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自1987年至1988年,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调查的测试指标,按赤峰市防疫站制定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营养评价表,进行了学生个体营养评价,其结果如下: 1987年评价学生894人,其中肥胖72人(占8.05%);营养正常598人(占66.90%);营养不良224人(占25.06%)。1988年评价815人。其中肥胖68人(占8.34%);营养正常595  相似文献   

2.
宜昌市城区中小学生发育及营养状况五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及掌握宜昌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以《中国 7~ 2 2岁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依据。结果 :宜昌市城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符合全国儿少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其发育特点为 :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以中等居多且增长迅速 ,肥胖发生率高。结论 :应加强全市学生营养干预措施 ,降低青春期肥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是评价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也逐渐上升.有研究表明,我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迅猛上升[1],我国许多城市的学生营养问题防治重点已从营养不良向肥胖、超重转移[2].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东胜市蒙古族寄读学生营养状况,于1990年至1991年,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调查的测试指标,按内蒙古卫生防疫站制定的蒙古族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法”营养状况评价表,对蒙古族寄读学生个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如下: 1990年评价蒙古族寄读学生821人(男生384人,女生437人),其中肥胖40人(占4.87%);营养正常498人(占60.66%);营养不良283人(占34.47%)。1991年评价蒙古族寄读学生1276人(男592人,女684人),其中肥胖98人(占7.68%);营养正常855人(占67.01%);营养不良323人(占25.31%)。1991年与1990年蒙古族寄读学生营养评价结果比较,营养不良状况明显改善,营养正常者明显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年的肥胖率比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吕梁地区小学生生长发育及现时营养状况.我们对该地区城乡7~10岁小学生1656名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三材料来原本资料来自1992年吕梁地区学生健康监测,7~10岁小学生共1656名,其中县城826名.农村832名。2评价方法及标准:2.1生长发育:按《中国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相关法》评定发育等级。2.2营养状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82年)推荐《国际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标准》以身高标难体重进行评价。标准体重为100%,同等身高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90~110%为现时营养良好,<90%为营养不良(分轻、中、重),>110%为肥胖(分肥…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长安县农村中小学生1990~1999年营养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长安县7-18岁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依据1985年制定的身高标准体重,对1990-1999年长安县7-18岁农村学生的生长发育监测资料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长安县7-18岁农村学生营养状况在10年间变化幅度不大,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男女学生营养状况不同;与全国农村水平相比,长安县农村男,女生营养不良,低体重检出率较高,而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低。结论 应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的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儿童少年保健及营养研究的常用工具,生长发育标准是评价个体和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1].但目前不少地区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给有关的评价和研究带来了混乱[2].本文就常用的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进行综述,重点探讨学龄儿童营养评价标准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中国2005年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00生长发育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6-07标准评价中国部分地区3~6岁儿童营养状况,比较中国和国际标准评估结果之异同. 方法 依据3个标准,描述河北、江苏、浙江21县(市)210 308名3~6岁儿童消瘦、生长迟缓、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的发生率.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中国标准与WHO和CDC标准评价结果之差异;采用Kappa统计量,评价国内与国际标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 依据中国、CDC和WHO标准计算的消瘦率依次为2.1%、4.1%和1.5%,生长迟缓率为28.3%、11.5%和15.4%,低体重率为9.3%、6.9%和4.2%,超重/肥胖率为18.9%、14.3%和15.3%.依据中国标准计算的营养不良指标以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均高于WHO标准;依据中国标准计算的低体重、生长迟缓以及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均高于CDC标准,但消瘦率低于CDC标准.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各指标评价结果的Kappa值范围是0.5 ~0.9. 结论 中国标准计算的4项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WHO新标准;除消瘦外,其他3项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CDC标准.中国与国际标准对4项儿童营养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强度属中等偏高.  相似文献   

9.
比较国内外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评价儿童肥胖、超重、消瘦等生长偏离的差异,为统一国内外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在全国儿童营养监测调查数据库中,选取安徽省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间监测的2 81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标准即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身长/身高别体重(2006)、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中位数百分比法(2006)、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中位数百分比法(2009)、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标准身长/身高别体重(1978)计算肥胖率、超重率和消瘦率,并比较各标准的差异.结果 4种标准对于12月龄儿童肥胖检出率依次为14.6%,14.2%,11.8%,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检出率依次为30.6%,28.0%,25.4%,20.5%,消瘦检出率依次为0.6%,2.2%,2.8%,0.9%,4种标准之间超重和消瘦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种标准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结果不一致,应根据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目标来选取适宜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近日,根据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结果,卫生部制定了《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并对外发布。体格发育水平是反映儿童营养及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评价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生长发育评价标准不仅是儿童保健、儿科临床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评估人群总体健扇专状况、制订相关政策和干预计划的重要依据。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及健康状况的调查和数据收集,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但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对其成年期以后的身体健康和体质均有深远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评价不同群体学生的营养状况,尤其是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能够为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身高标准体重是目前筛查和评价群体学生营养状况较为理想的方法[1].  相似文献   

