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组大鼠脑池注人5.7-双羟色胺(5.7-DHT)100微克/20微升,9天后进行电针(30分)镇痛实验。另一组同样处理不给电针。第三组脑池注入溶剂与第一组同时电针。三个组在如上处理后均取脑干,腰髓进行P物质(SP)测定。结果溶剂组电针镇痛个体出现率(62.5%)与痛阈升高(131.2%)均与正常大鼠无异。5.7-DHT脑池注入的大鼠其电针作用被翻转(痛阈降低18%)此组脑干与腰髓SP含量均低于其它二组。  相似文献   

2.
<正> 据报道,P 物质(SP)的镇痛作用与其促使脑啡肽的释放有关。在离体大鼠脑片中,SP 可加强基础或钾离子诱发的~3[H]5-HT 释放。将 SP 注入小鼠腹腔产生镇痛作用时,伴有脑内5-HT 转换率的降低,提示 SP 的镇痛作用可能与中枢5-HT 有关。本文试图观察 SP 对脑内5-HT 含量的影响及其与痛阈和电针镇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针刺镇痛与中枢P物质间的关系。实验大鼠分为二组:一组给予电针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电针前后分别以扭尾实验测痛阈。测痛后立即断头取脑和脊髓,分别测下丘脑、脑干和腰髓P物质的含量水平。P物质用放免法测定。结果电针镇痛组的动物针后痛阈较针前提高135.0%。对照组不用电针,痛阈也无明显改变。电针镇痛有效的动物,其P物质在下丘脑较对照组为低,而在脑干和腰髓则较对照组为高。结果表明:电针镇痛增加P物质在下丘脑的释放,而在脑干和腰髓则降低释放增加储存。电针镇痛可能部份的通过对中枢P物质的影响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电针镇痛作用下,脑和脊髓P物质的量的变化。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电针并对下丘脑、脑干和脊髓的P物质进行放射免疫测定。对照组不给电针,其它处理与对照组相同。对痛阈提高组大鼠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电针组比对照组下丘脑的P物质明显降低,而脑干和腰髓部位升高。此实验表明脑干和脊髓P物质与针刺镇痛的下行性抑制亦能有联系。并对其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崔仁麟  赵飞跃 《针刺研究》1992,17(3):183-185
<正> 以前的实验证明,电针镇痛同时提高脑干5-羟色胺(5-HT)水平可能是通过5-HT能下行抑制起作用。大鼠给予对氯苯丙氨酸(PCPA),耗竭脑内5-HT可消除电针镇  相似文献   

6.
对氯苯丙氨酸对大鼠电针镇痛及中枢P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崔仁麟  马春红 《针刺研究》1990,15(2):109-111
<正> P物质是伤害性刺激一级传入的神经递质。我组以前的实验证明,电针镇痛的大鼠低位脑干与腰髓的P物质含量增加。当大鼠脑池注射5.7-双羟色胺一周后再给电针,电针镇痛作用被去除,此时脑干和  相似文献   

7.
5,6-双羟色胺(DHT)是一种5-羟色胺(5-HT)能神经纤维的化学切断剂。将其注入大鼠脑室可大量损毁自脑干中缝核群下行至脊髓的5-HT纤维;注入5-HT上行纤维束内,则可选择性损毁5-HT能上行纤维。本工作中应用了上述两种方法,探讨5-HT下行及上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并将其与吗啡镇痛进行比较。大鼠以辐射热-甩尾法进行测痛,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进行电针。脑室(或脑内)注射DHT的动物以及注射人工脑脊液的对照动物,在实验毕均处死,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脑和脊髓内5-HT的含量。脑室注射DHT 33~100微克,可使脊  相似文献   

8.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电针“足三里”可以激活大鼠脑干中缝大核内的缝-脊神经元,并抑制其由尾尖伤害性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当于胸髓背侧切断背外侧束后,电针虽仍能引起激活效应,但抑制伤害性反应的能力明显减弱。本工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分析此下行抑制通路是否为5-羟色胺能的。实验用250~350克大鼠,实验组大鼠在实验前7~10天,于第四脑室内微量注射20μl5,6-DHT(5mg/ml)。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人工脑脊液。电针“足三里”5分钟后,对照组大多数(13/19)缝-脊神经元被激活,自发放电增加。所有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均不同程度地被抑制(P<0.05~0.001)。电针的此种效应约持续20分钟。而脑室注入5,6-DHT的实验组很难找到缝-脊神经元,所记录的20个神经元中仅一例为符合进行激活三个标准的缝-脊神经元。电针“足三里”后自发放电仍增加(P<0.05~0.001),但电针对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仅在电针后0分时可以观察到。与对照组电针抑制效应相比。电针后5-15分钟两者差异显著(P<0.05~0.001)。以上结果提示电针镇痛效应可能或至少部分是通过中缝大核下行的5-HT 能的纤维传递的。  相似文献   

