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6只吸入230PuO2气溶畦大鼠中,肺癌发生宰(Y,%)与肺累积平均吸收剂量(D,Gy)关系,符合于拟台方程Y=105exp[-3.57/(D+1.25)],由此方程推算出大鼠吸入。抽230PuO2后肺癌终生危险度为2162/106。吸入230PuO2后死亡鼠肺癌累积发生率(F,%)与动物活存时问(T,天)及吸收剂量(D,Gy)三者的关系,可拟合为下列函数式:F=-1.35-0.069-1.58×10-2D+(0.0236+2.18-102D+1.68×10-6D2)lnT 钚诱发肺癌的最短潜伏期为94天,11.3~17.6Gy可能是晟适致癌剂量。1只230PuO2后37天死亡鼠,TLN发生原发性血管肉癌.  相似文献   

2.
钚在肺中的初始沉积量,钚在呼吸道的代谢规律以及靶器官质量是吸入239PuO2致癌危险度实验研究中器官剂量计算的三要素。本文作者提出了大鼠暇入239PuO2后肺、肺门淋巴结剂量计算公式 。此公式因考虑到靶器官质量变化规律, 优于国外算法,使器官剂量估算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大鼠吸人氧化钚后的致肺癌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9只大鼠吸人239PuO2(AMAD=1.1~1.4lμm,GSD=1.9)后, 依初始肺负荷O.11~5.03kBq分5个剂量组。对照大鼠67只。观察期从中毒后至630天。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PuO2在大鼠呼吸道中沉积与廓清规律,提出肺及肺门淋巴结(TLN)剂量计算公式,供有关的剂量一效应研究参考。使160只大鼠吸入239PuO2气溶胶(AMAD:1.4μm:og=1.8),然后于378天内分期分批活杀,测定肺、TLN、股骨的239Pu量。结果表明,PuO2在大鼠肺泡中:的初始沉积率为24.9±7.2%.肺中PuO22的廓清规律呈二项指数函数,其80%和20%分别以122.7和373天的有效半排期廓清。随着肺中钚含量的不断减少,TLN中钚的蓄积量不断增加,两者呈一定的函数关系。从而推导出肺和TLN剂量计算公式。骨中含钚量很少。本文还斌肺中PuO2向TLN转移的问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核素对靶细胞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本实验用成年雄性大鼠,日龄75~80日,体重180~225克,令大鼠吸带有钚浓度为9.2×10-9~5.5×108Ci/l的气溶胶。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吸入239PuO2后40分钟,由肺可洗出钚的76%在肺巨噬细胞(PM)内,1天后可达96%。洗出细胞中PM吞噬钚的指数随动物初始肺沉积量增加而增加。本实验给出了吸钚后28天以内,肺钚滞留函数式和PM内钚滞留函数式。这些可作为估算肺与PM内剂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238Puα粒子辐射体体外诱发成年Wistar大鼠肺成纤维细胞(WAL-F1)转化的特征.初步结果表明,在0.01~1.0Gy剂量范围内,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符合单次击中单靶模型:S=e-D/Do,Do=0.172Gy,没有肩峰剂量(Dq).高LETa粒子(5.25MeV)辐射后早期(第2代)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传至第11代后,增殖能力增强,并观察到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的某些转化特征.转化后的细胞经免疫抑制的同种动物体内接种可形成肿瘤.238Puα粒子与X射线比较,以Do值为生物学终点,α粒子的相对生物效应(RBE)约1l~13.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60Co γ线不同剂量照射条件培养液(ICM)培养K562细胞后引发的旁效应。方法 采用健康男性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观察不同剂量60Co γ线照射的条件培养液培养后引发的K562细胞对NK细胞敏感性的改变,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照射组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即受照肿瘤细胞的培养基显著影响了未受照肿瘤细胞的存活能力,从而NK细胞对未照射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加;其中,从0.5 Gy起即出现显著升高, 1.0 Gy继续增加,2.0和5.0 Gy出现波动,在8.5 Gy达到最高。照射组K562细胞的凋亡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即受照肿瘤细胞的培养基显著影响了未受照肿瘤细胞的存活能力。在0.5 Gy处,即出现非常明显的效应。结论 对于K562细胞,ICM对细胞显示出明显损伤作用,NK细胞活性显著增加,凋亡率升高。提示存在培养基转移介导的电离辐射旁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下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改变。方法 采用CL187人结肠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60Co单次高剂量率照射组、125I低剂量率照射组。