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透析患者失超滤时,临床上多通过调整透析液在腹腔停留时间或增加透析液中葡萄糖含量来增加超滤。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使用高糖的腹透液受限或上述治疗措施的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透液中加入异博定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按腹膜平衡实验(PET)结果将27例稳定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分组:腹膜高转运(5例)、高于平均转运(14例)、低于平均转运(8例),观察各组在腹透液中加入异博定(40mg/d)前后每周平均超滤量(UF)及每周尿素氮清除指数(KT/V)的变化。结果:加入异博定后27例患者的UF及每周KT/V值有显著提高(P<0.01),在不同的腹膜转运的各组内,除高转运组各例患者每周KT/V值升高未达到有显著性统计意义外,每组的UF及其余的每周KT/V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腹透液中加入异搏定能提高腹膜透析效能,增加超滤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检测癌抗原125(CA125)的临床意义以及间皮细胞在腹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25%葡萄糖浓度的腹透液对34例腹透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于腹透液留腹4h时采集10mL用放免法测定CA125浓度,并用体表面积校正。收集0、1、4h的透析液及1h的血标本,测定肌酐和葡萄糖浓度,记录净超滤量(nUF),计算4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之比(D/Pcr)、肌酐转运面积系数(MTACcr)、葡萄糖吸收率(Glu%)、1h透析液钠与血钠比值(D/PNa+)等溶质和液体转运参数。结果腹透液CA125平均浓度为(7.39±4.47)U·mL-1·1.73m~2。腹透液CA125水平与患者腹透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D/PNa+弱正相关(P<0.05);与溶质转运参数D/Pcr、MTACcr、Glu%、nUF不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腹透液CA125水平可间接了解腹膜间皮细胞状态。随着腹透治疗时间的延长,腹膜间皮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腹透时间皮细胞不是溶质转运的一道重要滤过屏障。  相似文献   

4.
杨倩  周竹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32):98-101
腹膜透析现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腹膜透析液在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葡萄糖腹膜透析液目前在国内使用最多,但其并非理想的腹膜透析液,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作为一种新型腹膜透析液,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其在增加超滤、腹膜保护、生物相容性以及改善生存预后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腹膜透析造成反复腹腔感染,由此导致腹膜硬化,功能减退,我们试使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来改善腹膜功能。方法:采用小剂量硝普钠注入腹膜透析液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30例腹透后腹膜功能减退的尿毒症患者。结果:小剂量硝普纳加入腹透液后2周,血清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超滤量显著增加。结论:实验证明应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后可使透析不充分的情况逆转,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患者行CAPD治疗时感染了霉菌,因腹透液中加用各种抗真菌的药物均无效,我院以往以中止CAPD为治疗方法。最近,3例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而采取腹透管再植术,疗效较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尿毒症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蛋白质丢失是造成CAPD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献报道每天自透析液中丢失的蛋白质多达10.5g左右,其中多为白蛋白。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目前以每年大于10%的比例增长。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病替代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时间延长,腹膜转运功能衰竭已成为透析技术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为了达到充分透析及增加超滤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增加透析次数,加大透析剂量或增加高渗腹透液的使用比例,这样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葡萄糖吸收增加导致代谢紊乱;蛋白质丢失增多,导致营养不良等。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腹膜透析的透析效能是当前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临床研究中已有葡萄糖聚糖腹透液、蛋白腹透液等新型透析液,也有在腹透液中加入拟胆碱类药物或钙通道阻滞剂等多种措施来改善腹膜物质转运,对提高透析效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提高腹膜透析效能药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长期使用以葡萄糖作为渗透剂的乳酸盐透析液,最终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变化。因而,新型透析液的研发成为近年来腹膜透析的研究热点,葡聚糖透析液是取得的最大进展之一。相对于传统透析液,葡聚糖透析液具有许多优点,诸如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通过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减少代谢并发症,在增加超滤的同时改善患者液体状况,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等。然而,由于测量方法的局限性,会产生血糖值的假性偏高而引起不良后果。文章就葡聚糖透析液的特点及其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监测了8名CAPD病人的跨毛细血管净超滤量、肌酐、尿素氮的D/p值。结果显示:在透析周期内,跨毛细血管净超滤率呈指数下降,D/P值则相反,两者呈负相关。交换4h后,跨毛细血管净超滤率接近0,D/P值接近1。我们认为临床上可用肌酐、尿素氮的D/P值监测病人的腹膜超滤能力和分析腹膜失超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使用以葡萄糖作为渗透剂的乳酸盐透析液,最终可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变化.因而,新型透析液的研发成为近年来腹膜透析的研究热点,葡聚糖透析液是取得的最大进展之一.相对于传统透析液,葡聚糖透析液具有许多优点,诸如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通过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减少代谢并发症,在增加超滤的同时改善患者液体状况,对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有保护作用等.然而,由于测量方法的局限性,会产生血糖值的假性偏高而引起不良后果.文章就葡聚糖透析液的特点及其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新的腹膜透析连接技术的问世,腹膜炎的发生率已有显著下降。