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曾婕  郑荣琴  任杰  许尔蛟 《器官移植》2010,1(4):204-20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肝移植术后确诊有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病变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3个时相的造影剂灌注模式。以延迟期仍保持高增强或等增强或造影中始终无增强判定为良性病变,以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或无增强判定为恶性病变,计算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与假阴性率。结果与良性病变比较,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增强或等增强的病灶中,恶性病变在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有显著的增强消退倾向(P0.01)。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0%(19/21),假阴性率为10%(2/21),2例假阴性均为肝脓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100%(46/46)。结论超声造影对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区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1月129例超声检测的局灶性肝脏病变患者进行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增强MR/CT和/或病理检查。结果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对恶性病变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0.7%和93.8%。结论超声造影可较好地鉴别良恶性局灶性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对小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使用造影剂Sonovue对小肝癌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肝癌瘤体内的增强变化,并与动态增强CT和(或)动态增强MRI对比。结果 小肝癌超声造影的表现以动脉期呈高增强,门静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为标准,正确诊断率为88.2%(60/68),而结合延迟期肝癌呈低增强的标准,正确诊断率为97.1%(66/68),假阳性率2.9%(2/68)。结论 超声造影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CnTI造影成像技术对29例共35个肝血管瘤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35个病灶的增强模式:30个(85.7%)表现为动脉期及门脉期边缘结节状增强并逐渐向内充填式增强,延迟期呈强回声或等回声;4个(11.4%)表现为动脉期及门脉期的快速整体增强,延迟期2个(5.7%)呈等回声,2个(5.7%)呈稍弱回声;1个(2.9%)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内部无增强。造影前常规超声检查仅6个(17.1%)病灶诊断为血管瘤;造影后30个(85.7%)病灶诊断为血管瘤,5个(14.3%)诊断为其它肿瘤。结论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具有特征性,根据其增强模式,多数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不同病理学类型的超声改变特点,探讨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由超声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4例PLG直径≥10mm的临床资料。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PLG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析PLG病理学分类的超声诊断,评估胆囊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84例PLG超声诊断敏感性98.81%,特异性89.29%,准确性94.05%,阳性预测值为88.10%,阴性预测值89.29%,误诊率为10.71%(9/84)。恶性组(44例)与良性组(40例)在年龄(67.5岁US.45.5岁)、合并胆囊结石(27.27%VS.12.50%)、PLG单发(97.14%'US.75.00%)、直径(35.2mm%15.6mm)、基底部宽(97.73%vs67.50%)、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U呈高阻低速型动脉血流频谱(84.00%vs.23.08%)、阻力指数(RI)(≥0.60vs.≤0.35)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G直径≥10mm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学分类的符合率较高,对其良恶性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年龄≥60岁、PLG单发、基底部宽、直径≥20mm、CDFI高阻低速型动脉血流频谱、RI≥0.60及合并胆囊结石是胆囊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其中PLG直径是独立的高危因素。超声可作为鉴别和评估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285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通过超声造影进行Borrmann分型,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总体准确率为92.3%(263/285),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准确率分别为100%(12/12)、90.6%(77/85)、92.6%(126/136)、95.7%(45/47)和3/5。结论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0T MR的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3D—VIBE)在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经MR检出的28例直肠癌术后病变患者的MR影像资料.28例患者均接受T2WI序列和DWI序列检查,其中有24例接受3D—VIBE序列检查。选取13例同时期因盆腔其他病变行MR扫描而直肠无病变的病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计算T2WI中病灶或正常直肠壁与右侧臀大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L/SIM)、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髂外动脉增强达高峰后第2个序列的病变信号强度净增值与髂外动脉信号强度净增值的比值(SIL/SIA),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形态,划分良性型(平坦型和持续强化型)与恶性型(迅速强化型)。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最后诊断。结果28例患者中共检出不同性质的病灶29个,其中直肠癌复发病灶17个,良性病灶12个,包括纤维瘢痕组织4个(其中陈旧性脓肿1个),慢性炎性病灶6个,瘘管1个,脓肿1个;有1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SIL/SIM在良性组为2.84±1.52.恶性组为2.58±0.80,正常对照组为2.13±0.5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P=0.211)。以(1.21×10^-3)mm^2/s为阈值,ADC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100%(17/17),特异性为91.7%(11/12).准确性为96.6%(28/29)(Kappa检验P=0.928),诊断一致性好;以0.28为阈值,SIL/SIA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3/13),特异性为66.7%(8/12),准确性为84.0%(21/25)(Kappa检验P=0.675),诊断一致性中等:以TIC为诊断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3/13),特异性为83.3%(10/12),准确性为92.0%(23/25)。