单次高剂量率组以2 Gy/min给予细胞1、2、4、6、8和10 Gy的照射,低剂量率组以2.77cGy/h的初始剂量率给予相同剂量照射,照射后24 h根据肿瘤细胞死亡率和14 d克隆形成率评价不同照射方式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同时,用放射性125I粒子以2.77 cGy/h的剂量率,给予细胞2、5和10 Gy的照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量其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率组照射后细胞死亡率在1 Gy时低于60Co单次高剂量率组,随着剂量的上升,2 Gy后,超过单次高剂量率组,但整体上125I粒子照射后细胞死亡率高于60Co组(P=0.011)。125I持续性低剂量率照射组的克隆增殖率明显低于60Co单次高剂量率组(P=0.0021)。低剂量率照射下,2 Gy时仅能引起G2/M期阻滞和凋亡,5 Gy时达到峰值,10 Gy时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比率依然很高,但相对于5 Gy有所下降;同时G2/M期阻滞和凋亡变化呈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 在相同剂量条件下,125I粒子持续照射低剂量率照射比60Co单次高剂量照射对CL187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效应;G2/M期阻滞引起的凋亡是低剂量率照射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吸入239PuO2所致呼吸道各区间危险细胞的能量沉积随机特性的研究出发, 利用自制的圆柱型无壁组织等效正比计数器.测量了不同距离a点源(241Am、210Po和239)对4种模拟组织直径单次事件的比能概率密度。并计算出相应的剂量平均线能和单次事件剂量平均比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产6711型125I粒子的相对生物效应,并对其照射杀伤PANC-1细胞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 PANC-1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时,行125I粒子离体照射;在初始剂量率为2.59 cGy/h时,分别给予1、2、4、6、8和10 Gy照射。60Co照射作为对照组,吸收剂量率为2.21 Gy/min,给予相同剂量照射。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比率,并比较在4 Gy照射后培养12、24、48和72 h细胞死亡率随时间变化。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克隆形成率,绘制生存曲线,得出生物学参数,并测定125I粒子与60Co的相对生物效应。结果 在相同剂量照射下,125I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与60Co照射相比,当≥4 Gy时,细胞死亡率明显增高。在4 Gy照射后,随着时间延长细胞死亡率增高,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从生存曲线分析,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细胞存活分数比60Co低,125I粒子相对于60Co的生物效应为1.45。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与60Co高剂量率照射相比,细胞杀伤效应更强;测定的相对生物效应与其他研究者测量的结果相似;将为临床125I粒子治疗肿瘤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9C重离子治疗中因自身衰变产生的缓发粒子对细胞产生的辐射损伤和在单个V79中国仓鼠肺细胞模型上的微观剂量以及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蒙特卡罗程序模拟多种能量(3~10 MeV)α粒子在细胞(细胞半径RC=10 μm,细胞核半径RN=5 μm)中的输运后细胞核内吸收剂量结果,并与医学内照射剂量(MIRD)方法S值(SN←N,SN←Cy,SN←CS)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9C重离子分别在V79细胞模型表面、细胞质内以及细胞核3种位置处衰变生成的缓发粒子(α粒子和质子)在靶中输运能量沉积情况及细胞生存率。结果 蒙特卡罗模拟结果与MIRD方法S值进行比较,靶源组合从细胞核到细胞核SN←N值的差异为1.91%~4.95%,细胞质到细胞核SN←Cy为1.48%~5.11%,细胞表面到细胞核SN←CS差异为-1.99%~0.80%,证明蒙特卡罗计算值与MIRD方法S值吻合较好(差异值均< 6%)。当一个9C离子在V79细胞模型表面衰变产生次级粒子进入细胞,细胞核内平均吸收剂量为10-2Gy数量级,计算细胞生存率约为88%;衰变在细胞质中进行,计算细胞生存率约为80%;当碳离子直接进入细胞核中衰变,α粒子射程短并将大部分能量沉积在细胞中(细胞核内平均剂量0.1 Gy数量级),造成细胞损伤较大,细胞存活的概率约为53%。结论 9C离子自身衰变发射次级带电粒子,其中α粒子进入细胞核时对细胞造成的损伤较大,生物学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用体外洗肺法,将离体的人肺和大鼠肺巨噬细胞置于含二氧化钚的培养液内,暴露一定时间后,研究人和大鼠肺巨细胞吞噬活性的差异。同时经在体大鼠气管注入239PuO2后再洗肺,以测定巨一胞的活性,用来比较在体和离体的大鼠肺巨噬细胞功能。结果证明,大鼠在体和离体的巨噬细胞的的吞噬活性类似,在离体情况下,人和大鼠肺巨噬细胞的活性亦较近似,人和大鼠的肺体的巨噬细胞在肺的游离细中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敏80%,它们的直径分别为12.53和11.35μm。  相似文献   

13.
