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及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选取2 260例有完整产检记录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分组,比较孕前及不同孕期各组GDM的发生率.结果:孕前及孕早期超重及肥胖组孕妇GDM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消瘦组(P<0.01),孕中期肥胖组GDM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孕晚期各BMI组孕妇GDM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期超重及肥胖均导致GDM发生率增加;孕晚期BMI对GDM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可能与孕晚期低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样本量相对不足及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前和不同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对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341名单胎、头位且无妊娠并发症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前BMI不同,孕12周BMI增加不同,孕28周BMI增加不同及孕期BMI增加不同各分为3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分别比较不同孕期各组和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孕前BMI分组不同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12周△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28周△BMI及孕期△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BMI及不同孕周△BMI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方式有关,合理进行孕期体质量管理,控制△BMI有助于控制新生儿体质量并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GWG)对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932例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女在孕24~28周常规行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完整记录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分娩前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按孕前BMI分为偏瘦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4组孕妇在不同GWG情况下GDM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GDM发病率依次为1.2%、3.3%、10.5%及33.3%(<0.05)。GWG超出IOM推荐范围的孕妇,GDM发病率增加(<0.05);在同一孕前BMI组别内,GWG超标亚组GDM发生率高于未超标亚组,但仅在孕前超重、肥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孕前BMI是GDM很强的风险预测因子,超出推荐范围的GWG增加GDM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在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妇女中尤其显著,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度是GDM重要的协同风险因子。在孕前体质量基础上合理的管理GWG是防治GDM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期体质量变化与巨大儿、分娩方式、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140例,其中分娩新生儿体质量≥4 000 g产妇68例为巨大胎儿组,分娩新生儿体质量2 500~<4 000 g孕妇72例为正常胎儿组,比较巨大胎儿组与正常胎儿组孕妇的孕前BMI及孕早、孕中、晚孕期体质量的增长速度(kg/周),研究孕妇体质量变化与巨大儿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孕妇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平均孕次、身高、产前体质量、孕前BMI及孕周均大于正常胎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的孕中期及孕晚期体质量增加速度、产前体质量、产前腹围及孕前BMI均大于正常胎儿组(P<0.05);2组孕期体质量增加速度均以孕中期为主,孕中期>孕晚期>孕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胎儿组中剖宫产率和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组(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值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孕妇可通过控制孕期体质量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并分娩、孕周>37周的单活胎GDM孕妇371例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长、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巨大儿产史、新生儿性别、血糖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情况、是否分娩巨大儿等。采用非条件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GDM孕妇分娩巨大儿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巨大儿组孕妇身高、体质量和新生儿男性人数均高于非巨大儿组(P<0.05~P<0.01),而巨大儿组孕妇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低于非巨大儿组(P<0.01)。孕妇孕前后体质量指数差和血糖控制情况均是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效控制GDM孕妇孕期体质量的过度增长,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对于预防GDM孕妇分娩巨大儿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临床资料,产妇均于剖宫产后测定糖脂代谢水平,根据糖脂代谢结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糖脂代谢异常,n=15)与对照组(糖脂代谢正常,n=65)。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分析可能引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文化程度、产次、孕周、不良孕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5 kg/m;、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孕期未使用胰岛素、孕期体质量增长率≥30%、产后营养过剩、产后锻炼<0.5 h/d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5 kg/m;、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孕期未使用胰岛素、孕期体质量增长率≥30%、产后营养过剩、产后锻炼<0.5 h/d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龄产妇、孕前BMI高、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家族史、孕期未使用胰岛素、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快、产后营养过剩、产后锻炼时间短是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后糖脂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朱建国 《中国病案》2022,(7):109-112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孕期血脂及其他因素对单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收集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分娩的430例巨大儿孕产妇及同期860例正常体重新生儿孕产妇病例,记录孕妇的孕前BMI,孕期增重、孕期血脂等数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孕妇孕期BMI、孕期增重、孕期血脂等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巨大儿组产妇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甘油三酯(TG)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儿组甘油三酯(TG)平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平均水平均低于正常体重儿组孕产妇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4.0(OR:1.688,95%CI:1.223~2.329)、孕期增重过多(OR:1.645,95%CI:1.245~2.173)、孕晚期总胆固醇(OR:1.189,95%CI:1.023~1.382)、孕晚期甘油三酯(OR:1.168,95%CI:1.037~1.136)、糖尿病(OR:1.66,95%CI:1.205~2.287)、初经产(OR:1.664,95...  相似文献   

8.
