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Ⅲ、Ⅳ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Ⅲ、Ⅳ期子宫内膜癌 78例 ,按治疗方式分 4组 :单纯放疗组 8例 ,单纯手术组 7例 ,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组 4 6例 ,放疗加化疗组 14例 ,另 3例为化疗加激素治疗。结果 :78例总的 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1 5 % (4 8 78)和 2 9 0 % (18 6 2 ) ;子宫内膜腺癌为 6 5 2 % (4 5 6 9)和 34 0 % (18 5 3) ,子宫内膜腺鳞癌为 3 8和 0 ,两者 3年生存率 ,P >0 2 5 ,腺磷癌无 1例生存 5年。 3年生存率 :Ⅲ期 75 0 % (4 2 5 6 ) ,Ⅳ期 2 7 3% (6 2 2 ) ,P <0 0 0 1。 5年生存率 :Ⅲ期 4 0 5 % (17 4 2 ) ,Ⅳ期 5 0 % (1 2 0 ) ,P <0 0 1,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腺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 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治疗方式中以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组疗效佳 ,与单纯放疗及化疗加放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3、5年生存率 ,P >0 0 5。结论 :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主要为FI GO期别、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3.
Ⅲ及Ⅳ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2):1302-130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预测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初治的8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总的5年生存及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冲洗液或腹水细胞学、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术后残存肿瘤大小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生存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54.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χ2=37.419,P=0.000)、肿瘤细胞分级(χ2=13.536,P=0.001)、肌层浸润深度(χ2=11.641,P=0.009)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法(χ2=19.102,P=0.000)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生存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显示肿瘤分期(χ2=9.32,P=0.002)是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差,肿瘤分期是影响其生存的重要因素,是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B  Wu LY  Li SM  Zhang WH  Zhang R  Ma SK 《癌症》2004,23(9):1085-1088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但其中仅有少数因素对预后构成独立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初治时行手术治疗的2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预后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并进行逐步筛查。结果:本组病例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4.3%。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腹腔液性质、脉管瘤栓及附件转移与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显著性相关(P<0.05),年龄、合并症因素与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4个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临床分期仅对5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01),而对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4)。肌层浸润>50%者远处转移率(12.9%)明显高于≤50%者(0.6%)(P<0.001)。宫颈受累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1.1%)明显高于宫颈未受累者(3.6%)(P<0.001)。结论: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在估计预后方面,手术-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从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病例对照方法.以2001-01-01-2002-12-31北京市居民中临床首次确诊尚存活并追访到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21例作为病例组,按1∶3比例取年龄相差4岁以内、居住在同一个社区者匹配1 263名女性作为对照组.结果:内膜癌患者发病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6.83岁.绝经后发病者占60.8%.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内膜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职业、收入、被动吸烟、戒烟年限、饮酒、体质量指数、月经生育、避孕、激素替代及使用他莫西芬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甲亢、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侧卵巢切除、一二级亲属中有人患子宫癌或卵巢癌.结论:内膜癌的发病率在北京市呈稳定而缓慢的上升趋势,城区高于郊县,但是发病率仍≤10/10万.月经初潮早、不孕、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激素替代治疗、使用他莫西芬及内膜癌家族史,这些因素为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对其预后的影响,选择1998-05-2009-03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为化疗组,60例相同期别未化疗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进行比较与分析.化疗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3%,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对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张丽敦  温宏武 《肿瘤》2004,24(4):399-401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从1981年1月至2002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323例,收集其显著的临床病理资料.把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年龄≥60岁,共108例,第二组为对照组,年龄<60岁,共2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第一组患者手术病理期别为Ⅲ、Ⅳ期的占31.5%,高于第二组的20%,(P<0.05).两组患者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治疗措施相似.第一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52%,第二组为86.7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病理期别早、组织病理高中分化、行次广泛或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预后好.年龄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60岁以上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病理期别为Ⅲ、Ⅳ期者较多,年龄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对老年患者仍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液细胞学检查阳性与子宫内膜癌分期及各项危险因素之间关系,评估腹腔液细胞学检查对预后意义影响.方法:对93例接受手术治疗临床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手术中腹腔液细胞学检查患者中,阳性14例,检出率15.1%,Ⅰ期检出率11.1%(7/63),因腹腔液细胞学阳性所致分期变更Ⅰ、Ⅱ期分别为11.1%和34.1%,93例手术患者随访71例,16例死亡,死亡时间术后2~60个月,3例非癌症死亡,死亡病例中腹腔液阳性2例.单纯腹腔液阳性患者生存期>5年,2例腹腔液阳性死亡患者,同时合并宫外转移和淋巴转移.