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后的反复发作导致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激素抵抗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经足量激素治疗 8~ 1 2周后无效 ,或初次有效 ,但复发后再次使用激素无效者。其病理类型为原发性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 ( FSGS) ,膜增生性肾炎 ( MPGN) ,膜性肾病 ( MGN) ,系膜增生性肾炎 ( MSPGN)、Ig M肾病 ( Ig MGN)、微小病变肾病 ( MCD) ,其中以 FSGS多见。目前西医治疗仍以激素为主 ,但完全缓解率低 ,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 ,采用中医辨证和微观辨病加西药的综合治疗方法 ,可取较好疗效 ,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与激素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16年来经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的 4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泼尼松治疗的疗效分析 ,初始剂量为 2 m g/( kg· d) ,最大量不超过6 0 mg/d,共用 8周 ,部分迟发敏感的患儿再延长 2周 ;如完全缓解则逐渐减量 ;如部分缓解或不缓解 ,则逐渐减量并加用免疫抑制剂。 结果 :410例中 ,微小病变 ( MCNS) 71例 ,系膜增生 ( Ms PGN) 2 5 5例 ,膜增殖 ( MPGN) 2 9例 ,膜性肾病 ( MN) 2 8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 FSGS) 2 7例 ,对激素治疗完全效应者分别为 91.5 %、79.2 %、2 4.1%、2 1.4%和 2 2 .2 % ,后续治疗仍可取得部分疗效。 结论 :1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必须尽快明确病理类型 ;2病理类型为 MCNS和 Ms PGN者 ,宜正规、足量地使用泼尼松 ,以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3病理类型为 MN、FSGS和 MPGN者 ,亦宜足量应用 ,即使在足量应用期间疗效不高 ,在后续治疗中仍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的疾病构成,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方法:调研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全部N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年中在住院NS患者共282例,其中男158例,女性124例;患者年龄14~80岁,平均42.5±17.4岁;青年109例,中年119例,老年54例。282例NS患者中,伴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衰竭者分别为87例、21例、31例、14例。其中184例进行了肾穿刺活检,青年患者(86例)肾脏病理前3位疾病是: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24例、微小病变性肾病(MCD)21例、IgA肾病(IgAN)21例;中年患者(81例)肾脏病理前4位疾病分别是:原发性膜性肾病(MN)25例、FSGS 13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12例、MCD 10例;老年患者(17例)肾脏病理前2位是:MN 9例、FSGS3例。结论:NS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青年患者肾脏病理类型以FSGS、MCD和IgAN肾病为主;中年患者以MN、FSGS和SMN为主;老年患者以MN和FSGS为主。  相似文献   

4.
张芃 《医学综述》2011,17(19):3033-3034
目的探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FSGS,将其分为伴FSGS组(FSGS+组)28例和不伴FSGS组(FSGS-组)2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差异。结果在肾活检前,FSGS+组的病程、血肌酐水平和高血压发生率高于FSG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脏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患者常伴有FSGS样改变,FSGS可能不是肾脏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urular sclerosis,FSGS)是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FSGS表现为部分(局灶)肾小球和(或)肾小球部分毛细血管袢(节段)发生病变。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是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接种、劳累等因素均可加重临床症状。本病对各种治疗的反应均较差,疾病呈慢性进行性过程,最终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在治疗FSGS中的积极作用已被临床验证,笔者现就肾苏Ⅱ在FSGS中对氧化低密度  相似文献   

6.