131I大鼠甲状腺致癌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用雄性Wistar大鼠409只,腹腔分别注射131I 52.4、40.0、26.2; 12.5和2.5μCI/只,两年的观察结果。五个剂量组甲状腺吸收剂量分别为164、125、82、39和7.8Gy.12个月发生甲状腺良性瘤,观察到24个月时,39Gy以上各剂量组主要表现为耳状腺退行性变和良性癌生成;而7.8Gy剂量组甲状腺恶性瘤发生率达45.8%。131I诱发大鼠甲状腺良性肿瘤以滤泡性腺癌为主,其次是乳头状腺癌,恶性瘤以乳头状腺癌和混合癌为主,甲状腺肿瘤的发生与131I对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在甲状腺轴内分泌紊乱(T4降低、TSH升高)情况下,TSH反复刺激损伤的甲状腺上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了1.5GyX射线单次全身照射(剂量率0.286Gy/min)对小鼠胸腺细胞CD3分子表达的影响,及胸腺细胞亚群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中等剂量照射后,胸腺细胞CD3分子的百分率明显增高,胸腺细胞CD3阳性细胞比例为对照组的177.61%.同时,胸腺中CD4+及CD8+细胞比例亦显着增加,分别为对照的202.5%及165.87%.然而,胸腺中CD4+、CD8+细胞的比例显着降低,为对照组的68.28%,与此同时,胸腺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55.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A549、BEAS-2B细胞均行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在4、6、8 Gy照射时,125I粒子组细胞克隆存活分数较60Co组降低更明显(t=6.06、9.42、4.90,P<0.05)。A549细胞在4 Gy时,G1期细胞比例125I粒子组为70.67%±1.49%,60Co组为59.59%±0.71%(t=10.77,P<0.05);细胞凋亡率125I粒子组为18.09%±0.73%,60Co组为9.81%±0.16%(t=19.40,P<0.05)。125I粒子照射明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但不同射线同一剂量或相同射线不同剂量下,BEAS-2B细胞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较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照射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效应更明显。Bcl-2/Bax蛋白比失衡,最终致Caspase-3蛋白的活化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T3N0M0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临床分期为T3N0M0前列腺癌患者22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靶区最小周边剂量为140~160 Gy,尿道剂量<400 Gy。中位粒子数74颗(26~90颗),中位粒子活度1.55×107 Bq(1.30×107~1.85×107)Bq。11例行去势手术,11例行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治疗。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治疗。5年无生化失败生存率为70.6%,总生存率为81.8%。2例于粒子植入术后12个月出现生化失败,1例在术后90个月出现生化失败,重新给予内分泌治疗。粒子植入治疗后1级、2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9.1%,1级和2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7%和9.1%,1例出现4级直肠反应。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T3N0M0期前列腺癌创伤小、疗效好,可以考虑应用于不愿接受外放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气管内注入239PuO2后Wistar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注入剂量为5.25μCi,CMD为2.5。于中毒后第7、14、21和30天采血样,以毛细管法作白细胞抑制试验(MIT),每个样品分成加PHA组和未加PHA组,未中毒组加PHA后游走抑制明显,移动抑制指数(MII)小于0.8,这表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中毒组于中毒后第14、21和30天游走抑制能力下降。MII大于或等于0.8,这说明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有所下降。结果提示239PuO2吸入中毒后可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56Fe17+12C6+重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56Fe17+12C6+重离子束和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人淋巴细胞系Peng-EBV,吸收剂量均为0、0.5和2.0 Gy,56Fe17+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26~0.55 Gy/min,12C6+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30~0.50 Gy/min,γ射线照射剂量率为0.75 Gy/min。研究不同射线对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双+环”畸变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12C6+56Fe17+重离子与60Co γ射线照射后细胞畸变率与0 G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322.97,P<0.05)。