻断组30例;单侧肺门阻断组30例.术中监测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开胸时(对照组)、缺血1 h和再灌注1、2,4、6 h(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取肺组织检测MDA、TNF-β和IL-8;取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结果:各组动物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缺血1 h和再灌注1、2、4、6h,单侧肺循环阻断组和单侧肺门阻断组肺组织MD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单侧肺循环阻断组峰值滞后于单侧肺门阻断组.与对照组相比,单侧肺循环阻断组TNF-α峰值出现于再灌注2~4h左右,单侧肺门阻断组出现于再灌注2h;单侧肺循环阻断组和单侧肺门阻断组IL-8均于再灌注4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6 h单侧肺循环阻断组和单侧肺门阻断组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侧肺循环阻断组于再灌注4h出现较明显的肺损伤,单侧肺门阻断组则出现于再灌注2 h,且比单侧肺循环阻断组表现重.冉灌注6h 2组肺损伤均呈恢复趋势. 结论:肺外科中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致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损伤程度比肺移植中的单侧肺门阻断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体外循环(CPB)期间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肺动脉灌注添加谷胱甘肽的改良低钾右旋糖酐液(LPD液)对CPB所致肺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杂种家兔20只,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CPB无肺动脉灌注)和灌注组(CPB改良LPD液肺动脉灌注).于CPB不同时点分别抽取血样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PO2/FiO2);停CPB后取肺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和计算肺湿干比(W/D).结果:随着CPB的进行,两组PO2/FiO2均呈下降趋势,而CPB 90 min时灌注组P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298±40 vs 252±51, P<0.05);CPB开始后两组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在CPB 60 min和CPB 90 min对照组水平明显高于灌注组[(44.63±8.07)pg·ml-1 vs (37.96±5.78)pg·ml-1、(51.35±6.79) pg·ml-1 vs (44.93±6.63)pg·ml-1, P<0.05];停CPB后,灌注组肺组织MDA和肺组织W/D低于对照组.结论:CPB期间经肺动脉灌注改良LPD液能减轻CPB所造成的肺损伤,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间断肺通气对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处理组(n=18)体外循环期间每5分钟间断肺通气一次;对照组(n=18)体外循环期间不通气。所有病人术后2h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别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IL-1,IL-6,TNF- α,LDH含量及术前、体外循环后1,4及8h肺功能指标(PaO2/FiO2)。结果:处理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IL-1,IL-6,TNF-α,LDH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体外循环后1,d及8h PaO2/FiO2较同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间断肺通气可能通过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降低肺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等环节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注利多卡因对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合并有ALI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0.5%利多卡因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入;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l+5%碳酸氢钠80ml+2%利多卡因20ml持续气管内滴入,3~5滴/min。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在吸痰前气管滴入2~3ml,并每间隔1h再次滴入;或采用生理盐水500ml+5%碳酸氢钠80ml持续气管内滴入,3~5滴/min。观察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两组SaO2、PaO2/FiO2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hSa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aO2/FiO2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多卡因气管内滴入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疗效确切,可改善氧合,终止其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1治疗犬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l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犬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方法 15只成年健康家犬随机分成3组,静脉注射油酸复制性肺损伤模型后分别给予PGEl雾化吸入或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同时联合PEEP治疗。结果PGEl治疗组犬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肺循环阻力(FVR)和平均肺动脉压(MRAP)均显著降低;且雾化吸入组动物体循环平稳,静脉治疗组体循环指标变化显著。结论 雾化吸入PGE1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降低油酸型ALI犬MPAP和PVR.迅速提高PaO2/FiO2.且不影响体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中肺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CPB期间吸入40×10^-6mg/L NO直至关胸。