腹腔液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腹腔液阳性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腹腔液阳性与宫外转移、不良病理分级、深肌层浸润等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当腹腔液阳性患者合并宫外转移、深肌层浸润需重视,并给予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行不同手术切除范围治疗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5例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57例(A组),行次广泛或广泛性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78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脉管癌栓、卵巢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05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50 ml,中位输血量为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12 d,B组中位手术时间为145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00 ml,中位输血量为0 ml,术后中位住院天数为13 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8%,B组为26.9%(P>0.05).A组复发率为14.0%,B组为6.4%(P>0.05).A组5年生存率为76.9%,B组为85.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卵巢是否浸润、腹腔冲洗液足否阳性、病理分级和肌层浸润程度是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范围不是影响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扩大的手术切除范围并不改善预后,应避免过度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其中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手术(筋膜外组)40例与次广泛/广泛子宫切除术(广泛组)62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清扫组)48例和未行淋巴结清扫术(未清扫组)54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生存率。[结果]102例患者5年总的生存率为93.1%。筋膜外组与广泛组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中Ⅱ期及Ⅱ期以上患者筋膜外组、广泛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91.3%,有显著性差异(P=0.044)。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盆腔淋巴有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未行清扫术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淋巴转移的患者预后差,但盆腔淋巴清扫术并不改善患者预后。Ⅱ期及Ⅱ期以上患者行次广泛/广泛子宫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曹美良  董金瀚 《浙江肿瘤》1999,5(4):226-227
(目的)研究近10年来子宫内膜的发病率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89年至10年中收治的子宫内膜癌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51例子宫内膜癌全部经手术治疗,部分辅以化疗,放疗,激素等综合治疗,复发7例,死亡4例。(结论)子宫内膜癌预后与临床期别,肿瘤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手术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蒋鹏程  施如霞 《中国肿瘤》2006,15(11):792-79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06例,直线加速器盆腔野体外照射,24例加阴道施源器HDR腔内后装治疗。按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6个观察指标分析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53.6%。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病理分级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疗效肯定,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生存率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早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梅  赵群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6):914-916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0年9月~2001年8月有手术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的7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76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卵巢转移者23例,发生率为3.01%。单因素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无卵巢转移组与卵巢转移组比较,肌层浸润深度、腹水细胞学、细胞分级、宫颈转移、宫旁转移、阴道转移、输卵管转移和淋巴转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元回归显示宫旁转移、腹水细胞学、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无卵巢转移者,复发率高于无卵巢转移者。 结论 :宫旁转移、腹水细胞学阳性和肌层浸润深度是宫内膜癌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子宫内膜癌卵巢转移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白萍 《实用肿瘤杂志》2006,21(2):106-107
全球每年约新增15万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已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虽然大多数为早期病变,经手术治疗达到治愈,然而因子宫内膜癌死亡者仍占妇女死亡的第八位。放疗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地位早被公认,与手术综合治疗可降低阴道复发率,而且单纯放疗的5年生存率也已达到509/6~7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术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其中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手术(筋膜外组)40例与次广泛/广泛子宫切除术(广泛组)62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清扫组)48例和未行淋巴结清扫术(未清扫组)54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生存率。[结果]102例患者5年总的生存率为93.1%。筋膜外组与广泛组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中Ⅱ期及Ⅱ期以上患者筋膜外组、广泛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91.3%,有显著性差异(P=0.044)。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盆腔淋巴有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未行清扫术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淋巴转移的患者预后差,但盆腔淋巴清扫术并不改善患者预后。Ⅱ期及Ⅱ期以上患者行次广泛/广泛子宫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周卫强  孙敏 《肿瘤学杂志》2001,7(4):223-224
[目的]探讨Ⅰ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通过86例Ⅰ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治疗随访,对年龄、细胞分化、肌层浸润、脉管癌栓、受体、手术方式、C-erbB-2、p53等因素及生存率进行COX模型统计分析。[结果]总5年生存率为90.7%。单因素分析结果细胞分化、肌层浸润,受体、C-erbB-2、p53与预后有关,但多因素分析仅细胞分化、肌层浸润、PR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分化低、肌层浸润深患者预后差,治疗时需足够重视;而PR阳性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我院住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36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Ⅲ期16例,Ⅳ期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基本手术方式为全子宫 双附件 大网膜阑尾切除及盆腹腔内转移病灶切除。结果:本组肉眼无残余病灶者10例,残余病灶<2cm者20例,残余病灶>2cm者6例,手术满意率为83.3%(30/36)。随访至2007-12,5年生存率仅为31.3%(5/16),3年生存率为54.2%(13/24),1年生存率为91.7%(33/36)。生存率与患者病变侵及范围、有无腹水、手术后残留病灶大小以及术后化疗周期长短等密切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提倡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减少肿瘤负荷,在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基础上给予多疗程的联合化疗,而放射治疗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术后单纯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早期内膜癌患者临床结果。方法 2004—2013年在我院行术后单纯腔内近距离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58例。根据2009年FIGO手术—病理分期,Ⅰ a期105例,Ⅰ b期53例。主要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42例,占89.9%),病理分级为G3级者17例(10.8%)。使用192Ir源后装治疗机,照射区域为阴道顶端及上1/2段阴道,参考点定义为阴道黏膜下0.5 cm,照射剂量25~30 Gy分5~6次。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