但腹透导管功能障碍仍时有发生。严重者需要重新植管,增加患者的痛苦。我们采用不锈钢丝引导插管,并与铜丝引导管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优越性。对象与方法对象:1999年9月~2002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腹透患者46例为A组:男33例,女13例。年龄21~80岁,住院腹透时间25d~6个月,平均1.66月。1997年1月-1999年6月腹透患者47例为B组:男37例,女10例,年龄10~71岁,住院腹透时间1~7个月,平均1.89个月。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7年2月至1996年2月,在尿毒症腹膜透析的患者中,有30例病人进行了多次重置腹透管,现对重置管的原因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均采用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双环金属头腹透管和Y型双套腹透管。女18例,男12例,年龄21~70岁,平均42岁,重置管次数26例2次,4例3次。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腹膜透析的便捷性、对残。肾功能的良好保护作用及易开展性等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开始选择腹膜透析治疗,实现了在家透析,有些患者甚至回归社会象正常人一样开始从事新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异搏定对高糖透析液作用下,腹膜透析大鼠模型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博定低、中、高剂量组4组,腹膜透析30d后进行腹膜功能试验、CA125检测,同时对腹膜印片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异博定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透析大鼠透析液超滤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博定各组对透析大鼠CA125、腹膜间皮细胞的表面积、细胞密度等均无明显影响,相互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液中加入中、高剂量的异搏定可增加腹膜透析鼠的超滤及溶质的清除,且长期使用不会导致对腹膜间皮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腹膜间皮细胞肥大、保护腹膜间皮细胞、改善腹膜超滤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透腹腔植管术的护理心得,为临床同类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对20例肾脏病患者进行腹腔植管术的治疗,并进行观察,定期随访11个月,观察疗效并总结治疗中的操作及护理要点。结果 通过腹透腹腔植管术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均有好转,总有效率达95%。患者自觉症状好转,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中并发症少见。结论 腹透植管术治疗中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良好的心理疏导、完整的健康教育及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膜休息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超滤功能较差的腹透患者,临时改用日间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DAPD),夜间空腹的透析处方,以使腹膜得到整夜的休息。所有腹膜透析患者都被告知详细记录透析换液,以便评估腹膜静息前后的腹膜流体转运功能。结果本研究入组7例CAPD患者。腹膜休息后的超滤量在存腹3h后较腹膜休息前提高,这种改变在存腹第10h时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患者在腹膜休息前日葡萄糖暴露量、24h透析液/血浆肌酐比值较休息后显著降低(P<0.01或0.05)。腹膜液体吸收率也在腹膜休息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膜休息可以提高CAPD患者的超滤功能并且降低高渗性透析液的使用。腹膜休息降低了腹膜溶质转运率和腹膜液体重吸收率,使患者的腹膜超滤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超滤失败和反复腹腔感染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在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等支助下,叶任高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对腹膜转运及防御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①正常大鼠腹膜表面覆盖着一层膜样结构,主要成分有表面蛋白A、磷脂、透明质酸等,该层在腹膜溶质转运中有重要的屏障作用。②透明质酸合成酶(HAS)-2是人腹膜间皮细胞合成HA的关键酶,高分子质量HA可以防止长期使用含葡萄糖透析液所引起的腹膜超滤下降;而高浓度葡萄糖及炎症介质显著增加与炎症反应相关的HAS-3的表达。③增加腹腔透析液容量并不加重腹膜功能的损害。而高腹腔残余液体量则降低净超滤,从而损害葡萄糖透析液的透析效能。④腹膜间皮细胞可功能性表达CD40,CD40与CD40L相互作用,参与了腹腔局部防御。本成果发表论著36篇,其中国际杂志12篇;SCI:收录7篇;被SCI引用共57篇次。获得国际奖项4项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项。  相似文献   

19.
<正>1988~1997年间,我院采用Tencrhff硅胶管做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300例,发生透析管阻塞19例(占6.3%)。现就堵管原因及防治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堵管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21~56岁,平均36岁,其中急性肾衰4例,慢性肾衰15例。全部病例均无腹部手术史,均符合透析指征、血钾≥6.5mmol/L,血肌酐Cr≥707.2μmol/L。 堵管时间与治疗 植管术后2~3天出现腹透液引流不畅19例,X线下发现腹透管上漂移位17例,在右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脾主腹”理论观察和分析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腹膜透析功能及腹膜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4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每组2例患者退出观察,实际每组完成30例。两组患者均予CAPD和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检测并计算腹膜透析血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估腹膜透析充分性;测定并计算4 h透析液与血液中肌酐的浓度比值(dialysate- to- plasma ratio of creatinine,D/Pcr),评估腹膜转运功能;测定24 h腹膜透析超滤量(ultrafiltration,24hUF),评估腹膜超滤功能;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水平。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Kt/V、D/Pcr和24 h UF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F- β1、F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腹膜转运类型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低平均转运和高平均转运患者例数较治疗前增加。结论 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腹膜透析功能,提高腹膜透析充分性,其机制可能与该方降低血清TGF- β1、Fn水平,防治腹膜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