结论T2WI技术无法鉴别诊断直肠癌术后检出的良、恶性病变:DWI技术和3D—VIBE动态增强技术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经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肾肿瘤或可疑肾肿瘤的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在病灶内时相变化的规律及造影剂在肿瘤内分布的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5例病灶中41例为恶性病灶,24例患者为良性病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80.0%(52/65),敏感性87.8%(36/41),特异性66.7%(16/24);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后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提高,分别为93.8%(61/65)、97.6%(40/41)、87.5%(21/24)。肾脏恶性肿瘤的造影模式主要为快进快退不均匀高增强,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表现为慢进慢退低或等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技术为肾脏肿瘤的检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普通超声及SonoVue(声诺维,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超声造影分别对65例(70个肿块)乳腺肿块进行检查,通过增强程度、增强模式、增强时病灶边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等指标来判定包块的良、恶性,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学诊断系良性病变37例,恶性病变28例,超声造影检查的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检查(P<0.05),而在特异性及误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70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其中78.6%(22/28)恶性肿瘤表现为明显增强,75.0%(21/28)为结节状不均匀增强85.7%(24/28)病灶边界不清楚、不规则,周边呈放射状增强;而良性肿块增强较弱,均匀增强,病灶边界较清晰,成团状,仅有18.9%(7/37)病灶边界不清楚,与恶性肿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消退期,良、恶性病灶均呈现均匀或不均匀消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结论 与普通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病变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超检查27个(26例)肾脏占位病变,观察超声造影前后病变内血流显示情况。结果超声造影后:(1)肾癌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强,显著增强者占72%;(2)肾错构瘤75%无增强,肾囊肿均无增强;(3)肾柱肥大增强与肾实质一致。造影前后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4%与100%。结论超声造影有助彩超更准确评价肾肿瘤血供状况,对肾占位病变诊断与鉴别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对直肠肿物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直肠肿物患者行常规经直肠超声(ERUS)及CEUS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术前ERUS与CEUS定性诊断直肠肿物的正确率,比较恶性、交界性(癌前病变)及良性病变间CEUS灌注参数及CEUS表现。结果 129例均为单发病变,其中恶性病变65例、癌前病变31例、良性病变33例。CEUS对直肠恶性病变、癌前病变及良性病变的正确诊断率均高于ERUS(P均0.05)。恶性病变、癌前病变、良性病变及周围正常肠壁之间,CEUS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及峰值强度(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恶性病变CEUS多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强化,延迟期快速消退;癌前病变表现不一,多见不均匀高增强;良性病变动脉期、延迟期多呈高增强。结论 CEUS可用于定性诊断直肠肿物,且效果好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对肝脏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较小肝脏占位性病变(直径≤3cm)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患者156个直径≤3cm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其中恶性病灶74个,良性病灶82个。利用TIC软件分析除外术后瘢痕、坏死结节及性质待定的病灶外的142个病灶造影剂灌注模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4个恶性病灶及除坏死结节、术后瘢痕外的72个良性病灶不同程度增强。动脉相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00%(49/49)增强,其中71.43%(35/49)呈整体增强;实质相85.71%(42/49)呈典型的"黑洞"征。转移性肝癌动脉相特征性地表现为厚环状增强者占52.00%(13/25);实质相88.00%(22/25)呈"黑洞"征。良性病变中动脉相后期呈整体增强、斑片状增强及环状增强者分别为48.61%(35/72)、18.06%(13/72)、33.33%(24/72);实质相呈"黑洞"征、强度低于、近似于周围肝组织者分别为1.39%、30.56%、68.06%。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炎性假瘤造影呈快进快退,类似于恶性肿瘤。TIC分析良性病灶始增时间、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均晚于恶性病灶,差异具有显著性,峰值强度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CC和转移性HCC上述参数无差异。血管平滑肌脂肪和炎性假瘤TIC上述各参数低于良性组其余病变。结论超声造影对提高肝脏小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率有重要的价值,部分良性病变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须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或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3.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实时灰阶CEUS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共45个病灶)分别进行实时灰阶CEUS检查,分析病灶增强模式和血流灌注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实时灰阶CEUS诊断甲状腺良性病灶31个,恶性病灶14个,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30/32)和92.31%(12/13)。良性病灶中,27个(27/31,87.10%)呈整体均匀增强,4个(4/31,12.90%)呈不均匀增强;恶性病灶中,1个(1/14,7.14%)呈均匀低增强,12个(12/14,85.71%)呈不均匀高增强,1个(1/14,7.14%)无增强。结论二维灰阶声像图、CDFI结合CEUS动态观察甲状腺病灶的微血管灌注有助于鉴别诊断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男26例,女18例。年龄(55.9±13.7)岁。44例共47个占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肿物的位置、大小、回声、边界、彩色血流情况,做出常规超声诊断。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物增强时相、增强水平、增强模式、是否有环状增强,做出超声造影诊断。将超声检查诊断与最终病理或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47个病灶中,诊断为恶性15个,良性32个。19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诊断,分别为肾细胞癌13个、肾淋巴瘤2个、肾囊肿3个、炎性肉芽肿1个;28个经增强CT或MRI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或假性肿瘤,且定期随访≥1年无变化,分别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个、囊肿15个、肾连接部皮质缺损3个、肾柱肥大2个、未萎缩肾实质1个、驼峰肾1个、瘢痕1个。