<正>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以部分肾小球节段性瘢痕形成和部分足突消失为特征的病理诊断,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常见原因,占成人病例的40%和儿童的20%,并且是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和终末性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1-3])。FSGS主要分为原发性FSGS和继发性FSGS,原发性FSGS目前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指原发肾病综合征中对激素依赖、抵抗和频繁复发病例的总称.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MsPGN)为主,局灶节段性硬化性(FSGS)、膜增殖性(MPGN)、微小病变型(MCNS)、膜性肾病(MN)各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8.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and segmen- 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病理表现主要为累及肾小球部分毛细血管袢的非炎症性硬化疾病,临床上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国内、外资料显示,近年来FSG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内FSGS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6%,而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2000年FSGS占所有肾脏病理的比例为2.3%,较1980年的0.2%增高11倍。现就FSGS的致病基因、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与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治疗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SR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并完整随访的SRNS37例,男女比例为5:1,平均年龄5.0岁(4个月~12岁).肾脏病理为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28例,非微小病变9例,其中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7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2例.其中CTX治疗组30例(CTX冲击剂量500 mg/m2),CsA治疗组21例[CsA初始剂量3~5 mg/(kg·d)].期间联合泼尼松龙口服并逐渐减量.对两组患儿随访12个月内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1)随访12个月CTX治疗组、CsA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0.0%(12/30)和85.7%(18/21).在MCD患儿中CsA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TX治疗组(93.8% vs 36.3%,P<0.05);而在FSGS患儿中CsA治疗组与CTX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 vs 50.0%,P>0.05).(2)无论在CTX治疗组或CsA治疗组,患儿的起病年龄、病理类型(MCD或FSGS)、临床分型(单纯型或肾炎型)均与疗效无显著相关(卡方检验,均P>0.05).(3)CTX治疗组合并肝功能损害、外周血白细胞减低、消化道副反应比例分别为10%,16.7%及33.3%,无患儿出现出血性膀胱炎.CsA治疗组出现多毛、齿龈增生、高血压比例分别为71.4%,23.8%及9.5%.2例出现神经系统副作用.2例患儿分别在1年和5年时进入终末期肾衰.结论: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CTX或Cs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MCD患儿中,CsA组在随访12个月内的总有效率优于CTX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病理诊断和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病理确诊的72例原发性FSG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2004年原发性FSGS组织病理学分型标准,分为非特异型、顶部型、细胞型、门部型、塌陷型5个亚型,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的病理和临床特点.结果 72例原发性FSGS患儿中,非特殊型占56.9%,顶端型占22.2%,细胞型占16.7%,门部型占2.8%,塌陷型占1.4%.本病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为主,顶部型以单纯型肾病综合征为主(87.5%),非特殊型以肾炎型肾病综合征为主(78.0%).结论 FSGS临床及病理表现不均一,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存在差异.顶部型FSGS诊断的确立依赖标本中肾小球的数目,细胞型FSGS诊断不依赖标本中肾小球的数目.电镜下足细胞空泡变性易见于非特殊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儿.全面评价各型FSGS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作为临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分型,预后不佳.近期研究表明,众多生物因子在FSGS足细胞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成为FSGS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及临床价值.现综述近期FSGS热点因子的最新进展,为今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足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尿中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细胞)检测在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病例选自我科经肾活检病理证实的FSGS患者12例,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20例,8例健康人作对照.取晨尿离心,沉渣甩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中足细胞特异蛋白Podocalyxin(PCX)阳性染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足细胞PCX的表达.结果:FSGS组尿中足细胞阳性8例(阳性率66.67%),MC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尿足细胞均为阴性.FSGS患者中,尿足细胞阳性者临床上呈肾病综合征表现.FSGS患者肾活检标本中,肾小球内均可见足细胞特异标记蛋白PCX表达呈节段性缺失,并与肾小球节段硬化部位一致;而MCD患者肾活检标本的肾小球中,上述标记蛋白表达完整.结论:在肾病综合征中,尿足细胞检测可作为FSGS与MCD鉴别的一项可靠、方便、无创性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耐药性的FSGS预后较差,大部分将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脏移植。近年来,有临床观察提出FSGS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与大量蛋白发生相关的循环因子,随后在动物实验以及体外观察证实了循环因子的存在。目前已提出心肌营养素样因子1、抗CD_(40)抗体以及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受体(suPAR)是潜在的循环因子,但确切的证据还有待发现。其中suPAR也可能是作为诊断原发性FSGS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观察小儿难治性肾病 ( RNS)的临床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2 1例符合诊断的住院患儿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类型、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 结果 :小儿难治性肾病的病理类型中以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 Ms PGN )多见 ( 8/ 2 1) ,其次为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 ( MCNS) ( 5 / 2 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FSGS) ( 4/ 2 1) ;临床表现为 FR/ SD者 ,MCNS为 5 / 5 ,Ms PGN为 7/ 8,FSGS为 1/ 4;临床疗效中 ,获完全缓解者 ,MCNS为 4/ 5 ,Ms PGN为 6 / 8,FSGS为 0 / 4。 结论 :小儿难治性肾病病理改变以 MCNS、Ms PGN及 FSGS较多见 ,而 MCNS及Ms PGN多表现为 FR/ SD型、且较易获得完全缓解 ,FSGS者以 SR型多见 ,且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刘大军  杨旭  刘葵  李德天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1040-1041
目的研究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肾脏组织中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与肾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年3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的FSGS患者80例,均行肾穿刺病理活检确诊。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肾脏组织匀浆Ⅳ型胶原(Ⅳ-C)水平,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测定血清HGF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SGS患者血清HGF水平与肾组织中的Ⅳ-C水平呈负相关(P<0.05);肾组织中的TGF-β水平与Ⅳ-C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GF、肾组织中的TGF-β对评估肾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文歌 《北京医学》2012,34(4):243-244
正成年人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类型之一,本文对目前FSGS的诊治做一概括。  相似文献   

17.