9.
大鼠中枢P物质含量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黎海蒂  李希成 《针刺研究》1989,14(3):370-374
<正> 已知 P 物质(SP)在痛觉调制中,具有双重作用:鞘内注射 SP 拮抗剂可对抗 SP 引起的痛阈下降,将 SP 注入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可出现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脑啡肽而实现的。以往的研究多应用脑室(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腔、肌肉以及鞘内注射或微电泳导入 SP 或 SP 抗体等方法,观察痛阈及神经元电位的变化。但在电针时,动物不同脑区和脊髓 SP 含量的变化有何不同,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中枢 P 物质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本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是电针时大鼠海马、下丘脑、纹状体和脊髓内SP 免疫活动物质(Ir-SP)含量的变化;二是电针强度和频率对 Ir-SP 含量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阿片受体和5-羟色胺(5-HT)受体在电针引起不同脑区 Ir-SP 含量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往工作已表明针刺镇痛作用与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已有许多材料报道脑5-羟色胺(5-HT)主要由脑干中缝核群,尤其是中缝背核所产生的。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枢色胺能神经结构——中缝核及其递质5-HT在针刺痛镇中的作用,我们损毁中缝背核,观察针刺镇痛中的变化。实验用大白鼠进行。测痛及电针方法同先前报告。损毁所用电流强度为5毫安,持续20~25秒。手术后7~9天测痛并与损毁前作比较。实验完毕后剥取动物脑干组织,用生物法进行脑(5-  相似文献   

11.
<正> 以往我们曾在胃大部切除术病人术前、术中记录了病人指(趾)血管容积脉搏波幅的变化.在动物实验中记录了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时腹肌肌电反应,证明了这两项生理指标对探讨內脏疼痛反应的规律和评定临床腹部手术的针麻效果上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利用胃牵拉反应的动物模型记录了腹肌  相似文献   

12.
为证实补骨合剂对口腔种植体骨整合的促进作用,运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对杂种犬口腔种植体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第1周成骨细胞指数、第2周骨矿化沉积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4、12周实验组骨融合指数比对照组显著提高;第4周实验组骨缺陷面积显著减少(P<0.05)。提示补骨合剂可以提高种植区早期骨矿化沉积速率。增加种植区早期成骨细胞数目,促进骨基质合成,提高种植区骨性结合率,缩短骨整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兔耳穴对胆囊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发现电刺激兔耳肝胆穴后,胆囊缩小,胆囊颜色变淡,其缩小反应最早在刺激后1分钟时出现,多在刺激后10分钟左右收缩开始明显,一般持续30~40分钟。取刺激后15~25分钟所得的胆囊长径和宽径乘积的平均值,与刺激前比较,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不但由体外观察到有关耳穴与肝胆脏器的相关关系。也为临床上采用耳压排石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针刺可以降低体温已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特别是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报道甚少。本工作以家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感受神经元自发放电为指标,观察电针对其放电活动的影响,探讨针刺对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整作用。方法家兔18只,雌雄不拘,体重1.7~2.3公斤,以氨基甲酸乙酯(1克/公斤)静脉麻醉。手术包括气管插管,小脑延髓池引流和开颅。手术后,兔头固定于立体定向仪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阴阳普遍存在的法则及藏象学说为依据,从有关肝阳虚的理论依据,肝阳的生理功能,肝阳虚的病因病机,证治等方面阐述了肝阳的生理特点与肝阳不足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胃、肝、肺等脏腑关系密切。用清、润、通、降四法治疗本病,并重视调理脏腑功能,对久病不愈者,从痰瘀论治,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 印防己毒在发挥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时,能阻断、消除中枢的一些抑制过程。关于针刺镇痛原理的“抑制假说”认为:针麻可能是在针刺影响下,中枢对伤害性刺激传入冲动的一种抑制。那么,消除抑制的印防己毒对针刺麻醉的影响,是否是降低其效果呢?我们用家兔单侧穴位电针镇痛模型,观察了印防己毒对动物电针镇痛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臂带式鹰嘴钩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臂带式鹰嘴钩治疗尺骨鹰嘴骨骨折的最佳方案,选用12具防腐配对肘关节模拟尺骨鹰嘴的三种骨折类型,测量肘关节在不同屈曲角度时骨折断端的应力,数据以SPSSV7.5.1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以寻求不同类型骨折的最佳固定点.结果显示,三种骨折的中点组固定,骨折端应变均较远、近点组小,有显著性差异;在20~25N固定力时出现临界应力;肘关节在60°~100°之间行功能锻炼时,骨折端的应力相较屈肘90°时的应力变化范围在25%之内.表明鹰嘴钩治疗尺骨鹰嘴骨折固定点应选取在骨折块中点,固定力量在20~25N之间,肘关节功能锻炼最佳范围在屈肘60~90°之间,此时骨折端的应力符合生理压力的区间,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9.
<正> The ancient medical science of our country looks upon a human body as a monolithic whole. According to this "concept of th.e whole" the exterior(body surface)of a human body is correlated with its viscera(internal organs)through the proper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There are records of such findings as the twelve channels linking with the viscera in-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带蒂骨膜瓣再生软骨的机理及修复负重区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在兔右股骨内髁造成全层软骨缺损,实验组用逆运脉血流方向切取的带蒂骨膜瓣,对照组用游离骨膜移植修补。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实验动物,作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带蒂骨膜瓣的再生软骨能力优于游离骨膜,更适宜于修复负重区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