常规超声检查病灶最大径(2.5±1.3)cm。肾细胞癌常规超声检查以低回声多见(8/13);超声造影检查以快进快出为主(9/13),多为不均匀低增强(6/13),9个发现假包膜,6个发现坏死。2个肾淋巴瘤常规超声检查均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均为快进快出,等增强1个,低增强1个。5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检查为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以慢进慢出为主(4/5),低增强2个,高增强2个,等增强1个。肾囊肿常规超声检查以无回声多见(16/18);超声造影检查,单纯性肾囊肿无增强,复杂性肾囊肿囊壁或分隔薄且均匀强化,呈慢进慢出、等增强或低增强。炎性肉芽肿常规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超声造影检查实性部分与肾实质同步强化,呈低增强。肾柱肥大、驼峰肾和局限性未萎缩肾实质常规超声检查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为与肾实质同进同出的均匀等增强,无明显包块轮廓出现。肾连接部皮质缺损和瘢痕常规超声检查为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自始至终无增强。常规超声检查将1个炎性肉芽肿、1个未萎缩肾实质、2个复杂肾囊肿误诊为恶性,2个高回声肾细胞癌误诊为良性;超声造影检查仅将1个炎性肉芽肿误诊为恶性。常规超声检查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7.2%,ROC曲线下面积0.871。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6.9%,准确性97.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对于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困难的肾肿瘤,以及酷似肾占位病变的良性病变和解剖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常规超声和CEUS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增强MRI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39例肝脏异型增生结节患者的常规超声以及CEUS表现。结果常规超声显示39例病灶的平均直径(1.8±1.0)cm;偏低回声占84.62%(33/39),边界清晰占69.23%(27/39),质地欠均匀者占64.10%(25/39),94.87%(37/39)不伴声晕,94.87%(37/39)不伴后方回声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脏异型增生结节13例,诊断正确率33.33%(13/39)。CEUS示动脉期高增强占84.62%(33/39),其中28例门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71.79%,28/39);2例(5.13%,2/39)动脉期等增强;4例(10.26%,4/39)动脉期低增强。CEUS诊断为肝脏异型增生结节23例,诊断正确率58.97%(23/39)。结论常规超声异型增生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清晰、质地欠均匀的偏低回声,且不伴声晕及后方回声增强;CEUS多以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等增强、延迟期低增强表现为主,CEUS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6.
经直肠超声造影鉴别老年前列腺良恶性结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经直肠超声造影及穿刺活检病理分析,探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特点。方法使用SonoVue对135例经直肠超声检出的前列腺异常结节患者进行造影检查,观察良恶性结节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利用Q-Lab软件对良恶性结节的组织造影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检出异常结节174个,恶性结节77个,良性结节97个;55个恶性结节位于外腺区,69个良性结节位于内腺区。71.43%(55/77)的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高增强。88.66%(86/97)内外腺良性结节表现为与周围前列腺组织同步灌注的均匀增强。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在鉴别前列腺结节良恶性及判定病变部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CEUS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胸部CT发现存在肺周围性病变的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血流信号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通过CEUS检查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获得相关参数,包括病灶的始增时间(RT)、峰值强度(PI)、平均渡越时间(MTT)、曲线下面积(AUC)、半洗出时间(TPH)、开始廓清时间、下降支斜率(DS),并对良恶性病灶的上述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良性52例,恶性68例。良恶性病变的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多呈楔形或类三角形,恶性病变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良恶性病变的RT、DS及造影剂开始廓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I、MTT、AUC、T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常规超声和CEUS可为肺周围性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merit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Methods: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examined and observed by CEUS between March 2004 and October 2005,using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onovue.Contrast enhanced CT and or MRI were performed in all cases. Results:The accuracy of diagnosing Small HCC by CEUS were 88.2% (60/68),according to the hypo??enhancement in arterial phase,iso??enhancement or hyo??enhancement in portal phase,hypo??enhancement in delayed phase.The accuracy and false positive rate of diagnosing Small HCC by CEUS were 97.1% (66/68) and 2.9%(2/68) according to the hypo??enhancement in delayed phase. Conclusion:CEUS might increase the diagnosis of small HCC.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肾细胞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SonoVue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肾占位性病变行SonoVue超声造影检查(CEUS组),同时对其中53例行增强CT检查(CECT组).连续、实时、动态观测肾肿瘤及周边肾实质血流灌注情况,记录注射造影剂后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增强形态、强化方式,并与CECT增强全过程相比较.结果:CEUS组癌灶增强主要表现为皮质期等增强,实质期、延迟期低或等增强,仅有少部分表现为三期轻微增强.确诊.肾恶性肿瘤42例,误诊4例;确诊良性肿瘤7例,误诊3例.CECT组确诊肾恶性肿瘤38例,误诊5例;确诊良性肿瘤6例,误诊4例.CEUS和CECT诊断肾恶性肿瘤的灵敏度、阳性预测价值、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88.4%、93.3%/88.4%、87.5%/81.1%.结论:CEUS和CECT都能敏感显示肾细胞癌血供强化特征,在肾细胞癌的定性诊断中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