皮晓梅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387-1389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宁陵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93例单胎健康妊娠期妇女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为GDM患者,设为GDM组,其余160例妊娠期妇女设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孕早期收缩压、妊娠早期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孕晚期增重过多、孕晚期膳食能量摄入与GDM发病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大、孕早期收缩压高、妊娠早期血红蛋白水平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晚期增重过多、孕晚期膳食能量摄入高为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妊娠期间增重过多可能导致妇女发生妊娠糖尿病,应加强对孕前BMI大、孕早期收缩压高、妊娠早期血红蛋白水平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晚期增重过多、孕晚期膳食能量摄入高的妊娠妇女的监控,降低其G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分娩及产后随访的62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情况分为糖代谢正常组(44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180例),了解两组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1)444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恢复正常,占71.2%,180例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仍然异常,占28.8%,其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18例,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32例,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30例;2)产后糖代谢异常组孕期GDM诊断的孕周较糖代谢正常组早,空腹血糖、孕前及产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脂均较正常组高,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并相关合并症、DM家族史的比例较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母乳喂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以及孕期体质量增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大部分GDM孕妇产后6~8周糖代谢可恢复正常,28.8%(180例)的孕妇产后仍然存在糖代谢异常;2)孕妇GDM诊断孕周早、孕期空腹血糖高、DM家族史、孕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孕期合并相关合并症、孕前及产后高BMI、高脂血症等均为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与孕妇妊娠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选取85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6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一般资料,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研究组不同靶器官损害情况病人的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并分析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联性,随访至妊娠结束,统计研究组妊娠结局,比较妊娠结局良好与妊娠结局不良病人的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探究孕期体质量增值、血脂水平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及预测妊娠结局不良的效能。结果:研究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值、高血压病家族史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孕前BMI、孕期体质量增值、高血压病家族史及TG、TC、HDL-C、LDL-C水平(P<0.05~P<0.01);孕期体质量增值、TG、TC、LDL-C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呈正相关关系(P<0.01),HD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妇膳食行为在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之间的中介效应,为临床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某院接诊的297例孕妇,采用孕妇饮食行为量表评估孕妇膳食行为,收集孕前体质量指数,孕24至28周都接受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分析孕妇膳食行为在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组共确诊72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组年龄大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家族史比例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多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孕妇膳食行为评分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孕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1.512),对孕妇膳食行为评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1.302,),增加中介变量孕妇膳食行为,孕前BMI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应减弱(β由1.512变为1.032),提示孕妇膳食行为评分在孕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孕妇膳食行为部分中介孕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合理膳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中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糖脂代谢状况对新生儿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郑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孕中期GDM患者为GDM组,另选取同期36例糖调节受损(IGR)孕妇为IGR组,48例正常糖耐量(NGT)孕妇为NGT组,对比三组临床资料(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孕前BMI、孕期BMI增长值等)、糖脂[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妊娠结局,并分析孕中期GDM患者糖脂代谢状况与新生儿BMI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GR组、NGT组相比,GDM组TC、FBG、TG、HbA1c、LDL-C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P<0.05);与IGR组、NGT组相比,GDM组新生儿体质量、BMI较高,Apgar评分较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孕中期GDM患者孕前BMI、孕期BMI增长值、TC、FBG、TG、HbA...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55-58
目的 比较不同孕周孕妇体成分的变化情况及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生物电阻抗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门诊定期产检孕妇547例,分别在孕前期(孕8周内)、孕早期(孕12~14周)、孕中期(20~24周)、孕晚期(28~32周)、分娩前(36周后)进行人体成分测试,观察并记录孕妇总体水、体脂指数、体脂率、去脂指数、体质指数、腰臀比及基础代谢率。孕中期行糖耐量试验并记录结果。结果 发现孕妇体成分各个指标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P_(TBW、BFM、FFM、BMI、PBF、BMR)0.001),但晚孕期与分娩前无明显差异(P_(BFM、BMI、PBF、WHR)0.05)。孕前BMI升高与GDM的发病较孕期更有意义(P=0.014)。结论 妊娠期孕妇的体成分变化显著,至分娩前趋于稳定。孕前控制体质指数更有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临床相关因素,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与非糖尿病巨大胎儿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2012年足月(孕周≥37周~42周)出生的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322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325名作为对照,分析比较2组新生儿母亲的年龄、产次、身高、孕周、孕期增重、孕前及产时BMI、宫高、腹围及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母亲的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时BMI、宫高、腹围、宫高+腹围、孕龄和身高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双顶径+股骨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胎儿双顶径、双顶径+股骨长、股骨长及胎儿母亲孕期增重与巨大胎儿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发生与母亲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密切相关。