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胰管结石88例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年间我院收治的88例胰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有关文献.结果88例病人均伴有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者8例,糖尿病10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例.手术56例,其中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单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胰体尾加脾切除术6例,开腹取活检1例.术后死亡1例.未手术者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论胰管结石发病率明显增高;治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不愿手术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胰管结石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管结石临床诊治体会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244000)章崇志,吴伟,叶显道胰管结石临床上比较少见,我院1993年~1995年共收治4例,现就外科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女各2例,年龄12~56岁。主要症状为上腹不规则性腹痛... 相似文献
5.
6.
大口径胰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胰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胰管结石患者14例,沿主胰管方向切开胰腺,切口长度为6-10cm,取净结石后行胰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果:本组结石取净率为100%,吻合口大,引流通畅,胰管减压效果明显,有利于再生结石排出,术后近期无死亡病例,腹痛完全缓解10例(71.4%),部分缓解4例(28.6%)。糖尿病和腹泻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胰管结石确诊后应争取早日手术治疗,首选胰管空肠大口径Roux-Y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32例胰管结石临床资料,总结不同类型胰管结石的处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术前均通过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明确诊断。其中超声诊断正确率81.3%(26/32),CT诊断正确率86.2%(25/29),MRCP诊断正确率90.4%(19/2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正确率100%(8/8)。根据结石的位置及术中探查将胰管结石分为3型:I型17例,结石位于主胰管;Ⅱ型11例,结石位于主胰管和分支胰管;Ⅲ型4例,结石位于分支胰管。依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全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共有并发症11例(34.3%),术后残石率为9.3%(3/32)。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不等,术后腹痛、脂肪泻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合并胰腺癌者于术后12~35个月后因胰腺癌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胰管结石处理复杂,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胰管结石分型对其个体化治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外科手术是治疗胰管结石常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结石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25例胰腺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中经手术及EST确诊为胰腺真性结石(胰管结石)5例,胰腺假性结石(胰实质内钙化)20例。X线、B超、CT、ERCP及MRCP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0%(10/25)、88.0%(22/25)、84.2%(16/19)、88.9%(8/9)和100%(2/2)。手术治疗18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腹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3 d 1例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治愈;非手术治疗7例,1例行EST后发生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10年,平均5.2年,其中2例合并胰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11个月因肿瘤复发和转移死亡,18例手术治疗患者3年内胰管结石复发2例(11.1%),7例非手术治疗患者3年内胰管结石复发2例(28.6%),4例复发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好转。结论胰腺结石大多继发于慢性胰腺炎,B超为首选诊断方法;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内切开取石为主的各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能提高胰腺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在胰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在胰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06年7月在胰管切开取石联合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中应用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治疗11例胰管结石(液电碎石组),并与1995年1月~2002年9月仅行常规胰管切开取石联合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12例胰管结石(常规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液电碎石组(145.5±82.0)ml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406.7±384.9)ml(t=-2.201,P=0.039)。术后残石率液电碎石组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0%vs41.7%,P=0.037)。术后疼痛缓解率液电碎石组(90.9%)高于常规手术组(5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液电碎石组中腹泻症状6例有4例缓解,常规手术组中9例有5例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5)。液电碎石组中糖尿病症状7例有2例缓解,常规手术组中9例有2例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在胰管结石手术中使用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技术能显著提高结石取净率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可能提高术后疼痛缓解率。 相似文献
12.