FSGS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选择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FSGS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对照组)各10只,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培养板培养6d,对贴壁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血素1(FITC-UEA-1)和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免疫双荧光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阿霉素诱导的FSGS大鼠骨髓EPCs数量明显减少〔EPCs/(视野×400)分别为(30.2±2.4)与(51.1±13.9),P<0.05〕,且FSGS组大鼠骨髓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明显受损。结论FSGS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骨髓EPCs数量减少、迁移、黏附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在肾脏疾病中的构成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诊断要点和意义.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肾科住院行肾活检确诊为特发性FSGS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改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特发性FSGS占肾活检患者的2.2%,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2%,占肾病水平蛋白尿患者的5.8%,12年中发病无上升趋势.(2)其病变类型为单纯门部病变占12.3%,单纯周缘部病变占23.1%,两者的混合型占60.0%,尖端型占1.5%,塌陷性占3.1%.同时伴随的病变有:足细胞增生、肥大和空泡变性(58.5%),球囊粘连(90.8%),肾小管间质病变(92.3%)以及节段性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20.0%).由于病变分布呈局灶节段的特点,且病变多样、重叠出现,在病理诊断中应警惕误、漏诊的可能.(3)伴节段性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的患者常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92.3%).结论:在肾脏病理工作中,提高警惕性和检查方法对于正确诊断特发性FSGS具有重要意义.特发性FSGS不是构成本组肾活检患者的常见病理类型.足细胞病变以及节段性内皮和系膜细胞增生可能与节段性硬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儿不同程度蛋白尿中尿液转化型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TUP)及尿液系列微量蛋白作相关性分析,探讨TGF-β1在TUP、尿白蛋白(Alb)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5例FSGS患儿尿液中的TGF-β1、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共8种微量蛋白水平,用浊度法测24小时TUP,并对照观察30例正常儿童尿液中的TGF-β1水平,比较FSGS与正常儿童,FSGS中不同蛋白尿程度TGF-β1水平有无显著差异.尿TGF-β1水平与TUP、Alb、RBP、TRF、IgG、IgA、IgM、NAG有无相关性.结果FSGS患儿中蛋白尿与大量蛋白尿组尿液TGF-β1水平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较对照组高.FSGS尿液TGF-β1水平与TUP有一定的相关性(r=0.37,P<0.05),与尿Alb有相关性(r=0.48,P<0.05),与其它6种微量蛋白无相关性.结论TGF-β1与肾硬化形成、Alb、TUP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1q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的特点,以加强对C1q肾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明确诊断为C1q肾病的患儿17例,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5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同期共389例患儿因各种肾脏疾病行经皮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参照C1q肾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C1q肾病者共17例,占同期肾脏活组织检查的4.4%.其中男7例,女10例,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时的年龄为2~11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6例,大量蛋白尿3例,血尿8例(其中1例表现为持续肉眼血尿),肾功能均正常.肾脏病理检查显示,5例(5/17)为微小病变(MCD),10例(10/17)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例(2/17)为轻微病变(表现为系膜节段性轻度增生).免疫荧光检查示,肾小球系膜区均以C1q沉积为主,强度为( )~( ),同时伴C3、IgM沉积者较多,未见"满堂亮"表现.电子显微镜下,除1例未见肾小球外,其余16例均可见电子致密物分布在系膜区和(或)内皮下.1例患儿在肾脏活组织检查后失访,其余16例予以治疗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18)个月.1例轻微病变患儿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治疗,目前完全缓解.其余15例予泼尼松治疗,其中3例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完全缓解7例(7/15),分别是2例FSGS、1例轻微病变和4例MCD患儿;部分缓解7例(7/15),分别是6例FSGS和1例MCD患儿;无效1例(1/15),病理表现为FSGS,但目前肾功能正常.结论 C1q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理改变以FSGS和MCD为主,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FSGS的疗效和长期预后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