CPB前和术后气管插管未拔前0-1 h,〉1-2 h,〉3-4 h测定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ET CO2),并分别在同时点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死腔率(VD/V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和肺泡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并行肺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O组VD/VT、P(A-a)O2、OI明显下降(P〈0.05),CaO2升高(P〈0.05);肺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炎症水肿明显减轻。结论婴幼儿CPB术中存在明显肺损害,表现为一些亚临床性肺功能损伤。吸入40×10^-6mg/L NO对CPB期间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两种转流方法对先心病婴儿肺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DHCA组和DHLF组。分别于转流前(TO),转流结束后5min(TI),转流结束后2h(T2),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气道阻力(Raw)、呼吸指数(RI)值。结果 1.DHLF组术后ICU滞留时间明显高于DHCA组(P<0.05)。2.转流结束后(T1,T2)DHCA组和DHLF组的Cstat都较体外循环开始前(TO)明显降低(P<0.01),Raw、RI都明显升高(P<0.01);T2时在Cstat方面,DHLF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RI方面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结论 DHLF和DHCA两种转流方法都能明显引起先心病婴儿肺功能受损,但DHLF较DHCA对肺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烷对心脏瓣膜病患者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0例)和七氟烷吸入组(S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不使用任何吸入麻醉药,七氟烷吸人组分为S1、S2、S3三个亚组,每组10例,体外循环后分别吸入0.5、1.0、1.5MAC的七氟烷维持麻醉。四组病人术前用药、麻醉诱导、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过程中麻醉维持、体外循环方法均相同,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体外循环前(T1)、停机(T2)、手术结束(T3)、术后2h(T4)、术后4h(T5)、术后8h(T6)、术后12h(T7)、术后24h(T8)测量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潮气量(VT)、气道压、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患者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静态顺应性(CStat),观察肺氧合与肺顺应性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S1、S2、S3组肺氧合功能好转(P〈0.05),顺应性上升(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能减轻体外循环导致的肺损伤,并和七氟烷的吸人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肺灌注组(n=15),对照组(n=15)。肺灌注组患者CPB术中采用含氧血肺动脉持续灌注,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记录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分别于术前、CPB结束及术后0,6h测算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变化。CPB停机后30min,取患者右上肺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肺灌注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肺灌注组患者CPB结束和术后0,6h的氧合指数及肺静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肺间质水肿明显,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灌注组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CPB术后存在肺损伤,CPB中含氧血持续肺动脉灌注可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6.
张蕴  付研 《中国医药导刊》2006,8(4):289-29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不同应用方式对家兔急性肺损伤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经盐水反复灌洗后致PaO2/FiO2<200mmHg,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PS(100mg/kg)采用注入法(T1组)和肺灌洗法(T2组),对照组(T3组)采用同等量生理盐水滴入。观察治疗后PaO2/FiO2、PaCO2和气道吸气峰压(PIP)的变化。结果:T1、T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组较T1更为显著(P<0.05);T2组气道峰压(PI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RDS早期采用外源性PS替代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肺氧合,肺灌注方法较注入法更优。  相似文献   

17.
丁佳慧  安永  彭明清  王中林  田春 《重庆医学》2016,(12):1632-1634
目的:通过监测围术期脑部扰动系数、血清中S‐100β蛋白、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比较体外循环(CPB)对复杂型和简单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脑损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CHD患儿,分为复杂组(n=20,法洛四联症13例,大动脉转位7例)和简单组(n=20,房间隔缺损8例,室间隔缺损12例),分别在手术前(T1)、CPB开始后10min(T2)、阻断主动脉时(T3)、开放主动脉时(T4)、CPB结束时(T5)、CPB结束后5h(T6)、CPB结束后24h(T7)7个时间点应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部扰动系数,同时采集动脉血并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S‐100β和NSE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术前脑扰动系数、S‐100β、NSE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开始至结束两组患儿S‐100β、NSE水平及脑部扰动系数均显著升高(P<0.05),CPB结束后均逐渐下降(P<0.05),且在相同时间点复杂组明显高于简单组(P<0.05);两组患儿脑部扰动系数分别与其血清S‐100β、NSE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PB对复杂型CHD患儿的脑损伤较简单型CHD重,围术期可运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复杂型CHD患儿进行实时监测,以降低患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