12.
1 研究目的研究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的营养状况、其最直接、最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就是营养评价。在对儿童个体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相应人群的宏观结论。对于学校卫生保健规划的制定,工作重点的选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2 资料来源、方法与对象此次评价对象为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及1991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参加正式运算的卡片。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执行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学生营养状况,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要求,对甘肃省6~22岁汉族城、乡男女学生10 897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采用《200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进行学生营养状况评价。结果2005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98%,较低体重检出率为50.27%,肥胖检出率为5.34%;乡村学生较低体重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P<0.01),城市学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乡村学生(P<0.01)男生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1)。结论甘肃省汉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应加强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鹏  张颖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742-743
目的 了解沈北新区中小学生营养现状,为指导学生营养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对沈北新区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作为评价标准,使用“沈阳市学生健康监测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汇总.结果 沈北新区中小学生5a平均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7.42%,平均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62%,15.05%,处于较高水平;营养不良、超重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肥胖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同.结论 沈北新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并存,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利用 1991年和 2 0 0 0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体格测量资料 ,选取 7~ 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不同超重评价标准描述 1991年~ 2 0 0 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进一步探讨不同评价标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 ,不同标准均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已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但上述标准在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情况时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建议制定适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年龄 -性别 -BMI参考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和2003年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分类标准建议”比较静安区中小学生的肥胖状况。方法2002~2004年,静安区营养监测点7~18岁的学生,分别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法和WGOC标准筛选肥胖、超重,比较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学生特征。结果(1)用身高标准体重、WGOC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分别为16.44%和10.51%,超重率分别为12.90%和15.31%;(2)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中,用2种标准筛选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存在明显不一致性;有4.41%(734/16 640)的学生用身高标准体重不能进行筛选,其中男生13~17岁组占91.69%(673/734);(3)2种标准筛选的肥胖学生均表现为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男生高于女生。结论随着我国青少年发育的快速变化,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已不能客观反映儿童青少年中的肥胖、超重水平,而WGOC标准能很好地区分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根据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调查结果,卫生部制定了《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并对外发布。体格发育水平是反映儿童营养及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评价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生长发育评价标准不仅是儿童保健、儿科临床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评估人群总体健康状况、制订相  相似文献   

18.
制作云南多民族围青春期学生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的百分位标准曲线和百分位数界值点,为建立各指标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云南7个民族7 ~18岁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标准曲线,以百分位数界值点为标准,进行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比较及营养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曲线效果良好,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白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高(P50分别为172.14,159.17 cm),佤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低(P50分别为163.21,151.82 cm),2个民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分别相差8.93 cm与7.35 cm.利用所建立的参考值标准筛查7个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2.01%,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8.51%和4.32%,其中傣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最高,为2.40%;汉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14%,4.99%.结论 基于本地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较客观地反映了云南省围青春期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可为评价云南省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区域性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9.
邓纳莉  麦锦城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499-150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生营养状况及近25a来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学生营养干预与健康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1985至2010年间共6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现场检测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实施,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简易版)”,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采用“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2010年营养正常率为71.21%,营养不良(含生长迟滞、消瘦)率为15.40%,超重率为8.38%,肥胖率为5.00%;营养正常率男生为65.87%,女生为76.62%;超重肥胖率男生为37.31%,女生为16.23%;营养不良率城市学生为12.62%,乡村学生为18.13%;超重肥胖率城市学生为17.50%,乡村学生为9.35%.近25a来,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从1985年的32.89%下降为2010年的15.40%,但超重肥胖检出率从1985年的0.59%上升到2010年的13.38%.结论 25a来广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但超重肥胖问题日趋明显.加强学校营养工作,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延平区不同营养水平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永祥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561-1562
目的 了解不同营养水平学生视力状况,探讨营养状况对视力的影响,为防治学生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延平区37 811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分析比较不同营养水平学生视力低下率.结果 在延平区中小学生中,视力低下率以肥胖学生为最高,超重学生次之,营养正常和营养不良学生相对较低且相近.肥胖、超重学生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学生视力低下率及平均视力低下率,营养不良与营养正常学生视力低下率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营养过剩学生发生视力低下的机率较高,营养过剩是发生视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