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高原脑水肿是急性高原病中的危重型,是人进入高原或急进至更高海拔地区后,由于高原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如不及时积极有效救治,死亡率极高。我院驻地海拔约3900m,高原脑水肿是我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护理难度大,笔者对近10年来我科救治的62例高原脑水肿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回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轻症高原病是指小儿从平原地区快速进入高原后对高原低压性缺氧环境不适应而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原病,多发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其起病急,常在进入高原后数小时内即发病;由于缺氧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加之各年龄阶段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上的特殊性,其症状复杂多变;小儿生性好动,易使病情反复;若不及时救治,常可诱发高原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对减轻小儿急性轻症高原病的症状、缩短治愈时间和防止诱发小儿高原肺水肿、心衰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地处海拔3658m的拉萨市,我科2004年4月~2006年7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轻症高原病118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其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原脑水肿与高原肺水肿均是高原低压缺氧导致机体适应不全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高原脑水肿也常常伴有肺水肿征象,西藏军区总医院况允等报道923例高原肺水肿患者中合并脑水肿者占3%。高原脑水肿与高原肺水肿做为急性高原病的危重症,若两者合并发生,其病情更加危险,护理难度亦更大。笔者对高原某医院的65例高原脑水肿合  相似文献   

4.
海拔在3000 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而我国1/6的国土属于高原范围.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其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发生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AHAD),严重者可能发生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  相似文献   

5.
措毛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97-97
高原肺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致死率较高的急性高原病.由于高原低氧性缺氧引起肺循环障碍,使液体过量渗出至肺间质和肺泡,从而引起肺水肿[1,2].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45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经及时救治、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海拔地区急性高原脑水肿72例就地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48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大气氧分压及肺泡气氧分压只有海平面的50%,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反应最快,以脑组织水肿为病理基础的各种急性高原脑病患病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由于远离内地及医疗中心,给救治高原脑水肿带来极大不便和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了就地治疗以急性高原脑水肿为代表的各种急性高原病的原则,经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原肺水肿65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高原肺水肿是急性高原病最常见且致命的类型。现将救治的65例急性高原肺水肿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永初 《当代护士》2010,(6):43-43
急性高原肺水肿是急剧缺氧引起的高原地区特发病,常见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多在1—3d发病,常见于青壮年,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1~4月和9月发病率最高,这与冬季气候寒冷,气压低有关,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急性高原肺水肿患者82例,  相似文献   

9.
高原脑水肿是指人体急速进入高原或迅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以及久居高原者,在某些因素(如过劳、上感、剧烈运动、精神巨变等)的诱发下导致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应,由于脑缺氧而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昏迷或(和)共济失调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型之一。由于本地海拔3658米,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高原特殊的气候,低氧是发生高原脑水肿的根本原因,但其发生常因下列因素诱发:感染、过劳、剧烈运动、情绪异常、气候恶劣、寒冷以及大量饮酒、发热等。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2800以上,高原脑水肿是常见的急性高原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本病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危重,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死亡。2002年—2003年,我科共收治本病49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海拔3000m以上地区称为高原地区。高原大气压及氧分压低易致人体缺氧,由此而引起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病或高山病,常见于平原移居或短期在高原逗留的人中,严重者引起死亡。特别是低海拔地区的人们到高海拔地区旅游、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红原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600m以上,为高度缺氧地区。作者在公安部门从事法医工作16年,对因高原病引起死亡的病例记忆深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原肺水肿为高原重症疾病之一,病情急、症状重,对初入高原,重返高原或由低海拔进入高海拔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院沱沱河急救站位于海拔4533米的地段,这里地势高寒,空气稀薄,条件艰苦,经常有这类疾病的发生。为总结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护理经验,特将本站从2005年。2007年共救治的30例高原急性肺水肿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高原反应是指世代居住于平原的人进人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或原在高原地区居住到平原生活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时,机体对高原自然环境未适应的一系列急性缺氧反应[1].它是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若不及时治疗,不仅高原反应时间会延长,而且可能继发高原性肺水肿、高原性脑水肿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体重指数与急性高原病发病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高原病(AHAD)是指人们自低海拔地区到高海拔地区(≥3000m)由于高原缺氧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通常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AMAD)(即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急性高原脑水肿(HACE)[1]。高海拔氧分压降低是导致AHAD的直接因素,劳累、精神紧张、上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急速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或高原地区居民在平原生活一段时间重返高原时,均可产生一些生理性不适的反应,谓之高原反应。在高原反应基础上,个别人在4,000米以上高原可以发生昏迷,称高原昏迷。昏迷是由于高原缺氧引起急性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的弥散性抑制,或由于脑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所致。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高原病(AHAD)是人们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m以上)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的常见病.包括急性轻型高原病(AMAD)、高原肺水肿(HAPE)和高原脑水肿(HACE),其中以HAPE和HACE最为严重,如治疗不及时常危及生命。多年来,许多高原医学科研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从事着AHAD的预防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仍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为了寻找更为有效的AHAD预防方法,我们于2004年12月通过应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对某部120例初次快速进入高原者的AHAD发病情况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原性心脏病(简称为高原病),是海拔较低地区的人进入海拔高度在300O米以上的地区后不能适应气压低,氧分压降低环境,使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随大气压和血氧分压F降,而导致缺氧引起高原缺氧的一组疾病,称为高原适应不全症,并称高山病。找县大多数牧民居住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长期以来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对广大牧民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高原病属于我县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但急性高原病比较少见,本文就近5年(1989年6月一1994年6月)经我院住院诊断,抢救治疗的成人及儿童I000例中经放射科胸透及摄片,诊断为急性…  相似文献   

18.
高原多在海拔3000m以上。由于海拔高,气压低,一般每升高100m,气压下降0.7kPa,氧气分压也随之下降,从而形成了特有的低氧环境。高原适应不全症是指人体对高原自然环境,特别是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或失调,从而引起各种临床症候群。按其发病的缓急和特征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八型。高原肺水肿属于急性高原适应不全症,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若不能及早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救治,可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在本组的6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是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发病的,均就地确诊治愈,无一例死亡,现将其作一初步的临床分析。1资料和方…  相似文献   

19.
高原脑水肿系高原地区特发急性重型高原病,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容易与其他有类似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相混淆,导致误诊。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以高原脑水肿为门诊诊断的患者138例,其中6例误诊,误诊率4.4%,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原火器伤休克输液与肺水肿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在高原及平原地区进行犬动物实验,就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火器伤,休克输液速度及24h总液量与肺水肿发生率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作者认为在高原火器伤休克救治中,科学地掌握和调整输液的晶胶比例,输液速度及液体量,对提高抗休克的救治成功率,减少和防止并发急性肺水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