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是近20年发展起来观察眼底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技术,亦是眼内疾病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观察分析眼底血管形态,血液循环。眼底出血,炎症渗出的部位及范围……等细微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我科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这项新技术是借助眼底照像机清晰地观察眼底血管的动态变化 ,从而有助于眼底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我院为 484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检查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密切观察病情 ,患者均顺利通过了检查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3.
冯书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07-2407,2415
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人体,利用特定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照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照影两种。前者是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是临床常用、基本的眼底血管照影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我科自2011年6月-2012年8月共行FFA检查152例,由于医、护、患配合良好,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检查。现将其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冯晓燕  曹利民  李红琴  王建龙  侯群 《浙江医学》2017,39(13):1091-1093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于入院3d内分别行眼底照相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2014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分析眼底血管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血管分级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6.06,P<0.05)。转归良好组患者眼底病变分级较轻,转归不良组患者眼底血管分级较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3.0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眼底血管分级与预后存在紧密联系:眼底血管分级越高,病情程度越重,且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对6例眼底血管样条纹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视乳头周围呈一环形条纹,由此向不同方向呈放射状发出,延伸数毫米逐渐变细而终止,仅限于眼底后极部。造影中条纹一直显强荧光,其中4例条纹侵犯黄斑,引起黄斑部出血及渗出,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自皮裂的玻璃膜侵入视网膜下所致。  相似文献   

6.
眼底血管是循环系统中唯一可以在活体上进行观察的微循环,对其观察有助于我们了解脑血管病变情况.眼底照相是了解眼底血管病变的一项无创、经济的检查,而且准确性高.本文就近年来采用眼底照相技术对眼底血管异常与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眼底照相机连续照相,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观察眼底血管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诊断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2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建伟  肖庆珊 《医学争鸣》1989,10(2):116-118
通过11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新生血管的特征。11例患者异常血管荧光均出现在视网膜动脉充盈之前,说明是起源于脉络膜的新生血管。利用快速连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对其中7例进行了脉络膜起始部位的初步研究,证明新生血管可来自脉络膜血管的任一层次。  相似文献   

9.
中医目诊是通过观察眼部的神、色、形、态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对眼底血管的观察是目诊的主要内容。视网膜血管结构的变化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图像处理技术在眼底图像研究的应用可以为系统性疾病提供早期诊断。眼底图像血管分割是眼底血管研究的基础,目前大体可分为基于匹配滤波、血管跟踪、形态学处理、形变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的分割算法5类。眼底血管分类,如动静脉分类,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在此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眼底血管分割、分类方法在中医目诊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进行观察和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液循环中的动态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瑜 《黑龙江医学》2012,36(2):150-150
<正>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是将具有荧光特性的造影剂快速注入受检者静脉内,经血循环至眼底的血管中,在特定的波长光(蓝光)的激发下而产生的黄绿色荧光。同时,用高速眼底摄影机,连续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以及荧光素在组织中扩散的形态和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客观  相似文献   

1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undusoculi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是将10%荧光素钠经静脉注射,用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照片的一种眼底检查技术。1910年,Burke〔1〕曾用口服荧光素检查眼底组织,但真正将荧光素血管造影应用于观察人眼视网膜及脉络膜循环动态变化的,是Alvis和Novotny从1959年开始的。FF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在1965年以后,我国70年代初已有少数医院开展。我院自1979年至今应用1240例,现就FFA检查的副反应、处理方法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0例,男821例,女419例,年龄9~73岁,平均48.2岁。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荧光血管造影对 36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血管改变进行了观察研究 ,本病伴有的眼底血管改变可分为 3种类型 :Ⅰ型为单纯视网膜血管病变型 ,呈现视网膜血管明显缩窄或闭塞。Ⅱ型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病变型 ,除视网膜血管的变细或闭塞之外 ,还伴有脉络膜血管改变及脉络膜萎缩。Ⅲ型为脉络膜血管病变型 ,主要表现为脉络膜血管的充盈迟缓和进行性萎缩 ,或伴有轻微的视网膜血管的缩窄。因其具有典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眼底改变。因此 ,不难与弥漫性脉络膜萎缩相鉴别。作者认为Ⅰ型可能是本病的继发性改变 ,而Ⅱ、Ⅲ型血管改变可能是本病的原发性症候。此外 ,概述了本病眼底血管病变分型与发病年龄、遗传因素和视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眼底视网膜血管自动分割是基于眼底视网膜照片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首要课题。针对血管具有一定宽度的形态学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obel算子的眼底视网膜血管自动分割算法。 方法 在经过Sobel算子处理的眼底视网膜灰度梯度图像上,血管两侧边缘总是对应着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相继出现的一对数值相当,符号相反的梯度谷-峰,这对梯度谷-峰之间的区域则被判断为血管像素。 结果 本文提出的方法采用公共DRIVE数据库中的眼底图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平均灵敏度为 72.12% ,平均正确率为89.00%. 结论 本文提出的算法简单易实现,计算量小,能够提取视网膜上绝大部分血管。  相似文献   

15.
王建宏  赵菊芳 《新疆医学》2007,37(5):278-279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indusfluorescingangiography,FFA)是采用将能发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了解眼底的循环结构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为眼底疾病诊断及治疗,均提供有价值的依据。随着该项检查的普及,如何快速、安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 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王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1):1027-1028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达到防止或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将20%荧光素钠3ml注入血管内,同时采用日本KowaRC-XV3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眼底造影。结果通过对186例病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熟练的技术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护士应了解此项检查的原理、操作过程并掌握药物的功能及性质,正确指导病人检查并做好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配合医生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小勤 《广西医学》2005,27(4):603-60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将荧光素钠注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内,利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我科自2003年以来,共对86例患者实施了FFA检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 对189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及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成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智伟 《大家健康》2016,(12):17-18
目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照相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诊断的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该院接受的1400例患者来分析,使用APS~B型眼底血管造影仪进行眼底摄片和造影,共有2784只眼参与研究。结果:全部患者中有50%以上是DRPⅠ期,有30%以上是DRPⅡ~Ⅲ期,有18%是DRPⅢ~Ⅳ期,有9%是DRPⅣ~Ⅴ期,超过50%的患者有糖网病变合并干眼症、屈光波动、调节麻痹、白内障、飞蚊症黄斑病变及视网膜动脉硬化,10%的患者有眼肌麻痹、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静脉栓塞。30%的患者接受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70%患者接受眼底照相。视情况来提供药物、激光、手术治疗。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照相诊断,其结果可以作为诊断金标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是激光治疗和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