45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及高脂血症的关系,探讨胆囊结石和高脂血症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合并胆囊结石45例,8例合并胆总管结石,3例合并Mirizzi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11例。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形成与胆囊结石和高脂血症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并发骨盆倾斜的诊断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 6例右侧臀肌挛缩症均采用挛缩带松解术。术后立即将双下肢于并膝位 ,回病房后膝下垫枕于屈髋 45~ 60°、屈膝 30°位置。术后 2~ 3d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 )卧位行屈伸髋功能锻炼 ,同时行“缩短侧”下肢皮牵引 ;(2 )大腿交叉锻炼 ;(3)双膝交叉坐立 ;(4)踩直线步行 ,幅度和强度逐渐加大 ,维持 2~ 3个月。结果 :2 6例 ,2 4例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消失 ,1例好转 ,步态正常 ,骨盆倾斜减轻 ,双下肢不等长 ,1例因没有坚持锻炼 ,效果差。结论 :双侧臀肌挛缩症伴骨盆倾斜 ,多由于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引起髋关节外展畸形导致负重力线的改变所致。采用双侧臀中肌、臀小肌挛缩带松解 ,术后功能锻炼 ,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腰疝是种临床罕见的腹外疝,国外多为个案报道,合计约300例,其中18%~20%属先天性腰疝。腰疝的原因除腰背部肌肉筋膜先天发育异常外,主要有腹部外伤、腰背部手术肾脏手术或髂骨取骨术等。常见于年老体形消瘦的病人,以腰上三角疝为主,极少发生嵌顿[1~3]。1998年7月~2000年7月,作者在非洲某国工作期间经手术治疗腰疝1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47~78岁,平均62岁。11例均有腰部肿块、腰痛或不适,但无外伤史。病程2d~6年,平均2.6年。病变部位:腰上三角11例,其中1例合并腰下三角右侧单发5例(45.… 相似文献
15.
骨欣肽(古欣肽)骨科临床应用106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骨欣肱(古欣太)在治疗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应用骨欣肱(古欣太),通过2组对比观察骨欣肽的临床疗效。结果: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优良率分别达到87.5%、73.7%、91.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效率优良(优良率分别为87.5%、71.4%),并分析其原因为所应用的 臂中肌骨瓣与生物活性玻璃(固骼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骨欣肱(古欣太)可加速骨折愈合,调节骨代谢,治疗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骨科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对1997年12月至2003年12月206例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术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2例(83.5%)因结石复发和(或)残留主要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叶切除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及胆道镜取石术;9例(4.4%)胆道恶性肿瘤主要行根治性切除术、内外引流术;5例(2.4%)胆管损伤及3例(1.5%)十二指肠损伤主要行胆总管断端吻合术、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修补及造瘘术;17例(8.3%)因其他原因再手术者主要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腹腔引流术、腹腔探查、止血术等。结论①胆道再手术主要原因是残留结石和(或)复发;②为降低胆道再手术率,应强调术前诊断明确、选择正确术式和审慎操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制定合理的方案。方法:调查2005年2月1日~2009年10月31日行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及COX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因素。结果:105例患者中有35例发生53次腹膜炎。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多见。术后1月内培养出的致病菌均是球菌类,而术后1月后杆菌类占43.5%。在导致腹膜炎的原因中,操作因素及消化道因素占67.9%。糖尿病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36.8%,非糖尿病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32.6%。白蛋白浓度下降与患者发生腹膜炎相关(P〈0.01)。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细菌仍是球菌类。术后早期发生的腹膜炎均是球菌类,可能与早期操作不熟练相关;术后1月后杆菌类比例迅速增加,可能为消化道因素增多所致。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高,无腹膜炎生存时间短。白蛋白浓度降低为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于胃、小肠、结直肠、肠系膜、大网膜的病例分别为65、25、2、2、1例;肿瘤直径1~10cm;其中恶性者47例,良性者48例;行根治性切除62例,行切除术31例,2例广泛转移者行肝结节活检。17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免疫组化指标:CD117、CD34、CK、EMA、S-100及Desmin阳性率分别为89.5%、86.3%、5.3%、0、9.5%及8.4%。随访80例,2例胃间质瘤广泛转移者分别于术后4月、6月死亡,17例术后5~25月死于其他疾病,余者均无瘤生存,5年生存率43.7%。结论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强化术中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确定良恶性及恶性程度,采取合理规范的手术方式,对预后及防止复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