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的生理机制,利用电泳方法研究了芽、鳞片近轴面表皮与鳞片内部组织3个部位在休眠解除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发现芽和鳞片不同部位的同工酶谱带在解除休眠的不同时期均有变化,且芽和鳞片近轴面表皮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鳞片内部组织。这些结果说明芽和鳞片都参与了休眠的解除。  相似文献   

2.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中草药》1997,28(7):423-425
研究了浙贝母低浊解除休眠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鳞片近轴面表皮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大高于鳞片内部贮备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和芽的酶活性接近。鳞片内部贮备组织的酸性磷酶酶活性在低温除休眠的后期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鳞片近轴面表皮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大高于鳞片内部贮备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和芽的酶活性接近。鳞片内部贮备组织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低温解除休眠的后期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4.
浙贝母种子在8~10℃低温下需要50天左右能够解除休眠;而在3~5℃低温下则需要80天。通过电泳方法分析了两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浙贝母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图谱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的处理,种子一些原有的谱带加深,而且出现了一些新谱带。两种低温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中草药》1997,28(9):532-534
用电泳方法分析了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芽、鳞片近轴面表皮和鳞片内部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芽的酯酶同工酶谱带较多,变化明显。鳞片内部组织的酯酶同工酶谱带较少,变化较小。芽、鳞片近轴面表皮和鳞片内部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图谱的变化主要是颜色深浅的变化。结果说明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的过程是由芽和鳞片共同完成的,鳞片近轴面表皮在芽和鳞片内部组织的相互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浙贝母种子低温解除休眠的生理机制,用电泳手段分析了浙贝母种子在8~10℃和3~5℃两种低温下解除休眠过程中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两种低温条件下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规律相似。随着低温处理,一些原有谱带的颜色加深,并有新谱带的出现。这些结果说明两种低温下解除休眠的过程可能存在着相似的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7.
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芽、鳞片近轴面表皮和鳞片内部组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各部位的曲线在低温处理25天或35天时均有一峰出现。3个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在休眠解除前期均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浙贝母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远  李志亮 《中草药》1996,27(A09):168-169
通过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等手段,测定了低温处理过程中浙贝母叶子、老鳞片和新生鳞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变化。结果表明叶子对低温最敏感,其次是老鳞片,它们通过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增加或加强同工酶谱带来适应低温状态,新生鳞茎对低温的适应性与上述二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效液相手段测量了浙贝母种子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GA3的含量有一个上升的过程;ABA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IAA的含量变化呈降一平一升一降的趋势。3种内源激素在3~5℃和8~10℃两种温度条件下各自的变化规律相似,但每段变化的时间跨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淀粉酶和还原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和还原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芽和鳞片的内在代谢均发生了变化,鳞片近轴面表皮的淀粉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比鳞片的内部贮备组织高,但和芽的该两项指标接近。  相似文献   

11.
浙贝母越冬时期生理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贝母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芽、鳞片近轴面表皮和鳞片内部组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各部位的曲线在低温处理25天或35天时均有一峰出现。3个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在休眠解除前期均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浙贝母的品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浙贝母的质量评价进行研究。方法 总结有关浙贝母有效成分生物碱和其他一些成分的鉴别方法及相关含量测定在其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文献 ,总结了不同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评价内容还涉及了浙贝母的炮制方法及群落生态。结果 到目前为止 ,薄层色谱、红外、紫外等鉴别方法主要用于浙贝母的鉴别 ,其含量测定主要有薄层扫描、高效液相、气相等方法。结论 有效成分评价在浙贝母的品质评价中起重要作用 ,但发展一种更全面、更系统的评价方法对浙贝母药材及制剂的质量及评价是非常迫切及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浙贝母中生物碱提取方法以及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优化浙贝母中生物碱的提取条件。方法 比较了可能影响生物碱提取率的几个因素 ,并利用数理统计学中的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条件。结果 用浙贝母粉末重量的 30倍 75 %乙醇 (W/ V)作为提取溶剂 ,结合摇床振荡法 ,振荡速度为 15 0 r/ min,提取 2 4 h,经乙酸乙酯萃取 ,生物碱的提取率最高。结论 本试验筛选出的提取方法可作为贝母中生物碱提取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浙贝母主产地栽培品种与生产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浙贝母主产地栽培品种与生产现状。方法:查阅和整理文献,并对浙江宁波、江苏南通等浙贝母产地进行实地调查。结果:两省产地均存在品种退化现象、栽培技术不配套等问题,并且许多产地存在品种混杂现象。结论:建立浙贝母种苗繁殖基地,加强浙贝母育种工作,改进浙贝母栽培及加工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浙贝母鳞片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中草药》1998,29(10):692-694
浙贝母休眠解除后,鳞片近轴面表皮附近的几层细胞首先衰退,不久形成一条清晰的破碎细胞带。对这些首先衰退的细胞,在体眠解除前后进行了酸性磷酸酶细胞化学定位研究。休眠解除后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休眠状态的细胞,淀粉粒、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壁上均有酸性磷酸酶的定位,而休眠状态的细胞中则很难发现酸性磷酸酶的定位,其活性较高表明这些细胞即将衰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评价浙贝颗粒辅助化疗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家医院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方案,按照药物随机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浙贝颗粒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均在化疗前3d给予观察药物或安慰剂,1个化疗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按照临床研究方案能够进入统计学处理的患者138例,其中淅贝颗粒组72例,安慰剂对照组66例。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浙贝颗粒组与对照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6.8%、25.8%,总有效率分别为77.8%、53.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贝颗粒辅助化疗能够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疗效,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方浙贝药物血清对K562/A02细胞积聚外排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Wistar 雄性大鼠40只, 分为空白对照组(血清组)、含阿霉素(ADR)血清组及含复方浙贝颗粒高[8 g/(kg·d)]、中[4 g/(kg·d)]、低[2 g/(kg·d)]剂量血清组。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不同时间药物血清干预后的K562/A02细胞内ADR和罗丹明123(Rh123)浓度;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K562/A02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 复方浙贝药物血清不同剂量组均能减缓K562/A02细胞内ADR和Rh123荧光下降速度,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较弱;K562/A02细胞早期凋亡率依次为:中剂量组24.60%、高剂量组11.21%、低剂量组5.71%、空白组1.40%。结论 复方浙贝颗粒体外能够抑制K562/A02细胞对药物的外排功能,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