“双+环”畸变率与0 G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05.37,P<0.05)。其中,12C6+重离子束诱导的细胞畸变率和“双+环”畸变率最高,其次是56Fe17+重离子束,而且二者均高于60Co γ射线。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期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0.17,P<0.05),12C6+重离子、γ射线及56Fe17+重离子诱导的G2期阻滞程度依次降低。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促进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0.87,P<0.05),12C6+重离子、γ射线及56Fe17+重离子诱导的早期凋亡率依次降低。结论 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染色体畸变、G2期阻滞及细胞凋亡。12C6+离子束诱导的染色体畸变、周期阻滞和凋亡程度最高。56Fe17+12C6+离子束与γ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与LET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2、4 Gy X射线照射后人肺腺癌细胞miR-424*体内、外表达以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及血清中miR-424*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4 Gy X射线分别照射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以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A549细胞中miR-424*表达水平;用照射后的A549细胞制备裸鼠肺转移动物模型,检测裸鼠肺组织及血清中miR-424*的表达水平;收集肺癌患者肺组织及血清样本,检测miR-424*表达水平。结果 2、4 Gy X射线照射后1、2、12、24及48 h,miR-424*表达均显著升高(2 Gy:t=-45.886~-6.709,P<0.05;4 Gy:t=-29.087~-7.833,P<0.05);0、2、4 Gy照射后,miR-424*在裸鼠肺及血清中表达水平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9.72、8.58及4.7与11.93、9.22及8.99倍(t=-13.243~-3.052,P<0.05)。6/11例(54.5%)患者肺癌组织中高表达miR-424*,腺癌、鳞癌病理类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84例(51.20%)肺癌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血清miR-424*表达升高 1.97~17.71倍,其中腺癌患者血清检出率为39.1%(18/46),鳞癌患者血清检出率为65.8%(25/38),两种病理类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9,P<0.05);此外,84例肺癌患者中,miR-424*[JP3]在未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41.5%(22/53),显著低于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67.7%(21/31)[JP](t=5.387,P<0.05)。结论 2、4 Gy X射线照射可增加A549细胞miRNA-424*的体内、外表达水平,可能与增强A549细胞体内、外侵袭转移能力有关。肺癌患者中50%以上的肺癌组织及肺癌患者血清中miR-42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放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对其相关剂量学参数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诊疗中心收治的31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肺肿瘤患者,其中鳞癌8例,腺癌10例,其他部位转移癌13例,术后1~6个月复查胸部CT,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对所有患者行疗效评价,观察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放射性肺炎(RP)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放射性肺炎评价标准评价,统计术后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周边剂量)、患侧肺V8(8 Gy包绕肺体积占患侧肺体积的百分比)、V32(32 Gy包绕肺体积占患侧肺体积的百分比)、患侧肺Dmean(平均照射剂量)。分析术后D90V8V32Dmean等剂量学参数与发生RP的关系,将术后各剂量学参数与外放疗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寻找与RP发生相关性较高的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6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11例,疾病稳定(SD)8例,疾病进展(PD)1例,ORR为71.0%,DCR为96.8%,RP患者3例,RP发生率 为9.7%,粒子术后V8V32Dmean等不能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指标,经随访观察术后D90超过170 Gy 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3例(3/5),<170 Gy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0例(0/26)。结论 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术后D90与RP发生有一定相关性,V8V32Dmean与RP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