对于孕期增重过多的孕妇,通过胎儿双顶径+股骨长测定,能够提高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膳食情况及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GDM患者157例,根据其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巨大儿组(新生儿体质量≥4000g,n=17)与正常体质量儿组(新生儿体质量为2500g~<4000g,n=140)。记录患者身高、孕前体质量及分娩体质量等资料。采用24h膳食回顾调查法调查两组患者饮食摄入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妊娠早中期增重、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早中期增重超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体质指数(BMI)、分娩体质量、孕晚期增重、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上班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水果、蔬菜、食用油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存在膳食摄入不合理情况,其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是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应对孕前超重孕妇尽早进行膳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控制孕期增重,从而减少巨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GDM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妇女保健科收治的GDM患者162例(观察组),按1∶1比例收集同期在我院妇女保健科产检的16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月收入、文化程度、胎次、糖尿病家族史、膳食模式等相关影响因素,分析GDM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孕前BMI、文化程度、胎次、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并发症、膳食、负性情绪与GDM发病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多胎次、糖尿病家族史、高能量摄食、高碳水化合物比例摄食是GDM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25(2.98~4.53)、4.06(2.77~4.28)、2.01(1.98~3.04)、3.21(2.25~3.96)、5.01(4.06~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肥胖、多胎次、糖尿病家族史、高能量摄食、高碳水化合物比例摄食是GDM的危险因素,单纯高蛋白质比例膳食与其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瘦素对正常妊娠妇女及胎儿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 ;同时探讨瘦素在妊高征的发病及病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的晚期妊娠妇女 (正常组33例 ,妊高征组 31例 )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 ,同时记录孕妇身高、孕前体重、血压及新生儿体重 ,与血浆瘦素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正常孕妇孕前体重为 ( 5 2 5 7± 6 5 0 )kg ,孕晚期体脂百分比( 33 92± 3 73) % ,孕晚期BMI( 2 7 33± 3 0 7)mg/m2 ,孕期体重增加值 ( 16 6 1± 4 0 4 )kg ;妊高征孕妇的孕前体重( 5 4 80± 6 18)kg ,孕晚期体脂百分比 ( 34 6 1± 3 6 3) % ,孕晚期BMI( 2 8 0 4± 2 88)kg/m2 ,孕期体重增加值 ( 17 2 6±4 90 )kg ,经比较以上临床资料两组孕妇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新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②健康孕妇血浆瘦素水平为( 2 0 71± 6 14 ) μg/L ,脐血瘦素水平为 ( 8 5 0± 3 6 8) μg/L ,通过相关分析 ,孕妇血浆瘦素水平与孕妇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值、孕晚期Fat%、以及孕晚期的BMI均呈显著正相关 ,与分娩时的孕周、孕妇年龄无明显关系。孕妇血浆瘦素水平与脐血瘦素水平无关 ;明显高于脐血瘦素水平 ,孕妇血浆瘦素水平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新生儿BMI无关 ,而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57-59
目的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PCOS合并GDM患者54例(GDM组)及未合并GDM的PCOS孕妇60例(非GDM组),收集受试者年龄、孕周、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前睾酮、孕期增加体重、糖尿病家族史,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GDM组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前睾酮、孕期增加体重均高于非GDM组(均P0.05)。两组间糖尿病家族史差异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孕前BMI、孕前空腹胰岛素、孕期增加体重为PCOS患者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OS女性孕前适当减重,控制高胰岛素血症,孕期合理控制体重增加,对于预防GDM的发生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了解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MVPA)水平,并探讨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362例成都市妇幼医疗机构产前门诊24~28周单胎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孕前体质量及生活方式等基本信息。分别于孕24~28周和32~36周测量孕妇体质量,计算孕中期、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同时,采用丹麦自填式体力活动量表收集孕中、晚期体力活动强度及持续时间。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中、晚期MVPA水平与孕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关系。结果 孕中、晚期每日平均MVPA时间分别为(1.61±1.61) h和(0.76±0.9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6, P<0.001)。孕中、晚期MVPA达标率分别为74.6%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87, P<0.001)。孕早中期和孕晚期平均增重为(7.36±3.78) kg和(5.80±2.57) kg,平均增重速率为(0.30±0.15) kg/周和(0.51±0.22) kg/周。体力活动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5.34±2.91) kg低于不活跃组(6.26±2.54)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0.48±0.26) kg/周也低于不活跃组(0.56±0.20) 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周、民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是否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前吸烟习惯、孕前是否就业是孕早中期、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的潜在影响因素(P<0.05)。控制孕妇年龄、膳食能量摄入量、孕前BMI等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相比,低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358(-0.691~-0.026);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减少,β(95%CI)值为-0.762(-1.486~-0.037);与不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相比,中活跃组孕晚期增重速率降低,β(95%CI)值为-0.071(-0.133~-0.008)。结论 成都地区孕中、晚期妇女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不足问题突出,适量的中度及以上体力活动可降低孕晚期增重及增重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晚期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孕周≥36周单胎臀位、自愿接受外倒转术的孕妇14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外倒转术是否成功,进行分组:成功组和失败组,对相关因素(年龄、产次、孕周、BMI、脐带因素、羊水指数、新生儿体重、臀位类型、胎盘位置、有无使用宫缩抑制剂)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46例行孕晚期臀位外倒转术的孕妇中,81例(55.48%)成功外倒转。单因素分析提示:成功组(81例)与失败组(65例)的脐带长度[(55.00±4.96)cm vs. (50.01±5.35)cm]、产次(是否经产妇)、臀位类型、是否行椎管内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产次、椎管内麻醉是孕晚期臀位外倒转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严密监护下进行孕晚期臀位外倒转术是安全可靠的,是否成功可能与经产、脐带长度、单臀先露、椎管内麻醉有关。孕晚期单胎臀位的综合评估,术前使用宫缩抑制剂,并行椎管内麻醉,围术期加强母儿胎监护,以实现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促进阴道分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